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城郊乡村景观空间设计研究

2020-03-30郑娇

设计 2020年3期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郑娇

摘要:为了保持城郊乡村景观的特色和地域文化,提升城郊乡村景观的品质,使城郊乡村景观更好地有机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成都市城郊乡村的实地调研及相关资料的收集研究,分析整理城郊乡村景观空间的发展现状。提出城郊乡村景观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手法,为城郊乡村持续健康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该方法为城郊乡村景观内外兼修的有机更新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城郊乡村 景观空间 有机可持续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0)02-0158-03

引言

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新阶段,是用系统、全面的观点来考虑城乡的发展,[1]逐步达到城乡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生产生活等各方面协调发展的良好趋势,形成互补平衡有机更新的发展状态。在城乡一体化这个大的社会背景下,城郊乡村景观这个兼具城市景观、郊区景观以及乡村景观三种特性的区域景观随之形成。城郊乡村的景观具有随机性和动态变化的不稳定性,[2]形成了景观元素模糊,功能性质不明确的特点。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同一化城郊乡布士鬓观要保持其独特的文化元素,而不是将乡村城市化。因此,城郊乡丰胡彩成明确的发展方向,清晰的功能属性以及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是极其重要的。

一、城郊乡村的特征及其发展现状

(一)城郊乡村的特征

城郊乡村即处于城市郊区的乡村,是在城市化高速发展中产生的过渡区域,界于城市与真正的乡村之间。区别于真正的乡村,城郊乡村受城市发展的影响较大,兼具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因素,具有城乡双重属性特质,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混合体,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充满了动态性和不确定性。

(二)城郊乡村的发展现状

城郊乡村受城市经济、文化及发展趋势的影响较大,城郊乡村出现城市景观的发展趋势以及同质化的发展现象。纵观城市郊区的乡村,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中大量模仿城市的文化元素,逐渐摒弃乡村传统的地域文化,城郊乡村如果没有恰当的方式发展其地域文化,终究也会在暴风式的城市化发展中被同化。

与此同时,城郊乡村景观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城市景观的影响,大量农田等自然景观被城市人工景观所替代,以城市景观的发展模式来建设城郊乡村景观,乡村田园自然风光遭到破坏,乡村景观结构受损,景观文化不复存在。总结来讲,城郊乡村景观存在一下几个问题:

1.乡村地域文化丢失,盲目模仿城市景观的建设方式;

2.乡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景观结构受损,乡土元素被替代,出现同质化的发展现象;

3.乡村景观空间布局不合理,缺少一定的公共活动空间。

二、城郊乡村景观的设计方法研究

在城乡一体化、乡村振兴等政策的支持下,城郊乡村景观应发挥其独特的地域价值,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景观环境。乡村景观设计应以当地居民为主体,以生产生活景观以及自然田园景观为基础,结合地域文化产业,创造性地进行乡村景观设计研究。

(一)城郊乡村景观的设计理念

1.以当地居民为主体:城郊乡村虽作为城市功能的补给空间,为城市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但乡村景观建设的主体应该是当地居民。乡村景观的形成源于居住生活的需要。[3]当地居民是长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而城市居民等外来群体只是这个地方的临时游客。在城郊乡村景观设计时,应尊重当地居民的隐性生活习惯,充分考虑对象使用需求以及游客需求,遵从当地的地域文化和生活文化。[4]合理布局公共空间,为使用者的交流、游憩、休闲等提供场所支持,进一步促进社会交往活动,极大限度地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

公共空间是为全部公民开放的空间,[5]应综合考虑空间的使用需求。例如在没有游客游玩的时候,当地居民同样可以很好地使用这个空间,而不是为了吸引游客设计短暂性使用的公共活动空间。

2.以生产生活景观为载体:以生产生活为载体的乡村景观,具有乡村田园生活和生产特征双重属性,是乡村景观设计的重点。通过对农村生产生活景观进行分析,将农田景观与当下的创新产业发展方式相结合,例如桑基鱼塘、稻田养鱼、林下种植等方式,吸引外来游客参与活动,增加乡土体验式景观形式,既保存了农民原始的生活方式,提高了农民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以生产生活景观为载体,进行有机秩序的乡村景观设计研究,形成多元丰富的生产生活农业景观。

3.以地域文化传承为重点: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融合地域文化的乡村景观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传承地域文化的实质是文化自我保护的表现。乡村景观的发展需要以地域文化为支撑,地域文化的发展也需要依托乡村景观的表现。为避免被城市化、外来文化所同化,必须以地域文化为重点进行景观设计。深入挖掘当地文化,用传统的精神和现代的手法进行地域文化整合发展,形成文化旅游发展形式。将当地特色文化产业结合景观设计的手法,提炼文化的元素,进行更新设计,以身临其境的方式,使游客进行立体游览体验,丰富景观空间层次,更好地发扬地域文化。

(二)城郊乡村景观的设计原则

1.保持鄉土环境原真性原则:保持乡村景观环境原真性[6],突出城郊乡村景观特色,因地制宜,保护乡土环境差异性,景观结构丰富性,生态环境多样性,形成乡土环境永续性发展新态势。以乡土环境为基础,降低人工景观对自然乡土环境的破坏程度,保留原生的人地景观形态,形成微田园景观,设置小菜园、小果园,小农田,增加游客体验景观,感受不一样的乡土田景观。

