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心灵之花在音符中绽放

2020-04-01朱菲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朱菲

【摘  要】  音乐它不仅仅是一种欣赏的物质,更能够走入人类的内心深处,无形之中治愈潜意识中的心伤。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初期,心理情绪调节混乱阶段,对于忙碌的课程、新的人际关系处理、家长的“望子成龍”心态,总会有不尽的烦恼和忧愁。因此,音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联手,从实践出发,治愈初中生的烦忧。

【关键词】  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音乐教育

社会在进步,思想在超前化发展,学生的心理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走入了身体健康,心灵受伤的境地,心理健康问题渐渐的走入大众视野,成为了现代人越来越关注的重点问题。

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比较正常,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然而,处于十三四岁的初中生,正在进入或已经进入人生的第三次“猛涨期”,这时,学生的身体发生了变化,激素水平得到提升,有了明显的男生、女生的发育特点,而在心理发展上,情绪比较敏感和冲动,难以控制。因此,对于初中教师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重大,势在必行!

《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黑柳彻子提到过小林校长会自创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随意舞蹈,不同的音乐不同的舞蹈、不同的站位,随着音乐翩翩而舞,没有固定的舞蹈指导,也没有对与错,只有从心出发,任意舞动,就是这样的音乐教育让黑柳彻子记忆尤深,在她的回忆中,就是在那样的音乐环境中,学生们抛开一切,没有残疾的歧视,没有发育缓慢的跟不上,也没有调皮……这种享受音乐的过程,给了黑柳彻子未来以美好,内心深处始终充满阳光。

基于此,音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不是首例,也不应该是最后一例。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因势利导,适时的加入音乐元素,不仅仅让学生从繁重的课业中放松下来,也从潜意识之中舒展内心,发泄情绪,培养了学生完美的人格。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自身做起

育人先育己,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创立良好教学气氛的前提和保障,而有了良好的学习气氛,才能够有效的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教师,要有良好的修养,能够很好的调节自我的心理和情绪问题,能够有控制住自我的能力,并且能够真心接纳每一位孩子,时刻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真诚的为孩子考虑。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容易扰乱学生情绪,而情绪稳定的教师能使学生的情绪趋于稳定。同时老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本身就是对学生无言的心理辅导。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其本身的情绪调节能力就在混乱之中,只有教师真心的、耐心的引导,学生才更乐于接纳和听从建议。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活动,“蹲”下身子与学生共同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师生的和谐气氛,在良好的环境熏陶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心随音乐出发,从而引导学生平静走出青春期。

二、求知欲的激发从音乐氛围开始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都受主体情绪的影响。由此可见,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人的自主探索和体验的状态最富有开拓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从开课之初,就要让学生被柔和的音乐包围,让学生从进入教室的一刹那就有温暖的乐曲响起,放松学生的身心,不要拘泥于坐在凳子上听讲的教学形式,可以创设更加舒适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们席地而坐,随意而谈。教师是整场交流的引路人,学生在音乐中放松精神,可以更好的跟随教师进行心理活动。

三、丰富的音乐活动从关注学生启航

关注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作为教师的必修课。作为教师,要能够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之外,发现学生的问题,发现班级内存在的问题,运用心理学角度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可以选择适合的音乐活动,解决当前出现的问题。在活动中,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注意”,体会到教师的“用心良苦”,也学会了调节心理的方式方法。

例如:初二的学生多数已经走入了青春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彻底觉醒,表现为想脱离父母和教师的掌控,十分渴望“自由”生活,这一时期的学生很难与他人合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很难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于是,笔者在一节课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提前准备好简单的小乐器,分发给每个小组。课堂上,每个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进行音乐创作,吹、打、拍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遇到问题时,小组成员共同努力解决,课程进行过半后,进行小组赛,比赛胜利的小组有奖励。

课程伊始,每个小组的小组长都叫苦不迭,先是选择乐器的争执,后来又在选曲上出现了矛盾,好不容易解决了前两个问题,在配合演奏中,学生又是花样百出。好不容易在比赛的前夕才搞定了作品。

课程过半后,我没有急着让学生去比赛,而是采用问题的方式,直击心灵:这次创作演出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心里怎么想?怎样解决的?让每一位学生反思小组合作时的问题,从而达到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目的。然后,再次进行一次合作,这一次,学生有所“收敛”,合作的相对顺利,最后的成果也更加精彩。

通过这次乐器合奏的音乐活动,学生学会了“忍让”,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用耳朵倾听,关起耳朵的窗户,让心灵听见温暖。面对初中的学生,其心理发展的特殊性,需要每一位初中教师去直视,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更要能够走入学生的内心,把握学生心理发展脉搏,驾驭学生的心理发展,而音乐无疑是最佳的敲门砖。

【参考文献】

[1]刘寄生.中学生音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J].读书文摘(中),2018(04):21.

[2]吕俏莺.音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J].华人时刊(下旬刊),2011(10):82-83.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