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墓葬壁画的艺术演变与中外文化交流

2020-03-31魏媛

艺海 2020年2期
关键词:汉唐丝绸之路图像

魏媛

〔摘 要〕丝绸之路沿线各个区域均存在广泛的汉唐墓葬分布,而墓葬壁画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各个国家在文化艺术交流碰撞的演变历程,是当时艺术繁荣发展的最好例证,也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见证者。在汉唐不同时期,墓葬壁画的特征以及艺术形式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分析汉唐墓葬壁画与佛教图像、祆教图像以及各民族图像的融合特征,并以时间为轴线论述汉唐墓葬壁画艺术风格的演变历程,以供参考。

〔关键词〕丝绸之路;墓葬壁画;汉唐;艺术演变;图像;文化

根据对汉唐墓葬壁画的分析,汉代墓葬壁画主要表现为外域图像的逐渐进入。根据考古材料,佛教图像在东汉晚期就已经进入墓葬壁画之中,如1940年所发现的乐山麻浩崖墓中的佛坐像,陕西汉中、城固等墓葬中所发现的金属树干或树座等位置的图像等。但佛教图像与汉朝传统的墓葬图像仍然未进行融合,相互之间相对独立。早期少见佛教图像,且分布较为零散,并未形成完善的墓葬壁画图像体系。而魏晋南北朝的政权分裂以及民族之间的融合进一步加快中外艺术以及文化的融合交流进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古墓壁画中的汉传统图像元素符号也逐渐实现与佛教图像、祆教及多民族图像的融合,这表示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已经进入新的时期。

一、墓葬壁画的互动融合

1.墓葬壁画与佛教图像的融合

随着丝绸之路的不断开放,丝路沿线汉唐墓葬壁画中的佛教图像元素明显增加,以北魏司马金龙墓石棺床上所刻的童子图像以及忍冬纹,方山永固陵中手持莲花的童子像以及类似于佛教佛龛的门楣,固原北魏漆棺之上的俯角图像等等,这些均融入佛教图像的元素,表明当时的墓葬壁画已经开始引入佛教图像元素。而在大同智家堡北魏木石椁两侧中,均绘制有侍者,一男一女,且均手指莲花花蕾样法器,呈现出供养状,另外两侧均刻有佛教的护法神。而相较于汉代,墓葬中的佛教图像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丰富,除教主的神像,也出现一些佛教的护法神、童子等,这表示北魏时期墓葬壁画中的佛教元素进一步得到应用,民族的融合进一步推进。

2.墓葬壁画与祆教及多民族图像的融合

丝绸之路沿线中的墓葬壁画中,也有不少祆教以及各民族文化图像元素体现。以西安井上村所出题的石堂为例,其中石刻选择浮雕的刻制方法,在人物石刻的脸部、服饰以及相关器物之上,均配置有彩绘或者是贴金,这和粟特人的丧葬习俗以及他们的祆教信仰存在密切的联系。而现炕底寨大象原年通州萨保安迦墓的墓葬主人则为粟特人,在其出土的石榻等之上,所使用的图像广泛使用浅浮雕、彩绘、线刻、贴金等方法,内容则描述出胡人的生活场景,存在鲜明的民族特征。而在安阳北齐贵族墓葬中,北齐画像石榻、彩石雕板等用具均有其他民族的特征,仅局限在丝绸之路沿线所涉及的河南、山西、甘肃等地,在图像中受到异域文化的影响,表现出丝绸之路下汉传统文化和异域宗教文化的融合,并体现出当时中西方的文化交流。

二、汉唐墓葬壁画的艺术风格

1.汉代墓葬壁画艺术风格

丝绸之路沿线的墓葬壁画艺术理念与风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均有着鲜明的特征,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汉代经学属于初期的官方主流意识形态,神仙方术、孝悌观念在丝路沿线广泛流传,而受到該类观念的影响,汉代墓葬壁画之中的题材以及内容也均与主流学说相关,常见包括天象、历史故事、升仙、祥瑞等等,这些均存在明显的教化人伦作用。而需要注意的是,汉代的美学理论较为简略,其中往往融合有哲学或者是施政的道理,其中含有丰富的隐喻手法。而在魏晋南北朝,在时代风尚改变以及是大夫参与绘画之后,艺术风格发生了飞跃式的发展,提出与之前不同的各种艺术主张。如顾恺之的传神论,谢赫的六法观念以及宗炳的畅神论等,这就使得绘画艺术已经逐渐融入悦情的功能。而该阶段画家的描绘已经开始从情节为重到传情达意的表达转变。

总体来看,汉代古墓的壁画在造型上多数仍然保持者本土的传统,而在魏晋朝时,对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属于转变的预备阶段,而南北朝在政治分治后,由于边境较多少数民族建国,并逐渐并入中原,外来的思想以及文化开始传入,同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由于政治、民族、文化以及地区的差异,导致该时期的墓葬壁画造型理念较为混乱,但总体上存在角度的新型元素,这则是变化以及发展的重要基础。

