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雷锋团走出来的“雷锋传人”

2020-03-31肖林发

雷锋 2020年3期
关键词:学雷锋官兵雷锋

肖林发

1947年9月,雷锋生前所在团在山西省临汾市襄陵县诞生。这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部队始终流淌着英雄的血液。1960年1月8日,雷锋入伍来到这个团。在各级领导和战友们的指导和帮助下,雷锋迅速成为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后来,人们习惯地把雷锋生前所在团叫“雷锋团”。

2017年,雷锋团整编为工兵防化旅。回首70年的光辉历程,无论是解放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雷锋团一届届领导班子、一茬茬官兵,无论是干部,还是普通一兵;无论是在部队,还是退役回到地方,始终不忘学雷锋精神、走雷锋道路、创雷锋业绩、做“雷锋传人”,不断续写雷锋故事、弘扬雷锋精神,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使命的担当:铁肩扛责任,信念守传承

为了让雷锋永远留在团里,永远活在全团官兵的心中,雷锋团形成一整套春风化雨式的雷锋精神专题教育模式。

新兵一入伍,首先领到的是《雷锋故事》《雷锋日记》两本书,听的第一课是《雷锋的生平和事迹》,参加的第一次课外活动是参观雷锋纪念馆,第一次听报告是“学雷锋典型介绍学雷锋的经验和体会”,第一次班务会讨论的主题是“来到雷锋团如何学雷锋”。雷锋团通过这些潜移默化的雷锋精神系列教育,使雷锋的伟大而生动的形象很快树立在新兵脑海中,让学雷锋的信念在新兵心中逐步扎下根。

雷锋团历任党委一班人都是学雷锋的举旗人,他们提出把雷锋精神当团魂,把雷锋事迹当团课,把学雷锋典型当团宝,把《学习雷锋好榜样》当团歌,并制定了当好学雷锋的举旗人、做好学雷锋的带头人、带好学雷锋的后来人的行为守则。

人物一:雷锋生前的政委 韩万金

韩万金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他在发现、培养、树立、宣传雷锋方面作出巨大贡献。可以说,没有韩万金,就没有今天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雷锋。

韩万金号召全团官兵学雷锋,他自己做得也像雷锋一样。在国家经济最困难时,他一次就上交特殊党费2000元;辽阳遭遇水灾时,他又捐款1000元。当新闻媒体准备宣传他时,他却坚决制止,力主宣传雷锋。韩万金最后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病逝前,他反复嘱托妻子,丧事从简,不要给组织添任何麻烦。他没有给妻子儿女留下任何遗产,留下的只是几张欠账单。但他给全团官兵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那就是——不忘学雷锋的初心、牢记做“雷锋传人”的使命、坚持用雷锋精神建团育人。

雷锋团70年的历程中,团长22任、政委17任。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学雷锋的标兵,立过功、受过奖,其中有3任团长荣获原沈阳军区颁发的学雷锋金质奖章,2人榮立一等功,1人荣立二等功。他们的模范作用,极大调动了全团官兵学雷锋的积极性。

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锋团每年收到全国各地来信上万封,高峰期达到3万封;接待来团参观的人数每年平均达5万人,高峰期达10万人。群众对雷锋的热爱和对雷锋精神的呼唤,使全团官兵进一步坚定学雷锋的信念:做人就要做雷锋那样的人。

人物二:原雷锋团一营三连班长 赵喜昌赵喜昌,是1976年年底从吉林敦化市入伍的。在部队,他是学雷锋先进;在地方,他是学雷锋模范。退休后的赵喜昌,本该到惠州女儿家安享晚年,但他却干起了水里救人和捞尸的工作。他将5级《伤残证》锁在抽匣里,忍着肩周炎的疼痛,与队友们风雨无阻,不分昼夜,有警必出,却分文不取,一干就是十多年。他们从死神手里救出80多条鲜活的生命,捞起400多具尸体,还编写了《青少年防溺水安全教育读本》《防溺水“三字经”》。利用雷锋精神大讲堂,举办防溺水安全常识讲座500多场,受众上万人,有力地配合了当地有关部门的工作,广州东江流域的溺水事故也在逐年下降。赵喜昌因此获得全国第四届和第五届“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首届文明家庭”、广东省“道德模范”等荣誉,2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人物三:雷锋班第四任班长 曲建文

