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部多排螺旋CT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2020-04-02余永强吴兴旺顾金凤杜雅青黄国权吴保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片状右肺胸膜

王 侠,刘 斌,余永强,吴兴旺*,顾金凤,杜雅青,黄国权,张 庆,吴保明

(1.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安徽 合肥 230022;2.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安徽 阜阳 236000;3.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安徽 芜湖 241000;4.六安市人民医院影像科,安徽 六安 237000;5.定远总医院影像科,安徽 定远 233200)

2019年12月武汉发生不明原因肺炎,经病原学检测证实病原体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WHO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WHO将该病毒引起的肺炎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19, COVID-19)。目前已经证实COVID-19存在包括飞沫传播在内的多种传播方式,故早期诊断并及时隔离和治疗对于疫情防控具有重大意义。胸部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spiral CT, MDSCT)是COVID-19直接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确诊的有症状的COVID-19患者的胸部MDSCT图像,观察疾病各期MDSCT图像特征,探讨MDSCT在早期诊断COVID-19及病情随访评估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安徽省多地区、多家医院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修正版)》[1]诊断标准确诊的40例COVID-19患者(普通型),男26例,女14例,年龄21~71岁,平均(41.9±12.0)岁;分别以发热(37例)、干咳(10例)、乏力(12例)、咽痛(3例)及肌肉酸痛(5例)症状就诊,4例伴胸闷,1例伴腹泻;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低。40例初诊均接受胸部MDSCT检查,其中15例随访中接受20次MDSCT复查。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GE LightSpeed VCT、BrightSpeed CT扫描仪。嘱患者仰卧,深吸气后屏气接受胸部平扫,扫描范围自肺尖至肺底。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固定管电流250 mA,转速120 rot/min,螺距1.375 mm,矩阵512×512,视野360 mm×360 mm,扫描层厚5 mm,重建层厚1.25 mm。

1.3 图像分析 由2名工作5年以上的放射科主治医师独立阅片,意见分歧时经协商达成一致。观察受累肺叶数及病灶位置、密度、分布、形态及有无小叶间隔增厚、铺路石征、胸膜下线、纤维索条、支气管/细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增厚等征象。

1.4 影像分期标准 依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影像学诊断指南(2020第一版)》[2]和《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诊疗快速建议指南(标准版)》[3],根据发病时间及机体对病毒的反应,将COVID-19分为早期(发病1~3天)、快速进展期(发病3~7天)、实变期(发病7~14天)和消散期(发病2~3周)。因快速进展期和实变期的病理学表现均为肺泡腔大量渗出、肺间质水肿,CT表现均为肺内实变影,本研究将之合并,称为进展期(发病3~14天)。

2 结果

2.1 初次MDSCT表现 36例(36/40,90.00%)病变分布于双肺、38例(38/40,95.00%)胸膜下外带显著;共累及169个肺叶,平均累及肺叶(4.23±1.31)个,70.00%(28/40)累及5个肺叶,右肺上叶、右肺中叶、右肺下叶、左肺上叶及左肺下叶受累占比分别为80.00%(32/40)、77.50%(31/40)、90.00%(36/40)、85.00%(34/40)及90.00%(36/40)。病变形态:36例(36/40,90.00%)为斑片状、片状及不规则形,9例(9/40,22.50%)见类圆形病变,13例(13/40,32.50%)见扇形和/或楔形病变。

早期16例,进展期24例,未见消散期患者。早期病变多表现为两肺多发磨玻璃密度灶(ground glass opacity, GGO),3例(3/16,18.75%)伴淡薄实变,5例(5/16,31.25%)伴明显实变,8例(8/16,50.00%)不伴实变。进展期表现为两肺多发斑片状高密度影,24例均见不同程度实变,且病变范围及实变程度随病程进展逐渐加重(图1)。早期、进展期COVID-19患者初次MDSCT征象见表1。

2.2 复查MDSCT表现 15例接受随访,共复查20次胸部MDSCT;4例好转,11例进展。其中初次复查距首次检查平均时间(3.27±1.29)天,14例(14/15,93.33%)病变进展,1例(1/15,6.67%)吸收好转。4例进展患者接受第2次复查,距首次检查(8.50±2.87)天,2例病变进展,2例吸收好转。1例进展患者接受第3次复查,距首次检查12天,病灶吸收、病情好转。

表1 早期、进展期COVID-19患者初次MDSCT征象[例(%)]

图1 患者男,56岁,COVID-19 A、B.发病第4天胸部MDCT,两肺外带胸膜下多发GGO,部分小叶间隔增厚,可见“铺路石征”(箭); C、D.发病第6天胸部MDCT,病变范围扩大,部分病灶实变,密度增高,右肺下叶出现纤维索条影(箭)

