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参训角色转变与桎梏

2020-04-03胡术鄂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3期
关键词:参训研修影子

胡术鄂

摘要: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参训角色从最初的被动参与者,逐渐转变成对话交流者、顶层设计者、示范引领者。但要实现个体内在驱动力的完全激发、参训角色的完全转变,还需突破过多追求丰富的培训形式、普遍追求培训数量的覆盖范围、忽视实践基地学校专业引领能力的打造、参训校长自身意愿与能力缺失的桎梏。

关键词:农村校长参训角色转变桎梏

统筹发展城乡教育、着力提升农村中小学办学水平一直是重庆市基础教育的重点工作。近十年来,各类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力求从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等角度缩小城乡教育理念上的差距,参训校长角色与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参训内驱力和培训效果。教育部—中國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是国家针对农村中小学校长举办的培训项目。以重庆市承办的四个周期、共计十二年的项目为例,农村校长的参训角色定位一直在发生正向变化,这种转变给项目和参训对象带来了实效,但要形成完全转变受到了相关因素的桎梏。

一、农村中小学参训校长的均衡分布情况

2006—2008年是本项目的第一个周期,重庆市采取全覆盖原则,将名额基本上平均分配到全市所有区县,各个参训校长积极参与单向接受式培训。在2009—2011年第二个周期中,结合新兴的影子研修形式,配合重庆市的国家教育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需要,将培训重点放在了渝东北和渝东南的18个国家级贫困区县上,着力打造两个片区农村教育的领军人物,逐步缩小全市城乡教育差距,参训校长们的角色从积极参与者转化为对话交流者。在2012—2015年第三个周期中,重庆市将学员遴选重点放在了渝西片区,并借助本区域经济、教育实力较强的优势,将参训校长的角色定位从实践措施的复制追求者,变成更加注重价值、理念、文化、提炼与升华等能力提升的顶层设计者。在2016—2017年第四个周期中,根据区县教育发展总体水平与校长总体人数,在各个片区遴选优秀区县代表,每年共择优选取5个区县作为试点培训区县,进行重点型+全覆盖型的培训。影子研修校长摇身变为网络研修坊员的指导教师,从受训者变为施训者,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从顶层设计者到示范引领者的角色转变。

二、农村中小学校长参训角色的转变

1.作为全力参与者,积极推进第一周期项目实施

2006年,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还没有在全国掀起热潮,培训理念、模式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培训机构凭培训经验设计课程,培训方式主要是单向的专家讲授方式,培训师资则多来自理论专家。2006—2008年,农村中小学校长参加培训的机会极少,新媒体时代还未到来,能够从网络获得的学习资源也较少。因此参训校长们对于国家级培训机会非常重视,始终处于全力参与的状态,积极地接受培训专家的集中理论传授。

2.作为对话交流者,促进第二周期管理智慧的碰撞

2009—2011年是本项目的第二个周期,在延续第一个周期集中理论授课的基础上,引进了影子研修形式。情境认知理论认为,思维和学习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有意义。影子研修强调跟岗体验与师徒带培,强调对话交流与实践取向。研修内容由理论知识转向经验分享与实践提点。参训校长置身于实践场景中,分别从实践基地学校的办学思想、教学、德育、教师、文化等横切面,从学校的行政领导班子、年级、班级等纵切面,通过参与行政会、学校管理案例分析等方式,突破普通参观考察的单向展现性,让参训校长进教研、进课堂、进活动,深入教、学、管、研各个层面,与经验丰富、办学优质的一线中小学校长进行对话,与同组的参训校长进行交流,实现管理智慧的共生。