汉代墓葬的壁画多采用线条配合色彩平涂的方式进行表达,并不注重对三维效果的呈现,在色彩的应用上,与五行观念息息相关,在绘画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方位、季节、政治以及道德等因素进行色彩的选择,而该阶段所应用的色彩或多或少均有着哲学以及社会功能的意味。具体在墓葬壁画中,多使用墨线完成对图像轮廓的勾绘,而后在分别采用墨色、红色、黄色、红褐色等进行填充,墨色属于画面之中的主要颜色。该时期的绘画并不讲解色彩的丰富性以及细腻性,色彩的应用也并不与描绘对象本来的颜色所对应。这一特征在洛阳偃师朱村壁画、林格尔壁画墓等据可找到证据。而到了魏晋南北朝之后,伴随着佛教的传入以及佛教图像的绘制,全新的绘画技巧以及色彩应用理念随之传入,常用颜色为石色,如石青色、石绿色、赭石色、白色等,该特征在克孜尔石窟壁画中有不少的体现。而在敦煌壁画时期,色彩和人物形体的结构实现了很好的结合,色彩鲜明,运用技巧成熟。以甘肃酒泉十六国墓壁画、敦煌佛爷庙湾壁画墓等,虽然保留了汉初线描的手法,但则色彩的应用上与汉初存在较大的差异,色彩应用红色、黄色、粉黄色、白色、石绿、浅褐、灰色、黑色等。而粟特地区的绘画色彩在该阶段也出现了,以北周安伽墓石棺床附近的围屏为例,画面颜色以红色、金黄色、赭石为主,色彩浓烈,线条仅仅起到了界定画面轮廓的作用,而对于人物所佩戴的饰品以及各类器皿等,也敷以金色,进一步实现了对当时色彩理念与应用技巧的丰富,而究其原因,考虑和北朝统治者西胡化存在密切的关联。另外,伴随凹凸表现手法的引入,也对丝绸之路附近墓葬壁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相较于其他地区,丝路沿线墓葬在人物的额头、眼角、嘴角、颧骨等结构转折的位置,均进行重点渲染,明显体现了人文的面部结构特征,存在一定的立体感,而这也是当时艺术中外融合的重要例证。

2.唐代墓葬壁画艺术风格

丝路开通后经过数个世纪的中外交流,带了唐代时期,墓葬的壁画已经形成全新的艺术风格。隋与初唐属于全新风格的孕育时期,到了盛唐阶段墓葬壁画才进入新生阶段。唐代颇具代表性的壁画中章怀太子墓、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等的壁画均均体现出了唐代壁画风格的独特性。尤其是章怀太子墓之中的《客使图》,其中直接表达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情况。而丝绸之路沿线的新疆、甘肃、宁夏、山西、河南等地,均有类似风格的墓葬壁画出现。唐代的文化艺术特征以本土文化为主,并融合外来文化的元素,创造出了新的艺术形式,在审美取向、艺术风格以及表现手法等方面均存在独特性。有了汉代、魏晋南北朝的积淀,虽然时期的艺术观念得以进一步发展,形成细致化的系统,并阐述了《唐朝名画录》《历代名画记》两部巨作,而其中有不少的画作为域外画手所作,在中西不断交融学习中,促进了艺术的发展与新生[8]。另外,受到凹凸法立体观念的影响,唐代画线条的方式也出现一定的变化,如粗细、疏密、立体表现等,该特征尤其在初唐墓葬人物中有鲜明的体现。此外,在从北周到隋唐墓葬壁画风格的转变之中,不光实现对南北朝、外来因素的融合,也进行复杂取舍,其中明显的本土风格仍然为主要基调。

结 语

综上所述,丝绸之路汉唐墓葬壁画在各个历史时期均存在其演变的独特特征,在艺术理念、表现手法以及艺术风格等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反映出中国在该阶段和其他国家思想、信仰、文化、艺术等领域的融合以及深入交流,丝绸之路汉唐墓葬壁画也能够反映出我国和中亚、亚欧大陆丰富的文化艺术交流关系,能够表现出外来文化在国内的传播以及发展历程,这对于艺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均有着极高价值。 (责任编辑:翁婷皓)

参考文献:

[1]翟清华.汉唐时期粟特乐舞与西域及中原乐舞交流研究--以龟兹、敦煌石窟壁画及聚落墓葬文物为例(上)[J].新疆艺术(汉文),2019(05):4-14.

[2]郎乾雯.西汉墓葬壁画宇宙图式与古彝族时间观念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9):68-69.

猜你喜欢

汉唐丝绸之路图像
改进的LapSRN遥感图像超分辨重建
有趣的图像诗
上海汉唐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汉唐书商研究述评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
雁栖湖,汉唐风
遥感图像几何纠正中GCP选取
趣味数独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