1982年,曲建文从团职岗位上转业到地方一家企业任副总经理、代理党委书记。来到企业后,曲建文一如既往,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他经常带领团员青年走上街头,义务为民服务。每到星期六,他就组织机关干部到工地参加义务劳动,还组织整理、宣传企业学雷锋的先进人物,树立企业学雷锋先进典型。在曲建文的带领下,全公司学雷锋、讲奉献蔚然成风。退休后,曲建文义务做起了雷锋事迹宣传员,在山东省作报告千余场,听众达120多万人。他还自费2万多元,将雷锋和当地模范人物的300多张照片,制作成“雷锋精神永恒”图片展板,在枣庄地区和济南各大专院校巡回展出,并赠送《雷锋的故事》和《雷锋日记》数万册,在济南引起了轰动效应。

曲建文先后在枣庄地区部队、企业、监狱、学校等单位,建起8座雷锋事迹展览馆(室),并经有关部门批准,成立了枣庄市雷锋精神研究会,自己担任常务副会长,有力地推动了枣庄市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开展。目前,枣庄市已有全国学雷锋示范基地4个、全国学雷锋教育基地5个,雷锋学校小学3所、中学2所、大学1所、幼儿园1所。曲建文用自己学雷锋的实际行动影响了一座城市,被誉为枣庄“活雷锋”,2019年曲建文被枣庄市评为“最美退役军人”。

雷锋团退役官兵学雷锋的实践证明,坚定学雷锋的信念,广泛传播雷锋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历史赋予雷锋团退役官兵的神圣使命。

初心的担当:平凡做自己,奉献为他人

学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立足本职岗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正是坚守着这样一个信念,雷锋团退役官兵没有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迷失方向,没有因当官而丢掉人格,没有被金钱诱惑而迷失方向,没有为个人得失而放弃初心使命。

人物四:原雷锋团三营七连班长 刘长明

1977年3月,刘长明退伍后被分配到成都市物资局工作,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很快被提升为局团委书记,工作有声有色,年年受到表彰。就在他满怀信心努力工作的时候,单位开始机构改革。为了使单位改革顺利进行,他带头辞去了别人梦寐以求的“铁饭碗”,带领16名下岗职工,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

在创业过程中,刘长明用雷锋精神打造企业品牌,提出企业学雷锋的“五个着想”:为顾客着想,提供优质服务;为社会着想,多创造财富;为国家着想,多缴纳税金;为政府着想,多安排就业;为员工着想,让他们生活得更美好。他带头创建的成都大蓉合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坚持用雷锋精神建企育人,企业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成为四川省乃至全国餐饮行业学雷锋的一面旗帜。同时,学雷锋也给企业带来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如今企业资产已超過5个亿。

汶川发生大地震,刘长明组织员工开展救灾捐赠活动,几天时间就筹集150多万元支援灾区。他在都江堰地震灾区建起爱心食堂,为灾区百姓和救援人员提供免费的热饭热菜,还组织员工分期分批到灾区做志愿服务;企业员工李德俊,突发心脏病住进医院抢救,他组织大家捐款100万元,硬是把这名员工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挽救了一个家庭。

企业发展壮大后,刘长明把自己90%多的股份转让给员工。大蓉合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现在是四川省餐饮行业效益最好的企业,但刘长明却是收入最低的董事长。股份就是财富,尤其对于大蓉合这种强势扩展、效益明显的龙头企业,转让股份就是转让财富。有人问刘长明,该有的股份不要,该拿的钱不拿,到底图个啥?刘长明的回答是:我图的是所有员工和家属过上好日子,图的是牢记做“雷锋传人”的使命,图的是我实现了雷锋所说“我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美好”的铮铮誓言,因为我也是雷锋团走出来的一个兵,雷锋精神是我的立身之本。

在雷锋团退役官兵的队伍里,和刘长明一样的“雷锋传人”还有很多很多。据初步统计,有2000多人被县以上单位评为先进,有300多人被省以上单位评为标兵和模范,他们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做“雷锋传人”的誓言——立足本职岗位,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甘当革命的螺丝钉,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岗位上闪闪发光。

人物五:原雷锋团四营副营长 公丕发

1996年,公丕发转业到沈阳市公安局工作,先后担任治安警察大队大队长和特警支队安检排爆大队大队长等职务。面对新的工作岗位,他放弃了休息日,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放弃了业余生活,加班加点、不分昼夜,精心研读国际、国内最新安检排爆理论,攻克一道又一道技术难关,高标准地掌握了安全排爆的技能和技巧,先后编写了《涉爆现场的处置》《排爆安检工作规程》等电子教材11本,手把手把安检排爆理论和技能技巧传授给队员们。

