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思想政治课程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的策略

2020-04-03陆斌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3期
关键词:思政基因红色

陆斌

摘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数次强调:“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在学校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功绩感召学生,用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学生,引导小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小学思想政治课程用多元主体主题实践活动触发学生知、情、意、行各层面的红色信念的升华!深入挖掘思政课程资源,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思政载体手段,不断为红色传统教育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切实铸魂育人,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小学思政红色基因传承教育

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应当传承共和国的红色血脉,“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但是,在上海和南京分别发生多次男性身穿仿侵华日军军服在抗战遗址前摆拍并在网络上炫耀以及恶意造谣,发表抹黑革命烈士、美化南京大屠杀的言论。这些恶劣事件见诸网络,引发国民强烈愤慨……作为小学一线思政教师不能不思考:对小学生进行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必要且迫切,小学生思想政治課程(下文简称思政课)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哪些?

一、开展学校思政课程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多元主体主题实践体验活动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必然选择

1.学校思政课程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多元主体主题实践体验活动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相适应

红色基因传承教育是小学思政课程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内在要求。

红色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和引领未来。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阶级政党的鲜明标识和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基因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深刻认识传承红色基因的极端重要性,透彻把握红色基因的基本内涵,更加自觉地把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培育的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2.学校思政课程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多元主体主题实践体验活动与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

红色基因传承是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信念根基。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钙质”,即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追寻马克思主义信仰,汲取中华民族千年优秀文化底蕴,淬炼提纯形成能够凝聚民心民意的崇高精神内核。红色是共和国的底色,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永恒追求。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是党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力量源泉,新时代的小学生理应传承和发扬。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高屋建瓴、意蕴深远的讲话,再一次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做出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地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小学思政课程红色基因传承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精神底色,只有将红色基因深植小学生灵魂之中,让他们感党恩、跟党走,化红色力量为爱国热忱、强国抱负、报国忠诚,才能担当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成长为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合格接棒人!

3.学校思政课程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多元主体主题实践体验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相适应

红色基因传承教育是思政课程培育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构成,红色基因具有丰富的历史沉淀、时代内涵,井冈山上的艰苦奋斗、长征途中的锲而不舍、延安时期的不畏艰险、抗洪抢险的忘我牺牲、抗震救灾的争分夺秒、奥运赛场的为国争光、航天领域的敢为人先……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美解读,鼓舞小学生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顽强学习、坚持梦想、勇往直前。

4.学校思政课程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多元主体主题实践体验活动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认知规律、道德发展的内在要求相适应

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载体多元、空间广阔、形式多样,加之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导的思维特点,以红色故事、红色视听作品浸染学生情感,如:红色歌谣唱出对党和祖国的忠诚,红色诗篇涤荡学生心灵,红色影视作品感染学生对党、对英雄的崇敬,使正能量的种子、理想信念的浩然正气浸润学生心田,学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内驱力油然升腾,一以贯之!

如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主题六《校园里的号令》第三框“升国旗了”,认识国旗的内容,深挖显性红色教育元素,让孩子们观看电影《江姐》,欣赏歌剧《绣红旗》,学唱《红梅赞》,表演情景剧《江姐绣红旗》,小组合作绘制手抄报《鲜艳的五星红旗》,孩子们无不为革命志士用鲜血和生命呵护的共和国而热泪盈眶……这样的红色基因传承涓滴细细、绵绵密密、层层晕染地激发学生深层的红色情感,红色的报国行自然促发,润物无声,无痕教化!

用丰富、鲜活、灵动的学校课程思政体验活动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红色情感、强化红色信念;用多样、广阔、深刻的少先队校内外红色实践活动,内化生成学生们内心深处对共产主义的崇尚追随之愿,锻造孩子们立志为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力争上游、奋力拼搏,在向上向善的红色多元主体主题实践中锤炼才干、磨炼心性,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方位塑造!

拓展课内课外空间,采用多元实践的道德体验模式,让孩子们真正成为红色精神传承的体验者、思考者、感悟者,让孩子们胸怀家国天下,肩负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变被动灌输、填鸭生硬的外部注入为主动吸纳、明辨慎思的内在生成!

红色精神超越时空的影响力时刻熠熠生辉,将红色基因传承与小学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实践水乳交融、无痕对接,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就必须做到以情动人、以文感人、以境化人、以乐怡人、以理服人、以史鉴人,为小学生构建良好的红色文化意蕴学习氛围,促进小学生红色理想信念的坚定与升华。

二、开展学校思政课程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多元主体主题实践体验活动的有效途径

寻找有效途径,传承红色基因,小学生有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红色情感、红色信念深耕厚植灵魂深处,培养他们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的家国情怀和历史担当。具体尝试有:

1.深入学习道德法治、思政教材体系,吃透课标内核,做深、做实、做精显性红色基因文本资源,让红色文化的精髓深入学生心田。

作为小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主要渠道,小学思政课程就是要将红色精神、红色情感、红色故事、红色影视纳入日常教学中来,在学生的形象世界固化红色根基、筑牢红色信念。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决定了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的手段必须灵活多样、形式新颖而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载体多元、空间广阔,因此让孩子们通过观看红色主旋律电影、欣赏歌剧、学唱红歌、表演情景剧、绘制手抄报、创办黑板报、作文、诗歌朗诵、演讲、儿童绘画等多种形式,孩子们的红色情感逐步加深,红色信念逐步增强,拓展课内课外空间,采用多元实践的道德体验模式,这样既能提升学生对红色精神的认同感和爱国情怀,也能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敢于尝试的素质。

2.挖掘隐性红色基因元素,结合红色基因传承实践体验活动,进行文本再创合理植入红色教育素材,如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三单元主题《伟大的先人》,认识中华民族的古圣先贤,了解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丰功伟绩,让学生观看红色电影《毛泽东在1925》,朗诵《毛泽东诗词》,背诵《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介绍毛主席出神入化的游击战争理论,介绍毛主席爱民如子的民本情怀、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卓绝不拔的革命意志、两袖清风的高洁品格……让孩子们收集毛主席的童年故事,讲毛主席的青年求学历程,查阅毛主席在井冈山、长征、延安时期的重要著作,通过一系列的课内外探究活动认识一个血肉丰满的伟人形象,震撼学生的心灵,学生们自发的变成毛泽东思想智慧的忠实追随者……

将红色基因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 “有情有境” “有趣有益” “有理有据”,用深情濡染、润物无声的教育智慧影响孩子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对共产主义的价值追求心之往兮,魂之耽兮!