3.作为顶层设计者,实现第三周期办学理念的升华

2012—2015年,本项目进入第三个周期。本周期,培训方式沿用了集中培训和影子研修,增加了网络研修。思维方式和角度决定行动目标与方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在短短的培训时间内,让参训校长不局限于简单地接受专业知识、嫁接管理技能,而是能够有个人发展与办学管理的质的飞跃?这需要转变培训设计思维、转变校长参训思维。重庆市从以提高参训校长的问题解决能力为培训目的,转向以提升其提炼总结和顶层设计能力为目的。集中培训重在转变和改善参训校长的思维方式,明晰影子研修需要解决的问题。影子研修则将对于管理实践措施的模仿与借鉴转向对于办学价值、理念的打造与提升。以谢家湾小学为例,采用角色担当和角色互换的方式,对参训校长进行体验式培训,强调参训校长的价值体现和办学总体设计。第一阶段让参训校长分管部分具体工作或负责实施一个项目,既留意学校教育每个领域的实践走向,又关注学校教育整体发展趋势;第二阶段让参训校长轮流担任校长,基地学校校长反串校长助理,用角色效应强化主体意识,在确保学校发展方向、价值取向慎重决策的同时,优化参训校长的思维方式,准确把握当下决策和谋划未来的关系。重庆市第七十一中学则认为学校的办学管理技术层面走得太快,灵魂没有跟上。其对参训校长减少了技术层面的培训,侧重于教育思想、学校文化等设计影子研修,在提供全方位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着重采用座谈、沙龙、讨论、诊断等方式,让参训校长在对学校具体管理脉络的探讨和对话中由点及面、反思深化,逐步向办学理念升华。

4.作为示范引领者,凸显第四周期办学管理示范作用

自2016年起,本项目开始第四个周期的征程。重庆市根据各区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总体水平及校级干部数量,在部分片区遴选优质区县的农村校长进行种子培养,参与集中培训和影子研修,并让种子校长作为网络研修指导教师,分坊带领坊员进行线上学习。同时,重庆市将种子校长的指导性与引领性延伸至线下。以酉阳县和巫溪县为代表,以工作坊为单位,依托种子校长所在学校作为网络研修基地学校,坊主和辅导教师作为实践导师,借鉴省级影子研修带培方式,结合自身所在学校的办学经验与特点、坊员的个人需求与其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参观交流、课例观摩、专题讲座、校长论坛、工作剖析等开展线下引领活动,切实解决坊员的办学困惑、厘清坊员的办学思路,起到实实在在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农村中小学校长参训角色转变的桎梏

1.培训阶段设计与覆盖范围影响农村校长参训角色的深化

从本项目的十二年发展历程来看,培训阶段由单一的集中理论授课发展为“集中培训—影子研修—网络研修—送教下乡”四段式培训。但因其丰富性,产生实效价值较大的部分培训阶段时间较短,如七天影子研修只够到一所学校进行跟岗体验,无法与市内外多所学校、多位基地学校校长进行深层次的对比学习与研究。第二,培训阶段设计缺乏培养性,参训校长在后续办学管理实践中需要多次进行巩固和指点时缺乏导师,没有在不同时段进行长期递进式培养,难以反复锤炼办学管理能力。第三,本项目力求有重点地实现全覆盖,但忽略了质的进一步要求。可缩减数量与范围,充分尊重培训学员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内容,分阶段进行影子研修,每次研修由一个基地校长带领1-2名农村校长进行研修,加长精英式影子研修的培训时间,打造种子校长群体中的精英校长。

2.施训者与参训者能力影响农村校长参训角色的转变

通过项目运作发现,参加过培训的基地校长与未参加过培训的基地校长,在影子研修的理念呈现、培训设计、具体操作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参训的农村校长基于学校实际情况、教育情怀、思考能力等,不会或不愿改变思维现状,这些都使参训校长获得的能力提升与指点实效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需构建本省实践基地学校的考核标准、影子研修框架、导师团队的职责与标准,并进行指导能力培训;实践基地学校需总结办学经验,设计出覆盖管理层、技术层、操作层的不同教学课程体系,组建指导教师团队,突破单纯经验介绍瓶颈,用指导团队的教育情怀、办学理想去激发参训校长的办学激情,实现根本的思想引领。

参考文献:

[1]黄宁生.变“影子培训”为“驻校研修” 强化学员主体地位[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3).

[2]邱俊珲.福建省中学校长专业化培训需求与能力提升研究[J].海峡科学,2018(8).

[3]崔智敏.标准化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标准建设,2017(12).

责任编辑:丁 蔚

猜你喜欢

参训研修影子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山东莱西加强公务员试用期培训
What a Nice Friend
和影子玩耍
不可思议的影子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
校本研修应避免“四重”“四轻”
“师太”扛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