APP下载

台湾生猪业政策演变对大陆生猪全产业链发展的启示

2020-04-07杨永辉

台湾农业探索 2020年1期
关键词:全产业链台湾生猪

杨永辉

摘 要:【目的/意义】在非洲猪疫的影响下大陆生猪产业链曾出现供应严重不足导致猪肉价格暴涨的现象,而台湾地区在面临猪疫和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证岛内猪肉产品自给率和平稳的市场价格,借鉴台湾生猪产业发展经验有助于推进大陆生猪全产业链的安全发展。【方法/过程】采取文献研究法,回顾台湾地区良好的生猪产业發展状况,分析台湾地区生猪产业发展的政策演变,总结并归纳其可供借鉴的经验。【结果/结论】围绕生猪全产业链安全发展的选种繁殖、养殖、屠宰加工、病死猪处理、销售流通消费等5个环节提出可供大陆可借鉴的台湾生猪产业发展的经验。

关键词:生猪;台湾;全产业链;政策演变

中图分类号:F32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37-5617(2020)01-0001-06

Abstract: 【Objective/Meaning】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schweineseuche in Africa, there was a serious shortage of supply in the live pig industry chain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which led to the phenomenon of soaring pork prices. In the face of schweineseuche, and natural disasters like typhoons, earthquakes and so on, Taiwan was still able to ensure the selfsufficiency rate of pork product on the island and stable market prices. So, learning from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live pig industry in Taiwan was conducive to the saf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industry chain of live pig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Methods/Procedures】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the good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live pig industry in Taiwan was reviewed, and the policy evolution of the live pig industry in Taiwan was analyzed, thus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for reference. 【Results/Conclusions】Based on the five aspects for the safety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industry chain of live pig including selection, reproduction, cultivation, slaughtering and processing, handling of pigs died from disease, sales, circulation and consumption,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Chinese mainland could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live pig industry in Taiwan.

Key words:  live pig; Taiwan; the whole industrial chain; policy evolution

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是个农业大国,虽然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农业总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渐低于二、三产业产值,但农业依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具有确保粮食供应稳定、保障农村人口就业以及维持生态环境等作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猪产业在农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我国生猪产业在世界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018年我国猪肉产量约占世界猪肉产量的一半,同时,我国猪肉消耗量也接近世界总消耗量的一半[1]。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而生猪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会造成严重的空气和水资源污染,所以我国正在逐步减少不合规的散户养殖,养殖户减少导致猪肉产量也随之减少,而猪肉却是我国居民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肉蛋白来源且具有不可替代性。猪肉的不可替代性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人们难以改变长期形成的饮食习惯,由于生猪饲养周期和饲料转化率综合后的成本远低于牛羊肉,在价格上能够被普通百姓接受,且猪肉比鸡鸭肉具有更高的脂肪比能够为广大劳动人民提供更充足的能量;二是思想上的先入为主,在农耕社会时期,牛是重要的生产资料能够帮助人们耕地,鸡鸭可以用来产蛋,羊的养殖需要大量牧草,唯有猪可以在全国各地养殖并食用。

近年我国大陆人口总量趋于稳定,猪肉的消耗量也随之趋于稳定,即便是产量有所下降也可通过从其他国家进口适量猪肉来平衡供求,而2018年非洲猪瘟的发生对于我国大陆生猪产业造成了巨大影响。为防止猪疫大规模爆发,各地相关部门相继扑杀了可能受影响的生猪,这导致大陆猪肉市场供需严重失衡,猪肉价格暴涨,这充分暴露出大陆生猪供应链存在的问题。相较而言,我国台湾地区生猪产业供给较好,即便是面对猪疫及环保标准不断提高,2018年肉品市场中毛猪交易686.4万头,较2017年增加了6.4万头;肉品市场平均交易价格为70.05元新台币/kg,较2017年减少了6.79元新台币/kg;此外,2018年进口猪肉83499 t,较2017年减少了1172 t[2]。20世纪60年代左右,台湾地区就开始发展农业现代化,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精致农业发展道路,并朝着生态、高效的永续农业不断迈进。因此,参考台湾生猪养殖业的发展,能够为大陆生猪全产业链安全发展提供启示和经验借鉴。

