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维互动,培养计算素养

2020-04-01杜凌智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第一学段小學数学

杜凌智

【摘  要】  笔者基于并对形成计算品质的准确性、熟练性、灵活性和简捷性四个特性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基础——培养计算的准确性,落实——培养计算的熟练性,对应知识、技能两个维度进行研究,体现了计算能力与计算教学的层次性特征。

【关键词】  小學数学;第一学段;计算品质

一、审视:计算教学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以来,计算教学的情景化,丰富了小学低段数学的计算教学的形式与目标达成途径。但在笔者对计算教学进行梳理与反思的过程中,有几种现象令人无法回避。

1.计算兴趣低,习惯堪忧

激发兴趣是提升思维的起点,否则学习就会成为负担。所谓的计算教学也就会变得枯燥乏味,望而却步。

对三年级学生调查打草稿与检查情况,学生不喜欢打草稿或随意打草稿的学生比例较大,做完作业不愿意或讨厌验算的人数更多。学生对自己的计算错误很漠然,甚至会把其他错误也用一句“算错了”来敷衍。从中我们不仅要反思,我们的计算教学到底应该做什么?

2.口算边缘,估算异化

反思现在的教学,对口算的重视要求及教师对口算训练的执行力,都有所弱化。口算的练习形式与内容都不够多样化。口算练习的持续性与阶段性目标不清晰。而口算是计算能力的基础中的基础。口算能力的淡化,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计算能力的高低,从而影响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小学数学第一学段计算品质的优化策略

笔者依据全面性、合理性等原则,开展了小学数学第一学段计算品质的研究,对形成计算品质的四个特性准确性、熟练性、灵活性和简捷性分析,通过基础—培养计算的准确性,落实—培养计算的熟练性,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基础——培养计算的准确性

在计算品质中,计算准确性是指学生在计算中表现出的计算正确率高低程度的心理品质。它是学生在一段时间所表现出来的计算正确率高低的总体情况。在计算品质中是最基本指标,没有准确性,何谈熟练性、灵活性与简捷性。

(1)把握学习起点

新知识一般从旧的知识出发,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去建构新知识的目的。在第一学段有许多计算教学内容,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我们不仅要思考怎么教的问题,而且更要思考教什么。

(2)借用数学情境

在计算教学中,不仅是概念、定义、定律、法则,还是数量关系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遵循建构主义教学观,计算教学中运用已有数学情景去建构新知识,能让学生学得更有趣更高效。学生经历生活情境——数学情境——数学模型的建构过程,又能推动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体验性情境是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从中数与计算概念,达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目的。在学习新知识时,学生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有利于学生理解与内化新知识。

(3)养成验算习惯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为“某些同学”而烦恼,因为这些同学经常在计算上出错,而且有的错的很明显,学生也有时间检查。学生自己就是看不出来。老师一提醒这些同学马上能够订正过来。

2.落实——培养计算的熟练性

计算的熟练性是指学生在计算中表现出的计算“自动化”程度的心理品质。“自动化”程度指学生计算能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提高计算的熟练性,能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1)凸显计算算理法则口算表达

数学学习要调动全面感观,而让学生口述是促进师生互动的重要突进,是知识掌握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计算教学中强化口算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说班级学生口述能力强,这个班的计算能力也就强。那么在什么时候强化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在计算教学中,无论是口算、笔算还是速算,都不仅要求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计算出结果,还应该引导学生把自己计算的思维过程叙述出来。既要学生对计算的方法“知其然”也要做到“知其所以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最后形成计算技能。

(2)丰富计算形式

练习是提高计算品质的重要形式 ,在计算中综合练习设计,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不仅可以把计算知识较好整合,更重要的是可以整合生活情境,整合所学知识,起到综合运用,拓展思路与方法的作用。又因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深受大多数孩子的喜欢。

对比练习能够凸显知识之间的本质属性,是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形式,在进行对比练习时,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问题,采用讨论的形式,对思维的冲突点要充分的展开,达到推动学生理解的目的。

(3)开展计算活动

计算活动从时间上分短期计算活动与长期计算活动,从形式上分游戏、竞赛等。不管是任何一种,计算活动的开展是提高计算教学的重要方式。课题组从一开始就特别重视计算游戏的设计与组织,在课堂教学中游戏的设计并不是一种负担,而是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必经之路。让计算活动化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因为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充实有趣。计算小环节的改变体现了教师理念的转变,受益的将是所有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梁贯成.认知科学、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佚名.美国小学数学教学中解题策略的教学[J].小学青年教师,2009.

猜你喜欢

第一学段小學数学
从操作式阅读入手,提升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基于探究式教学的小学数学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
开放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生本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分析
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思考
以“语”为点 以“图”为径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读题百遍 其义自见
方寸之间 独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