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0-04-07麦岚秦伟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7期
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

麦岚 秦伟强

【摘要】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3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 研究组在常规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 研究组的GCS、ADL、NIHSS评分分别为(6.4±1.7)、(48.8±9.8)、(9.3±0.6)分, 与对照组的(6.5±1.7)、(48.5±10.2)、(9.4±0.7)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GCS评分(13.1±1.9)分、ADL评分(70.3±10.9)分, 均高于对照组的(9.3±2.0)、(59.7±11.0)分, NIHSS评分(4.8±0.6)分低于对照组的(6.9±0.8)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9.7%高于对照组的69.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确切, 可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 而且极大提高了治疗的效果, 应当在临床试验推广应用。

【关键词】 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7.061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患者的脑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 导致脑组织出现缺氧、缺血的现象, 从而引起患者脑组织的局部性坏死或软化[1]。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科疾病, 其发病群体大多都是中老年患者,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治疗的预后越差, 这也增加了该种疾病造成的死亡率, 严重威胁着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生命安全[2]。临床上对于脑梗死患者常进行血压、血糖干预及抗血栓水肿、抗凝等常规治疗, 但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随着临床不断研究, 依达拉奉被逐渐应用于脑梗死的治疗中[3]。本文为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特选取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39例。对照组患者男20例, 女19例;年龄48~80岁, 平均年龄(63.2±

11.5)岁。研究组患者男21例, 女18例;年龄47~80岁, 平均年龄(63.8±10.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临床诊断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发病时间1~48 h内(不具有溶栓指征或拒绝溶栓治疗者);首次发病或者再次发病, 但以前未遗留任何神经功能缺损;年龄18~80歲;患者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颅内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史, 近期有头颅外伤、急性心肌梗死、出血、外科大手术史;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恶性肿瘤等出血倾向疾病;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及免疫系统疾病;对依达拉奉有过敏史。

1. 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抗凝、降血压、抗血栓及维持血糖、水电解质、营养平衡等常规治疗, 按照患者不同病情给予具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治疗, 将30 mg依达拉奉加入到100 ml的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 2次/d, 滴注时间控制在0.5 h/次。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5 d,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 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试验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4. 1 治疗前后GCS、ADL、NIHSS评分 GCS判定标准:采取0~15分打分制对患者的语言、睁眼反应以及肢体运动进行评分, 睁眼反应包括自发睁眼、语言吩咐睁眼、疼痛刺激睁眼、无睁眼;语言包括正常交谈、言语错乱、只能说出(不适当)单词、只能发音、无发音;运动包括按吩咐动作、疼痛刺激定位反应、对疼痛刺激屈曲反应、异常屈曲(去皮层状态)、异常伸展(去脑状态)、无反应, 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状态越好。ADL判定标准:采取0~100分打分制来对患者的大小便、装饰、用厕、吃饭、穿衣、转移以活动、上楼及洗澡等基本的生活能力进行评分, 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能力越高。NIHSS评分项目包括意识、感觉、视野、凝视、忽视症、面瘫、构音障碍、失语, 以及上下肢肌力、远端肢体功能共济失调, 评分范围为0~42分, 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受损越严重。

1. 4. 2 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 神经功能缺损降低≥80%;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神经功能缺损降低45%~79%;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增加, 神经功能缺损降低≤4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前后GCS、ADL、NIHSS评分比较 治

疗前, 两组的GCS、ADL、NIHS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GCS评分、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依达拉奉被逐渐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4]。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后, 缺血部位产生较多的自由基, 增加了活性氧对神经细胞造成的损害, 导致神经功能下降, 因此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时要从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出发[5]。依达拉奉是一种很好的脑保护剂,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对神经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依达拉奉能够清除患者产生多余的自由基, 从而减少对脑细胞组织的伤害, 降低了对神经功能造成的损伤[6]。依达拉奉又被称为自由基清除剂。临床中有大量研究发现, N-乙酰门冬氨酸在发生急性脑梗死后的含量会极大的降低[7]。当对患者使用依达拉奉后, 该药物通过抑制发生病灶部位周圍的血流量, 能够提高N-乙酰门冬氨酸的含量[8]。依达拉奉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清除患者体内的自由基, 抑制脂质的过氧化, 从而阻碍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神经细胞氧化对患者产生的损伤, 进而对疾病起到一定的控制。在给予患者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后, 该药物会发生自身的抗细胞凋亡的作用, 对患者病变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降低病变组织在缺血缺氧时对神经造成的损害[9]。依达拉奉在日本已完成急性脑梗死(ACI)Ⅰ~Ⅲ期临床试验, 其实验结果显示, 依达拉奉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日常活动能力以及神经功能缺损, 在2004年已经被批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前, 研究组的GCS、ADL、NIHSS评分分别为(6.4±1.7)、(48.8±9.8)、(9.3±0.6)分, 与对照组的(6.5±1.7)、(48.5±10.2)、(9.4±0.7)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GCS评分(13.1±1.9)分、ADL评分(70.3±

10.9)分, 均高于对照组的(9.3±2.0)、(59.7±11.0)分, NIHSS评分(4.8±0.6)分低于对照组的(6.9±0.8)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后患者的昏迷程度、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受损的程度改善均优于常规治疗。同时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9.7%高于对照组的69.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 依达拉奉的治疗效果较常规干预更好, 有利于降低该种疾病造成的致残率及死亡率。

综上所述,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确切, 可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 而且极大提高了治疗的效果, 应当在临床试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袁庆芳, 李欣欣, 张剑平, 等.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新发脑梗死的疗效及神经功能和CRP水平分析. 中国新药杂志, 2017, 20(23):2818-2821.

[2] 曹金霞, 姜建东, 刘莉, 等. 预防性应用抗抑郁药物对急性脑梗死预后及血清BDNF水平的影响. 重庆医学, 2017, 46(22):

3080-3082.

[3] 杨玲, 刁珊珊, 丁意平, 等. 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作用及机制. 中华医学杂志, 2019, 99(5):349-353.

[4] 杨爽, 杨明慧, 雷健. 依达拉奉联合丹红疗法通过调节免疫相关因子表达改善脑梗死. 免疫学杂志, 2018, 24(3):247-251.

[5] 陈小冬, 李祥坤, 席源. 血清NSE、HCY及8-羟基脱氧鸟苷酸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重庆医学, 2017, 46(31):

4381-4382.

[6] 李土明, 钟萍, 王潇, 等. 血红素氧合酶1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8, 201(10):

511-515.

[7] 苏洲, 田小军, 王玉梅, 等. 依达拉奉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8, 37(12):1372-1375.

[8] 彭越, 刘慧勤, 王冰. 不同亚低温治疗时间结合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9, 41(3):184-188.

[9] 范琳, 刘颖, 马文颖, 等. 急性小脑梗死患者静息态脑功能与认知功能的改变.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9, 52(4):281-287.

[收稿日期:2019-12-27]

猜你喜欢

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浅析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