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多媒体,助力语文课

2020-04-03潘浩琼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3期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化课文

潘浩琼

摘要:衡量一节课导入的好坏,主要看它是否突出了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是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以及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信息化环境下的导入更具吸引力;多媒体的运用可使课堂活动充满趣味性,使教学更加高效。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创造性课堂语文

马卡连柯曾说:“在教育工作中,我们有权力拒绝创造吗?”我们当然没有权力。一直以来,我们执着于日常的语文教学工作,该听写的听写,该积累的积累。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基础知识掌握得很扎实,可一个问题,稍微绕点儿弯,学生就不知道怎么答了。课堂往往显得比较沉闷,积极发言的学生不多,课堂参与度低。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的课堂创造力不够。传统教学束缚了孩子的想象空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无从谈起,这样学生学得无味,老师教得吃力。

在教学中,老师要能摆脱固有教案的束缚,根据教育原理,把握教学目标和重点,合理地借助多媒体,那么创造的火花就会在课堂上闪现,课堂也会变得生动、活跃起来。

一、信息化环境下的导入更具吸引力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头。万事开头难,有一个好的导入,将会给这节课增色许多。如何精彩地导入新课对一个语文老师来说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拿到教材后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导入有很多种,比如循循善诱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故事、充满趣味的谜语,举不胜举,最终只有一个目的——激发兴趣,引起学生对所学的课文产生了解的欲望。多媒体的运用,会使导入更具吸引力。例如我在教《永远的白衣战士》这一课中,学生读课文前,我播放了一段《白衣天使》的视频,视频中感人的画面,优美的旋律,已经将学生打动,然后告诉学生:这是一首专门为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谱写的歌曲。接着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要专门为叶欣谱写歌曲呢?歌曲的名字叫《白衣天使》,而我们的课文题目为什么不是“白衣天使”呢?答案就藏在课文中,认真读课文就能发现。在这里,我利用视频,带给孩子丰富的视听体验,把音乐元素融进课堂,为文本的学习奠定了情感,紧紧地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自然地将学生领入课文中。然后白板上出示问题,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巧妙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文章字字皆有情,一言一句诉衷肠。在很多情感类的文章以及一些古典诗词的教学导入中,我们将现代教育技术巧妙地融合到语文课堂中,效果一定会超出我们的预期。

二、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过程有效发挥了创造性

人们常说教无定法,只要能达到教育目标,使学生受到应有的教育,那就是好方法。

1.巧用多媒体使课堂活动充满趣味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需要学生去识记的知识,孩子们最怕的就是去反复背诵。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再加以创造,课堂就会更加生动。我在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课文时,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学生特别容易混淆,而学生也不乐意去反复背诵这些枯燥的年、月、日,于是我采用希沃白板五中课堂活动的一款排列游戏,让学生走上讲台,自己动手将顺序混乱的节日一一配对。孩子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很容易就能掌握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并且整个活动过程轻松愉快。

2.巧用多媒体,创造新模式。五年级有篇课文叫《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当我带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读通课文没有难度,但红军长征的时代背景学生知道得较少,也无法理解饥饿给红军带来的威胁有多么严重。这时,我利用课前微课的形式,再现红军过草地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红军的艰难,以及杀掉大黑骡子对于部队的意义。课堂上围绕“大黑骡子到底能不能杀”组织辩论,学生兴趣盎然,自由组织语言,发表各自的观点,智慧的火花瞬间迸发,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学生在情与理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很自然地让学生理解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随着辩论的不断深入,“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观点很容易就总结出来。学生不仅解决了问题,理解了课文内容,到后来还能很快地复述出课文。这样让学生既充分地进行了朗读,又能感悟出文中蕴含的深情。

3.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有一次公开课,我上的是课文《月光启蒙》,文中的画面十分感人:月光如水,母亲在小院里带着孩子唱童谣。显然,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童谣,但课堂上无论老师的朗读还是学生的齐声诵读,都无法读出课文的韵味。这时,我用动画大师软件做了一段动画,并配上母亲唱童谣的音频,这样让学生走进课文的美妙情境,充分体会了母亲月光下启蒙的温情,也将学生们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比干巴巴地诵读效果的确高多了。巧妙的设计来源于对教材的钻研和理解,现代教育技術的使用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力。”我在教学《梦圆飞天》这一课时,先让孩子们观看了“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升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发射之前人们紧张的心情以及飞船发射时的壮观场面。这样,中国人梦圆飞天的无比喜悦与自豪在学生们心中油然而生,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作业更新颖

作业的设计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在教学《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时,为了促进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内容,检查学生把握课文的程度,编了一个顺口溜,让学生补充填空:

小蟋蟀,本领强,(建筑住宅)忙。

选住址,要向阳,排水要优良。

工具差,他不怕,工程真(伟大)。

出口地方有扇门,青草来掩映。

门前平台勤打扫,闲来弹弹琴。

屋内布置很(俭朴),(清洁干燥)又卫生。

没有仔细研读课文的同学几乎填不出答案里的“建筑住宅”“伟大”“俭朴”“清洁干燥”。

这样的作业有一定的趣味性,更具有创造性,也有一定的难度,部分学生难免有畏难情绪,在课堂练习时,难免会有部分学生等着别的同学的答案而滥竽充数,而教师又很难检查到每个学生。这时,电子书包的拍照上传功能及时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孩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熟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必须懂得将课文的内容加以总结、概括,按一定的韵脚填空,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充实,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完成以后及时拍照上传,老师及时反馈、展示。在信息化环境下,这样布置作业,既能让孩子们领略民族的语言美,又能使学生们有了丰富的体验。我认为,以上的这些教学环节借助多媒体,就突显了这样的教育理念。

创造是小语课堂教学的火花,有了它,才能照亮学生的眼睛,启迪他们的智慧;有了它,才能引起激情的碰撞。让我们在信息化的新环境中积极点燃课堂的星星创造之火吧!

参考文献:

[1]朱京曦.多媒体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刘志鹏,何克抗.教育技术促进学校教育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熊才平.教育在变革——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陆晨阳

猜你喜欢

多媒体信息化课文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端午节的来历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背课文
浅谈HTML5的发展与应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