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膨胀加强带替代收缩后浇带“无缝”施工关键技术

2020-04-01王玉龙山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太原030002

建筑 2020年6期
关键词:收口膨胀剂膨胀率

王玉龙 山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太原 030002

超长混凝土结构在地下和地上工程中应用日益广泛,传统施工中为防止钢筋混凝土结构破干缩和温差裂缝而设置后浇带,后浇带是一种扩大伸缩缝间距和取消伸缩缝的有效措施,但后浇带给施工带来诸多不便:后浇带处模板和支撑不能及时拆除,使工期延长,缝清理麻烦,缝处理不好会留下渗漏隐患等。

1 工艺特点

膨胀加强带工法运用“抗”“放”结合的原理,能有效地防止超长混凝土结构的开裂,保证结构工程的质量。

本工法有利于施工段的划分,方便了施工组织,并能够加快施工速度,提前为其它工序提供作业面,避免了后浇带需要单独支设模板脚手架和覆盖清理费用,减少周转材料的使用。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超长混凝土结构的地下及地上工程的分段施工中。

3 工艺原理

间歇式加强带施工原理:当一侧混凝土浇筑,且相邻施工段混凝土具备浇筑条件后,随即同时浇筑加强带和相邻施工段的混凝土;间歇式加强带主要是利用了膨胀带产生的预加应力即“抗”的原理,抵消混凝土的收缩应力,防止开裂。

后浇式加强带施工原理:在两侧混凝土浇筑并间隔一定时间(7~14d)后,方可浇筑其间的加强带。它是利用了“抗”“放”结合的原理,即先释放部分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再利用加强带抵消另一部分收缩应力。

结合结构的边界约束条件、施工条件等,来选择间歇式或后浇式加强带合理的划分施工段,以防止结构开裂,加快施工速度,同时对上部结构还应用了模板加强等技术措施,以保证结构工程的质量。

4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4.1 工艺流程

4.1.1 间歇式混凝土加强带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确定膨胀加强带位置→绑扎膨胀加强带钢筋→快易收口网分隔→浇筑第一段大面混凝土(混凝土膨胀率为0.2%)→浇筑膨胀加强带混凝土(混凝土膨胀率为0.25%)→浇筑第二段膨胀加强带混凝土(混凝土膨胀率为0.2%)→混凝土养护

4.1.2 后浇式混凝土加强带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确定膨胀加强带位置→绑扎膨胀加强带钢筋→快易收口网分隔→浇筑膨胀加强带两侧大面混凝土(混凝土膨胀率为0.2%)→间隔7d 浇筑膨胀加强带混凝土(混凝土膨胀率为0.25%)→混凝土养护

管道沟槽开挖→损坏保温层及聚乙烯管皮拆除→螺旋钢管除锈、防腐→固定支架安装→聚乙烯管皮安装固定、热熔焊接→管皮端头封堵→打包带加固→高压发泡机参数确定、注料发泡→回填压实

4.2 工艺操作要点

4.2.1 测量放线

根据设计的位置确定膨胀加强带的位置,并应复核无误。

4.2.2 绑扎膨胀加强带钢筋

按设计要求绑扎膨胀加强带的钢筋,一般要求膨胀加强带的板钢筋(或墙钢筋)配筋率比两侧板的钢筋增加0.5 倍,并伸入两侧混凝土各1m。

4.2.3 快易收口网分隔

先在膨胀加强带的两侧立竖向短钢筋 ¢8@100,与板筋绑扎固定,然后在竖向短钢筋上挂快易收口网,网孔直径 ¢ <10mm,目的是阻止混凝土中石子的通过。

4.2.4 浇筑第一段大面混凝土(混凝土膨胀率为0.2%)

混凝土开始浇筑时,按照事先拟定的施工方案先浇第一段大面混凝土,大面混凝土采用膨胀混凝土(混凝土膨胀率0.2%)。

4.2.5 浇筑膨胀加强带混凝土(混凝土膨胀率为0.25%)

混凝土浇筑从一边推进到膨胀加强带处时,改用膨胀加强带混凝土浇筑(混凝土膨胀率为0.25%),直至该加强带浇筑完毕。在接缝处用插入式振动器和平板式振动器振实,用刮尺找平,最后用木抹搓平,终凝前必须再进行一次压光,使其接缝严密。

4.2.6 浇筑第二段膨胀加强带混凝土(混凝土膨胀率为0.2%)

膨胀加强带浇筑完毕再改回原配比混凝土,如此连续浇筑,不留伸缩缝或后浇带,一次施工完毕。

4.2.7 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终凝后,除了采用塑料薄膜加草袋保湿、浇水的措施进行养护,还采用塔吊喷淋系统对已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低于14d。冬期,采用塑料薄膜加草袋覆盖保温、保湿的养护措施,必须在覆盖的塑料薄膜下始终保持有凝结水,如室外气温过低则应相应增加覆盖草袋的层数。

