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

2020-04-07李华

考试周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古诗词新课程语文

摘 要: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短小精致,蕴含着丰富的韵味,包含着作者浓厚的感情,这就对于小学生来说无形中增加了难度,对于一线语文教师是一种挑战,有效的教学策略是解决这一症结的根本保障。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古诗词

古诗词不仅韵律美、意境美,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有的直抒胸臆,有的托物言志。它积淀了民族文化的精华,传承了经典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浩瀚历史长河中的瑰宝。而小学语文是继承和传承古诗词学习的有效载体,即使版本不同,但对古诗词都不同程度的有所涉猎,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西方文化逐渐冲击我国的传统经典文化,逐渐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文化模式。鉴于这种情况,在部编教材中,加大了古诗词选编,因此,随着古诗词在小学教材中占有的比例逐渐加大,这就给广大语文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把古诗词承载的文化精髓的内涵和外延通俗易懂地呈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唤醒他们的潜意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做好名族经典文化的继承和传承,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 利用诗歌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都是在特定的场合中,诗人或借助一定景物,寄托自己的情感,或对生活中某一场景通过再现的办法,让自己身临其境,然后有感而发。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人物、环境、情节,构成了故事的三个要素。所以说,我们要研读教材,深入地挖掘诗歌背后的写作背景故事。而小学生由于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决定了他们对故事浓厚的兴趣,有兴趣才有自主学习的动机,有了学习的动机就有了探究的欲望,这样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古诗词的学习中去,从而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例如:在教学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时,新课伊始,我让学生分享自己搜集的关于这首诗的故事背景,也就是写作背景,学生通过网络或者查阅图书资料,纷纷交流自己所搜集,整理的资料:李白拥护永王而受到牵连,被抓后流放夜郎,而在西行巫山途中,忽然得到被赦免的消息,诗人无比欢心,从白帝城返回江陵的途中写了这首诗。学生在交流、分享资料的同时,借助这样一个背景故事,明白了诗歌的来龙去脉,也就掌握了本首诗的感情基调,这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夯实了基础。再如:在教学陆游的诗《示儿》时,新课伊始,我就给学生介绍了写作的背景:这首诗是发生在南宋“靖康之变”后,作者为避战乱,颠沛流离,在迁徙的途中目睹了金兵烧杀抢掠,民不聊生,甚至背井离乡,在水深火热中生活。而南宋朝廷节节败退,奴颜婢膝,不思北上收复失地,而讲和求一隅苟延残喘。在这种背景下,八十多岁的陆游仍然忧国忧民,写下了这首绝命诗,也是他给自己儿子的遗嘱。这样故事背景的介绍对学生理解诗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再能借助多媒体,播放背景短视频,这样直观,形象的表现手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背景故事的介绍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更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值得借鉴的有效的古诗词教学策略。

二、 多元化的读是学习古诗词有效途径

读書,读书,书以读为主。可见在学习的过程中,“读”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是“读”占鳌头。古人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的论断,足以证明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在小学古诗词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首先要落实好这个“读”字,要在读上下功夫,而读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最常使用的以个体表现为主的有朗读,诵读,默读;以群体活动为主体的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读的方式。这些“读”虽然核心字眼还是读,但是他们的具体使用还是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差异,其主要体现为:朗读首先体现在落实教学目标的读熟,读通顺阶段。因为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借助听觉来检验是否学习的过程落实了教学目标的要求,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再重新投入学习中去。其次体现在全面掌握了课文内容的内涵和外延以后,加入自己的体会和感悟,渗透感情因素的“有感情的朗读”,其具体的作用不仅对课文内容的巩固理解,而且是培养学生语感,形成语文能力的具体表现;默读主要体现在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默读的过程就是学生对信息搜集,分析,处理再加工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和文本之间产生思维碰撞,进而获得所需的信息或者方法;诵读体现在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作用就是对所学诗歌的积累,最后实现目标能够背诵下来,从而达到积累知识,实现自我知识的建构。其他各种形式的读,都是建立在这几种读的基础之上的,主要渗透在获取知识的过程和巩固知识的环节上。因此针对不同形式的读,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要仔细甄别,科学、合理地选择不同形式的读,让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最后获得良好的语感,形成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古诗《早发白帝城》时,我先让学生出声地朗读整首诗,圈出不认识的字,借助工具书解决掉,再朗读达到读熟,读通顺。然后我让学生再朗读古诗,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这样学生在反复的读的基础上对古诗有了整体的认识,对诗歌的大意初步有了了解,就很容易读出诗歌的节奏。朝辞/白帝/彩云间,这样的节奏非常流利地读了下来。然后我让学生默读,借助课文的插图和注释到诗歌的字里行间去,去触摸诗歌所描绘的主要内容,以及透过文字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最后让学生学着古人的模样对全诗进行诵读,甚至于吟唱,这样在愉悦的氛围中,学生不知不觉就能背诵了,达到积累的目的。由此可见,利用多元化读的手段,我们要掌握不同形式的读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具体作用,要区别对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使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 借助古诗词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审美情趣是诗歌教学的关键