十多年来,公丕发为辽宁省政法系统、公安院校、民航海关、保安系统,培养近千名安检和排爆专业人员。他把这个时刻充满危险的职业当作终身追求的事业,面对数十次身临险境、两次排爆过程中负伤,以及充满诱惑力的高薪聘请,他从没动摇过,先后完成2008北京奥运会沈阳赛区和第十二届全运会安检排爆等重大任务1000余次,拆除各类爆炸装置72个,排除销毁战争时期遗留的炮弹、雷管、手榴弹、地雷等爆炸物品3万余枚,成功处置了沈阳及辽宁省内各类涉爆警情800余次,排除爆炸物27个,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公丕发先后荣获沈阳市“人民满意卫士”“政法系统优秀干警”“全国安检排爆先进个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称号,入选公安部专业技术人才库并被评为“排爆专家”,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5次、三等功9次,被誉为“辽宁排爆第一人”。

人物六:原雷锋团一营一连班长 金丛付

1996年,金丛付退役回到家乡后,被推选为安徽省临泉县滑集镇史庄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房屋破旧、垃圾遍地、污水横流、道路泥泞、远近闻名的落后村,金丛付从真抓实干做起,成立了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大胆试验流转土地,建立晚秋黄梨种植基地;整治村庄环境,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绿化美化村庄,修建了中心村休闲公园、水上乐园、村民休闲文化活动场所、自来水厂、水冲公厕;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硬化乡村户户通道路,使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道路绿树成荫、环境卫生整洁、村民生活舒心的美丽山村。2008年3月,史庄村被阜阳市评为“十大美丽乡村”,金丛付也被推选为安徽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荣获全县“优秀村党支部书记”“阜阳好人”“阜阳市优秀退役军人代表”等称号。

人物七:原雷锋团一营三连班长 何平

如今是哈尔滨市宾州建工集团董事长的何平,1981年10月入伍来到雷锋团,1985年退役。退役时,他放弃了留在哈尔滨市工作的机会,怀着建设家乡的初心,毅然选择回到家乡,从一名普通职工做起,一步步做到宾县百货公司副经理、宾县酒类专卖局局长。

当面临国有企业改制时,何平带头下岗创业,创建了天福缘房地产开发公司,后兼并了两个同类企业,更名为哈尔滨市宾州建工集团。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宾州建工集团成为宾县最具影响力的民营企业,每年平均安置农村劳动力近千人,城镇下岗职工120多人。企业发展后,何平没有忘记回报社会。2008年,他建设经济廉租房2万余平方米,让利减收300余万元,解决了300余户贫困家庭的住房问题;2019年,他捐款32万元,维修特殊教育学校校舍,解决了残疾学生生活困难问题;捐款11万元,帮助解决了江波等9名困难大学生的上学问题;捐款5万余元,解决了11户贫困农民购买生产物资问题……多年来,他用于抢险救灾、修桥铺路、抗洪抗旱以及捐助的资金,总额高达3230余万元。何平因此被当地干部群众称为最有爱心、最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

人物八:原雷锋团十二连班长 田永亮

1987年,田永亮入伍来到雷锋团,1991年退伍回到家乡。他30多年如一日,坚持学雷锋奉献社会,被评为“全国学雷锋标兵”“全国百名优秀退役军人”,被原济南军区评为“民兵学雷锋标兵”。

田永亮主动照顾本村和邻村的8位孤寡老人,帮他们打理日常生活,请医送药;自己出钱为老人盖房,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接到家中照顾;还出钱资助5名失学儿童。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田永亮投资成立了曹县傻子永亮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推广农业科技,经营生产资料,对贫困群众赊销;他出资建起的永亮食用菌厂,帮助100多户村民过上了好日子;他自筹资金,在仵楼镇成立了第一家永亮农村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无偿提供种植信息技术,帮助村民走上致富路;他兴办了雷锋希望小学和雷锋职业中学,为农村发展培养后备人才;他牵头成立了永亮电力彩虹服务队,现已发展队员228名,这支队伍服务三农、扶贫济困、敬老助残、资助失学儿童,在全县播撒着爱的火种。

人物九:原雷锋团修理连班长 朱言春

朱言春当兵12年,在每一个岗位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绩。服役期间,他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获得过“联合国和平勋章”,荣获“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原沈阳军区学雷锋金质荣誉奖章、抚顺市第二届“百姓雷锋”等荣誉。

朱言春退役回到家乡后,按相关政策,他本来可以在江苏省灌南全县挑选工作,可他却选择了又苦又脏又累的一线岗位——生活垃圾填埋厂,当一名普通职工。为了保证全县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他常常放弃休息日和节假日,风雨无阻,特别是遇到狂风暴雨天,还要冒险排水清污。工作之余,他没有忘记自己曾经是雷锋团的一员,为单位、为他人、为社会做好事。朱言春的无私奉献精神感动了所有人,先后获得江苏省第五届“岗位学雷锋标兵”、连云港市“最美城管人”、灌南县“十大杰出青年”、灌南县首届“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

