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岭太白山两种兰科植物名称修订

2020-04-07刘海平翟俊文

陕西林业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太白山萼片兰科

郭 明,钟 惠,刘海平,翟俊文*

(1. 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陕西 杨凌 712100;2. 兰科植物保护与利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 福州 350002)

秦岭是中国野生兰科植物最为丰富和区系分化率最高的地区之一[1],太白山位于秦岭中部,也是秦岭的主峰。该地区近年来关于兰科植物新物种及分布新纪录种相继有报道,对秦岭兰科植物资源多样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织兰科植物研究学者对该地区兰科植物调查空白点及资源较丰富区域陆续开展野外调查,结合现有馆藏标本及文献资料,对陕西省兰科植物种类、分布、性状描述等进行修订。

2017-2020年进行秦岭太白山珍稀濒危植物就地保护研究调查时分别发现筒距兰属和虾脊兰属植物,经鉴定为软叶筒距兰和戟形虾脊兰,植物形态与模式标本的形态特征吻合。软叶筒距兰发现2个居群,共计40余株。戟形虾脊兰3个居群,共计40余株。通过文献书籍查阅,此次发现皆为陕西省分布新纪录种。但作者资料查阅过程中发现,《陕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所载筒距兰鉴定有误,应为软叶筒距兰;《陕西野生兰科植物图鉴》所载短叶虾脊兰鉴定有误,应为戟形虾脊兰[2-5]。在此之前软叶筒距兰国内仅台湾和四川省有记录分布,戟形虾脊兰国内仅西藏有记录分布[2-3, 6-8],凭证标本保存于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标本室(TBS),标本号为19005和19007。这两种兰科植物在秦岭太白山的发现,对秦岭地区兰科植物多样性、起源、进化以及兰科植物保护等相关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1 软叶筒距兰Tipularia cunninghamii King & Prain(图1)

图1 软叶筒距兰:A整体植株;B花序;C囊状距

地生兰,植株高12~20 cm,假鳞茎块状,具2~4个节。叶绿色,宽卵形,2.5~4 cm×1.8~2.5 cm,有3个突出的脉,叶边缘稍波状,钝尖,叶柄长1.5~2.2 cm。花葶10~20 cm,有2或3个长管状鞘,鞘长2.5~3 cm。花序具10~21朵花,花水平伸展,完全开放,黄绿色带褐紫色;花苞片线形,长0.1~0.2 mm;萼片长卵形,1~1.2 mm×0.3~0.4 mm,先端钝;花瓣线形,1~1.2 mm×0.3~0.4 mm,先端钝;唇瓣宽椭圆形倒卵形,1.2~1.3 mm×1.2~1.3 mm,小,肉质;花梗和子房长1.5~2 mm;距囊状,极短,长0.3 mm,基部与蕊柱合生,蕊柱长0.5 mm,花粉块4,两对,卵形,花期7月。

该种与国内分布的同属其他三个物种区别在于该物种唇瓣基部有一个囊状的距,长不到1 mm[2]。本次报道的软叶筒距兰生长于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2 800~2 900 m的针叶林下,34°01′N,107°49′E和33°54′N,107°42′E。中国四川、台湾,以及印度也有分布。

2 戟形虾脊兰Calanthe nipponica Makino(图2)

地生兰,植株高12~30 cm,假鳞茎很小,为3~4枚鞘和4枚叶的叶鞘所包。叶绿色,狭披针形或狭椭圆形,7.5~13 cm×1~3.5 cm,先端渐尖,基部收狭,近无柄,边缘波状,两面无毛。花葶10~25 cm,花序具5~10朵花,花瓣和花萼背面黄绿色,正面红褐色;中萼片椭圆状披针形,长14 mm,中部宽5 mm,先端渐尖,具5条脉;侧萼片斜卵状披针形,与中萼片等长,基部上方宽4.5mm,先端渐尖,具5条脉;花瓣线形,稍比萼片短,中部宽约2 mm;唇瓣基部紫褐色,与整个蕊柱翅合生,近卵状三角形,稍3裂;侧裂片近半圆形,长8 mm,唇盘上具3条褶片,中央1条从基部上方延伸到近中裂片先端;距圆筒形,长4~5 mm,蕊柱粗短,长5 mm,花粉块4,两对,倒卵形,花期7月。

戟形虾脊兰生长于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2 500~2 800 m的针叶林下,34°01′N,107°49′E;34°03′N,107°43′E;33°54′N,107°34′E;。中国西藏及日本也有分布。

猜你喜欢

太白山萼片兰科
采后1-甲基环丙烯与自发气调处理对冰温贮藏火柿软化及相关生理变化的影响
四川发现兰科植物新种
夏日太白山 九岳
系1. 征镒翠雀花系 Ser. Flavidilimba
亚组3. 高翠雀花亚组 Subsect. Elata
组2. 密花翠雀花组 Sect. Elatopsis
大秦岭·山水
16家机构倡议“保护野生兰花,拒绝无序买卖”
走进太白山
鸟叔雪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