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标下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成效

2020-04-03姚飞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3期
关键词:安塞腰鼓多媒体教学

姚飞

摘要:多媒体技术和语文学科的有机融合,是一种趋势,更是一种必然。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關键词:多媒体技术语文教学有效性

运用多媒体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它要求教师整合教育资源,利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快捷地进行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让学生在视听愉悦之中接受知识,同时使课堂教学容量增大。制作多媒体课件,尽管费时费力,但是因为运用于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良好效果,所以为教师们所乐用,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新课程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语文课堂,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打造高效课堂。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探究意识

当代语文教育学家于漪曾经说过:“如果一个老师能够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会使人保持旺盛的好奇心,保持求知创新的持久动力。传统的语文课堂是黑白色的,靠一块黑板、一支笔、一张嘴巴打天下,简单、方便,但很难激发和唤醒学生的兴趣。许多时候因为单调而让学生恹恹欲睡。

多媒体是彩色的,图、文、声集于一体,直观形象,能调动学生在课堂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春》是一篇经典美文,一直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在教授这篇文章时,我以法国印象派音乐大师德彪西的钢琴曲《月光》导人新课,插入介绍朱自清先生的视频小录像,并以舒伯特的《小夜曲》作为背景音乐。依据“盼春、绘春、颂春”主要内容,在适当时机展示春天美丽的图片供同学们欣赏,并根据教学设想,设计出条理清晰、系统性很强的文字说明来对知识加以总结。这些设计的加入,使这篇传统美文光彩倍增,有了更大的吸引力,激起同学们积极赏析文本、感受“春”之美、探究作者对自由境界的向往之情。

例如我在教学《安塞腰鼓》这一课,由于农村学生知识贫乏,对黄土高原、安塞腰鼓没有感性的认识,如果仅仅是老师的语言介绍,学生的头脑中也不能形成激荡的画面,心中也就不能产生强烈的共鸣。于是我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利用网络资源查阅了安塞腰鼓的资料,下载了安塞腰鼓的视频、图片及课文朗诵录音,制作好准备品读的短句、排比句PPT教学课件。展示课题后,我就请学生欣赏《安塞腰鼓》视频,学生从屏幕上看到黄土高原上的年轻人充满活力的表演,一个个如痴如醉,整个班级都置身于黄土高原热情激荡的、特有的文化艺术中,看完表演后,我请学生简单谈感受。“震撼、激动人心、振奋……”每一个学生都争先恐后地表达出自己激动的心情。

二、生动再现文本,扩大认知空间

有些课文,由于时代久远,或者地域陌生,而增加了阅读理解的难度,而多媒体可以跨越时空限制,实现情景再现,化难为易。又由于学生个人受生活阅历的局限,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还存在一定难度。多媒体能够利用传统课堂所不具备的优势,化抽象为形象,生动形象地再现教材中事件发展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上《安塞腰鼓》一课时,学生们对西北的风俗人情不太了解,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着重渲染一下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色,播放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初步感受那里的文化氛围和民俗风情,具体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壮阔、火烈,在此基础上学习文章,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和场面,体会人的本质力量和时代精神。

三、激发情感,优化教学过程

语文教学必须在教给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应关注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多媒体进入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活泼、主动地发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一步挖掘课文内涵和作者情感。还以《安塞腰鼓》为例,充分利用录像、录音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先播放课文配乐朗诵录音,学生听读课文,标注读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心、用情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演绎对课文的把握,同时在投影幕上显示朗读提示和安塞腰鼓的图片。学生再读课文,品读、赏析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准备在班上交流,教师出示PPT课件,指导品读第七、第十八段,指导学生赏析文章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后,体会文章的强烈感情、充沛的气势和诗意美。

在教学《济南的雪》一课第三段时,我为学生播放了济南小雪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边看视频边有感情地朗读老舍先生对济南小雪的语言描写,让学生很快和老舍先生产生了共鸣,既能够很好地理解感悟作者的情感,又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四、释疑解难,化解重点难点

每篇课文都有难点和重点,充分调动学生全方位参与理解重难点的主观能动性对理解课文内容至关重要。我在教学《看云识天气》一文时,课前把各种云的图片全部搜集完整,并在图片旁配上解说词,制成教学课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就轻松地理解了这一课的难点。在兴致勃勃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五、充实课堂容量,拓宽学生视野

语文课堂应该是生动活泼的,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对文本能够深入其中,又出乎其外,那么必须打通课内外,以课堂知识、理论作为基础,来拓宽学生视野。由于多媒体资源更新快速、内容丰富,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把课内知识和课外资源架设起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是古今写月的绝唱。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出古典诗歌中不同意象的月,如作为时间意象的月(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作为审美意象的月(杜甫的《旅夜抒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作为情感意象的月(李白的《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等。教师可以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多方面收集资料,插入相关链接,将知识系统全面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突破了板书的局限,可以说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六、优化课堂练习,完成知识迁移

多媒体教学还使课堂练习方便快捷,课堂教学不仅要教好,还要学好,及时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是完善学生知识体系至关重要的一环。如进行检查学生的名著阅读情况,我总是设计了许多有趣的问题,设计了选择题、必答题、抢答题等,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建立认知系统,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在乐中接受知识。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把学生带入一个全新的语文学习环境,还会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变得更加积极,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而且与当前的课程改革相得益彰。但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只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辅助,而不能代替语文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不可滥用而应该适度,语文教学中是否要用多媒体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教学的需要来确定,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柏庐.中学多媒体教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

[2]李克东,谢幼如.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第二版)[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安塞腰鼓多媒体教学
唐代的腰鼓这样演奏
安塞腰鼓的体育文化价值与传承发展探究
在黄土地上飞扬的安塞腰鼓
安塞区开展“我们的中国梦”义写春联活动
你好,腰鼓
广西民办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①
激发兴趣,简化腰鼓教学
drum dance in ansai 安塞腰肢舞
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浅谈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