在雷锋团退役官兵的队伍里,除了何平、田永亮、朱言春,还有很多这样的奉献者,他们真正做到了像雷锋那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人物十:周孟棋、李峰威、颜显宏……

这里还有一份从雷锋团走出来的“雷锋传人”名單,他们是:被中国摄影家协会评为“德艺双馨优秀会员”“抗震救灾优秀摄影家”的周孟棋;被北京市评为“学雷锋标兵”的雄安新区首届白洋淀文化旅游产品创意设计大赛组委会秘书长、全国雷锋车队联谊会会长李峰威;原沈阳军区学雷锋银质奖章获得者、“军中百灵”颜显宏;原沈阳军区学雷锋银质奖章获得者、电器通刘义德;雷锋班战士书法家张廷会……他们用实际行动兑现了让雷锋精神在本职岗位上闪光的诺言。

雷锋精神就是奉献精神,为祖国强盛奉献,为人民幸福奉献,这是雷锋短暂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成为雷锋团退役官兵的自觉行动。雷锋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雷锋团的“雷锋传人”一直在谱写一曲曲奉献之歌。

时代的担当:合力学雷锋,共筑中国梦

除了个人学雷锋,雷锋团退役官兵还积极发挥团体效应,组建各种学雷锋团队,形成传承雷锋精神的合力,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尽力,为净化社会风气出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

团队一:邓州编外雷锋团

河南省邓州编外雷锋团是实现“雷锋精神种子工程”的典范。他们创造了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被中宣部表彰为“时代楷模”。

1960年8月入伍的河南省邓州市560名雷锋团退役官兵,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在雷锋团第9任团长宋清梅和第17任团政治处主任姚德奇的带领下,成立了邓州编外雷锋团,成员发展到2万余人,建起了编外雷锋团纪念馆,让雷锋精神的种子在邓州市、在南阳地区、在中原大地开花结果。

团队二:雷锋生前战友志愿者服务团

1958年从沈阳市入伍的80名雷锋生前战友,自发组建了雷锋生前战友志愿者服务团,他们以“学习雷锋、宣传雷锋、弘扬雷锋精神,无私奉献、做雷锋传人”为宗旨,做到真情、真服、真信、真学、真宣、真用、真做。他们发挥和雷锋共同生活战斗过的优势,在全国各地作雷锋事迹报告,主动和多个单位结成共学雷锋对子,搭建学雷锋平台,捐资捐物,助困助学,关爱空巢老人,上街义务疏导交通……被人们称为辽沈大地的“一道耀眼的银色飘带”,被辽宁省评为学雷锋、学郭明义先进集体。

团队三:螺丝钉志愿者服务中心雷锋服务中队

连云港市灌南籍雷锋团退役的101名官兵,在部队学雷锋精神,走雷锋道路。回到地方后,仍然以雷锋为榜样,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

为了形成合力,发挥团体学雷锋效应,2013年他们成立了螺丝钉志愿者服务中心雷锋服务中队,将雷锋精神发扬光大。6年来,雷锋服务中队不为名不为利,先后捐款捐物5万余元,帮困解难500多次,帮助孤寡老人、单亲母亲、贫困孤儿等近百人,被连云港市授予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奖,被共青团连云港市委评为“青年文明号”先进集体。

团队四:山东省费县雷锋团退役官兵学雷锋联谊会、吉林省长春市雷锋团退役官兵学雷锋联谊会、辽宁省抚顺市军休中心军休雷锋班等100多个学雷锋组织,积极发挥团体效应,对弘扬雷锋精神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2014年8月15日,雷锋团退役官兵学雷锋联合会启动了“雷锋精神种子工程”。工程初心是培养雷锋精神种子,重心是广播雷锋精神,方法是健全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雷锋团退役官兵学雷锋组织,大力开展学雷锋活动,总结交流集体学雷锋和个人学雷锋的经验体会,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雷锋精神种子工程”启动5年多来,全国各地的雷锋团退役官兵学雷锋热情空前高涨,许多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经验被总结推广后,效果显著,影响很大,充分发挥了学雷锋的群体示范效应。

让我们联合起来学雷锋,变一枝独秀为百花盛开,变一人独唱为群体合唱。只有大家互帮互助学雷锋,学雷锋的人气才会越来越旺,群体才会越来越大,规模效应才会越来越好。只有大家携手并肩做传人,雷锋精神的种子不仅花开中华大地,“雷锋传人”更会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学雷锋官兵雷锋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致敬新时代雷锋
学雷锋
豌豆笑传之学雷锋(二)
豌豆笑传之学雷锋(一)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学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