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终极竞争力:全球文化竞争力的评价与分析

2020-03-30张祥建徐晋李向民王晨

关键词:评价方法指标体系

张祥建 徐晋 李向民 王晨

摘要:文化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的终极竞争力。是决定一个国家竞争力最重要、最持久的因素,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稳定、繁荣和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全球有影响力的大国无不重视文化的发展,纷纷通过文化立国战略来提升文化竞争力。基于文化内核、文化资源、文化经济、文化服务和文化创新五个方面,本文提出了文化竞争力评价的“五力模型”,构建了一套系统的文化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143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竞争力进行了评估和分析.以量化方式呈现了全球文化竞争力的分布状况和结构特征。研究发现:(1)美国的文化竞争力在全球具有绝对领先地位,表现出较强的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全球辐射力和影响力。(2)发达国家表现出较强的文化竞争力,形成了群雄共生的格局,表明西方文化仍处于主导地位,这与西方经济长期在世界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具有紧密的关系。(3)中国文化凭借其深厚的底蕴和经济实力日渐崛起,其竞争力位居全球第5位,不断为世界文化发展注入“中国元素”,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助推中华民族复兴。(4)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文化竞争力方面较弱,大部分国家位居30名之后.并且文化竞争力得分相对较低,在全球文化格局中被逐步边缘化,缺乏相应的话语权和影响力。(5)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影响文化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包括文化内核根基和文化资源禀赋等.但更重要是取决于文化资源转化能力、市场化能力和创新能力。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更全面地把握全球各国文化竞争力格局和结构状况.而且有助于为中国制定更有效的文化强国战略提供支撑,促进中华文化复兴。

关键词:终极竞争力;文化竞争力;评价方法;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C9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99(2020)02-0053-19

文化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的终极竞争力,是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最重要、最持久、最核心的因素。文化是民族血脉的灵魂和根基,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作为锁存于人类内心的心理基因频谱,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因此,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和最根本的因素是文化竞争力,终极竞争是一个国家文化底蕴的较量。

文化无形而强大,被称为改变世界的“软实力”(Soft Power)。Nye最早提出“软实力”的概念,指出软实力是一种吸引力和同化力,主要有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三種资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文化的力量大于坚船利炮,是超越一切武器之上的“武力”。相对于政治和经济因素,文化产生的影响力更为持久,是软实力的主要载体和具体体现。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不断深化的国际环境中,文化日益成为国家竞争的中坚因素,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在表面上,文化看似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在当今国际竞争白热化的世界,文化因素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稳定、繁荣和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重要源泉,在全球激烈竞争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许多发达国家日益重视文化的地位,纷纷提出“文化立国战略”,如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和韩国等,都非常重视文化的发展,并催生了规模庞大和影响全球的文化产业。在经济崛起后,文化竞争已经在世界各国之间悄然展开,文化话语权和主导权的争夺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随着文化因素的重要性日趋增强,文化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且颇具“显学”之势。为了更好地推动文化竞争力的快速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充分了解文化竞争力的发展状况,一些学者或机构开始对文化软实力进行量化评估,探讨评价指标体系和思路。上述研究虽然提出了文化软实力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但存在概念抽象模糊、重叠度高、以偏概全等问题,各自内部缺乏统一的分类标准,量化测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不强。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对全球各国的文化竞争力进行评价方面的研究。随着文化因素在各国竞争力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各国都非常重视文化的深层次和根本性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全球各国的文化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提供一个文化竞争力的全景图,全面展示各国文化竞争力的分布、结构和特征。

文化竞争力并非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抽象概念,而是可以通过建立一套科学性和系统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进行深入的量化研究和评价。首先,本文重点解析了国家文化竞争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基于文化内核、文化资源、文化经济、文化服务和文化创新五个方面提出文化竞争力评价的“五力模型”。其次,构建了一套科学的文化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分析法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并构建了衡量文化竞争力的评估模型。第三,以科学测量和评估方法为支撑,对143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竞争力进行了评估,全面呈现了全球文化竞争力及其子指标的分布状况,并分析了全球文化竞争力的空间分布和主要特征。

