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的新路径

2020-04-01杨胜锋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策略

杨胜锋

【摘  要】  在初中语文新诗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引领学生品读、感悟新诗,理解其中的意蕴,体验作者的情感。本文主要从创设情境、整体赏析、融情诵读等角度阐述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存在重古典轻新诗的现象,学生面对表达方式多变的新诗,难免会步入错误解读的误区。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新诗的兴趣,提升他们解读新诗的能力,让他们从品读中获得美的陶冶、情的感染,从而能促进他们审美素养的提升。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在新诗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新诗的艺术感染力增进学生的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要依据新诗特点与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创设教学情境,促进“知”与“情”的融合,为学生提供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能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能力的提升。教师要设计导课内容,引发学生的思考、想象,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建构。如在学习《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内容时,教者呈现2019年新中国庆祝70华诞的阅兵图片,并创设情境如下:阅兵式壮观威严、气势恢宏,我们在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骄傲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我们民族曾经遭受的苦难,不能忘记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教师以阅兵式导入新课,能引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能调动学生阅读新诗的欲望。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能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师要借助于多媒体的图形、文字、视频等元素,给学生带来真切的体验,能调动学生学习新诗的兴趣,让他们快速地融入到学习状态之中。教师可以引入音乐元素,给学生带来真切的感受,让他们在情的感染下能尽快地融入到诗人的情感世界,能提高他们的鉴赏美的能力。

二、整体赏析,把握特征

学生只有通过诗中的关键词句的分析、解读,才能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深层含义。教师要带领学生赏析诗歌,把握诗歌的结构,品读其中的韵律、节奏,感受新诗的语言之美。诗歌具有可读、可诵的特点,具有音乐之美,其每一个停顿、分段都具有独特的外在形式,与音乐融为一体,教师要把握新诗的整体结构、布局,把握其节奏、规律,能更好地解读新诗,感受其具有的音乐之美。学生通过细细品读其中的韵律美,能体验到诗中所具有音乐性,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如在学习《梅岭三章》一课内容时,教者让学生朗读,把握语气、重音、节奏、停顿等,并学会运用符号进行标注。教者为学生提供“朗诵小贴士”,让他们学会标注上扬、下降、停顿、渐强、渐弱、重音等。懂得落停用于停顿,声止气尽;扬停用于停顿时间较短,停前声音上场,声虽止而气未尽。学生只有细细品味,在品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新诗语言凝练,篇幅短小但却能表达作者生命之思,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文本语言,融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学生通过揣摩诗歌的语言,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分析他们语句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时代等内容。教师要带领学生品味语言的抒情性,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绪,或激扬,或婉转,能通过蕴含的情味感受作者的情感。新诗具有一定的哲理性,能引发学生对真理、人生与社会的思考,能对人生价值的探讨,能给人以生命的启迪。教师要带领学生通过品读诗歌,理解作者的精神气脉,感受其中的哲理,从而能塑造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师要带领学生品味新诗的叙事性,通过细节化的人物,理解诗歌所蕴含的生命活力。

三、融情诵读,以问促悟

教师要引领学生朗诵新诗,利用高低的语调、轻重的语气、快慢的语速还原作者的情感,能调动学生学习新诗的热情,引学生入情入境,能与作者共情。教师要强化诵读的指导,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其中蕴含的美感,从而能丰富自己的审美体验。教师要通过范读、点拨,让学生把握诗的节奏,能提升他们品读诗歌的能力,能获得美的享受。教师要通过范读,让学生学会停顿,学会把握节奏,学会处理重音。教师要用心诵读,让学生的情绪受到触动,能融情于诗,能调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理解,从而获得深度的感知。教师要将“读”与“悟”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熟后能有所体悟。教师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可以依诗歌题目提问,能促进学生对诗歌内容与整体脉络的把握,能体会作者的心境。教师可以围绕意象提问,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蕴。教师可以针对关键的词句、学生的疑惑提问,能促进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剖析,使他们的理解变得更透彻。如在学习《天上的街市》一课内容时,教者提出问题:这首诗是如何逐步展开联想与想象的?诗中想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民间的故事有何不同?诗中通过哪些词表现出来?诗人为何对民间故事进行较大幅度的改动?作者的用意何在?教者引领学生去读、思、悟,能体会到诗人苦惱、彷徨的情绪,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总之,在初中语文新诗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引领学生去品读、感悟,挖掘诗歌表达的内涵,感受作者的情感,从而能感受诗歌内容之美,能滋养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促进他们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罗建鸿.初中语文现代诗歌审美教学策略[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3(03).

[2]吕淑利,魏中兴.关于初中现代诗歌朗读教学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6(24).

[3]吴皓琦.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训练[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S1).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策略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我的手机在哪?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