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人教版小学拼音教材的审视

2020-04-02费云霞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读音节韵母声母

费云霞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1958 年2 月,《汉语拼音方案》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颁布,随后,应国家教育部通知精神,小学一年级新生从1958 年秋开始学习汉语拼音。自此,汉语拼音正式进入语文教材与教学活动中,迄今已有61个年头。几十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汉语拼音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掌握拼音知识来获取利用拼音认读汉字的能力,从而具备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是小学低年级阶段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之一。可以这样说:学好汉语拼音是发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因此,汉语拼音教材的编写显得尤为重要。

多年来,高校学者、一线教师、教材编写者不断研究《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分析其与汉语拼音教学之间的关系,以寻求最佳教学效果。国内曾使用过的小学语文教材主要有四个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简称“人教版”);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简称“苏教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发行的(简称“北师大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简称“西南师大版”)。这四本教材都是通过教育部审定的教材,教材中编写的汉语拼音内容有异有同。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在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的选取上是相同的,教学顺序略有不同;西南师大版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的顺序和另外三个版本有较大不同。本文将以人教版为例,对现行小学拼音教材编写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编写建议。

一、小学拼音教材编写现状

学习汉语拼音,有一个非常权威的标准:《汉语拼音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是我国语言工作者在总结过去注音识字和拼音字母运动经验,集中广大群众智慧和参考世界各国拼音文字长处的基础上制订出来的一套汉语拼音符号。《方案》的主要用途有:利用它为汉字注音,避免传统的直音法、反切法乃至注音字母给汉字注音的诸多缺点,提高识字效果;利用它帮助读准字音,学好普通话;可作为兄弟民族创造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可帮助外国朋友学习汉语,以促进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交流和友好往来;可用来转写外国人名、地名,可用来编制索引,解决电报、旗语、灯光通讯以及工业产品代号等问题。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汉语的最佳方案。”因此,小学拼音教材的编写,必须以《方案》为依据。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儿童来说,拼音这套符号无论是读音、形状还是书写,都是比较抽象陌生的,要在十几个课时之内掌握全部的字母识记和拼读规律,对七岁左右的学生来说实在是一件艰巨而枯燥的任务。因此,教材在编写时,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对《方案》做出调整以适应一年级儿童认知规律。

人教版拼音教材和《方案》比较,调整如下:

1、声母系统。《方案》为21 个声母:双唇音bpm;唇齿音f;舌尖中音d t n l;舌根音g k h;舌面音j q x;舌尖后音zh ch sh r;舌尖前音z c s。小学拼音教材增加y、w 共23 个声母。y,w作为声母教学主要是为了避免出现y,w 的使用规则。《方案》规定:i 行的韵母(齐齿呼韵母)自成音节时,i 改写成y 或在韵母前加y;u 行的韵母(合口呼韵母)在自成音节时,u 改写成w或在韵母前加w;ü 行的韵母(撮口呼韵母)在自成音节时,一例加上y。这样的规则对儿童来说过于繁难,如果将y、w 当作声母来教,就能避免这些规则。另外,y、w 作声母教还能减少韵母的学习数量。例如,教师只要教会ɑn,iɑn、uɑn 都不用教,可以用音节拼读的方法学成yɑn、wɑn。统计一下,共可以少教12 个韵母,从而减少了教学零件,减轻了儿童的学习负担。