4.3 工艺难点

4.3.1 间歇式、后浇式加强带的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

(1)地下室混凝土结构间歇式、后浇式加强带设置时应考虑底板的约束条件、施工段的划分等因素,按设计的要求设置。

图1 塔吊喷淋养护混凝土

图2 覆塑料薄膜养护

间歇式、后浇式加强带应避开主楼、电梯井、集水坑等位置;

底板不宜采用后浇式加强带,墙体不宜采用间歇式加强带;

工期紧要求紧的地下室应优先采用间歇式或后浇式加强带。

图3 间歇式膨胀加强带连续施工

(2)地上混凝土结构可按40~50m 的间距设置间歇式、后浇式加强带,相邻施工段之间宜采用间歇式加强带。间歇式、后浇式加强带应避开电梯井、楼梯间等混凝土墙体的位置。

(3)连续采用后浇式加强带的长度不宜超过200m,连续采用间歇式加强带的长度不宜超过150m。否则,应设置一定数量的后浇带。

(4)设计及构造要求主要包括:

为消除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应力,控制混凝土裂缝,在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中设置2~3m 宽加强带,加强带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加强带两侧混凝土强度提高5MPa,并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数量的膨胀剂,使其产生一定的预加膨胀应力,抵消混凝土自身及温度的收缩应力。

除加强带外,其他部位的混凝土应按照设计要求掺加或不掺加膨胀剂,上部结构其他部位的混凝土不宜掺加膨胀剂。

底板后浇式、间歇式加强带的应采用膨胀止水条,其他部位可采用止水钢板。

4.3.2 加强带部位的模板支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除间歇式加强带与施工段混凝土同时浇筑部位可采用密目钢丝网外,其余加强带与施工段混凝土结合部位均应采用木模板或快易收口钢板网。第一段梁板混凝土浇筑时,在加强带一侧挂密目钢丝网,网孔直径≤10mm,并加设竹胶板,每隔200mm 设置一根竖向Ф16 钢筋予以加固。加强带钢筋在绑扎顶板钢筋时,一并绑扎,保证顶板及梁钢筋连续通过加强带,其上下均应留出不小于3cm 混凝土保护层,钢丝网应与上下层水平钢筋及竖向加固筋绑扎或焊接牢固。

(2)上部结构采用间歇式加强带的楼板,加强带部位支撑体系支撑应适当加密,并使用带顶托的支撑。

图4 后浇式膨胀加强带采用快易收口网支设实际图

4.3.3 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后浇式加强带的混凝土应待两侧混凝土浇筑后,7~14 天后方可浇筑。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应先清除垃圾,清理钢筋及松动的混凝土;将两侧混凝土界面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然后在混凝土界面上涂刷界面处理剂或素水泥浆。

加强混凝土振捣,以混凝土不泛浆、不出气泡为准,不得过振。

混凝土浇筑完成,表面至少搓平3 次,最后一次搓平压实应在混凝土接近初凝时进行,必要时也可进行二次振捣,以保证混凝土不引起沉缩裂缝。

(2)间歇式加强带的混凝土浇筑应与第二段混凝土同时浇筑。

加强带一侧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将界面的模板拆除。第二段梁板及加强带混凝土浇筑前,应先清除垃圾,清理钢筋及松动的混凝土;将混凝土界面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然后在混凝土界面上涂刷素水泥浆。

混凝土浇筑从一边推进,浇至加强带时,采用掺加膨胀剂或大掺量膨胀剂的混凝土,加强带内的混凝土不得同底板其他部位的混凝土混用。必须保证加强带及其一侧混凝土的浇筑在初凝前完成,并应加强结合处混凝土的振捣,以混凝土不泛浆、不出气泡为准,不得过振。加强带混凝土浇筑完成,表面至少搓平3 次,最后一次搓平压实应在混凝土接近初凝时进行,必要时也可进行二次振捣,以保证混凝土不引起伸缩裂缝。

4.3.4 荷载堆放及拆模

上层施工结构时,严禁在间歇式加强带跨内堆放材料,避免因上部荷载过大和震动造成加强带部位的裂缝。在搭设间歇式加强带上部结构模板支撑架时,必须垫设脚手板。加强带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时,即可进行拆除其下部的模板支撑。

5 总结

采用膨胀加强带替代收缩后浇带“无缝”施工技术后,通过抗渗分析和采取技术措施,较好地解决了防止破收缩开裂的问题和对收缩混凝土结构应力的控制问题,方便了施工,确保了工程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减少模板脚手架的使用量、降低了工程成本,经过一年的观察未出现开裂的问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猜你喜欢

收口膨胀剂膨胀率
膨胀剂在低收缩 UHPC 中的研究现状*
化学改良红黏土作用模型研究
编筐挝篓 重在收口
膨胀剂不同掺量对自密实混凝土力学性质影响分析
塑性膨胀剂对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性能的影响
一种集装袋料口的收口结构
用快速砂浆棒法评价Li2CO3与硝酸盐对ASR的长龄期抑制效果
强化木地板吸水厚度膨胀率测试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一种收口螺旋弹簧设计方法
三维约束条件下MgO膨胀剂对油井水泥石早期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