研究发现:(1)美国的文化竞争力在全球具有绝对领先地位,表现出较强的创新能力,具有极大的全球辐射力和影响力。(2)发达国家在文化竞争力方面形成群雄共生的格局,表现出较强的文化竞争力,表明西方文化仍处于主导地位,这与西方经济长期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主体和统治地位具有紧密的关系。(3)中国凭借其深厚的底蕴和经济实力日渐崛起,其文化竞争力位居全球第5位,不断为世界文化注入“中国元素”,提升中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4)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文化竞争力方面表现较弱,大部分国家位于30名之后,并且文化竞争力得分相对较低,在全球文化格局中被逐步边缘化,缺乏相应的话语权和影响力。(5)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影响文化竞争力的关键除了取决于文化内核根基和文化资源禀赋等因素,还取决于文化资源转化能力、市场化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更全面地把握全球各国文化竞争力的格局和结构状况,而且有助于为中国制定更有效的文化强国战略提供支撑和依据。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提出了文化竞争力评价模型。在对文化竞争力进行评价时,很少有学者从作用机理上来探讨文化竞争力的微观结构和驱动因素,因此无法从理念上对文化竞争力评价方法提供支撑。基于文化内核、文化资源、文化经济、文化服务和文化创新五个方面,构建了文化竞争力评价的五力模型,分析了文化竞争力的作用机理,提出了价值驱动、要素驱动和创新驱动三种驱动因素。第二,构建了文化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学者们主要从软实力的视角对文化竞争力进行了一些探索,主要聚焦于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内涵和建设途径等方面,但鲜有针对全球文化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遵循系统性、层次性、代表性、独立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原则,构建了一套包含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82个三级指标的树状结构指标体系,提供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文化竞争力评价模型,为文化竞争力的国际比较提供了研究基础。第三,对全球文化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和机构专门对全球各国的文化竞争力进行系统评价,使这一领域的研究一直停留在定性分析层面,而缺乏科学严谨的定量评估和实证研究。运用设计的指标体系和模型,对全球143个国家的文化竞争力进行了评估,全面呈现了全球文化竞争力的分布格局和主要特征。

当前,在全球文化大激荡和“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本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东西方竞争已经进入文化博弈阶段,以中国为代表的大陆文明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海洋文明正在激烈竞争中,通过对全球文化竞争力进行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全球文化竞争格局和分布状况,做到“知彼知己”,才能确保中国在全球文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通过文化竞争力评价有助于清晰地认识各国文化的水平,帮助中国寻找文化方面的差距,探索提升文化竞争力的突破口,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精神相融合,增强中华文化竞争力。(3)有助于提高各界人士对文化因素的重视度,通过挖掘灿烂文明资源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把中国打造成文化强国,减少对自身文化的自卑心理和贬低行为,增强文化自信,树立良好的大国形象。(4)“一带一路”正在构建一个超级“文化带”,促进沿线各种文化发展、融合和交汇.通过对全球文化竞争力的分析,可以为中国文化沿“一带一路”走出去提供思路,促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国际化。

一、文化竞争力的作用机理分析

(一)文化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由内在核心与外在形式构成,包含了认知思维、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内在核心是指精神文化,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外在形式主要表现为物态文化,如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等。一个国家的文化竞争力取决于其内在核心因素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内在核心在文化中起中轴作用,文化的影响力归根结底是内在“核心元”的影响力。

文化竞争力是一种软实力和柔性因素。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最早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软实力”的概念,认为真正让一个国家取得成功的并不是其强大的军事或者经济力量,而是文化、艺术和科技等力量,这些力量被称作“软实力”。软实力是一国文化的吸引力,是通过吸引而非强制的方式达到期望结果的能力,特别是在全球化信息时代,软实力比硬实力更重要。可见,文化是国家软实力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之一,而文化竞争力无疑是国家软实力的内核与不竭源泉。

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内核,是一个具体文明形态的最核心要素。文化是人类精神的生存方式,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和强大精神动力,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潜力和趋势,是一个国家竞争力根本决定因素。因此,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的内核竞争力和终极竞争力。

从结构上来看,文化竞争力包含三个层面: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图1)。精神文化是以心理、观念和理论形态存在的文化,体现为人们对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生命规律的认知水平。制度文化是人们为确定一定的社会关系并对这些关系进行调控而建立的一整套规范体系。物质文化是指人在物质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产品,以及创造这些物品的手段、工艺和方法等。众多要素在不同的维度和层次上共同影响着文化竞争力大小和强弱,并生发出与之相应的经济、人文和政治维度,体现出综合、动态和关联的特征。

(二)文化竞争力的五力模型

文化竞争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体现出对各种力量和元素的聚合力。考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竞争力,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文化内核竞争力、文化资源竞争力、文化经济竞争力、文化服务竞争力和文化创新竞争力,称之为“五力模型”(图2)。在五力模型中,文化内核竞争力主要是价值驱动,依靠认知能力和价值观来提升内核竞争力;文化资源竞争力、文化经济竞争力和文化服务竞争力主要依靠要素驱动,通过配置和利用文化要素来实现竞争力的增长;而文化创新竞争力主要依靠创新驱动,通过持续的内容创新和技术创新来提升竞争力。