4例好转患者均为消散期,均表现为病灶密度变淡、面积缩小(图2),CT征象为实变、小叶间隔增厚、铺路石征、支气管/细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叶间胸膜增厚、纤维索条及胸膜下线分别见于3、2、1、2、2、3及3例。11例进展期患者中,10例表现为病灶范围、数目及实变程度增加;1例表现为右肺中叶及左肺上叶病灶稍吸收,两肺下叶病变明显进展。

15例随访患者中,与首次MDSCT相比,新增征象包括实变(7例)、小叶间隔增厚(3例)、胸膜下线(3例)、胸膜/叶间胸膜增厚(3例)、纤维索条(2例)、铺路石征(2例)、支气管/细支气管充气征(2例)及结节/结节伴晕征(2例),平均出现时间(距首次MDSCT)分别为3.14、2.67、8.33、3.67、8.50、3.00、3.50及3.00天。

3 讨论

目前COVID-19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包括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4]。对于核酸检测假阴性或多次重复检测才出现阳性结果的患者,早期CT筛查至关重要。

3.1 COVID-19病变分布及形态 现有研究[5-7]表明,COVID-19病变以两肺外带分布较多见,累及多个肺段或肺叶。本研究中90.00%(36/40)病变双侧分布,95.00%(38/40)胸膜下外带显著,70.00%(28/40)累及5个肺叶,左肺下叶、右肺下叶受累者均占90.00%(36/40),均与既往研究[8]相符。本组36例(36/40,90.00%)病变形态为斑片状、片状及不规则形,10例(90.91%,10/11)病变进展患者表现为病灶增大、互相融合,与汪锴等[9]研究结果一致。

3.2 不同分期COVID-19患者的MDSCT表现差异 早期肺泡腔及肺间质多发渗出,MDSCT表现为胸膜下多发的斑片状GGO,其内血管影清晰可见,部分病灶可见血管影增粗[10-11]。研究[12]发现,对于有暴露史或疫区旅行史患者,如胸部MDSCT出现双侧多发GGO或合并实变,即高度提示COVID-19。本研究中8例(8/16,50.00%)早期患者表现为肺内多发斑片状GGO,1例发病第2天胸部MDSCT即见肺内直径约1 cm 单发GGO。

进展期肺泡腔及肺间质渗出和水肿加重,MDSCT表现为多发斑片状高密度影,病变范围及程度较早期明显[13]。本研究中24例(24/24,100.00%)进展期患者初次检查和10例(66.67%,10/15)随访患者符合此种表现。由于病变肺组织实变,支气管/细支气管尚通畅并含气,故常见支气管/细支气管充气征。本组病例中胸膜/叶间胸膜增厚在进展期患者中出现率高于早期患者(50.00% vs 12.50%),可能是进展期胸膜下病变更严重、刺激胸膜增厚所致。

消散期实变区域逐渐吸收,密度减低,范围缩小,可完全消失或残存索条影[14]。本组随访复查病例中,消散期小叶间隔增厚及胸膜下线占比分别为50.00%(2/4)和75.00%(3/4),高于早期和进展期,提示随病变时间延长,肺间质病变逐渐加重。

3.3 MDSCT在COVID-19病情随访评估中的价值 本组1例(1/4,25.00%)肺内病变较轻的好转患者随访发现病灶几乎完全吸收,3例(3/4,75.00%)肺内病变较重患者仅部分病灶吸收。病变进展患者中,10例(10/11,90.91%)病灶大小、数目及实变程度均增加。上述结果提示,胸部MDSCT检查可客观反映COVID-19患者肺内病情变化,有助于临床医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7例新增实变患者实变出现时间为初诊后平均3.14天,提示COVID-19病情变化较快,与文献[15]报道相符。新增胸膜下线及纤维索条距初诊的时间较长,分别为8.33天和8.50天,提示此两种征象出现较晚。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治疗均遵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修正版)》[1],未针对病毒进行特殊治疗。截止发稿时,对部分进展期患者仍在持续随访中。

综上所述,胸部MDSCT对早期诊断COVID-19具有重要价值,并可在复查及病情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片状右肺胸膜
两种手术入路对胸腔镜右上肺叶切除术可行性及术后康复的影响
多层螺旋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胸膜转移瘤的应用价值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片状变燃速发射药燃烧性能的数值计算
片状电阻器开短路失效模式浅析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合并肺腺癌1例
选择性肺叶切除治疗同侧多发结核病灶一例
单孔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单仓血管组合处理法在肺癌手术中的应用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