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治疗在智障学生的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2020-04-07庄碧英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智障学生数学教学

庄碧英

【摘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学习比较吃力,认为数学知识点抽象、难懂。特别是对于特殊的学生群体来说,他们在想象力与综合分析力等方面上比较欠缺,更是缺乏逻辑思维与抽象概括的能力,在知识学习与接受能力上也比较慢,这就会加大学习的难度,同时对教师而言,也是一项艰巨的教学任务,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承担起教師的责任。其中,游戏治疗方法的应用,有助于吸引智障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来提高他们的记忆力,进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对此,从游戏治疗方式入手,分析在生活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游戏治疗 智障学生 数学教学

对教师来说,面对一群特殊的学生群体,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就应该要具有针对性,从学生角度来思考,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智障学生由于自身的智力存在一定的缺陷,生活自理能力与学习能力比较薄弱,在教学中更应该从他们的特点出发,比如说利用形象思维的优势,采用游戏治疗方式,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将数学知识转换为熟悉的生活情景与游戏,让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一、游戏治疗法的应用特点

游戏治疗法与一般的游戏活动相比较,还是有很多的不同之处。第一,游戏治疗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针对每个学生的特殊性,让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具有针对性。在游戏治疗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每一个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情况来分别设计出适合他们的游戏计划,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益。比如对于智障儿童来说,要从智能、体能与其他三方面来进行培养,在智能方面的设计上,可以从语言能力、知识技能、感知能力入手,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在体能方面上,就应该要做好学生的大肌肉运动与小肌肉运动的训练活动。在其他方面上,包含了情感、家庭生活与适应能力等内容,在游戏设计中要从这些教育目标出发,真正发挥出游戏治疗的作用。第二,游戏治疗本身具有充分的教育因素,对于特殊群体学生来说,由于自身存在的障碍,导致他们在生活范围、生活经验等方面比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他们对知识的获取能力。而采用游戏治疗法,通过对游戏中的角色、动作、语言等的直观参与,智障学生可以更加身体力行地发展与培养自身的各种能力,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

二、游戏治疗在智障学生生活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创设有关的生活情景,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依据智障学生的年龄和生活经验,创设相关的生活情景,吸引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知识点的探索欲望。一方面,教师可以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入手,创设相关的故事情境。对智障学生来说,他们对故事十分感兴趣,因此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点,将数学知识与故事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比如,在讲解“1+1=2”这个等式时,为了让学生掌握+的概念,学会简单的算数公式,教师在讲解时,可以先借助于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如懒羊羊,然后构造一个故事情节,懒羊羊想要去买小蛋糕,来到了商店,他先是选了一个小蛋糕,因为没有吃饱,又去买了一个小蛋糕,那这样一共吃了几个小蛋糕。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数数,合起来一共吃了两个小蛋糕。对智障学生来说,创设有关的故事情节,不仅能够引出学习的内容,还大大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借助问题来巩固学生的学习,培养智障学生的思考能力。疑是学习的需要,也是思考的源泉,更是创造的基础。虽然说智障儿童在智力、想象力等方面上有一定的缺失,但是他们跟普通学生一样,依旧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望。所以,对教师来说,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问题来引导教学,让教学内容更具有新意与创新性,从而引导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探索欲望。比如,在讲解数学概念中的“配对”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真正懂得与掌握匹配的概念,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事物入手,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发学生的想象。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围绕好朋友在哪里的问题,让学生来回答,进行事物之间的匹配。教师可以准备帽子、围巾、铅笔、笔记本、羽毛球与羽毛球拍等东西,教师可以先拿出一顶帽子,问学生:“帽子的好朋友在哪里”,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将帽子与围巾、铅笔与笔记本、羽毛球与羽毛球拍进行一一地对应起来,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配对的概念。对智障学生而言,在这样一种环节下,更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通过游戏形式来提高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数学教师而言,要转换自身的思维模式,认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一群特别的学生,要把抽象与严谨的数学知识转换为生动形象、更容易接受的知识,就需要每个教师深入地思考,提高智障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对数学学习保持一份热情。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在传统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化,整个课堂氛围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对智障学生来说,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容易丧失信心,难以真正实现独立思考。而采用游戏治疗的方式,就可以弥补这种教学方式的不足。游戏治疗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借助于其娱乐性的特点,从智障学生群体出发,根据他们的智力、能力特点,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学游戏设计,能够大大提升教学的效率,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对低年级阶段学生而言,在讲解认识数字、图案中,可以通过手指游戏、画图游戏、画圈游戏来让学生快速地认识数字。就画圈游戏来说,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卡片,在上面依次写上数字,再准备一些套圈,分发给每个学生,学生套上哪一个数字,就需要回答教师这个数字是多少,当学生在回答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旁边适当的引导与鼓励。最后,还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学生之间相互交换卡片,进一步认识这些数字分别是什么,并且教师还可以将游戏进行延伸,在认识图形的时候,也可以借助这种方法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可以说,简单的小游戏与数学课堂相互联系在一起,可以让智障学生意识到数学课堂的学习是简单、有趣的,由内而外地激发出他们对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

3.回归生活,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在智障学生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一大目标在于通过对数学的学习,学会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地思考,学会充分利用生活的一切资源,回归到生活本身,将数学知识贯穿在生活中,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是无处不在的,提高他们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比如,在学习“克与千克”的知识后,为了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千克与克的概念,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物品,让学生动手量一量、测一测,学会用克与千克来衡量生活中的事物,而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用数学思维模式来观察与分析,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游戏治疗可以说是教师快速了解特殊儿童实际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途径之一。借助游戏的方式,可以给智障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与动手的机会,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可以在游戏中吸收知识、掌握知识,积累自身的经验,还能够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激发探索的欲望,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川帆.浅谈游戏在智障儿童教学中的运用及作用[A].2015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

[2]魏丹.游戏在智障数学活动课中的应用[J].绥化学院学报,2013,(7):155.

[3]熊政.开发生活数学课程,培养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J].教育观察,2017,(1):77.

[4]张晓侠.生活化在智障学生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华章,2012,(2):80.

猜你喜欢

智障学生数学教学
智障学生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
浅谈美工教学提高低年级智障学生精细动作能力
生活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调整策略
优化仿说句子训练,提高智障学生说话能力
高年级智障学生职业准备教育的个案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