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世界看到中国植物之美

2020-04-02向阳枝

知识窗 2020年3期
关键词:邮票标本画画

向阳枝

今年81岁的曾孝濂,是国内仅剩不足十人的“植物科学绘画师”之一。有人称他是“中国植物科学画第一人”,也有人称他是“中国最会画画的科学家”,甚至有人叫他“现代郎世宁”。

1939年,曾孝濂出生于云南威信,自幼酷爱画画。高中毕业后,曾孝濂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招录,职务是见习绘图员。进研究所第二年,适逢《中国植物志》立项,需要大量画师。从那时起,曾孝濂和全国三百多位植物分类学家、一百多位植物绘画师一起,开始编纂全世界最大型、种类最丰富的科学巨著——《中国植物志》。

植物科学画经常被称为“植物写真”或“植物身份证”。它不像早期的本草绘画,仅凭药用部位或外部的大致长相来描绘,也不是简单重复相机的功能。它有一套近似程式的绘画语言,必须比照标本,精准传达植物的科学特征,它是艺术,更是科学。

昆明的植物特别多,研究所就在植物园里。曾孝濂常常出来找活标本,以便快速熟悉每个物种的形态特征,如雄蕊的长短、雌蕊花盘的性状。每个科的特征熟悉了,掌握了规律,面对干标本画画就容易多了。画干标本时,一般要把整个花取下来放进水里煮开,尽可能复原,再在解剖镜下面观察标本的结构。每画一张图都得打草稿,拿给分类学家看,确认了再上钢笔稿、墨线。表现形式、线条结构这些都需要一点点积累。

国务院启动“5·23”项目,由数十家地方和军队的科研、医药单位组成的攻关工作队,共同研究如何对抗恶性疟疾,同期下达的还有“热区野菜图谱”和“热区军马饲料”两项任务,即在后勤保障缺失的情况下,保证部队能在丛林中找到可食用植物。曾孝濂主动报名,在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的林区实地写生。

每天穿梭于深山老林,曾孝濂沉浸在与自然亲切的对话和欣喜中。有一次,在采集标本时,曾孝濂由于观察得太入神,当时没有察觉到任何异样,可是回去的路上,他就觉得浑身不对劲,腿上还有很多处洇出了血。晚上回到驻地,他因为特别累,倒头就睡了。第二天醒来,他才发现自己竟被蚂蟥咬了42口,身上多处伤口和被单粘在一块。而这种情况在考察中,可谓家常便饭。

这一次科考之旅让曾孝濂认识到,最好的植物画不是从办公室或标本馆而生的,而是大自然。他下定决心,要用画笔把大自然的美好事物画下来。他醉心于博物画,头上总戴着一顶2斤重的“帽子”——特别定制的放大镜,一戴就是8小时,方便他一笔一笔,一丝不苟地描摹每个细节。为了准确描摹植物的分类特征、形态特征,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凡是写实主义手法,无论古今中外,他都会使用和借鉴,通过光线、色彩、虚实、明暗等手法,力求让每株植物都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除了为科研著作画画,曾孝濂还应邀为国家邮电部设计了包括《杜鹃花》《杉树》《绿绒蒿》《中国鸟》在内的九套邮票。其中,《杜鹃花》《杉树》分别获得了1991年度、1992年度最佳邮票奖。他设计的牡丹花明信片是我国邮政史上发行量最大的明信片之一,《中国鸟》更获得了第十三届政府邮票印制者大会最佳连票奖。这是有着“邮票界的奥斯卡”之称的邮票印制最高奖,中国是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获奖。

如果说摄影能够记录瞬间,那么科学绘画记录的就是物种的永恒。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全球有30多万种植物,中国占了十分之一,高等植物35784种,其中15000多种植物是中国特有的。最新研究显示,35784种植物中,有3879种植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威胁,多达40种植物已经确认灭绝。曾孝濂不敢停下画笔,为了与时间赛跑,退休后的他依旧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坚持画画,唯愿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家园如此美丽。

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举办,曾孝濂以一件巨幅花卉画作参与展览。这幅画他整整画了180天,画中汇集了37种植物,细节精细到连一根根细小柔软的植物绒毛都能看得一清二楚。人们不禁赞叹:“画都活了!”而令曾孝濂自豪的是,畫中的37种植物全都出自中国。

猜你喜欢

邮票标本画画
留在现场的血型标本
和小编一起设计邮票
邮票被谁拿走了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5)
超重
我爱画画
老树画画
世界邮票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