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2020-04-03张刘霞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3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教材

张刘霞

摘要:从2016年秋季开始,小学一、二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改名为《道德与法治》。2018年、2019年,三至六年级教材也随年进行更换。小学教育是学生进入学校教育的开始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充分理解教材,做好备课”和“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创设好的教学情境”以及“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学生的人生道路上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并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让其学会知法、守法、懂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就要求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一、与时俱进,更新观念

无论以前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还是现在的《道德与法治》,它们作为一门课程一直都出现在学校的课程表上。但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学校空有课程设置,而教师没有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所以都是形同虚设。由于一些学校的不重视,家長的忽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上大多形式化,因此许多教师、学生、家长认为这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笔者担任小学思政课教学工作已有四五个年头,在我刚刚踏上讲台的时候,由于学校的师资力量缺乏,我由一名专职思政课教师变成兼职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由于自己当时的教学重心在考试课目上,觉得道德与法治课随便上上就可以,因此我也一度忽视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甚至有的时候为了应对应试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道德与法治课都没有开展教学活动。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空有其名,没有发挥其实效性,久而久之,它就成为一门名副其实的“副课”。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认识到,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不是片面地学习文字知识和应付应试教育。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指导学生全面发展。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于教师,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所以教师的主导地位非常重要,我们要更新自己的观念,努力上好道德与法治课。

二、充分理解教材,做好备课

一堂好课的前提是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明确指出,备课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而备课的首要环节就是备教材。教材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它是教师课堂教学、学生系统接受知识和提高道德品质的重要工具。由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变化时间比较短,很多教师对于法治教育方面的实际教学经验比较少,对教材又没有充分吃透,因此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上存在很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多多钻研教材,丰富自己的课堂实际教学经验,并且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备好课。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的时候,我们在钻研教材的同时还要理解本册教材的教育主题是“适应新生活”,这对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是他们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再比如在教学《爱新书,爱书包》时,教材中先有关于新书和书包里放什么东西的内容,然后是学装书包的一个教学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理装书包。但是这一环节的教学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学会合理装书包这一能力性的目标上,还应该从情感态度目标上让学生懂得爱惜学习用品、珍惜学习生活等,而非仅仅看谁装得整齐、装得快。

三、立足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好的教学情境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要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所以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创设好的教学情境。但由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性较强,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同时,要注意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并且经常出现的场景,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积极地参与活动,从中有所感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精心设计,广泛收集材料,将具体的、可感知的生活情境代入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

例如在教学《尊重劳动者》环节时,我首先出示了一组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行业从业者照片,其中包含了学生父母的职业。例如售货员、工人、快递员、医生、教师等,让学生首先来介绍一下父母的职业,从而引出“劳动者”的概念,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校园里、身边还有哪些劳动者。这样一步步引导,扩大范围,能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社会上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苦,从而引发学生要尊重劳动者的意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展现生活性的特点,也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多多观察日常生活,注意收集现实生活中的资源,把它们应用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这样我们的课堂也就融入了学生的实际生活。

四、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转变课堂教学方法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需要借助于相应的教学方法。但由于每个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同,因此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不同的。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要注意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对待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能一刀切,要因材施教,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融入学习之中。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法上,我们更多采用的是活动体验式和实践探究式教学方式,并与时事热点紧密结合起来,而且要注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但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利用课本中的那几幅图片,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搜寻更多的教学资源,加以整合利用,再结合课本内容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不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就会失去课程活动性的特点。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我们不乱扔》时,我们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懂得乱扔垃圾是不文明的做法,而且乱扔垃圾对环境有害,在生活中要养成讲文明、爱护环境的好习惯。但是,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向学生描述乱扔垃圾的危害,这样是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结合热点事件,比如正在进行的垃圾分类活动,采用实践探究的教学方法设计一个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模拟垃圾分类的活动,如果学生分错了,教师可以现场进行指导,更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在活动性较强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上,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立足学生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我们一方面要转变自己的观念,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提高自身在教学方面的综合能力,学会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我们要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育人效果,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快乐的、有道德的、懂法制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责任编辑:陆晨阳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教材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教材精读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