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长市文明实践的运行逻辑与发展路径

2020-03-31朱慧琳

雷锋 2020年3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文明

朱慧琳

天长市作为全国首批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之一,从破解农村普遍存在的文化资源散、文化活动少等问题入手,创新实施文明实践“2631”(“2”就是搭建两大工作平台;“6”就是开展六大主题活动;“3”就是组建三大志愿服务体系;“1”就是建成一套智慧系统)工作法,实现了市、镇、村三级全覆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怎样建立推广的?它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吸引了如此众多的群众参与?它又是通过什么方式让群众能坐得住、听得进、学得会、用得上的呢?

明确思路,厘清文明实践工作缘由

群众有需求。当前,农村虽然开展了“三下乡”活动,但针对性不强、活动偏少,公共服务资源利用率不高,有些群众精神迷茫,空闲时间无所事事。多数群众希望能参与、多参与一些健康向上的活动。

志愿者有诉求。天长市有近9万名志愿者,每年也组织开展了不少志愿服务活动,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所做工作与群众的需求和期望有差距,缺少满足群众需求的志愿服务渠道。文明实践中心的成立,为广大志愿者提供了一条有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通道,不少志愿者主动找上门,要求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做实载体,探索文明实践工作路径

搭建两大工作平台,解决文明实践“怎样做”。天长市立足整合盘活现有文化场所和公共服务资源,创新搭建了两大工作平台,营造宣传资源大融合的工作格局。一是搭建“3+X”文明实践指挥平台。“3”即在市级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镇(街)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社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X”即在若干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成立文明实践点或基地。二是搭建“1+7”文明实践服务平台。在市级层面,“1”即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大讲堂;“7”即建立志愿服务指导中心、乡土文化创演中心、孝文化展示中心、法治文化展示中心、全民健身指导中心、科普教育实践基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基地。在镇(街)层面,“1”即建立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大讲堂;“7”即建立志愿服务指导站、开放式讲堂、文化广场、文化礼堂、科普活动室、好人广场、全民健身指导站。在村(社区)层面,“1”即建立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讲堂;“7”即建立志愿服务工作站、开放式讲堂、科普活动室、文化广场、全民健身工作站、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好人广场。全市文明实践平台建设实现了全覆盖。

开展六大主题活动,解决文明实践“做什么”。以“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为重点,结合群众“点单”,在市、镇层面精心设计了六大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在村(社区)和市直单位實践站(点)安排了常态化活动项目,营造了宣传内容大融合的工作格局。六大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具体内容:一是开展“讲堂领悟精神”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以大讲堂为宣讲平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主流价值、文明新风等作为宣讲主要内容,组织志愿服务队到全市各地开展宣讲活动。现已开展各类宣讲活动1050场次,受众 10万余人。二是开展“文化精彩生活”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创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等为题材的文艺作品,通过锣鼓说唱、剧目表演、快板、小品等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演给群众看。全市组建35个文艺演出小分队,到各地演出860余场次,受众10万余人。注重发挥“茉莉花”全民健身品牌的影响力,已组织志愿者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交流展示为主的活动180余场次,近2万人参与。三是开展“文明素养提升”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坚持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好媳妇、好公婆、文明家庭、文明楼栋等评选活动,引导群众勤俭节约、孝老爱亲、崇德向善、文明有礼。结合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制作法治文化、科普教育、卫生健康、安全生产和环保生态知识宣传展板或设置展台,送展进镇(街)、村(社区)、企业、学校。此外,还组织广大群众和学生走进孝文化展示中心、法治文化展示中心、科普教育实践基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基地、红色文化展馆,体验本土文化历史底蕴。四是开展“文明陪伴成长”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文明城市、你我同行”主题实践活动,从小培养孩子们崇德向善、文明有礼的美德,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五是开展“阅读开启心智”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定期开展读书沙龙、经典诵读和“书香伴你行”活动。六是开展“服务温暖民心”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塑造“幸福千秋”志愿服务品牌,在全社会弘扬“爱心、孝行”。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员等为重点服务对象,开展关爱行动。市、镇(街)每年还安排开展“孝亲文化节”活动,褒扬孝行善举。