1.文化内核竞争力

文化内核因素是文化自身的智慧、观念和认知,体现出文化的本源特征,是文化生成的根本依据和源泉,是一国能够长期获得文化竞争优势的基础能力。文化竞争力的内核支点是使人正确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改变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状态、交往方式和内心世界。文化内核不仅蕴含着智慧,而且承载了人们对人生、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意义的认识或价值判断。因此,文化内核因素是文化竞争力的终极决定因素,在国家文化竞争力中处于核心支配地位,决定着国家文化竞争力的性质和方向。

2.文化资源竞争力

文化资源(Cultural Resources)是一个国家从古至今所积淀的基本文化素质的总和,包括文化资源的存量規模、结构和质量水平。文化资源是一个国家最初、最直观、原生态的文化竞争力,体现为有形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建筑遗址、文物等)和无形资源(包括传说、语言文字、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和节庆等)两个方面,是国家文化发展的资源保障。文化资源由于产生的背景、条件、结构等不相同,导致其不同地域的文化资源存在差异性,这也是文化资源得以交流和共享的前提。文化资源不一定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是其中包含着文化基因,是文化进化的母体。文化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方向性、支撑力、凝聚力、推动力的作用。

3.文化经济竞争力

文化经济因素体现了文化价值转化力,是在满足精神需求方面,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的能力。文化作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形成各种形态的文化产业和经济现象,是文化对经济的渗透和驱动。文化产业是文化和经济紧密结合的产物,是表达国家文化自身特性和张力的一个最直接的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开展文化竞争的重要领域。在精神经济时代,文化对经济的作用和价值实现途径表现为两大特征:一是文化的产业化即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二是产业的文化化,产品中的文化要素成为决定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4.文化服务竞争力

文化服务要素指以政府为主体,在促进地区文化发展方面所给予的政策支持、制度保障以及设施投入等相关管理制度的综合,是一国在文化方面的政策扶持、组织领导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保障力度。文化服务能力的强弱对文化建设及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体现为在文化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文化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为文化形成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和保障。文化服务要素作为文化发展的后备支持力量,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关键的助推和引导作用。在世界范围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均等化是现代国家治理能力的必备要素。

5.文化创新竞争力

文化创新是国家现代化的核心动力,是一国在文化方面对要素进行内在变革并获得与其他国家差异化的能力。文化创新是一个国家在文化元素培育、革新和创造方面的能力,将推动不同国家文化朝着差异化和特色化方向发展,并以此作为自己国家文化定位的重要指标。文化始终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文化创新是不断吸收新思想、创造新思想和传播新思想的自我更新与进化过程。创新是文化的生命,文化产品有无竞争力,主要取决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能力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文化内容创新、文化科技含量和高素质人才。因此,文化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全人类展示自身文化创造活力,引领全球文化潮流,参与全球化文化竞争的核心要素。

二、文化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对国家文化竞争力评估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以反映全球各国文化竞争力的总体情况、结构特征和分布规律。在对作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系统性、层次性、代表性、独立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设计了一套包含三个层次的评估指标体系。

将文化竞争力评价指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包括5个主要方面,即文化内核竞争力、文化资源竞争力、文化经济竞争力、文化服务竞争力和文化创新竞争力,从而构成文化竞争力的一级指标。第二层次是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衍生出18个二级指标。第三层次是对二级指标的细分指标,总共选取了82个三级指标。通过三个层次的树状结构指标选择,形成了系统的文化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表1)。在指标选取方面,尽量选择可计量的客观指标,以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避免主观评价的随意性,从而较为全面系统地反映文化竞争力的国际水平。

三、数据来源和指标计算

(一)数据来源

文化竞争力指标体系分为硬指标和软指标两种。其中,硬指标即客观指标,主要由各种数据、统计资料等组成,此类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网站和数据库。而软指标主要是定性指标,是根据相关文献或报道中对各国某一评价指标做出的指数值,主要来源于WEF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发布的人文发展指数、《全球信息技术报告》发布的网络就绪指数等。

(二)指标数值的标准化

由于文化竞争力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物理意义不同,使得各层指标数据之间没有统一的量纲,而单位不统一则无法进行综合评价。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对变量分析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对于正向指标,采用如下转换方法:

(三)指标权重的确定

文化竞争力评价属于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权重的确定尤为重要。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 Process,AHP)来确定指标的权重。层次分析法属于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可以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使复杂的系统层次化。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一个评估目标的指标是有层次的,通过相关系数矩阵可以探究这些指标或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排除指标之间的重复描述:而相关性分析的结果又可以被用来将指标或变量分组,使相关性明显的指标或变量被归为一类:不同类型的指标之间由于解释能力不同而处于不同的层次,从而构成一个呈现明显层次特征的分析框架。根据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文化竞争力各项指标的权重(表1)。

(四)指标计算

在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和确定权重之后,通过把各项指标和权重值整合起来,以得到一个总体性的评价(图3)。首先对82项具体指标进行计算,并汇总成文化竞争力综合指标,具体公式如下:

在计算总体指标之后,为了从不同视角来探讨各国文化竞争力的情况,根据5个一级指标计算各国的文化内核竞争力、文化资源竞争力、文化经济竞争力、文化服务竞争力和文化创新竞争力。

四、全球文化竞争力的总体特征

(一)全球文化竞争力的总体状况

根据上述方法,对143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得出了文化竞争力指数和排名。根据评价结果可知,全球文化竞争力的分布不均衡,各国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整体来看,处于领先地位的是发达国家,除了中国之外,其他发展中国家在文化竞争力方面相对较弱。虽然很多学者认为,文化没有优劣之分,但文化影响力有大小的差异,也就表现为不同的竞争力。在排名前20名的国家中,其文化竞争力都有不俗的表现,具有一定的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图4)。在排名21~40的国家中,文化竞争力逐渐变弱,但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文化特色。在40名之后,相关国家的文化竞争力逐渐减弱,其文化影响力被限定在本国范围内,缺乏外在的影响力、辐射力和传播力。

全球文化竞争力形成了三个核心区域:以美国为核心的北美地区;以英、法、德为核心的西欧地区;以中、日、新、韩为核心的东亚地区。各国文化竞争力指数的数值普遍不高,这部分说明了文化多样性的存在。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资源要素,由于文化多样性的存在,世界上每个民族、国家、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在全球文化体系中,不同文化之间不是普遍的同化,而是恰恰相反,呈现出多样化和差异化特征。因此,“区域”“种族”和“民族”不是全球性文化的反对因素和对立形式,相反,它们是全球性文化构成的本质和表达形式。

(二)全球文化竞争力的群体分析

全球各國的文化竞争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导致了不同国家对全球文化发展趋势的影响力也不相同。从国家群体的分布来看,发达国家文化竞争力较强,对全球的文化演进方向发挥着较强的主导作用,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文化竞争力相对较弱,在全球文化发展大势中处于从属和依附地位。

1.美国独领风骚

从文化竞争力总体指标来看,美国文化竞争力位居全球之首,表现出超强的竞争优势。美国文化竞争力指数为75.65,居全球第一位,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和地区,说明美国在文化方面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几乎渗透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第一,拥有世界性的强势文化。对美国来说,最大优势是拥有强大的文化竞争力,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国家能够与之相提并论。美国文化是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今天意义上的文化全球化从根本上来说是美国文化的全球化,美国也一直试图将自己的文化作为所谓“全世界的福音”加以推广。

第二,文化产业力压全球。美国作为全球的经济中心,凭借其无可比拟的经济优势,运用外交、政策、技术和文化等各种手段,形成了巨大的文化产业链、文化市场和文化消费群体,从而迅速确立了作为全球文化产业的主导龙头和中心地位。

第三,美国大众文化影响全球。美国的大众文化在全球都占据着支配性的地位,并拥有超强的跨文化传播能力。一方面,大众文化表述美国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传播美国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在形式、技巧和内容等方面努力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能够精确地把握不同文化背景受众的需要,吸引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背景的群体,体现出高度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2.文化大国群雄共生

在文化竞争力总体排名中,有一大批发达国家进入前列,形成群雄共生的格局。在发达国家中,欧洲诸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亚洲的日本、新加坡、以色列和韩国等,都进入前20名,具有较强的文化竞争力。可见,在当前世界文化体系中,西方文化仍处于主导地位,这与西方经济长期在世界经济中占主体和统治地位具有紧密的关系。

首先,欧洲诸国。排在前列的是欧洲三强:英国、法国和德国。英国、法国和德国分别居于2、3和4位,其文化竞争力指数分别为52.22、46.22和45.15,代表了欧洲文化的核心群体,具有较强的文化凝聚力、辐射力和渗透力。欧洲其他国家,如意大利、瑞典、西班牙、荷兰、瑞士、丹麦和挪威等发达国家,在文化竞争力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现,形成了具有较强文化竞争力的国家群。在近代,伴随着欧洲殖民扩张,欧洲人把其政治制度、价值观和思想体系等一系列文化因素传播到全世界,奠定了欧洲强势文化的根基。

