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及对策研究

2020-04-07刘兰泉赵明程远清

新丝路(下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知识产权课程体系

刘兰泉 赵明 程远清

摘 要:文章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知识产权课程研究现状,提出了创建高等职业教育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包括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思路、形成高等职业教育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目标、制定高等职业教育知识产权教育课程体系等三个方面的内容,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政策三点建议,特别是在高等职业教育200所国家优质校建设及190多所“双高建设”项目院校中强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提出相关人才培养及课程设置的基本考核目标属于高职教育的一个创新。文章可以供高等职业院校、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等参考。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通过调研发现,在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知识产权课程及其体系基本缺失,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也很少出现知识产权知识与技能的相关要求。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对知识产权事务、管理与保护知之甚少,不能适应行业企业技术进步对岗位提出的知识产权事务、管理与保护的新要求。

一、高等职业教育知识产权课程研究现状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周园在《高校知识产权本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寻——以知识产权服务业需求为导向》指出,知识产权服务业市场极大需求与本科人才的有效供給不足之间的矛盾。周蓉在《“理工+知识产权”高端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探讨了国内知识产权硕士双学位的培养模式。澳大利亚对知识产权实行统一管理,商业化和职业化比较成熟,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位居世界前列,这些成就得益于本科及研究生层次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澳大利亚的知识产权教育与行业企业联系比较紧密,有鲜明的行业教育特色。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对比国内外研究现状表明,知识产权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主要集中在本科教育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知识产权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建设的实践及相关研究均很少。所以,高等职业教育急需探索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并在进一步创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同时加强与行业企业、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的融合对接,创设具有高职特色的知识产权教学实践“双基地”,多渠道为在校高职大学生提供知识产权领域互动学习的条件以及岗位实践锻炼机会,实现“校行企”共同育人。

二、创建高等职业教育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案

1.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以岗位能力为主导”实务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可以采用“一二三”培养思路,即在高职院校专业背景基础上,使在校大学生实现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和技能“一懂二能三会”。一懂是指懂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二能是指能进行知识产权文案写作、能进行图例表达;三会是指会文献及专利检索、会分析评估知识产权、会资料查询。所谓“以岗位能力为主导”是指具有其它专业知识结构背景的前提下懂知识产权法、会写作知识产权文案,能够在行业企业从事其他专业岗位工作的同时,能进行行业企业及岗位的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

2.形成高等职业教育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理实一体化教育教学过程,为行业企业培养实务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对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而言,知识产权知识及技能是一种新的职业能力,但它须依附于毕业生专业知识结构及技能体系才能产生价值,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知识产权人才应该是“以岗位能力为主导”的实务型知识产权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后,就可以在提炼岗位能力的基础上,设计并确定相关知识产权课程体系。

三、制定高等职业教育知识产权教育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以岗位能力为主导”的实务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重点突出实用型与技能型,坚持把握理论、熟练操作的总体教育教学原则,基于在校大学生各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知识产权“一二三”培养思路来具体安排教学课程。以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为例,针对校内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以必修课形式开设《知识产权法》、《民法及刑法基础》、《行政及诉讼法基础》、《知识产权文案写作》等相关课程,选定1-2个专业开展相关试点工作,并及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对非高水平专业群的其他专业,可以选修课或公开讲座等方式补充上述课程的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产权知识面、增强学生知识产权技能,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在行业企业知识产权岗位的就业能力。

四、高等职业教育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对策建议

一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在高等职业教育国家优质校建设及“双高建设”项目院校中提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相关人才培养及课程设置的基本考核目标,从而引领并推动全国1400多所高职院校强化高职大学生知识产权能力培育。以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为例,可以在重庆知识产权主管部门指导下,在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相关试点工作,形成比较成熟的模式后在全市40多所高职院校推广。

二是知识产权及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增加高等职业教育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项目类别、数量的审批比例,以更多项目带动高等职业院校一线教师潜心知识产权相关知识体系和技能训练的研究。鼓励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等单位与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合作,促进高等职业院校知识产权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双向提高知识产权代理人与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相关技能。

三是知识产权及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在高等职业院校及相关行业企业设立知识产权案例展示中心和技能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在校内外实践中锻炼技能,缩短知识产权知识及技能与教师、学生的距离。这一途径能有效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知识产权知识及技能的覆盖面和教育教学的可视度。

参考文献:

[1]周蓉.“理工+知识产权”高端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J].管理论坛,227-228

[2]姚王信、江亮.澳大利亚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与方法:经验与启示[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8(34):24-31

[3]周园.高校知识产权本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寻——以知识产权服务业需求为导向[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8):95-102

[4]许步国、许新承.高校知识产权本科人才培养困境与出路探析[J].教育评论,2018(10):35-38

作者简介:

刘兰泉(1970--)男,重庆市奉节县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微生物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2018-2019年度重庆市科技特派员,2018-2019年度重庆市“国家三区科技人才”,研究方向为应用微生物及高等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教育知识产权课程体系
论比例原则在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中的适用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2019年度PALM展参展商获取知识产权优胜奖获奖单位名单
中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