组建三大志愿体系,解决文明实践“谁来做”。天长市组建了市、镇、村三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营造了宣传队伍大融合的工作格局。在遴选文明实践志愿者时,坚持把讲政治作为第一位要求,优先从党员干部、村组干部、公职人员、新乡贤、教师、模范好人、“五老”“五青”和各类专业人员中招募。在市级层面按“1+6+N”的模式、镇(街)层面按“1+4+N”的模式、村(社区)层面按“2+N”模式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600多支。文明实践志愿者已从起步阶段的3000多人发展到近6000人,带动社会志愿者经常性参与各类文明实践活动的人数突破20000人。

建立一套智慧系统,解决文明实践“如何管”。运用网络和“两微一端”新技术,创新设计了“互联网+天长文明实践”和“天长文明实践APP”,实现了“群众点单、志愿队伍、活动组织、活动评估”智能化日常管理与考核,促进了活动项目落细落实,做到网上网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寻求突破,聚焦文明实践主攻方向

坚持“进村入户、见人走心”,注重为民聚民惠民,把“开展精准志愿服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全面推动移风易俗”三个方面作为文明实践的主攻方向,推出更多更好满足群众需要、深受群众认可的文明实践活动项目。

开展精准志愿服务,让活动项目实起来。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实施“一镇一品”志愿服务项目工程,在每个镇打造一个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在城市社区培育“一居一品”,真正把志愿服务做到群众的心坎里,使每个项目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全市目前已选育群眾认可的品牌志愿服务项目62个,开展志愿服务项目180个,如:汊涧镇于洼社区实施的党员“邻里守望”、天长街道千秋社区推出的“爱心一键通”、市委组织部开展的“红管家”、市委宣传部开展的“幸福千秋”等志愿服务项目,受到群众好评。截至2020年元旦,全市开展文明实践活动2800多场次,受益群众超过25万人次。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让文化活动多起来。改变过去一年一村一场戏的做法,注重培养乡土文化人才,在各镇村增设1个宣传文化公益性岗位,安排专人组织群众参与文化健身活动。组建由1000多名文化志愿者参加的35支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在全市开展巡演,每年安排不少于800场次,唱响“千秋雨露”志愿服务品牌。借助一年一度举办省级“茉莉花”体育文化节的契机,引导群众积极参加全民健身运动。安排志愿者同信教外围群众“一对一”结对子,定期上门走访谈心,组织参与各项文体活动,帮助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做好信教外围群众的转化工作。

目前,天长市党员干部中已实现婚丧喜事规范化、民间习俗文明化、移风易俗常态化,普通群众响应移风易俗典型不断涌现,如秦栏镇新民村已故老人陆云台的骨灰撒入高邮湖、铜城镇沿湖村陈庆芝夫妇70岁双寿不摆宴席等,文明新风在普通群众中逐渐养成。

激发活力,建立文明实践运行机制

建立文明实践工作奖补机制。出台文明实践奖补办法,市财政安排160万元专项资金,对达到“五星级”标准的示范所、站,分别各奖补5万元、2万元。2020年将把专项资金提高到480万元,对所、站工作奖补实现全覆盖。

建立月督查季考评机制。制定了《天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考评细则》,每月通过文明实践智慧管理平台督查一次,每季度实地考评一次。针对督查考评发现的问题,及时召开调度会,会商解决。

建立“五单”工作运行机制。依托文明实践智慧管理平台,构建了由群众“点单”、站(所)“统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社会“评单”的运行流程,让志愿服务与群众需求做到无缝对接。

建立定期评议展示机制。市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每月选择一镇,开展“三晒三比”活动,集中评议展示各镇文明实践活动,同时安排其他镇街和市直单位送展1个特色项目,形成比学赶超的工作局面。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一是必须与时俱进、贴近实际,才能拥有生命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是宣传思想工作长盛不衰的法宝。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必须紧紧扣住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多变这个最大的实际,赋予原有的工作载体以时代所需、社会所急、群众所盼的新内涵,才能达到春风化雨般提升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的效果。

二是必须明确根本,知行合一,才能发挥引导力。公民道德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把观念内化为人们的自身修养,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从而实现认识和行为的统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是把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使其更加可信、可学,引导广大群众从身边做起,自觉成为道德的传播者、践行者。

三是必须坚持群众为主,全民参与,才能激发创造力。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必须紧紧依靠群众,确立群众的主体地位,按照“群众参与、群众推动、群众受益”的思路,激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群众承担起发起者、推动者、参会者和受益者的角色,创设一个群众易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新平台,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投身到实践之中,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进而不断提高社会整体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文明
The Price of Beauty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志愿者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