1 台湾生猪产业发展状况

1.1 台湾生猪产业情况

台湾农业现代化起步较早,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农业生产总值在台湾地区生产总值占比逐渐缩小,约为1.8%。生猪产业近年来发展态势较好,生猪产业生产总值约占农业生产总值14%~17%,畜牧业是农业重要部分,生猪产业产值约占畜牧业产值的50%,可见台湾地区生猪产业非常重要[3]。随着台湾地区加强环保管控、生猪疫病频发等多重原因导致许多小型散户生猪养殖户退出养猪业,从表1中的年末猪产业产值、养猪户数、饲养场规模等可见台湾地区养猪产业正不断向着大型规模化发展。

1.2 台湾生猪市场情况

虽然随着大量散户养猪户的退出以及猪疫和自然灾害频发,台湾地区猪肉市场猪只供应量有所下降,但现代科学的规模化养殖使得猪只出栏重量明显提升,2001年出栏猪只平均重量为111.9 kg,到2018年出栏猪只平均重量达到124.4 kg,台湾地区猪肉基本上能够自给自足(表2)。现代化科学规模养殖不但使得出栏猪只平均重量稳步增加,而且猪肉生产成本也在不断降低,稳定的猪肉交易价格保障了生猪产业从业者的收益。

2 台湾生猪产业政策演变及其实施经验

2.1 市场导向,提高生猪产业竞争优势(1993-1996年)

台湾农政部门提出“生猪产业向低成本、低污染、低疫病的现代化大规模产业发展”。此时期所采取措施主要特征可归纳为:(1)重视生猪市场作用,价格采用符合关贸总协定规范标准的方法确定,避免市场扭曲;(2)建立完善的生猪全产业链检验和检疫规章制度,严格把关进出口交易,严厉查处走私交易;(3)农政部门大力推进生猪产业升级,重视生猪产业相关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扶持种猪使用生物制剂项目。

2.2 发展具有强竞争力的生猪产业(1997-2000年)

该阶段台湾农政部门提出“发展具有强竞争力的生猪产业”,一方面是为满足居民对猪肉品质以及生态环境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保障台湾地区生猪产业能够适应经济全球化浪潮。主要政策措施包括:(1)加快调整生猪产业结构,淘汰低质低效且规模较小的养殖户,推动生猪产业朝规模化经济发展;(2)优化并推广台湾地区生猪品种和猪肉产品,宣传生猪养殖场卫生和管理的新模式,优化生产流程,建立台湾专属猪肉产品标识与进口猪肉区分开;(3)积极搭建生猪产业安全发展防护网来加强生猪产业的安全管理,不断健全生猪全产业链检疫防疫体系,如严格把关饲料及生猪用药、提高养殖场和屠宰场设立标准、优化猪肉产品的卫生检验体系,以及监督病死猪正规安全处理等。

2.3 发展高效、高质、环保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猪产业(2001-2005年)

1997年台湾地区爆发口蹄疫及之后的禽流感和猪瘟等疫病使生猪产业陷入低谷,再加上2002年台湾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面对自由贸易带来的产业竞争压力,生猪产业迎来巨大挑战。面对困局台湾农政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建立完善的生猪产业组织,保障猪肉市场供求平稳,实行养猪场登记,鼓励各养殖户合作经营,统一购买饲料并统一销售途径,发挥规模化产销优势降低成本,充分发挥“畜产会”的管理调节作用,对猪肉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进行预警,并及时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尽早制定未来生产计划并合理分配给养殖户,使生猪产业有序发展;(2)提高生猪产业的发展效率和质量,改良生猪品种,推广利用现代化生猪养殖设备,严格监管生猪养殖及后续屠宰加工的卫生,在保质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养殖场猪只养成率、饲料与猪肉的转化率、猪肉总产量等;(3)重视环境保护,一方面提高对养猪场废弃物排放監管力度,另一方面借助先进机器设备处理废弃物并探寻其循环利用途径;(4)促进猪肉产品销售现代化,为保障台湾本土猪肉产品销售,积极推广当地优质猪肉标识,探索新销售方式如猪肉屠宰场直销,搭建猪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设计猪肉拍卖制度推动电子化交易等。

