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升学生学练武术的兴趣

2020-04-01陈卫东掌庆为

中国学校体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学练精气神武术

陈卫东 掌庆为

传统武术教学较为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武术教学中通过创新器材,创设武林情境,将单个技术进行组合,形成結构化的知识与技能,用对练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攻防含义,运用游戏和竞赛的方式组织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会武术,爱上武术。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体育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形态,具有重要的立德树人功能。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传承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武术对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提升都大有裨益。

然而,传统的武术教学较为枯燥,拘泥于武术动作规格及套路的细节,忽略了学生对武术学习兴趣的培养,武术单元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权重不大,甚至因为缺少师资而形同虚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武术感兴趣了,才会去钻研学练,效果才会事半功倍,同时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如何培养学生对武术学练的兴趣成了体育教师共同面对的一大难题。

一、提升学生武术学练兴趣的实践探索

在2019年11月份的一次江苏省武术研讨活动中,展示了很多优秀课,授课教师们创新器材、创设运用情境、运用游戏和竞赛的方式组织教学,让人耳目一新。下面笔者从《剑术——刺、劈、截》这一堂课谈谈对提升学生学练武术兴趣的思考与实践。

(一)用自制器材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

体育创新性器材是在原有的器材上改进和自制器材,以更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同时需要使用安全可靠,学生有极大的兴趣。在武术教学方面,也可以通过创新将一些学生平时难以接触到的器械融入到课堂中去,圆学生的“武侠 梦”。

剑,古代兵器之一,属于“短兵”,被称为“百兵之君”,谈到兵器,剑必首先被想到。如何能将剑引入课堂,并让学生们学习剑术,一直是武术教师们思考的问题。学校每次开学初都会将废旧的米尺淘汰掉,而将废旧米尺锯成合适的长度,正好可以废物利用做成“剑”。考虑到米尺太硬有危险,所以在米尺外围包上纸壳,特别是“剑尖”位置只有纸壳,最后再贴上一层彩纸,美化一下剑柄,加个剑穗,一把“剑”就做好了。通过实践,学生一接触到剑就会“哈,哈”地自己练起来,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二)用游戏组合和对练形式来激趣导学。传统的武术教学方式是单调的,单个武术技术的学练极其枯燥,这就需要教师将武术知识技能进行组合,成为结构化的内容,再运用游戏和竞赛的形式开展教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练的兴趣,让学生学会武术的同时还能爱上武术。本课的设计就很好地贯彻了这样的思路。

1.热身部分:结合游戏“慢跑照镜子”,渗透技术。在热身活动中将基本步型、手型渗透在游戏“慢跑照镜子”中,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并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该游戏要求学生一路纵队跟着教师慢跑,当听到哨音时迅速停下,面朝教师并模仿教师的动作。在“照镜子”时,教师会做出弓步刺剑、并步劈剑、弓步截剑等与本课相关的动作,学生通过模仿能初步了解本节课所学的动作,为后面的整体学习奠定良好的基 础。

2.基本部分:运用游戏与比赛,巧练“刺、劈、截”及攻防组合。教学中所安排的游戏要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服务,通过游戏的方式巧练技术,在愉悦安全的氛围中寻找学习的乐趣,真正寓教于乐。

执教者通过“一剑穿心”“开天辟地”“声东击西”三个游戏,组织学生两人一组进行练习,将“刺”“辟”“截”的动作学习以游戏的形式呈现。“一剑穿心”由一人持功夫垫,一人以正确的动作刺功夫垫的中心。通过这种方法既能练习刺的动作,同时还能检验刺的准度。然后从原地练习进阶到持垫者进行转圈换方向,刺剑者跟着转圈来练习行进间的刺准,进一步巩固动作;“开天辟地”一人在练劈的动作时,一人在正前方一步的位置架剑格挡。通过这种一攻一防来练习劈剑,不仅能练习动作,还能在实战中进行巩固。然后进阶到行进间的练习,一攻一防尽显武术的魅力;“声东击西”一人持剑练习上截剑、下截剑,另一人则根据持剑者的动作进行相对应的防守练习,进行躲避。这三个技术动作都以游戏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玩,游戏中练,并且在练完以后两人互相评分,比比谁的得分更多。

