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络平台的课例研究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2020-03-30罗海红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课例研究网络平台

摘要: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面对日益深入的新课程改革,以课例为载体的专业引领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基于网络平台的“同人同课”“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等模式的课例研究,为教师专业发展找到了捷径。基于网络平台开展课例研究,有助于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能更好地推动教师素养的提高和专业成长。

关键词:网络平台;课例研究;异课同构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2-0143

课例研究的着重点在于反思,因此我們也将其称为“课例反思研究”。通过分析,我们把网络课例研究归结为三种主要模式:“同人同课”模式、“同课异构”模式、“异课同构”模式,分别加以实践。

一、“同人同课”模式:反思中实现提升

“同人同课”,即“同一教师+同一内容+连续改进”,一位教师连续在不同班级执教同一教学内容,通过网络进行充分的研讨后,不断地改进其教学,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网络平台下的“同人同课”课例研究模式,是在一般的课例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课例研究的方式是基于网络的,即通过课例研究的网络平台把教师的多轮课堂教学片段、个人反思及其他教师的交流讨论有机地整合起来,利用网络平台,让执教者及参与课例研讨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静下心来观课、分析,也可以通过网络邀请专家指点,然后自己反思琢磨。这是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同课异构”模式:比较中彰显个性

“同课异构”就是“同一内容+不同教师+异构比较”,即让不同的教师执教同一教学内容,让每位教师按自己的设计在课堂上进行演绎。教师不同,所采取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都各不相同,这就有了教学内容相同而教学风格迥异的多节课例。课后教师再针对不同教师演绎的课例进行比较式的研讨,在对比中找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执教的教师反思自己上课的所得所失,扬长避短,为下一次上课的改进做准备,还没上课的教师则参考这些课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如此“接力赛”式的研讨、改进、再研讨、再改进,直至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同课异构”网络教研最大的优势是体现在跨越时空及高效率的资源整合上。这是难得的视频盛宴,有助于教师拓宽视野。有如牛顿说:“……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再以本校陈勇老师的比赛课为例。在他第一次试教后,发现了众多问题,接着我们安排了同一教研组的其他两位信息技术教师来上这一节课,周其玲老师用她自己的教学思路去设计这节课,罗海红老师则用陈勇老师的教学设计去上这节课。录下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反复观看这三节课,比较不同的教学设计对教学的影响,再比较同一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师去实施对教学的影响,找出各自优秀的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加以吸收或改进。

近几年,省、地一级的一些课堂教学评比,也都是以这种“同课异构”模式,采用网络直播并开通实时网络交流平台这种形式进行。

“同课异构”这种网络教研模式提高了教师积极参与意识,操作性强,对比性高,有利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与方法的把握,它是目前常规教研的一种延伸与接力,是目前教研工作最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同课”赛智慧,“异构”显特色,借助网络平台,教师间协作交流,取长补短,在“同工异曲”中提升教师的教学个性,为教师日后张扬教学个性搭建一个成长的平台。

三、“异课同构”模式:问题中形成模式

“异课同构”指“不同内容+不同教师+同一模式”,即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采用相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模式,营造类似的课堂情境,追求一致的教学风格。

如果说“同课异构”有利于百家争鸣,有利于在比较中发现教育规律,有利于促进教师个性发展;“异课同构”则有利于验证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策略,有利于深入研讨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如我校就以“导学案的应用”为专题,利用“异课同构”课例研究模式为契机,开展了“以学定教,五环三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在“以学定教,五环三评”统一的教学模式下,采用以导学案为主要载体的课堂教学,并将录制的课例录像上传校网平台,学校领导及教师可通过对文、理等不同学科、不同年级段使用导学案的情况进行观察、统计、分析,在不断观课、交流、反思、改进中提炼出一套适合本校教师的“导学案应用”体系,并逐步加以调整完善,形成我校特有的“以学定教,五环三评”教学模式。

这种在网络环境下采用“异课同构”模式进行课例研究,有利于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有利于学校形成自有的教学模式。

在新一轮推进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我校利用数字化校园网络平台,开展形式多样、草根式的基于教学实际问题的课例研究。我校的“五环三评,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植根于网络课例研究中而诞生的,网络课例研究作为校本教研的一种新模式,对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制度改革,保障课例研究的实施

为了保障网络课例研究的实施,我校制定并公布了《城南中学网络教研管理制度》和《城南中学校本资源库建设管理制度》,于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始执行。在这两个制度中我校改革了教学反馈和教学反思的管理,实施了公开课网上评课的要求,开始了校本资源库的建设,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基于网络平台的课例研究模式的构建和实践工作。

总之,网络课例研究自始至终聚焦于课堂教学,着重于课后反思。借助于网络,教师在问题面前不断的进行“思考、改进、实践、再思考、再改进、再实践”,在动态的研究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彰显自己的教学个性,促进教师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强化教师的反思过程。

参考文献:

[1] 忠 飞.网络——创新数字化校园校本教研新模式[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4):33-36.

[2] 谢忠新.网络环境下的课例研究[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

[3] 胡庆芳.课例研究,我们一起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城南中学   317500)

猜你喜欢

课例研究网络平台
网络平台犯罪及其治理对策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关注细节?灵动分享?打造生态课堂
依托课例研究 成就高效课堂
基于课例研究下的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反思
常规教学模式下有限开放型课堂的设计与实践
网络平台下家园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