2.4 新农业运动下的生猪产业政策(2006-2008年)

2006年台湾农政部门提出“新农业运动”旨在提高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提高农产品的国际市场销售地位,促进农业安全永续发展。在该背景下生猪产业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加速建立并完善生猪产销履历制度,定标国际猪肉产品安全标准,扩大出口;(2)丰富猪肉产品营销模式,利用电视、报纸、互联网等推广宣传台湾猪肉产品。

2.5 精致农业背景下的生猪产业政策(2009-2012年)

2009年台湾农政部门提出“精致农业”旨在发展健康、乐活、卓越农业。在这3个目标指引下生猪产业方面的措施主要有:健康方面,加强生猪养殖和猪肉生产方面的检疫工作,继续推行生猪产销履历制度和优质猪肉产品标识;乐活方面,将生猪养殖产业和乡村旅游业相结合创造新的收入方式,将生猪产业与茶叶等特色种植业相结合,开发具有特色的猪肉产品;卓越方面,推动亚太种畜禽中心建设,扩大生猪产业科技研发投入,培育优质品种,提高猪肉产品中的科技含量。

2.6 当前生猪产业的相关政策(2013年-)

台湾地区生猪产业经过多年摸索已取得一定的发展成效,近年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呈抬头趋势和台湾地区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环境、食物的安全越发重视,这给生猪产业带来巨大压力。台湾地区各部门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来稳固并优化生猪产业发展,主要政策措施分为以下4个方面。(1)提前做好猪肉产品市场的供求预期,保证供应,稳定猪价,台湾农政部门每年都会根据当前年份的生猪产业市场和养殖环境变化,制定出翌年的生产计划,并由各地区政府和组织落实到具体养殖户,预期的产销计划并不是要限制养殖户生产,而是为了避免他们仅根据当下的主观判断盲目增或减产。由于生猪生产周期较长,做出决策到猪只出栏这段时间市场需求可能发生巨大变化从而影响养殖户的收益。(2)专门制定出生猪养殖到屠宰过程中意外死亡的保险政策来减轻养殖户意外损失[4],由于台湾地区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使得该地区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土地面积少,生猪养殖密度大,一旦发生疫情则可能影响巨大,保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养殖户的利益。此外,生猪产业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冲击,缺乏高素质青年人继承延续生猪产业发展,农政部门积极开展各种生猪养殖业的教育培训课程,教授专业技术和管理知识,并向青年人提供较低的贷款利息,鼓励更多的人了解并从事生猪产业。(3)推行更为严格的优良猪肉产品验证制度,对生产者、验证机构及相关部门全方位监管,原先是按照违规产品数量的多少来处罚,而现在则是采取更先进的技术对生猪生产线进行监管,一旦发现违规就全面取消该生产线优质产品标识的使用权,同时更广泛地宣传优质产品标识,及时公开督查信息,使消费者更信任并接受该标识产品。(4)加强疫病的监察防治,树立具有特色的安全台湾猪肉品牌,农政部门在各个重要流通站点加强检疫工作,禁止传统猪肉市场屠宰生猪,在各地建造具有规范流程的安全屠宰场,并建立生猪生产地追溯制度,每一头猪的来源都可以查询,将本地猪与进口猪的销售区分开,保护本地养殖户的利益,此外各地区逐渐改变单纯“生产型”养殖现状,通过延伸生猪产业链从繁育猪仔到肉产品的深加工,给生猪产业带来更多盈利空间。

