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柱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2020-04-07宋阳平佃辉王小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7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生活质量临床疗效

宋阳 平佃辉 王小军

方法 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根据单盲分组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36例。参照组患者以传统手术进行治疗, 研究组患者以脊柱椎间孔镜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前, 两组JOA、V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的JOA评分(25.72±1.49)分与VAS评分(1.04±0.33)分均明显优于参照组的(20.06±1.68)、(1.71±0.57)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18.76±4.11)ml少于参照组的(41.22±3.78)ml, 住院时间(4.92±1.99)d短于参照组的(9.06±2.68)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脊柱椎间孔镜手术进行治疗, 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降低出血量, 并缩短住院时间, 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 值得研究推廣。

【关键词】 脊柱椎间孔镜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生活质量;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7.03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十分常见的骨科类疾病, 是退变性病变的一种, 主要症状为腰腿疼痛、下肢麻木甚至功能障碍等, 老年人为多发人群, 但近年来发病率有年轻化趋势, 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影响。以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以开窗手术为主, 但该方式具有一定局限性, 因此, 寻找一种对患者伤害小、疗效好的方法至关重要[1]。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

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针对脊柱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并评价其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单盲分组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36例。参照组男19例, 女17例;年龄32~61岁, 平均年龄(43.27±5.92)岁;病程1~5年, 平均病程(2.14±0.96)年。研究组男20例, 女16例;年龄33~60岁, 平均年龄(43.02±5.67)岁;病程1~6年, 平均病程(2.51±1.1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过磁共振成像(MRI)和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符合其相关临床诊断标准;经保守治疗无效, 且病情反复者;没有既往腰椎手术史;患者均明确本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

排除标准:沟通障碍或者认知障碍者;精神疾病者;妊娠期或者哺乳期者;手术禁忌证者;心肝肾肺器官功能严重衰竭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免疫功能障碍者。

1. 3 方法 参照组患者以传统手术进行治疗, 具体方式为:对患者施以全身麻醉, 调整其体位至俯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 使用C臂机对患者病变椎间隙进行透视观察, 贴紧患者患侧部位做切口, 切口长度为

3~4 cm, 将患侧多裂肌与骶棘肌相剥离, 使其椎板间隙充分暴露出, 然后牵开椎旁肌, 使用椎板咬骨钳咬除椎板上下病变位置, 使患者的神经根和硬膜囊完全暴露, 之后使用神经拉钩将神经根牵开, 使其椎间盘完全暴露, 接着将纤维环与后纵韧带切开, 取出髓核组织, 最后留置引流管, 将切口缝合, 并在术后24 h后将引流管拔除[2, 3]。

研究组患者以脊柱椎间孔镜手术进行治疗, 具体方式为:调整患者体位, 使其保持仰卧位, 利用克氏针在C型壁X线机的辅助下定位病变间隙, 常规消毒普检, 予以患者局部浸润麻醉, 待其麻醉生效后对患者施以椎间孔定位和穿刺, 从关节突位置进入, 并对其位置予以调整, 根据透视情况注入造影剂, 进而详细观察病灶的情况, 在病灶的位置做切口, 进而置入工作套管, 并利用椎间孔镜确定椎间盘髓核组织的情况, 之后利用髓核钳对神经根做减压处理, 接着取出髓核组织, 然后松懈处理神经根, 查看髓核组织是否存在残留情况, 彻底清除后将相关导管取出, 并对切口做缝合

处理[4, 5]。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VAS评分及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利用JOA评分对腰椎功能进行评估, 评分越高表明腰椎功能越好;利用VAS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评分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严重。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前后JOA、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JOA、V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的JOA评分(25.72±1.49)分与VAS评分(1.04±0.33)分均明显优于参照组的(20.06±

1.68)、(1.71±0.57)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18.76±4.11)ml少于参照组的(41.22±3.78)ml, 住院时间(4.92±1.99)d短于参照组的(9.06±2.68)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 大多是因髓核、腰椎间盘纤维发生退行性改变, 又受到一定外力影响, 例如长期坐姿不当、负重行走等, 最终发生腰椎间盘脱出等现象, 给患者带来痛苦, 如果早期对该病治疗不当很有可能会影响其排便功能, 严重危及患者生活质量[6, 7]。临床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式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其中手术治疗的效果最为明显[8]。传统的开窗手术具有一定效果, 能解决椎管内突出和压迫问题, 但因手术创面暴露大, 容易在术中发生肌肉牵拉, 使机体出现局部创伤反应, 术后还会发生粘连等并发症, 延长恢复时间或导致二次手术, 加重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因此不是最佳治疗方案。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脊柱椎间孔镜术逐渐被临床应用, 这种方式具有微创的优势, 手术切口小, 视野宽阔, 切除时更加精准, 且麻醉方式为局部麻醉, 能够降低对患者身体的伤害[9, 10]。同时还不需要对机体神经根开展牵拉, 也降低了对神经的伤害, 减少了出血量, 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缩短康复时间, 临床效果更为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的JOA、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 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脊柱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方式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脊柱椎间孔镜手术进行治疗, 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降低出血量, 并缩短住院时间, 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 值得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 岳晓东, 何平. 用脊柱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探讨. 当代医药论丛, 2018, 16(4):73-74.

[2] 朱海涛, 朱余龙, 丁德刚, 等. 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医药前沿, 2018, 8(4):232.

[3] 黄军, 茅义鹏, 刘卫兵, 等.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现代医药卫生, 2019, 35(13):

1981-1983.

[4] 庄怀铭, 徐耿填, 黄青.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9, 19(6):

506-508.

[5] 张在田, 张绪华, 施傅森, 等. 机器人辅助椎间孔镜治疗伴有严重脊柱畸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现代医生, 2018, 56(35):25-28.

[6] 闫光华, 仇继任. 葛顺杰.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单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现代医药卫生, 2019, 35(8):22-25, 28.

[7] 关桂红. 改良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比较. 中国伤残医学, 2019, 27(9):67-68.

[8] 柴叶静, 王德强, 王德强, 等. 经皮穿刺椎间孔鏡下髓核摘除术联合腰部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9, 15(1):24.

[9] 刘雅普, 高利峰, 徐永辉, 等. 经皮经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并发类脊髓高压症的临床研究.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9, 29(4):382-384.

[10] 陈会平.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比较. 颈腰痛杂志, 2018, 39(4):522-523.

[收稿日期:2019-08-14]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突出症生活质量临床疗效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