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

2020-04-07赵宝利

神州·中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合作性学习趣味教学情景教学

赵宝利

摘要:素质教育的进程日益深入,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也紧跟教育形式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模式,开展教学工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取合作学习的模式来打破单一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发展的束缚,真正实现教学目标。本文以初中数学为例,探究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

关键词:合作性学习;情景教学;探索;趣味教学;合作

一、对合作性学习模式的解析

合作性学习,既是生与生的合作,也是生与师的合作,这个合作学习的过程是灵活的也是多变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和引导,学生是合作学习的主体部分,这是一个分工明确的教学模式。在合作性学习过程中,要构建一个更适合当前学生和谐发展的关系,促进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思维的产生,从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开始,对他的行为进行进一步引导,促使学生参与到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来,进而促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多起来,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在老师帮助下,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的意识,逐步减少学生个体之间的差距,争取最大程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合作性学习的必要性

合作性学习是在二十世纪美国所兴起的一种理论教学体系,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性学习与我国国情相结合衍生出合作探究的模式,并在近年来日趋成熟,特别是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利用合作学习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战略性目标。

根据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通过有效的合作探究能够提升学生的发展潜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之间沟通交流,加强学生之间取长补短的关系形成,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合作性学习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让学生发挥出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实现教育的民主性,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然,在合作学习的应用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这也正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日常数学学习,培养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并且能够将这种意识带到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去,使之不仅能够在集体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也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中逐步渗透合作性学习十分有必要。

三、合作性学习的适用内容探究

1、规律性内容教学

规律性内容对学生来说难免有些枯燥和乏味,由于其特殊性导致单一的教学模式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这类规律性强,迁移和应用范围较广的定律和公式的内容可以采取合作性探究的模式。例如“平方差公式”的教学中,在归纳和总结平方差公式的规律特点的时候,就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模式。

例题如下:(1+2X)(1-2X),(3a-1)(3a+1),(1000-1)(1000+1),(X-5)(X+5),教师先让学生进行计算,得出结论,在学生完成全部计算内容之后再进行启发和引导,让同学们去找一找,这几个式子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有没有什么规律存在。在经过思考之后,鼓励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尝试能不能更好的得出规律。这个时候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里去,通过各个小组讨论的情况进行引导,接着鼓励每个小组推荐一个发言人,将各个小组讨论的结果分享给全班的同学,在完成这个过程之后共同推导出平方差公式。这样一来,通过学生的自我思考,合作探究,分析讨论等一系列活动,学生们提高了解题的思路和印象,从而对于平方差公式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不仅加强了学生的自我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也能有效的提高学习效果。

2、具有挑战性的内容教学

在学生有了合作探究的意识之后,就要有效的将这种意识应用起来,通过在班级内建立其合作学习的环境后,让学生能够在现有的学习氛围内,对合作学习有一个更为鲜明的认识,愿意并能够主动的在教学中使用这种学习方式。教师通过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水平,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借助合作探究的方式,将教学中一些对个人来说很难独立完成的内容,但又是学生能力范围内的,在学生有了合作和探究意识之后就会有强烈的合作探究的欲望,例如“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应用”可以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相互之间形成小组,在小组内,有学生按照自由意志进行小组的组建和角色的分配,在学生的合作小组形成后,就能够在日后的教学中经常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和活动内容,这样一来,就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在的环境,让学生放松心态,从而可以更加快乐地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去。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对三角形相似条件的探索,对三角形全等(SAS)进行复习,引入三角形相似条件,如在△ABC和

△A' B' C'中,∠A=∠A'根据S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还需要添加什么条件呢?即AB=A' B',AC=A' C'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最终引导学生得出△ABC和△A' B' C'条件,一个三角形的两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对于这类学习内容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习信心,也可以合理地促进教学内容的有效进行。

四、总结

数学教学本来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编写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优秀教材,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形成合作意识,逐步完成合作性学习的渗透过程,通过合作式学习的模式,让学生能够形成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借助合作交流,让学生完成角色转变,最终能够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和协作能力的提升。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育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渗透合作性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良好轻松的氛围,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培养起合作学习的意识,并能够将这种意识转换为行动,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进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裴秋艳.对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劍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 (05):31-33.

[2]裘平.浅谈新课标下提高初中生数学教育口语能力的教学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 (02):27-29.

[3]傅敏 郭一平.论现代数学教师的能力结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1 (04):16-18.

[4]王平.合作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育课堂中的应用探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教育教学.2014 (03)29-30

猜你喜欢

合作性学习趣味教学情景教学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