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莞市技师学院师生缘何受企业青睐?

2020-04-07

职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东莞市技师校企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急缺医疗物资,确保物资供给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要素之一。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东莞市技师学院用行动撑起技工信仰!在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海光部署下,陈银发、罗柱林、陈锡财、周光平等36位教师积极响应,请缨作为技术人员协助医疗物资企业进行生产。短短几日,到企业支援的教师不断有好消息传来:为广东中玲集团有限公司一台老旧生产设备排除了故障,完成了检修调试,初步预估每日新增产量超过2万;为东莞长安必达公司进行设备维护改造,成功将一台闲置打片主机复产,每日打片产能增加5~6万片;经过8个小时的调试,东莞东城久林吉良净化用品原本淘汰的2条生产线可以正常投入生产,稳定运行,目前每天可增产7.5万片,他们还帮助该公司利用闲置车间正式生产医用级物资,使生产线从1条扩充为3条,日产量医用口罩达16万个……

这些平常在医疗物资企业里罕见的身影——东莞市技师学院的教师。从“教师”到“技术工人”的转变,是他们在技工教育浪潮中练就的“无缝对接企业”的过硬本领,无需岗前技术培训,从教室到实际生产线,变化的仅仅是工作的场地。“这本来就和我们平时授课的内容很接近,技工院校的课程设置本身就很贴近企业生产,我们必须时刻关注着行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没有一流的教师,就没有一流学生。”学院陈银发老师说道。在精准的调试、精确地编程调整后,经检测、判断、定位、组装,每个步骤分毫不差,让医疗物资生产线终于实现了它们的使命,进行高速生产运作。一家企业总经理直言,东莞技师学院的教师们提供的帮助犹如一场及时雨,缓解了生产压力,也增加了企业直面生产困难的信心。东莞市科技局一位领导对赴企教师表示称赞,称其:俯下身段、深入一线,甘当技术工人角色的精神,值得一万个赞。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强,颇受用人单位青睐。

2019年校园招聘会, 288家优质企业提供10058个岗位开出3500至7000元(国际合作班8000-12000元)实习月薪抢聘学生;两批共计43名国际合作班毕业生到德国本土企业——戴姆勒(奔驰)就业和深造。德国IHK莱比锡工商联合会主席Hofmann(霍夫曼)对学院培养的中德合作班学生给予高度认可,他在学校第三届中德合作班毕业生颁发IHK证书时表示:“为同学们能在四五年前正确地选择了东莞市技师学院这所好学校而高兴,通过双元制培训,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能力,而学院能不断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这在德国也是少有的。期待着以后能与更多的学生再见”。

为何学院师生如此受企业青睐?主要在于他们将国际合作和校企合作办学作为学院发展的两大驱动力,采取“市场化的导向、国际化的标准、工厂化的教学”模式,打造出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培养了一批(近600人)拥有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设置动态调整专业

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东莞市技师学院结合东莞电气机械与设备制造业等五大支柱四大特色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开设了41个专业(78方向),包含精准对接东莞产业的机电一体化(机器人)、机械产品设计等26个国际合作专业。

动态调整专业。他们打破学科体系、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以专业群对接产业链为原则,整合专业系部资源,成立8个二级学院。每个学院对接一个产业链,对现有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进行修订,促使其更贴近产业链的实际需求,根据产业链的需求开发新的专业,引进固高、中科蓝海、前海飞扬等研发企业,他们研发的产品就是学院产学研的教学载体,当企业的产品要上市时,学院愿意创业的学生,企业方投入资金帮助学生创业,创建“政、校(产学研)、资金、用”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并积极构建“为未来培养人才,为人才创造未来”的新格局。2019年他们根据市场需求增设了中德口腔医学技术、模块化设计与工业仿真、智能制造应用与维护、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新媒体与互联网应用、幼儿教育、行政管理、铁路客运服务、航空服务等9个专业。2020年拟增跨境电子商务、移动通信技术(5G) 、 光电技术应用、家政服务与管理、应急响应与信息管理技术等6个专业。

以国际化标准为准则,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引进国际先进职教模式,构建国际合作实体办学体系。他们遵循“理念与世界同步、标准与行业接轨”的原则,在广东省率先引进德国“双元制”、英国“现代学徒制”等先进国家的职教模式。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学院、英国沃索学院等国家合作,开展实体化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目前,共开设中德、中英、中美、中加、中澳等国际合作班(含台湾课程班)135个,涵括机电一体化、模具设计与制造、现代物流、机器人、酒店管理、国际贸易等26专业,在校生近3000人。