第二,东亚国家。在东亚,除了中国之外,日本、新加坡和韩国也进入前20名,在文化竞争力方面具有比较突出的表现。其中,日本的文化竞争力得分为40.10,在全球排名第6位。新加坡的文化竞争力为32.12,排名第12位。韩国稍微靠后一些,其文化竞争力得分为31.53,在全球排名第15位。上述三国在文化的流行性、时尚性和创新性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在文化的思想性和认知能力方面明显不足。

第三,区域性文化强国。除了上述国家群体之外,还有一些国家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如俄罗斯、以色列、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印度。(1)俄罗斯。俄罗斯作为东斯拉夫文化的代表,在全球文化竞争力的排名中处于前列。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是一个超级大国,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并且是东正教国家,代表了一个宗教流派,在历史上出现了大批文豪和优秀文化作品,其文学、戏剧、电影、音乐、芭蕾都令世人刮目相看,具有较强的影响力。(2)以色列。以色列作为犹太民族的代表,在文化方面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以色列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犹太民族分布在欧美国家的上流社会,其文化基因通过宗教和人群流动渗透到全世界,对全球文化产生了较强的影响效应。(3)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文化竞争力指数分别为32.28和31.22,在全球排名分别为11和17位。由于这两个国家的国土面积巨大,在全球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也体现出一定文化竞争力。从本质上看,由于历史原因,这两个国家是欧洲文化在空间上的扩展和延续。(4)印度。印度属于南亚文化圈,在南亚地区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主要是因为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口众多和国土面积大等原因,使印度文化表现出一定的竞争力。但由于印度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种姓制度和社会管理秩序等方面的原因,对其文化竞争力带来不利的影响。

3.中国日渐崛起

中国正打破全球既有文化格局,迈向具有较高文化竞争力的国家行列。中国文化竞争力指数为44.92,在全球文化竞争力中排名第5,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中国的文化竞争力虽然与美国存在一定差距,但紧随欧洲文化强国之后,与英法德处于同一个层级。随着中国加强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将极大地促进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提升,显著提高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使中国从一个文化大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化强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在全球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从根本上说,中国文化竞争力主要是由于悠久的历史、巨大的国土、众多的人口以及经济增长速度等因素决定的,是中国综合国力的体现。中国是东亚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和辐射效应。然而,我们依然要清晰地认识到,与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相比,中国文化的实力与竞争力还未能达到相应的高度,中国文化要能够在世界舞台上取得话语权,任重道远。在未来,中国文化将持续走向世界,不仅要成为世界文化百花齐放中的一枝奇葩,更要成为世界文化演进中大有作为的参与者,为世界文化注入“中国元素”。

4.发展中国家依然落后

在文化竞争力方面,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弱势地位,在全球文化格局中逐步被边缘化,日益丧失话语权和影响力。从评价结果来看,发展中国家在文化竞争力方面较弱,大部分国家处于30名之后,并且文化竞争力得分相对较低。受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实力以及居民收入水平和政策不力等因素的影响,发展中国家文化竞争力偏低,在全球格局中处于边缘地位。虽然广大发展中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是本国人民安身立命的根基,但这种文化资源缺乏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在全球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處于弱势地位。

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而言,虽然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积淀,但无法发掘、展示和传播本国的特色文化,从而造成文化竞争力较弱。比如,沙特、土耳其、埃及、希腊和阿联酋等都拥有一定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蕴,但这些国家无法将独特的文化优势外显为文化竞争力,从而使整体文化竞争力处于劣势。在文化全球性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文化主体之间的实力不均衡和文化发展程度的差异,很容易使相对处于弱势地位的文化面临巨大的冲击,导致文化传统、文化资源特别是文化价值观和文化创造力受到压制与削弱。

五、全球文化竞争力的结构分析

文化竞争力由不同维度的因素构成,每个维度代表代表一个方面的情况。由于历史、经济、人文等方面的原因,各国在不同维度文化竞争力的表现也存在差异。为了更全面地反映全球文化竞争力的状况,从文化竞争力构成的5个方面来探讨全球文化竞争力的结构特征。

(一)文化内核竞争力

内核竞争力是文化竞争力的根基,如果没有文化内核作为基础,文化的外在影响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文化内核是文化竞争力的灵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反映了一个国家文化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一个国家立足的根本,并对其他文化要素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文化内核竞争力在整个文化竞争力体系中处于核心支撑地位。

文化内核竞争力较强的国家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地区,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历史悠久的传统国家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而其他经济落后的地区,在文化内核竞争力方面表现较弱,难以在全球文化演化中发挥影响力。即便有些地区,如非洲、中东、南亚等,可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形态,但这些因素往往被固化、沉淀和锁定,缺乏对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无法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