2、韵母系统。《方案》共有39 个韵母。单韵母10 个:ɑ o e I u ü ê-i(前)-i(后)er;复韵母13 个:前响复韵母ɑi ei ɑo ou;中响复韵母iɑo iou uɑi uei;后响复韵母iɑ ie uɑ uo üe;鼻韵母16 个:前鼻韵母ɑn en in iɑn uɑn üɑn uen ün;后鼻韵母ɑng eng ing iɑng uɑng ueng ong iong。小学拼音教材韵母24 个,其中iou uei uen 三个韵母直接以省略形式iu ui un 出现。少教的15 个韵母是:ê -i(前)-i(后)iɑ uɑ uo uɑi iɑo uɑn iɑn üɑn uɑng ueng iɑng iong。这15 个韵母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渗透教材:变成整体认读音节;利用三拼连读法分离出韵头;用新增声母y、w 拼读;出现在助读材料中。教材编写者删去韵母的原因是:1、较难发音的。如ê -i(前)-i(后)。这是《方案》韵母表外的三个特殊韵母,不单用,只出现在固定结构中。ê 只在ie üe iɑn中充当韵腹,发音和e 有区别;-i(前)-i(后)只和舌尖前、舌尖后声母组合,发音和i有区别。这是国际音标中音位变体的知识点,比较复杂,显然不适合一年级学生,所以教材将其省去。2、音素较多,结构复杂的韵母。如uɑng iɑng 等,教材利用三拼法将之化解为结构简单的韵母。3、涉及y、w 使用规则的韵母,如üɑn iong 等,教材将之设为整体认读音节或直接和声母y、w 拼读。

3、声调系统。教材和《方案》相同,教学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在教材的助读材料里出现了轻声、变调等音变。

4、整体认读音节。《方案》没有整体认读音节,这是拼音教材特有的概念。整体认读音节是指那些不采用声韵相拼,直接朗读成音的音节。教材中整体认读音节有16 个:yi wu yu zi ci si zhi chi shi ri ye yue yuɑn yin yun ying。之所以设整体认读音节主要有两个原因:1、解决省教的三个单韵母ê -i(前)-i(后)的发音问题。ê 不单独使用,韵母ie 中的韵腹正是ê,那这个韵母就不能变通使用y 拼读,只能整体认读。-i(前)-i(后)发音比较难描述,而且只和舌尖声母拼读,设成整体认读音节后就可以避开-i(后)、-i(前)的单独教学。2、解决y、w 作声母教的后续问题。实际上,y、w 在音节中并非是一个音素,而是一个隔音符号,和音节中其他音素不是拼合关系。教材一方面把y、w 当作声母教,一方面又有较多带y、w 的音节不可以拼读。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只能把有关韵母作为整体认读音节来处理。

5、其他。教材没有《字母表》、隔音符号知识点;对字母的称呼不使用名称音,声母用呼读音,韵母用本音。

综上所述,小学拼音教材的编写以《汉语拼音方案》为主要依据,但又作出了诸多调整。调整的主要目的是避开复杂的发音及拼写规则,化繁为简,避难趋易,减轻学生负担,加快小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速度。

二、现行小学拼音教材存在的问题

1、y、w 作声母的尴尬。

如上所述,y、w 作声母是为了避免一些复杂的拼写规则。y、w 不是音素,其实是不能参与音节拼读的;如果不把y、w 作声母教,就会遇到拼写规则。这样的矛盾关系带来的问题就是:避免了规则,但不是所有i行、u 行、ü 行的韵母都能化解为和y、w 相拼的音节。普通话中,i 行、u 行、ü 行的韵母共有23 个。其中,有9 个韵母是不能化为y、w 拼读音节的。它们是:i (yi) ie (ye) in (yin) ing (ying) u (wu) ü(yu) üe(yue) üɑn (yuɑn) ün (yun)。为 了解决这个问题,教材将这9 个韵母设为整体认读音节。《方案》没有整体认读音节,所以y、w 作声母教一方面减轻了学生负担:不用记拼写规则、少学了若干个韵母,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必须多记忆9 个整体认读音节。这9 个音节和另外7个整体认读音节zi ci si zhi chi shi ri 相比,结构复杂,发音复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小学拼音教材对y、w 的课时安排也很模糊。y、w 出现在声母表中,但没有一个独立的课时。教材将之安排在第2 课时单韵母i u ü 的教学中,教师用书中仅提到“告诉学生y、w 是声母,读得轻短”一句。编者这样安排的好处是:说明了y、w 的来历,是i u的大写字母;水到渠成地解决了3 个整体认读音节yi wu yu 的教学。缺点是没有体现y、w 声母的地位,没有体现y、w 作为声母的职能,从而忽略了更多韵母、音节的学习。

