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04-03李侠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3期
关键词:课件探究过程

李侠

摘要:作为数学教育的奠基时期,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为学生营造合适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本文将以小学数学本身的特点与小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为依据,结合作者实践体会,分析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方式以及如何发挥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希望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舒适愉悦的环境,解决小学教育问题,创新小学数学教育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应用

为了保障数学教育价值能够得到最大化彰显,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以此为数学教育提供合适的优化策略。教师需要明白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结合信息技术颠覆小学数学教育传统,为小学数学注入实用性、趣味性突出的教学资源,在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优势

1.创新情境形式,引发学生求知欲望

小学数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够赋予情境引入更多的魅力与创意性。该创意能够深层激发学生新知学习兴趣、新知学习诉求、新知学习欲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充分调动。教师需要营造真实的情景左右学生学习,确保学生能够在新知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与消化知识的关键方式与实际内容。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趣味故事情景、趣味卡通人物、动听音乐、精美画面打动学生,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情景创设实际上并非新媒体技术简单堆砌,而是说要结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技术。

例如,一次校内公开课,在上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一课时,我先出示小学生最喜欢的动漫角色光头强、熊大、熊二赛车视频,赛车车轮分别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随后我提问学生哪辆车跑得最快。学生在这个问题的调动下形成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我继续播放视频,将车轮的形状变为八边形、十六边形、圆形。我再次提问学生哪一辆车能够跑得更快,為什么人们要选择圆形作为轮胎的形状。该过程不仅趣味十足,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学习智慧的启迪,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2.突破教学重难点,避免学生困扰

小学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导致学生对学习出现困扰,教师就必须发挥好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在备课阶段凸显数学知识的重难点问题。教师需要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学生在自行思考的过程中总结答案、创新学习思路。教师需要同时兼顾学生认知特点与学科特征,采取合适的教学技术、信息技术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抽象性十足的数学教育对于学生学习而言难度很高,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出现模糊不清、理解不透,问题无法灵活应用的问题。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化繁为简、由静转动,带给学生动态学习感受。将数学内容的整体部分、数形部分、虚实部分、多少部分、大小部分相互转化,在学生自行比较、分析与观察的过程中,清晰地呈现数学规律、数量关系与数学概念,简化数学学习难度。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的时候,我们需要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圆的规律、圆的特点、圆的概念,该过程对于学生学习而言是最困难的步骤。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视频播放学生玩套圈游戏,并询问学生如何保障两个人距离套圈物体的长度一样,学生很快就能说出与中心点相同情况下二者位置相同。学生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渐渐明白了圆的规律、圆的特征。

3.营造趣味化课堂,确保学生学习兴趣

为适应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予以学生更多的尊重,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利用信息技术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将多媒体教育引领到潮流之中。在此过程中完成学生学习积极性、探究欲、求知欲的调动,确保学生对学习能够形成兴趣。教师可以用声音甜美、动作有趣、角色活泼、色彩鲜明的多媒体视频为学生营造生活故事情景。学生可自行举出生活例子,随后由教师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教师在播放课件的过程中可以恰当使用变换、定格、闪烁、旋转的展示形式。当然教师与学生还要用交互白板设备,用交互白板能够达成旋转、聚焦、缩放、托转的要求。上述方法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更多的趣味性,增添了教学方法的魅力与灵动性,从而带给学生快乐的学习感受。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运用策略

1.统筹整个课堂,贯穿整个环节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多存在形式化的现状,有的老师为了应用而应用,有的甚至只用课件而且只有一两张幻灯片应用在导入环节,这直接导致学生参与其他环节的积极性降低。首先引入环节,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过程中,需对全班学生学情进行分析,学生的数学基础、思维习惯、兴趣爱好等,在分析后将这些具有拓展性、发散性等元素适时放入课件中;其次探究环节,每一个课件都需要教师制作相应的课堂活动,如数学游戏、小组探究活动等,促使学生在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后,能有场所进行实践和探究。最后拓展环节,教师在多媒体课堂构建过程中,可播放视频,向学生讲解生活化数学故事,并要求学生回答观察到的数学现象。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为数学知识和生活构建一座桥梁,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运用学习软件,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以及教育信息化的加速,各种学习软件在中小学逐渐成为一种潮流。数学学科软件由数学理论知识构成,为数学教师与学生提供数学专业知识服务,如学而思、作业盒子等。学而思为学生展现了具有画面感的理论知识,并指导学生开展预习和复习学习。通过充分运用这些软件进行教学,可以使得学生从原有的文字理解转变为画面理解。同时,教师可以用作业盒子发布作业、组织学生参与数学竞赛等,在线作业以“作业”为切入点,通过收集学生学习数据,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强大的统计系统生成的习题报告可以帮助老师监测教学质量,了解学生的长处与短处,更有利于教师针对性的教学。

以上手段,实现了智能化教学,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增强了学生对小学数学科目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都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例如我在教学新课前会推荐相关微课到班级群,让学生对新课有所感知,行课流畅的同时教学效果也得到提升。灵璧县每年都会举办全县春季秋季教师教学信息化比赛,我校每年都会有老师获奖,此类的竞赛有益于帮助教师学习多媒体软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3.开展分层教学,提高每位学生的成绩

新课改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学习,开展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在课上节约很多时间,能实现学时的有效延伸。我们可以在课堂练习环节,根据学生实情开展差异性教学,例如向学生下发不同的探究任务、知识基础不同的同学组成小组进行讨论等。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保障。此外,课后时间作为差异化教学的重要场所存在,教师可利用软件分层次发布作业,分发给不同的学生要求其自主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需适时向教师提问,进而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供保障。

小学数学教育在数学教育系统发挥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小学数学教育必须善于把握信息技术的作用。这个过程能够全面提升数学教育有效性、实效性,发挥小学数学教育作用。教师需要把握好信息技术的价值,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创建趣味性内容与资源,化解过去口述教学中难度较大的内容,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最终取得更好的教学成绩。

参考文献:

[1]许婉珊.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探究[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18(2).

[2]杜玉平.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重难点突破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19(8).

[3]叶春仙.改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助推计算教学[J].亚太教育,2019(8).

[4]田青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策略取向[J]. 小学教学研究,2019(23).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课件探究过程
设问引导探究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
精简课件,优化课堂教学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