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课堂教学中过程性评价的价值

2020-04-01张开菊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教学价值美术课堂

张开菊

摘要:文章基于从教学内容中生成、从教学方法中生成、从课堂作业中生成三个方面阐述了过程性评价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价值,使美术课堂教学的生成有效达成。

关键词:美术课堂;过程性评价;教学价值

美术教学为学生提供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平台,同时也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表现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的一些基本技能和规律。课程改革将美术课程教学总目标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美术的教学与学习,是一个具有动态性和过程性的操作流程。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介材料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和生活;学习美术欣赏与评述的方法,提升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学生丰富了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了对美术的持久兴趣,形成了基本的美术素养。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不同的教学阶段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如果能采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闪光点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无疑会对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发挥积极的作用。为此,过程性评价的价值也突显出来。美术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动态变化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展示着教师和学生思维互动的过程,而过程性评价就是这个舞台上炫目的灯火。

一、助力美术课堂教学从教学内容中生成

教学过程是围绕着教学内容、目标和重、难点生成的。只有让教材内容鲜活、有趣,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这不仅要求教师要以教材本身为基础,课程改革还提倡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那么,如何创造?如何发挥?便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绝大多数的美术课堂教学过于侧重讲授和示范的过程,弱化了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发现、认知和感受美的重要过程中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听;教师怎么画,学生怎么画。学生对教授内容缺少思考,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输入,模仿力强的学生,作业做的好一些;模仿力弱的学生,可能就是一张白纸交上来,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就更谈不上了。课堂缺少生机,学生缺少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在教师启发性的引导和提问中常常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沪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四年级下册(以下统称“教材”)中的“节日的烟火”这节课时,教师对绘画材料的选择做了教材图例以外的启发性引导,并提问:同学们试想一下,除了教材上给出的范图和示例,你认为还有哪些绘画材料能够更好的表现节日的烟火?马上就有学生回答:用刮画纸做,刮画纸可以有夜空的感觉,烟花画上去会更漂亮。如果教师不做教学内容上的拓展性引导,学生也只是按照教材上的范例进行绘画;如果教师不及时给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引导,肯定并鼓励其想法,那么学生在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的思想火花就会被抹杀。类似的案例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还有很多,教师采用科学的过程性评价能够有效促进美术课堂教学从教学内容中生成。

二、助力美术课堂教学从教学方法中生成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获取思维方式的方法是学生学习的核心,教师在教学中所做的一切都应该是围绕这个核心的。训练这种思维最有效的方法不仅在基本的教学方法中贯穿始终,而且在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与交流、提问与追问中也贯穿始终。

讲授法不一定是教师的专利。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有些内容,如果教师和学生转换一下角色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这种角色的转换本身就足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兴奋点。例如,在教学教材中的“写生静物”这节课时,教师改变了以往一边讲解一边亲自给学生做范画的方式,而是通过采用引导学生自己观察静物及分析静物与静物之间的关系后,让学生自己上讲台在黑板上完成范画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此种方式使课堂效果极佳。首先,教师让学生在观察静物及教材范例后,通过提问静物与静物之间的位置关系、距离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尽量让每名学生积极参与回答、讲解自己的看法,并给予积极有效的评价与引导;其次,每组负责一个静物,并在黑板上画出物体的准确位置和造型,对定位误差偏大的部分及时给予干预性的评价与引导;再次,学生观察自己完成的范画,并与实际摆放的静物做对比,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再次进行修改;最后,在学生的合作下他们自己就在黑板上做出了一幅准确的范画。用转换角色的讲授方式,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够在作业本上进行静物的准确定位与造型的描绘。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将知识、绘画原理先入为主的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恰当的评价,引导学生像艺术家一样亲自去观察、发现和探索。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所看到的静物,以及静物与静物之间的微妙关系。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中分享自己的想法,并从中获得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总结。过程性评价不仅助力了美术课堂教学从教学方法中的生成,而且还给予学生学习知识的快乐,激发学生美术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提问与追问的过程,是思想火花不断闪现的过程。例如,在教学教材中的“小邮票大世界”这节课时,当问到邮票的用途时,只有少数几名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有些学生做出了“邮票是用来收藏的”这样的回答。如果此时教师不及时给予肯定和引导性的评价,一部分学生可能就会因为自己对邮票了解的太少而更不敢回答问题;有些学生可能就会认为邮票只是用来收藏的,而与寄信没什么关系了。因此,教师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并在提问中引出了更多的教学内容。当教师问及“邮票为什么可以用来收藏”时,就有很多学生举手,有的学生说邮票有漂亮的图案;有的学生说邮票上面有日期;还有的学生说出了很精彩的答案:有些整套的邮票上面,图案都有一些联系和含义,这种在提问与追问过程中产生的出色结果正是教学过程中需要的。学生这样出彩的表现,与教师及时的、积极的肯定与评价是分不开的。反之,如果学生的一些出色表现,没有及时得到教师的评价和鼓励,以及其他同学的认可,那么他们在这方面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减弱。与此同时,如果学生的一些不出色的表现得不到教师及时的帮助和纠正,那么这些学生也许就会因此而感到自卑、气馁,以后也许就不会再有所表现了。