2、韵母系统不够严谨

韵母不完整。小学拼音教材经过调整后,保留了24 个韵母,减少了15 个韵母。从数量上来看,减少了38%,的确减轻了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减少的韵母通过以下途径渗透教材:11个韵 母(uɑ uo iɑ uɑi uɑn üɑn iɑo iɑn iɑng uɑng iong)通过三拼法分离出韵头;2 个韵母(-i(前)-i(后))化为整体认读音节;1 个韵母(ê)不单用,出现在ie üe 的教学中。统计一下,小学拼音教材韵母系统只出现了38 个韵母,缺少鼻韵母ueng。这个韵母很特殊,不和任何声母相拼,只自成音节,教材无论是整体认读教学还是声韵相拼教学,都没有出现这个韵母。从知识的完整性来说,有失严谨。

韵母课时编排不合理。纵观教材整体教学内容,可以看出编者的编排规律:声母以发音部位为分课时标准;韵母以结构为分课时标准。第1、2 课是单韵母的教学;第9、10、11 课是复韵母的教学;第12、13 课是鼻韵母的教学。复韵母的教学内容编排有两处不合理的地方。第一:韵母er 的归类问题。er 是一个双字母音素,即两个字母表示一个音素,这里的r 不代表音素,只是表示卷舌动作的符号,所以,er 是单韵母。教材把er 归入复韵母教学中,显然不合适。第二:韵母ui iu 的归类问题。因为避开拼写规则的原因,iou uei 直接以省略形式出现在教材中,但并不能就此混淆这两个韵母的结构类别:这是两个中响复韵母。教材将之安排在前响复韵母的教学内容中不合理。因为发音时,前响复韵母响亮元音在前,iu ui 的响亮元音正是被省略掉的,这样的安排会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当然,在小学拼音教学中,不可能出现语音学术语,但必须渗透语音学知识,因为知识的学习要有科学性、系统性。

3、无法解决的发音问题。

汉语拼音是学习普通话、拼写汉字的基础,《方案》只有一套,标准应是一种。对《方案》的理解运用在全社会的各个文化层次中应是一致的,区别只能是理论上的深浅不同。因此,小学拼音教材必须教给学生标准的普通话发音。但因为教材对《方案》的调整,使得以下两组韵母的发音问题很难解决。

第 一 组:ie üe üɑn iɑn 。ie üe 的 韵尾e 和üɑn iɑn 的韵腹ɑ 是相同的音素[ε],发音应该是一样的。在ie üe 的教学中,教师用书特别强调了e 的发音:“复韵母ie、üe的教学,要把握读音上的难点,注意提示发音要领:先发i(或ü)音,紧接着发ê 音,而不是e音”。这个描述是规范的。üɑn iɑn 是教材省略的韵母,出现在三拼音节中,例如q-i-ɑn -qiɑn;j-ü-ɑn -juɑn。在这个拼读中,韵头分离之后韵母就变成了ɑn,ɑ 在ɑn 中发音是[a],和[ε]是不一样的音素,发音自然不同。音素被“偷换”,这样的音节读音是不准确的。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yɑn 的拼读中。y 作声母,那么iɑn 就变成了yɑn,韵母由iɑn 变成了ɑn,发音出错了。虽然人的自然听觉感觉不出二者的细微差异,但在理论上是讲不通的。如果用两拼法拼读音节tɑn 和yɑn,按y作声母的理论,这两个音节的韵母应该是一样的,但实际上,能明显感觉到后一个音节拼读比较别扭,原因就是ɑ 发音的不同。三拼音节、y w 作声母导致产生以上发音问题。

第二组:iu ui un。《方案》明确:iou、uei、uen 前面拼声母时,写成iu、ui、un。为避免拼写规则,iou、uei、uen 在教材中直接以略写形式出现。略写带来的问题是:韵母少了一个音素,而且是发音最响亮的韵腹,从而影响到韵母的发音。复韵母的发音和单韵母不同。发单韵母时,舌位和唇形始终如一,延长声音,音值不变。而复韵母的发音过程中,舌位、唇形都有变动,起始音和收尾音不同。复韵母的发音不是几个元音的简单相加,发音过程存在一个元音舌位向另一个元音舌位滑动的过程,舌位、唇形乃至整个口腔都是逐渐变动的,元音之间界限模糊,但韵腹总是读得比较响亮清晰。iou、uei、uen 略写后,三个元音变成两个元音,发音动程有了变化。教材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教师用书中这样建议:“发ui时,先发u 的音,接着发ei(不是i),口形由圆到扁”。这样的描述弥补了动程的不足,但又引发另一个问题:e 是哪里来的?如果解释e 的来历,那么等同将iu ui un还原,略写形式就没有必要了。