从国别来看,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的文化竞争力数值分别为12.84、10.58、9.24和7.67,位列前4名,充分体现了这些国家在文化根基要素、文化认同要素和文化交流要素所占据的优势以及在全球文化演化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和引领作用。

中国文化内核竞争力的指数为7.28,位居第5位。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从来没有间断过,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传承性和生命力。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积淀和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伟大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内核。中华文化的内核极具内涵、哲理、思想,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独具一色,但中华民族的保守性格和落后的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文化内核竞争力,掩盖了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

俄罗斯也具有较强的文化内核竞争力,体现了俄罗斯文化的独特性、凝聚性和扩展性。俄罗斯文化内核竞争力的指数为7.22,在全球排名第6位。俄罗斯横跨亚欧大陆,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俄罗斯文化既受东方文化的影响,又有西方文化的制约,其文化内核是一个“二元结构”的矛盾统一体,也造就了俄罗斯民族的性格,支撑了丰富的文化形态。

一些具有悠久历史和在全球历史中发挥过巨大影响的国家,在文化内核竞争力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沙特、以色列、印度、土耳其、埃及、希腊和阿联酋等(图5)。这些国家在历史上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对现代经济社会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突出表现在语言文字和宗教方面。

(二)文化资源竞争力

文化资源作为文化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和基础要素,是最有价值和最稀缺的基本元素。文化资源本身就是文化内涵和竞争力的体现,同时还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是支撑一切文化活动的载体。

文化资源比较集中的地区主要包括北美洲、欧洲和亚洲,体现了历史的悠久性、底蕴的深厚性和传承的延续性。文化资源具体包括文化资源传承、国民教育和人力资本要素,是一个国家发展文化事业的基础。文化资源禀赋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左右逢源的主角,历来是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兼备的国家。

文化资源竞争力主要表现出两种效应:大国效应和历史效应。一方面,国土面积和人口规模较大的国家,拥有较高的文化资源竞争力。如美国、中国、俄罗斯三国的文化资源竞争力指数分别为12.07、9.64、8.62,依次位居前三位(图6)。美、中、俄属于当今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大国,其国土上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要素,而且人口众多,具有创造更多文化资源的能力。此外,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巴西和墨西哥,也属于大国行列,在文化资源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历史悠久且历史活动频繁的国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更多的文化资源,呈现出传承性和积淀性,表现出较强的文化竞争力。在排名靠前的国家中,中国、俄罗斯、印度、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具有比较悠久的历史,拥有丰富活跃的文化传统,积淀了深厚的文化资源,从而使这些国家表现出较高的文化资源竞争力。

(三)文化经济元争力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文化经济已经成为各国角逐的关键领域。特别是文化贸易兼具经济、文化和政治功能,是文化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对一国整体实力的提升意义重大。当今时代,文化和经济的融合度日益紧密,经济的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带来文化的全球化传播.文化也需要依靠经济力量而得以传播和取得影响。

文化经济竞争力体现了一个国家文化资源产业化的能力,包括高科技产业、文创产业、艺术产业、旅游产业和企业竞争能力等,是文化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文化经济竞争力最强的区域集中在美国、西欧和东亚三大区域,构成了文化产品的出口地、文化产业的创新地和国际旅游的聚集地。这些地区的经济比较活跃,必然会带动作为经济一部分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文化經济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这些地区科技水平也比较发达,大量的智能化、网络化和数据化技术被不断应用于文化经济领域,催生了新兴的文化产业模式和业态,形成了极具竞争力的文化数字经济和创意产业。

文化经济竞争力不仅与一个国家的文化资源禀赋相关,而且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度和科技先进度密切相连。具有较高文化经济竞争力的国家,多属于文化资源禀赋、经济发达度和技术领先性都比较强的国家。从评价结果来看,文化经济竞争力较强的国家主要包括三类:(1)经济发达且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2)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如中国、印度、意大利等;(3)经济发达但缺乏文化资源的国家,如日本、新加坡、韩国等。