在这个过程中,过程性评价不仅积极促进了美术课堂教学在教学方法中的生成,而且保护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机会,有效培养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三、助力美术课堂教学从课堂作业中生成

美术课堂作业是美术课的重要载体,让学生通过作业体验艺术的创造,释放艺术的潜能。由于作业内容与形式的不同,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差异,教师需要生成性地处理每名学生出现的问题,使作业形式和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对每名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的评价,使得这个生成过程有效达成。作为教师,我们相信每名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但是每名学生对自己眼中看到的,耳中听到的,双手触摸到的都有自己的感知、理解和体验。在同一间教室里上课,由同一位教师授课,观察同一件物体或者同一个景象,将它描绘在画纸上产生的图象都是千差万别的。因为学生在个性与能力上的差异性反映在学生作业中更加明显,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则是必然的。

教师批改学生作业时,一定要客观的面对现实,并及时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给予及时、积极的引导与评价,过程性评价在此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例如,在教学教材中的“教师与学生”这节课时,这是在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比例关系之后,对自己身边的同学或教师进行写生。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发现有些学生的作业质量非常高,当然也有些学生的作业质量不尽如人意。前者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作业完成非常不错的学生,他们按照作业要求描绘得很认真、很准确;第二类学生则会主动提前问教师,能不能在我画的人物旁边再加一些内容;第三类学生还会问到能不能给我画的这个人物改变一下服装;第四类学生直接不按照作业要求去写生身边的人物,而是按照人物的比例关系画了一个自己想象中的人物。面对这些学生的作业,教师的引导与评价就显得格外重要。第一类学生,绘画严谨,作业完成良好,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第二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喜欢在作业中表达一些自己的想法,对于这类学生在给予鼓励评价的同时可以加入引导,评价其背景与主要描绘对象之间的关系,以及整个画面实现的效果是否统一。第三类学生和第四类学生有一些相似,就是在绘画中有自己的想法,不喜欢受到限制,甚至在掌握基本的人体比例关系之后就开始对自己大脑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设计与创作。对于这两类学生,过多的要求有时成了束缚他们想象的枷锁。教师如果否定其在作业中的想法,就很容易使学生受到打击,他们很有可能会因为没有得到教师的肯定,而对自己的想法产生怀疑和犹豫,严重的甚至还会从此隐藏自己的想法,不再在作业中表现,不再与他人进行交流。因此,过程性评价尤为重要。合理、恰当的过程性评价不仅保护了学生的创作积极性,而且能根据他们在作业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给予帮助和引导。实践证明,过程性评价在美术课堂教学作业中生成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对于作业质量不高的学困生,教师将其分为两类:第一类在写生过程中观察认真,但是眼和手的配合不能统一,即眼中看到与观察到的物象和表现在画面中的内容效果一般,有时甚至出现严重偏差;第二类是对美术课不感兴趣的学生,他们的作业往往不愿意拿给教师看,教师要看时,他会不好意思地说“画得太丑了,不好看”。分析原因,第二类学生或是美术基础确实很差,或是之前对美术学习也有兴趣,但是未得到及时的肯定、鼓励、引导与评价,以至于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越来越弱。对于这两类学生而言,过程性评价很可能影响到他们后来的美术学习。在这两类学生的作业中,教师的评语非常重要。被教师关注是每名学生内心的渴望,评语的有无,通常会给学生传递教师是否关注了他的讯息,评价的中肯会帮助他们燃起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例如,有一名二年级的学生,性格活泼、机灵,第一次给他们上美术课时是一节绘画课,他的课堂表现就两个字“爱动”,他注意力很不集中,甚至影響到周围的学生。教师特意留意了他的绘画作业,他画的很粗糙,但是他却按照自己的想法给画面添加了颜色。教师在评语中表扬他:绘画很有想法,如果细节的描绘再细心一些,画面会更美!没想到,这条评语竟使他从此在美术课上改变了许多。从那以后,几乎每次美术课他都表现的很积极,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积极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美术作业。后来,教师选他做美术课代表,他开心极了,直到小学毕业时,美术依然是他最喜欢、最开心的学科。这个案例证明,过程性评价助力美术课堂教学在作业中生成,且具有非同一般的价值。

综上所述,事实充分证明和体现了过程性评价对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价值。积极且恰当的过程性评价,不仅会助燃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会点燃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有时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嘉栋.跨越体验融全创意:上海市中学艺术学科课改经验总结[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过程性评价教学价值美术课堂
利用大数据进行学习评估与诊断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价值定位及其实现的思考
就业导向视角下中职美术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能力路径探析
用好课堂提问,让美术课堂动起来
美术课堂学生活动方式的空间定位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工体课教学价值对比研究
科研反哺教学在EDA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
基于过程性评价的Office高级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