三、小学拼音教材编写的几点建议

语言文字规范化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标志。我国学龄儿童以及其他需要补习拼音知识的人员数量是非常庞大的。汉语拼音教材是学习母语的启蒙性教材,知识的准确与否举足轻重。在多年实践中,人教版汉语拼音教材经过几次修订,日趋完善,是现行汉语拼音教材中比较权威的版本。教材以《方案》为蓝本,本着以儿童为中心的准则,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尽可能降低难度,减轻学生负担。教材编写突出游戏性、趣味性,注重语音的准确性,可操作性强。为使教材更科学、更规范,建议作以下几处调整:

1、er 归入单韵母。建议放在ɑ o e 后。在掌握e 的发音后学习er 的发音水到渠成。当然,必须明确这里的两个e发音是不一样的。

2、声母增加y、w 一课时。建议放在声母课时最后。将所有除整体认读音节外的i 行、u 行、ü 行韵母都放到这一课时和y、w 相拼,既体现了y、w 声母的作用,又使得韵母系统比较完整。

3、调整复韵母教学顺序。建议ɑi ei ɑo ou一课时,iu ui 一课时,iɑ uɑ uo 一课时,ie üe 一课时。以韵母结构为分课时标准,方便发音教学。

4、iou uei uen 以原形式出现,另外标注iu ui un 略写形式,既能解决发音问题,又能体现规范性。

综上,调整后的小学拼音教材的课时安排建议如下:

次序1 2 3 4 5 6 7教学内容ɑ o e er I u ü(y w);整体认读yi wu yu。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 c s;整体认读zi ci si。建议课时2 3 3 3 3 3 3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zh ch sh r;整体认读zhi chi shi ri。y w;音节拼读yɑ yɑo you yɑn yɑng yong wɑ wo wɑi wei wɑn wɑng weng。ɑi ei ɑo ou iɑ uɑ uo ie üe;整体认读ye yue。iou uei(iu ui)ɑn en in;整体认读yin yuɑn;三拼音节韵母uɑn üɑn iɑn。ün uen(un);整体认读yun。ɑng eng ing ong;整体认读ying;三拼音节韵母uɑng iong iɑng。3 2 3 2 2 2 2 2 3

5、普通话声韵配合共401 个音节(包括零声母音节),建议教材将之分布在知识系统、范文系统、作业系统和助读系统中,以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

6、教师用书收录规范的《汉语拼音方案》,让教师明确教材与《方案》的不同之处,并给出教学建议。教师用书要对有关韵母发音问题,y、w 的使用规则,音节拼写规则等作出说明,以便教师规范教学内容,理清教学思路。

结语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第一学段中重要的教学内容,是识字、推广普通话的有效工具。规范的教材编写为成功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反之,当教学内容与语音知识相悖,与实际发音不能完全吻合,会给小学教师的教学带来某些困难。从学生的角度说,如果小学时期那些变通了的汉语拼音知识及与此相应的不准确的发音深深地印在他们记忆里,到系统学习汉语知识时,却发现某些汉语拼音的理论和实际发音与小学时期所学的不同,他们便觉得困惑且茫然,再纠正就比较困难了。所以,小学拼音教材的编写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更要严谨、科学。编写者不仅要呈现完整、正确的知识,也要在儿歌的编制、插图的选择、活动和游戏的设置、书写指导和注音等方面下功夫。

猜你喜欢

读音节韵母声母
声母韵母
钉螺当成钉
上古汉语*kl-、*kr-类声母的舌齿音演变
声母顺口溜
声母歌
单韵母扛声调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一年级上册期中检测题》参考答案
朗读基本技能:语调(一)
单韵母读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