3.多元主体全程参与,把红色文化基因融入课程思政的广阔教学实践

(1)与学校整体德育规划相协调,每学年确立红色基因培育目标,每学期、每月、每周逐条细化,落实实施,将红色基因贯穿在学校德育的各个环节,做到细致入微、一丝不苟!

(2)学校课程思政就是要利用升旗仪式、文化墙、宣传橱窗、广播站、校刊、家长报等实施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的阵地,将红色基因蕴含在学校的每个角落,营造学校红色文化主旋律!

(3)每节课的课前3分钟的思政教育是各学科教师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的良好契机,教师坚定的信仰追求、立德树人的职业操守是开展好红色教育的坚强保障!

(4)家校互动,将学校红色教育的要求渗透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鼓励家庭红色旅游、红色主题实践,如参观哈密西路军进疆纪念馆、石河子兵团博物馆、全国各地的红色教育基地,在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映照红色光芒,指引孩子们未来昂扬向上的人生方向,以革命英雄、时代楷模为榜样激励他们做时代的“四好少年”!

(5)少先队校内外主体实践主题体验活动为孩子们的红色基因传承拓展空间,搭建成长、展示平台,如开展“英模引领我奋进 红色精神代代传”新中国英模事迹展演,融思政教育、少先队活动、艺术表演于一体,讴歌英雄、崇尚楷模,导正孩子们的价值取向,找准人生的对标偶像,远离社会上浮躁、庸俗的价值偏离。

开展“诗词雅韵润童心 红色精神代代传”中华诗词大会活动,熔思政教育、文学积淀、艺术实践为一炉,歌之、咏之、舞之、蹈之,将中华千年流淌的诗词雅韵中精忠报国、家国天下的情怀与红色峥嵘岁月中慷慨豪迈、气壮山河的红色精神一脉相承,相互辉映!学生主体在系列“红色精神代代传”的综合实践的锻炼中不断内化升华家国情怀、红色使命!

组织少先队员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祭扫烈士陵园、慰问老红军,拜访劳动模范、党员先锋、各行各业的先进代表,各中队拍摄《我和我的祖国》快闪,以《我为祖国点赞》创办主题黑板报、主题手抄板等活动,以强大的正能量引领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4.用好网络资源,用网络红色基因资讯丰富体验实践活动与时代同频共振

教师活用、善用网络红色资源作为课内外、校内外的有益补充,将最鲜活、最时尚、最生动的红色信息纳入小学生视野,让他们聆听党中央的声音,感知祖国最强劲的心跳。如中宣部的“学习强国”APP,真正帮助一线教师囊括最生动、最全面的红色资讯;广域、多维、深度、立体的多媒体资源直接进课堂;音乐、艺术、历史、科技、人物等频道的节目……资讯都为新时代的中国发声,书写中国的新时代!教师只要合理选择、匹配学生的年龄、兴趣以及相关联的红色基因切入点,就能有的放矢地培育学生的红色情怀、红色传承!

如:学生在“学习强国”APP看到感动中国人物排雷英雄杜富国的事迹深受感触,五一中队展演“时代楷模杜富国”情景剧,孩子们声情并茂、身临其境地演绎英雄的形象和壮举感动现场观看的来宾、老师和同学。2019年5月17日当晚,新闻栏目直播了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英雄杜富国的报道,孩子们很兴奋,他们从此爱上这个神奇的APP,与中央同频,与领袖同心,与时代同步!

适度合理使用网络红色资讯,鼓励小学生的自主体验、主体实践。红色信念的孕育,靠外在的渗透、灌输还是太单薄,只有激活学生内在情感认同、概念认同、价值认同,才能将红色基因自觉、自动、自发地呈现在外显行为中,所以多元丰富的红色实践体验活动要调动、激发最广大的少先队员的参与热情,在体验、实践活动中,触动情感、促成认知、建构思维、导正价值,这个内隐的红色基因孕育内在模式就是在呈系列化、阶梯化的体验活动中生成和强化,环环递进、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孩子的人生成长阶梯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由童稚懵懂少年蜕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如图:

三、小学生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多元体验实践活动的评价要体现层次性和系统性

既要关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也要培养道德意志和道德情感,既要重视显性评价元素,更要重视隐性评价元素,还要鼓励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摒弃对学生红色基因传承教育体验活动的功利性评价,还孩子们一个轻松、自主、愉悦的宽松心理氛围,进而促进其健康和谐成长!

总之,把握好红色基因的切入点、红色情感的培养面、红色实践的成长体,多元、高效的红色主体主题教育体验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红色思维的养成固化,通过红色基因傳承的有效实践,为小学生知、情、意、行全方位的红色特质的塑造开辟一条可行可效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薛俊生.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 [N].吉林日报,20190415.

[2]朱小蔓.情感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美〕桑代克.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丁 蔚

猜你喜欢

思政基因红色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追忆红色浪漫
基因事件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