从国别来看,形成了“一枝独秀、群雄竞争”的局面。一方面,美国的文化经济竞争力较高,属于“一枝独秀”。美国的文化经济竞争力指数为19.09,居全球第1位,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充分说明了美国在文化经济方面的绝对优势和引领能力(图7)。美国拥有全球最发达的文化产业,在全球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引领着全球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甚至在美国出口的所有商品和劳务中都渗透和融合着文化因素。另一方面,一系列的国家在文化经济竞争力方面紧随美国,形成“群雄竞争”的格局。英国、中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在文化经济竞争力方面也都具有不俗的表现,成为文化经济阵营的第二梯队。其中,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的文化经济竞争力指数分别为12.11、9.61、9.40、7.45,在全球排名分别为第2、4、5、6位,都非常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纷纷制定了“文化立国”的发展战略,也都进入文化经济强国之列。中国的文化经济竞争力指数为10.00,居全球第3位,与居于第1位的美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中国文化经济的地位远远不如中国整体经济的地位。

(四)文化服务竞争力

文化服务竞争力体现了一个国家在文化方面的投入和基础设施状况,是一个国家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文化服务竞争力包括器物层次(基础设施)、制度层次(运行机制)和精神层次(价值观念),主要体现为文化制度环境、文化基础设施和传媒要素等方面,是一个国家对文化事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从全球来看,北美、欧洲、东亚等地区在文化服务竞争力方面属于高水平地区,这些地区在文化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方面比较完善,从政府到民间对文化事业都比较重视,形成了重视文化的氛围。同时,文化服务能力的提升還需要依靠经济力量的支撑,因此文化服务竞争力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

从国别来看,文化服务竞争力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每个国家都拥有独特的优势。第一,美国。在文化服务能力方面,美国得分是13.99,位居全球第一,说明美国在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方面具有较好的表现,有力地支撑了美国文化的发展和对外传播(图8)。第二,欧洲。欧洲发达国家群体在文化服务方面表现出卓越的竞争力。欧洲国家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欧洲传统发达国家,如英国、荷兰、德国、瑞士、法国和奥地利等。这些国家在欧洲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传统,拥有较高的经济地位和发达度,形成了完善的文化服务设施和支撑体系;另一类是北欧福利国家,如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和冰岛等。这些国家拥有良好的制度环境,国民幸福度较高,各国非常重视文化设施的提供,从而塑造了较强的文化服务竞争力。第三,东亚发达国家。东亚的日本、新加坡和韩国在文化服务方面也具有较好的表现,其文化服务竞争力指数分别为10.85、10.57和9.94,在全球分别排第8、10和14位。这三个国家都属于发达国家,拥有发展文化事业的强大经济支撑,并且都制定了“文化立国战略”,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极大地改善了文化服务能力。第四,中国。中国的文化服务竞争力指数为9.47,在全球排第19位,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近年来,中国在“文化自信”观念的指导下,加大了对文化服务方面的投入,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日益提升,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五)文化创新竞争力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基础,是各类创新不竭的精神动力。文化创新竞争力反映了一个国家在研发、技术、发展潜力、文化时尚和网络信息等方面的创新能力,体现了文化领域的发展潜力。

从总体结果可以看出,全球文化创新能力分布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以美国为核心的北美地区,以英国为核心的欧洲地区和以日本、中国、韩国为核心的亚洲地区。在全球化时代,上述地区是文化创新的活跃地区和输出中心,影响着全球文化秩序、发展方向和创新趋势。而拉美、非洲、南亚、中亚和西亚等地区则表现出较弱的文化创新竞争力。可见,文化创新活动不仅需要经济实力的支撑,而且需要拥有创新精神和创新环境。

在国别方面,文化创新竞争力较强的国家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家中。第一,美国在文化创新上处于领先地位。美国的文化创新竞争力居全球首位,其文化创新竞争力指数为17.65,体现了超强的创新能力,引领着全球文化创新的方向(图9)。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在文化科技要素、文化精神要素、发展潜力要素、文化时尚要素和文化智能要素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体现为较全面的创新能力。第二,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国家也具有较强的文化创新竞争力。日本的文化创新能力也比较强,其文化创新竞争力指数为10.20,在全球排第2位,具有较强的创新活力,特别是在动漫产业和智能产业方面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第三,欧洲国家文化创新依然强劲,法国、英国、德国、瑞典、芬兰、丹麦和瑞士在文化创新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在全球文化创新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法国、英国和德国是欧洲文化创新的前三强,都非常重视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创新力,其文化创新竞争力指数分别为10.03、9.90和9.18,分别位于全球第3、4和5位。在全球前20名中,欧洲国家占了12名,比例高达60%,充分体现了欧洲传统国家在文化创新方面的基础和实力。第四,中国缺乏文化创新竞争力。中国文化创新竞争力指数为8.52,在全球总体中位居第6位,与中国的总体实力不相称,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中国不善于创新,或者缺乏鼓励创新的文化和环境。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信息网络、大数据和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广泛渗透到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的各个层面和环节,加速了文化生产方式变革,成为文化发展的引擎和不竭动力。在新兴经济模式和业态方面,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平台经济代表了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潮流和方向,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文化因素的融合。因此,在未来竞争格局中,能够更好地促进文化元素与新兴科技元素充分融合的国家,将会在文化创新方面引领全球。