虽然每首古诗并不是诗中有画,但是古诗词篇幅短,字数少,每一个字都是作者苦思冥想,反复推敲的结果,而作者又却要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这寥寥几笔的文字里,实现意境和情感的渗透、融合,这就赋予了诗歌独特的意境魅力,处处给读者留下了遐想的空间。诗歌的这种特点决定了在诗歌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避免大量的分析讲解,以免把一首完整的诗歌肢解得支离破碎,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一个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服务者。首先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要指导或帮助学生搜集相关诗歌的背景知识和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一些资料,然后给予学生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身心愉悦地投入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去。教师还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不嘲笑他们的青涩,多鼓励,帮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够打开思维的阀门,发挥他们的想象作用,创造性地完成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如在教学王维的诗《山中秋暝》时,我借助音乐的渲染,借助视频资料对幽静空山的呈现,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背景资料,结合课文的插图和注释,去想象那美好的意境,学生纷纷在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画”:傍晚雨后,幽静的山中,点点秋天的凉意,皎洁的月光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余晖洒满了整个竹林,竹影婆娑,轻轻摇曳。清澈的泉水轻轻地流淌着,河底的石头一览无余。忽然,竹林的深处传来了嬉笑声,原来是洗完衣服的姑娘回家了,一塘的荷叶摇动了,是捕鱼的船儿回来了……这是多么美的意境啊!只有学生在大胆的想象下,才能流淌出这样如诗般的语言,诠释这首诗的美好意境,使学生感受到学诗原来就是“画中游”,从而使他们热爱诗歌,热爱经典文化。

四、 积累是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终极目标

小学生还处于自我知识构建的初始阶段,由于所涉及的知识体系没有完善的储备,生活经验也严重的不足,对诗歌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肤浅的表层,不能深层次地挖掘和体会。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小学古诗词的教学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重在积累。这就要求我们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要紧紧地围绕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开展教学,做到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也未尝不可,切记盲目地提升诗歌教学的难度,让学生刚接触到古诗词就无所适从,知难而退。所以我们在教学是以积累为主,让学生随着掌握的知识体系不断地完善和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逐渐内化吸收。如在教学朱熹的诗《观书有感》时,诗中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来阐明作者对读书方法的认识。虽然这个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运用非常的具体,形象,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却是非常的抽象,深奥。所以在教学本首诗歌时,我在让学生了解大意的基础上,知道这是一首描写读书方法的诗就行了,最后让学生背诵积累。这样就无形中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呵护了学生的积极性。

五、 学习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对学生古诗词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尽量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因為古诗词教学不像其他课文那样把所表达的句子和观点阐述得非常详细,要通过几十个字就把诗歌蕴含的韵味挖掘得淋漓尽致,那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前提条件,而小学生知识和经验的储备还达不到这个效果,所以我们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要严格落实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降低难度,在教学评价中我们要以鼓励为主,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六、 总结

总之,小学古诗词教学我们要以培养兴趣为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去积累,体验,感悟,逐渐地内化吸收。教师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多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呵护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加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刘淑琴.如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巧妙创设情境[J].学周刊,2019(12).

[2]屠长兴.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情境的创设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

[3]麦琼.试析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策略与实践[J].学周刊,2019(12).

[4]樊晓霞.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11).

[5]李桂花.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11).

[6]黄伟寿.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情感逻辑还原法策略[J].汉字文化,2019(6).

[7]蒋琳.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19(6).

作者简介:

李华,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回民小学。

猜你喜欢

古诗词新课程语文
踏青古诗词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