推动设立本土“培训鉴定中心”,引进高含金量证书认证体系。与德国莱比锡手工业联合会(HWK)和工商联合会(IHK),在莞共建德国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鉴定中心,引进得到欧美国家认可、具有高含金量的HWK和IHK职业资格证书。与英国沃索学院合作,在莞建立英国第一个海外ASFI产业技术认证中心,引进英国ASFI产业技术职业资格证书及课程体系,学生无需出国,在莞即可参加与国外同步的职业资格考核鉴定,获得高含金量的国际职业资格证书。

促进师资国际化培养,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师资是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基础,学院坚持国内培训与国外进修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师资团队。一方面,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学院合作建立“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学院中国(东莞)培训中心”,与德国柏林BBW应用技术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合作,在莞建立“德国BBW大学中國(东莞)师资培训基地”,建立教师培训的常态化机制;另一方面,选派骨干教师赴德国、英国等进修学习,累计派出11批次215多人次出国学习。通过内培和外培结合,打造一支具有国际视野、会同中外、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实施教育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改革,构建复合型专业教学体系。按照部省课程体系改革指导意见,吸收借鉴德国“双元制”课程体系标准,遵循“多元整合、技能本位”的新型课程观念,在开展11个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上,全面进行课程改革。2016年,学院承担人社部第三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任务,成为现代物流专业的牵头院校以及工业设计专业的参与院校。

将世赛标准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培育技能精英。他们将世赛标准融入日常教学之中,先后培育6名选手入选国家集训队,并建有工业控制项目广东省世界技能大赛基地和烘焙项目全国世界技能大赛基地。

以工厂模式进行教学,培养无缝对接企业的高技能人才

引企进校,以企业产品作为教学载体,首创“学习型工厂”教学环境。走进东莞市技师学院仿佛置身于工厂。这是笔者进入学校时的第一感觉。近年来,他们与企业在校内共建了“最接近企业的实践教学、能产生双重价值的培训、把培训內容和企业流程相链接、将培训与就业相连接”的学习型工厂,完成以“学习型工厂”为基础的行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建立“课堂教学+校内‘学习型工厂培训+企业岗位实习”的 德国“双元制”本土化后的新双元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技能+学历+国外证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之路,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职教新模式。目前, 在校内与企业共建了bbw学习型工厂、汽车医院、东技旅行社、服装学习型工厂、京东人才培训基地、中科蓝海创新创业双创孵化基地、固高科技工业4.0等18个学习型工厂。

校企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双制。他们与企业合作,开办“招生即招工、进校即进企”校企双师共同培养的“庆泰模式”班。报读该班的学生将签署校、企、学三方协议,学生拥有双重身份,在校为学生,在企业为学徒。校企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培养标准、教学计划,共同组建师资队伍,实行工学交替。目前,他们与55家企业共建了84个校企双制班。

同时,运用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的辐射功能拉动教改。引进企业生产线,校企合作开展产品研发和生产,进行生产性教学,增强师生生产实践能力,开展企业调研、教师挂职锻炼,引进企业参与课题研发,推进校企融合。

学院社会地位不断提高,赞誉之声不绝

地位前移。国际合作和校企合作引领、雄厚的理实一体化师资、技能与专业素养兼备的学生……东莞市技师学院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攀升,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人社部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职工教育职业培训先进集体”“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单位”“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烘焙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广东省十所高水平技师学院创建单位之一。

赞声不绝。2016年,人社部《职业》杂志社撰文将东莞市技师学院誉为“技工院校国际合作办学的典范”。2017年4月,时任国家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来莞调研时,充分肯定了东莞市技师学院“市场化的导向,国际化的标准,工厂化的教学”的办学模式,并称赞学院 “树立了技工教育办学品牌标杆”。2019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春贤率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来院就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时,高度肯定了学院办学成果。2020年1月,清华大学深圳研究所院教师、哈工大(深圳)马克思学院戴吾三在参观学院后对学院办学模式给予高度评价:“在这里,我感受到中国工业化的力量,感受到中国的未来,感受到中国工业教育就是在这里起步。让全国的工业教育都向这里看齐,我们也有责任把这传播出去。”

当前,正逢国家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广东“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东莞“技能人才之都”建设历史性机遇期,学院及时把握时代大势,果断启动2018-2022年第二次大跨越。在二次跨越中,学院持续发挥国际合作办学和校企合作办学优势,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准确把握企业用人需求,持续把先进的国际职业教育理念、模式以及体系作为“他山之石”,更好地将国际化和本土化结合起来,推动现有职教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形成“为未来培养人才、为人才创造未来”的全新格局。

(来源:东莞市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东莞市技师校企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市耐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