3 对大陆生猪全产业链安全发展的启示

3.1 重视品种优化,择优繁殖

种猪是生猪产业链的源头,优质种猪可以引领生猪产业兴盛发展。台湾地区专业生猪育种公司金旭爵士与英国JSR遗传育种有限公司合作,为当地生猪养殖户提供饲料转化比率高、周期相对较短的优质幼猪。2014年“台湾中央畜产会”开始办理种猪登记、检定拍卖以及种猪场评鉴定等业务,2017年为更好地检测选取的种猪质量买入种畜个检自动化设备,提高检测效率,保证优质猪种供应。大陆可借鉴台湾对种猪严格规范管理及改良新品种研发的方式,组建科研团队,开展优质猪品种培育课题研究,并加大扶持力度提高生猪科研单位的成果转化率,积极探索新品种,同时对优质种猪进行登记了解其后代的繁育生长情况[5]。此外,可以引进其他地区优质的猪品种,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培育出适合本地生长的猪品种,定期对饲养场及其猪种进行评级,对表现优异的养殖户给予适当奖励;搭建猪种信息服务平台,组建优质猪种推广组织,在信息平台上及时更新新兴猪品种及各地区各品种猪的繁殖生长情况,为各地区养殖户了解并选择幼猪提供丰富信息,為科研工作者提供一手数据资料,促进科研工作者进一步深入研究,推动做好线下服务,如进入养殖场宣传推广优质猪品种。

3.2 开展高效、生态、健康的生猪养殖

生猪养殖是生猪产业链中历时最长,投入成本最多的一个重要阶段。养殖主要涉及饲料、养殖方式、疫病监测处理以及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台湾地区陆地面积小,较早发展规模化精致饲养生猪,2007年就开始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规模化生产可以在饲料采购及卫生处理方面带来极大便利,近年还探索出“公司+养殖户”的经营管理模式,不但降低了环保压力和生产成本,还改善了养殖场疫病防控环境,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在生猪排泄物处理方面,将猪粪尿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利用,近年台湾“环保署”政策调整后猪粪尿处理后的渣液可直接施到农田作为农作物提供养分,“畜产会”还专门组建沼气发电推动小组,为有需求的养殖场提供沼气发电设施服务。

近年大陆也有着手推进规模化生产,但地广散户多很难一蹴而就,因此应该建立生猪养殖规范机制,让不合规的养猪场逐步退出或者被规模化的大型养猪场兼并,加强各个养殖户之间的合作交流,可统一大批量购买饲料再进行分配,对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互帮互助,形成良性竞争合作局面。此外,加强高科技应用,严格监控生猪饲料和用药方面的卫生安全,研发或引进推广先进的猪粪处理设备和技术,改变以往养猪场脏臭乱的现象。此外,大陆还可以利用地广物博的优势,将生猪养殖与旅游业相结合创造出更多收益,景点可以饲养一些小型宠物猪让游客近距离接触体验,让游客观看体验高科技、卫生安全的现代化生猪饲流程,通过集教育、游憩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形式给游客带来新体验。部分地区还可以因地制宜生产特色养猪,如以生产中草药为产业的地区可在猪饲料中加入适宜的中草药等,并以此为特色进行宣传,打造独具风味的中草药猪肉产品。各地区农业部门可组织开展养猪相关技能和疫病防控方面的专题讲座课程,并深入各养殖场宣传以提高养殖户安全养殖意识。

3.3 设计保险产品保障养殖户利益,合规处理病死猪

由于养猪周期较长,饲养场到屠宰场之间距离可能较远,难免有猪只在生产、运输过程中死亡,如何处理这些猪以及保障生产者的利益显得尤为重要。大陆可借鉴台湾地区的经验,由各地区农业部门根据养殖场经营管理的风险情况、猪只品种、猪的质量状况等设计出相应保险产品并推广,由养殖户根据自身情况投保。各地区还可以建立起专门的生猪尸体处理点,通过焚化掩埋等合规方式处理,并及时对生猪死因进行登记调查,对饲养场同批生猪进行安全检测,提高疫病防范意识。