六、结论

在21世纪全球各国的综合竞争中,核心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实质却是文化的竞争。文化最大的特质是具有极强的渗透性、持久性,能够以无形的意识和观念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成为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谁占据了文化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竞争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中,文化竞争力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备受各国政府、企业家和学者的密切关注。

本文从文化内核、文化资源、文化服务、文化经济和文化创新五个方面构建了一套科学的文化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对全球143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竞争力进行了评估,全面呈现了全球文化竞争力及其子指标的分布状况和结构特征。研究发现:(1)美国具有超强的文化竞争力,在全球排名第一,表现出较强的创新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引领着全球文化的发展方向。(2)发达国家的文化竞争力普遍较强,形成群雄共生的整体效应,是西方文明处于核心地位的支撑力量,凸显了西方发达国家在文化竞争力方面的整体优势。(3)中国文化竞争力在全球位居第5位,在悠久历史、深厚底蕴和丰富思想等因素的推动下,中国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促进中华民族和文化复兴。(4)发展中国家在文化竞争力方面处于整体弱势地位,在全球文化体系中缺乏话语权和影响力,面临着被边缘化的风险。(5)文化内核根基和文化资源禀赋等因素是影响各国文化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但真正决定文化竞争力水平的因素还取决于文化资源转化能力、市场化能力和创新能力。本研究不仅构建了一套评价文化竞争力的方法体系,而且对提升一个国家的文化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核心是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因素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提高中国文化竞争力有着迫切而深远的重大意义。中国要在空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快文化事业建设步伐,切实把文化因素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提高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和辐射力。在提升中国文化竞争力过程中,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第一,大力提高文化传播能力。在重点区域和重点国家建立文化传播基地,形成有效的全球性文化传播网络,确定重点传播对象群体,如学生群体、精英群体和媒体人群体等。加大文化传播的投入力度,打造世界一流的大众传媒,利用网络、卫星等高科技手段来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力,使新媒体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创新传播方式,积极推动国内主流媒体进入国际传媒市场,掌握更多的国际传媒资源;积极开展国内外文化交流,加强孔子学院和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巩固对外文化交流基地;加强对外汉语教学,举办对外汉语水平考试,提高各国人民运用汉语进行文化沟通的能力,通过汉语的国际普及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第二,提高资源转化能力和市场化能力。根据国情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加快民族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文化品牌,注重文化产业的本土化发展。要加大文化产业方面的投入,整合资源,精心筛选,全力打造面向世界的文化精品,以产生震撼心灵的效应。以市场化形式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让世界通过文化交流与合作全面、深入、准确地理解中国的文化理念、核心价值观、和平崛起的战略意圖。

第三,提升文化的科技含量。高新技术已经渗透到文化领域,特别是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在文化产品制作、包装和传播等环节得到广泛运用,催生了文化产业的新内容、新形式和新业态。开发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自主知识产权和民族特色的高端文化产品,以适应现代人不断提高的审美品位和心理期待,推动文化产业升级,缩小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差距。

第四,促进文化持续创新。通过创新不断提升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推动文化与技术、文化与资本、产品与市场及相关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出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影响力和竞争力。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国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跨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和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激发出来,把立足本国又要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第五,推动“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整个文化产业链变革在即,文化产业应抓住“互联网+”带来的新机遇。互联网的大连接为整个文化产业链注入了新动力,为文化产业的发扬传播以及“无形”到“有形”的转化带来了显著的提升。为了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必须借助现代化的文化艺术形式和手段,创造出更多富于时代气息和体现中国特色的文化标志、文化符号和文化品牌,使中国文化尽快走出国门,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竞争力。

第六,实施“文化+”战略。“文化+”是指文化因素更加自觉主动地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渗透,赋予经济发展以文化属性、文化精神和文化活力,赋予社会变迁以文化形态、文化脉络和文化价值。要树立‘文化+的战略思维,重视提升社会各产业中的文化含量。中华文化蕴藏着巨大的“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可以从横向或纵向延伸出相关的业态,不断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产业链条,使文化新业态日益繁荣。树立并践行“文化+”的理念,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繁荣,要深入发掘、精于选择、善于利用文化资源,使“文化+”扎根沃土,进发出文化的潜在力量。

猜你喜欢

评价方法指标体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自助图书馆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程序设计类课程多维评价方法探索
商用车动力性、经济性评价方法研究
评价机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