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科研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2020-03-31刘丽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科研课题特色

刘丽

朝阳市双塔区育红小学立足“以人为本、开拓创新、突出特色、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科研为先、质量为重”为办学宗旨,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校本培训为依托,走出了创新发展之路。

一、强化机制建设,落实科研重要地位

(一)科学定位,让科研工作规范化

为使教育科研工作更为规范、扎实、有效,学校安排教务处主任主抓,配备了高素质教师队伍参与研究,确立工作职责和要求。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形成以学校主课题带动各学科子课题规范运作的体系。

在科研管理上,学校采用分层负责制的管理办法。教育科研领导小组负责定向;教务处具体实施和指导教科研工作,负责定标;以各课题组组长为主的课题组具体落实教科研工作,负责定位。明确规定课题组负责人制定计划,组织指导研究活动、听课评课活动等;课题组成员要有相应的任务落实,主动参加各项研究活动,撰写教学设计、经验总结、研究论文、实验报告等。学校把教科研工作纳入办学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之中。

(二)强化管理,让科研工作实效化

学校校级、中层领导都是学科课题组成员或主要负责人。校长主持主课题研究,参加各级各类教育科研活动。学校制定了《育红小学教科研管理制度》《育红小学教科研考核制度》《育红小学关于选拔培养骨干教师实施方案》等文件,使各类教研课题操作规范,有序进行。

(三)课题研究,让科研工作常态化

学校现有区级课题“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美育‘设计·应用课程”;市级课题“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研究”“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有效渗透美育的研究”;省级课题“探索构建美育特色办学的实践与研究”。学校发挥课题研究的引领作用,使课题服务于教学,进而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二、围绕特色发展,探索科研实践途径

教育科研是有目的、有计划、连续和系统的探索活动。因此,培养教师的教科研兴趣和教科研能力至关重要。

(一)研学经典,激发教师学习研究的内动力

学校组织教师观看视频,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采取全员集中看、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错时看、年级组教师分散看等灵活方式,引领教师们学习和感悟传统文化。两年的时间里,组织教师观看了8个系列视频,每场观看后教师们都书写了心得体会。

学校与中国青少年美育协会朝阳分会联手举办“中华醒师优秀传统文化论坛朝阳分享会”,邀请省市区教育系统同仁以及本校教师参加,进行“以生命唤醒生命”感悟分享,教师工作的自觉性和自律性不断提高。

创建教师传统文化微课堂,由教师轮流宣讲国学经典,依照“五有”解读和感悟传统文化。“五有”即“每日有说”(讲者制作音频发送至微课堂)、“每日有听”(教师收听微课)、“每日有读”(教师随读、自读经典)、“每日有写”(教师记录听课笔记)、“每周有评”(学校组织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使教师感受传统文化的力量。

(二)搭建平台,发展教师科研工作的创造力

1.鼓励教师发展特长

一是倡导“教师人人培养特长”。尊重教师的理想意愿,鼓励教师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发展特色,并编写校本教材;二是创建校内教师论坛,教师定期交流在教科研过程中的所思、所悟;三是组建教师声乐、器乐、书画、诵读等四个社团,使教师的潜能和特长在团队中展现;四是开展十个系列“育红最美教师”(课堂美、管理美、教案美、教改美、语言美、书法美、成果美、器乐美、声乐美、运动美)评选活动,鞭策教师努力前行;五是鼓励教师自修一种美工制作,定期评比展示,激发教师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2.提升教师科研水平

一是校内开展读书、赠书活动。引领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并养成自觉实践、自觉反思、自觉提高的习惯。二是派教师赴山东烟台省实验小学、铁岭开源民主路小学、大连工人村小学、凌源实验小学等学校学习观摩,拓展思路,凝炼、提升个人的特色元素。三是外请专家教研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从前沿教育理念的传递到育人技能、技巧的传授,从自身综合素质的完善到生命质量的提升,为教师营造成长空间。

3.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依照“科研走进课堂,科研融入课改”的理念展开探究。一是发掘原生态课堂问题,名师引领解决难题。学校以名师引领普通教师对教育教学深入研究、精辟解读,以及对新课改进行积极探索与尝试。二是将《论语》《唐詩》等内容开发为校本课程及班本课程,并增设《中国的世界遗产》为校本教材。三是打造学生特色课程平台,以“培养兴趣,发展特长,人人参与,班班独特”为宗旨,组建了涵盖艺术、语言、体育、科技、人文、综合实践等6个门类、55个科目的106个学生社团,每个社团都有艺术名字,如剪之艺、笔之颠、绳之恋等。特色课程实现小有精品、大成规模。

学生特色课程全员参加,每周半天,高低年级分别实行走班制,即学生按照个人的爱好和特长选择班级。部分特色课程如合唱、民乐等,因技术要求比较高,循环周期需要3年;大部分特色课程依据学生年龄特点而设,循环周期为一年,学生学满后,可再选其他课程。

(三)凝练目标,彰显教师科研工作的影响力

一是创设“1+X”阅读模式。为启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了“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即把每周二或周四下午3时30分到4时20分设为全校师生读书、交流、感悟的时间。教师引导学生走近文本,感悟读书的乐趣。学生每阅读完一本书后,由本班图书管理员负责收齐、整理,与本年部其他班级横向进行交换阅读;同一年部班级交换阅读结束后,两个年部之间进行纵向交换阅读。这样,学生手中的一本书就变成了“X”本书,形成了“1+X”阅读模式,使阅读资源高效共享。

二是搭建教师、家长、学生三位一体平台。在校内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强化体验式教育和仪式感教育。如每年举办一年级新生“开笔礼”,通过朱砂启智、开笔写人、击鼓明志等环节进行启蒙教育;以“让生命充满爱”为主题,举办校园感恩节活动,邀请全体家长参加,精心设计亲子联结环节;每年举办六年级学生的“毕业礼”,以“再见了,红领巾”为主题,通过“三次折红领巾”活动,将师生情、同学情、校园情融入其中。

三是打造独特的校园文化。一是打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本着“让每一面墙都说话”的原则,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开放的课堂,既传递了现代教育理念和传统文化知识,也展示了教育的内涵。二是打造办公室文化。鼓励各教研组教师自行设计、布置突出学科特点和富有个性的办公室,营造优美、温馨、和谐的工作环境。三是用师生作品点缀校园厅廊,以照片和实物的方式在墙面或橱窗展示,师生构思成品,即是创造者又是欣赏者。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教科研课题特色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关于多维联动教科研共同体的行动策略研究
School life课堂实录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如何抓好园本教科研管理工作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从课题指南或总课题中选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