3.4 完善屠宰加工生产链,保障猪肉新鲜安全

生猪屠宰加工环节是生猪变为猪肉产品销售前最重要也最可提升价值的环节。首先,各地区应根据当地养殖场数量分布情况合理选址设置专业规范的生猪屠宰场,集中屠宰有利于病疫检查与产品安全管理,对每头猪从运送进来到制成猪肉产品的各个环节进行安全监控管理,规范屠宰流程,及时检查猪肉有毒有害物质及重金属元素含量情况,保障制成品安全。其次,积极推动建立类似于台湾地区的优质猪肉产品标识、猪肉产销履历、友善饲养标识以及ISO 22000认证等标识,向养殖户宣传此类标识的意义与重要作用,及时在猪肉成品外包装上附上相应标识。猪只宰杀后大部分是在常温状态下运输到传统市场进行售卖,在此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细菌,为确保消费者能够购买到新鲜安全的猪肉,应针对运输过程中重要监控点进行检查,推广猪肉摊贩采用温控车进行运输,并对他们予以适当补贴,在售卖市场摊位前树立特定标识,鼓励其他摊贩也采取这种安全现代化的运输方式。

3.5 提升本土猪肉品牌知名度,采取多渠道销售并保证高效售后服务

猪肉产品销售量受价格、质量、营销手段及品牌等因素共同影响,销售价格直接决定利润情况,而相对稳定的价格对于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有益。首先,借鉴台湾猪肉拍卖制度,猪肉拍卖价格与当天供应生猪头数与质量有着密切联系,且任何猪肉销售平台销售价格都要根据当天肉品市场拍卖价格作为参考[6],几乎每个大县都会有一个由政府和屠宰工会联合建立的肉品市场,可以减少猪肉流通,保持信息透明畅通,保障供需平衡,稳定物价保护养殖户和消费者利益。建立相应的猪肉存储站点,定期流动存储相应的活猪与冻肉,防止特殊灾害导致市场供求失衡。其次,做好本土猪肉产品品牌提升与产品溢价,品牌树立取决于产品的质量、高效的服务、宣传与口碑,可模仿台湾市场区隔政策,将本地猪肉产品与进口猪肉产品区分开,对本土产品标上专属标签,还可以不定期邀请本土优质生猪养殖户向消费者介绍猪肉产品安全饲养过程,并介绍具有产销履历的猪肉产品,还可以举办优质猪肉产品标识的宣传课、活动比赛等使本地猪肉产品品牌深入人心,提升消费者认可度和市场拥有率并刺激消费。各地积极组建生猪产业合作社,加强规模小的散户养猪户之间的合作交流,保证合作社猪肉产品供应的可持续性,降低经营风险[7]。还需拓宽宣传与销售渠道,传统的农贸市场与超市销售外还可以与线上服务销售平台合作提供新鲜优质猪肉送货上门服务,通过微信公众号以及明星效应进行宣传,提高产品知名度。最后,保障售后服务,给每份猪肉产品都标上溯源码及其信息查询方式,公开透明的生产加工渠道和时间让消费者“买的放心,食的安心”,若顾客对产品提出质疑要及时将存疑产品送检,并及时将检验结果予以公示。

参考文献:

[1]佚名. 非洲猪瘟背景下生猪产业链盘点[J].北方牧业,2019(17):14.

[2]台湾“财团法人中央畜产会”. 2018台湾养猪统计手册[EB/OL]. (2019-08-27). https://www.naif.org.tw/upload/238/20190827_144440.56520.pdf.

[3]田建玺. 台湾生猪产业发展特点[J]. 饲料与畜牧,2019(1):49-51.

[4]王怀禹. 我国生猪保险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 猪业科学,2019,36(3):30-32.

[5]周向阳,沈辰,丁丽娜. 两岸生猪产业发展比较及合作潜力分析[J]. 中国畜牧杂志,2015,51(14):8-11.

[6]周开锋,张进林. 台湾生猪产业考察报告[J]. 中国猪业,2015,10(12):39-43.

[7]邝声耀. 台湾养猪业的成功经验与启示[J]. 四川畜牧兽医,2015,42(3):10-12.

猜你喜欢

全产业链台湾生猪
微电影的商业模式创新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
基于全产业链的住宅产业化发展思考
捍卫“台湾”?美学者炒作旧书有蹊跷
2016年2月生猪市场行情及分析
湖北2009年7月13日企业收购生猪价
2009年5月18日湖北企业收购生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