本课通过这样的游戏对练形式,大大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同时提升了练习的效果。把“刺、劈、截”三个动作巧妙地设计成攻防对练的形式,围绕本课重点学练的同时,突破了学生学练武术的精气神这一难点。

3.素质游戏“点到为止”,利用武术特有的点穴游戏进行练习,两人一组半蹲间隔一米,双手成剑指,双方同时进行,谁先点到对方的大腿外侧即为获胜,输了的同学即为“被点穴”,需原地深蹲5次并且成马步静止,等待其他挑战者来解穴,赢的同学需原地欢呼跳跃5次,然后去找被点穴的同学进行解穴,两人继续游戏。通过“点到为止”的游戏,既有武林的氛围,同时学生还能在愉快、兴奋的情绪中锻炼身体素质。

通过几种游戏的练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基础技术练习,并为下面的组合攻防练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尽显武术课的魅力。

(三)用武林情境激发学生心中梦想

每个人都有个武侠梦,并且对自己的武侠梦都拥有浓厚的兴趣,而每个梦都有一些特定的情境,在课堂上如何能创设出好的情境,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融入课堂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本节课中就创设门派,让学生华山论剑,巅峰对决。将学生们以自然分组的形式分成“峨眉派、武当派、昆仑派、少林派、华山派、逍遥派、空洞派和丐帮”八大门派,用故事创设情境,从学生已知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知道各门派之间的特点,如武当剑术的以柔克刚,少年剑术刺劈一线等,将武术文化融于技能学练当中,并通过华山论剑的形式,有效抓住学生的兴趣,提升学习的效果。如在练习组合动作后各门派进行展示,运用故事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很快进入生活情境中去,在有趣的故事中学习时所获得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

二、几点思考

1.传承與创新并举。武术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如在上课前向学生讲解武术文化,观看武术视频,练习技能通过师徒传承,使学生对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武术的传承奠定基础。此外,小学生也喜欢直观的感知,创新“教具”帮助其感知。特别是学习一些特定的内容时,更需要一些自制的辅助器材来感知。再如梅花桩练习,可以用鼠标垫设桩,用木墩为桩,还可以用瑜伽砖代替梅花桩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

2.需要组合与拓展。武术练习方法不仅要多样,还要将单个技术组合起来进行拓展。如在学习弓步冲拳、弓步推掌时,如果将大量的时间用在冲拳和推掌上,学生提不起多少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学练的情况,创设或改变不同形式的游戏,通过练习环境和任务的变化,比如,原地冲拳、推掌时可以改成学生相互“比试”,让学生从中能感受冲拳、推掌的力度,再通过你攻我守、一进一退的形式进行拓展,来提升学生的练习效果,提高学生对武术的认知。

3.要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出发进行武德教育。崇武尚德,发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是武术教材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来渗透武术的礼仪及武德的教育。如练习组合拳时,在练习前进行抱拳礼,练习中行注目礼,攻防时点到为止,练习后再行抱拳礼。始于礼,终于礼,将武德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到知识技能的学练中去。还要从强身健体、惩恶扬善、保家卫国的高度出发,把武德教育和爱国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4.要巧用音乐渲染氛围。在课中引入音乐,创设情境,合理运用音乐能够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运用音乐创设情境,在音乐情境中使学生获得知识。例如在教学武术套路时,可以运用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创设学习情境,如《中国功夫》《笑傲江湖》,或播放武侠片《黄飞鸿》主题曲等。通过歌曲节奏刺激学生学习心理,调动学生武术运动细胞,使学生产生想学的心理冲动,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要把内在的精气神与外部的形体动作紧密结合。武术运动是“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一静一动都需有精气神。比如在示范武术操《旭日东升》时,一节踢腿运动弓步击爪—推手蹬脚—跪步双推—并步抱拳,就要做到动作与眼法的配合,形神兼备,充分显示武术人的精气神。同时,还要“心动形随,形断意连,势断气连”,以“手眼身法步,精气神力功”的变化来锻炼心身。精神饱满,体现武术的精气神;注意呼吸和动作的配合,气要下沉,以气合力。通过长期这样的练习,精气神自然随之而来。

猜你喜欢

学练精气神武术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永葆党员领导干部的精气神
我爱传统文化
爹味发言等
中国功夫成青少年新宠
“学练标准”:课堂学与练更有效
网络纲环境下作文纲目评价的使用效应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
高校快乐体育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