2.产业文化创新原则:挖掘特色地域文化,在保持地域文化“根”的延续性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与当下产业发展形成有机结合,将单一的产业形式改造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体验景观。以文化为基底,以有机更新为设计方法,设计叙述型景观空间,与游客产生互动,形成立体体验式景观。

3.景观多样性原则:乡村景观的多样性,包含生产生活生态等多个方面的多样性。在对原有景观保留的基础上,要提高生态景观的多样性。保留现有的农田、临盘、古树等景观文化要素进行景观设计,突出地域景观的多样性。[7]植物配置上多选用地方树种和原生植物,以乡土景观形态配置植物。在基础设施的设计上,尽可能采用本土材料和原生的表现手法,避免雷同城市景观,充分体现乡村景观的多样性。在铺装材料上,宜选用青砖青石板,夹杂乡土图案镶嵌,突出乡村景观氛围。

4.共享共生原则:城郊乡村这个复合型地带,受城市发展影响的同时还为城市居民提供一定休闲娱乐的游憩支持,两者互为影响,相互支持。因此,城市景观与城郊景观的共生,城市居民与城郊居民的共享,共享共生的景观设计原则是城郊乡村发展的基石,是城郊乡村景观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共生共享原则为城郊乡村景观营造提供了一定支持。

(三)城郊乡村景观的设计方法

目前大多数城郊乡村景观的改造设计都停留在种植树木和粉刷原建筑上,换汤不换药的乡村设计手法未能真正表现出乡村景观的特色。城郊乡村景观的设计应做到内外兼修,富有活力,形成精致且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空间。

1.融入地域特色,契合现代生活需求:城郊乡村景观的设计应使原始的元素重新产生生命力。延续并融入地域特色,通过景观的处理方式,使其契合现代生活需求。例如成都市最美乡村的青冈树村,在村内公共空间处将原始农耕劳作设施作为景观体验设施,延续地域农耕文化的同时,使外来游客也获得了农耕体验乐趣,如图1。

2.采用乡土手法,以形修形:城郊乡村景观的设计应是改造而不是重建,应原本面貌的基础上进行有机更新,脱离了本质,其特色就不复存在。例如青冈树村内,村民把原本种植在空地上的豇豆苗移动到路边水渠的上方,增加了几分趣味性,极具创造性。用原本单纯的食用蔬菜修饰了道路的生态景观,同时还保留了村民的生活需要,达到以形修行的景观设计手法,如图20

3.乡土元素的提取,景观氛围的营造:通过对乡土元素的提炼和重组,使其原始元素重新获得生命力,这种方法对于乡村景观氛围的是极其重要的。例如被称为民间竹编艺术之乡的成都市远郊崇州市,当地景观采用本土竹编文化元素进行更新设计,利用竹子进行景观结构重组,配合乡土田园风光,营造极具本土特色的景观氛围,如图3。

三、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景观设计分析

(一)基本情况

唐昌镇战旗村位于郸都区、都江堰市、彭州市三市县交界处。全村有耕地2158.5亩,幅员面积2853.8亩。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下,战旗村以地方特色产业为基础,建立特色产业园区,将乡土景观与其相结合,打造产业体验式的城郊乡村游憩景观,2018年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二)战旗村的景观设计

1.乡土环境原真性方面:战旗村作为一个城郊休闲美丽乡村,是成都市周边游客外出游玩的必然选择。战旗村设置饮食与游憩,休闲与娱乐相结合的景观设计。村内景观保留了大量的农田景观,种植水稻、蔬菜、瓜果等,在农田旁边设置了极具农业特色的稻草景观小品,极大丰富了乡土景观氛围。战旗村在水稻种植区域进行体验式设计,采用稻田养鱼的形式,丰富农业生态环境,在局部采取游客互动体验景观,使游客体验插秧抓鱼的农业景观。景观道路规划穿插在农业种植景观之中,整体规划设计上强调城郊乡丰士鬓观的原真性,如图4、5、6。

2.产业文化创新性方面:战旗村的乡村十八坊以技艺传承、生产展示为宗旨,由豆瓣放、酱油坊、陶瓷坊、布鞋坊、蜀绣坊等传统工艺作坊组成,采用“前店后厂”的方式,打造产业科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地。战旗村把地域产业文化进行改造升级,将郸都区的郸县豆瓣蜀酱文化与景观设计手法相结合。将原本豆瓣酱的制作流程以参与互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形成立体景观体验区域,游客可以亲身体验这种景观文化。游客可以在豆瓣进行翻晒露工艺的场地里面拍照留念,同时也可以在这里举办一些活动,试想如果在这个场地里举办一场音乐会,那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和特色。其次,战旗村还建立特色农场和水果产业基地,游客可以进行采摘体验,游乐玩耍的同时进行农业文化科普,使城市游客体验不同于城市景观的农耕生活,如图7、8、9。

3.景观多样性方面:战旗村的基础设计多使用原生态表现手法,材料也使用本土的普通材料。利用石头搭砌的洗手台与乡土景观环境无缝衔接毫无违和感,将乡土文化氛围充分体现出来,如图10。在景观植物配置上,也选用乡土植物进行配置。具有农耕祈福色彩的“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等铺装图案拼贴,体现了乡土农民的美好意愿,如图11。利用圆木片子拼贴的“福”字墙面装饰,粗糙中带着一丝趣味,生动地体现了乡村景观的文化氛围。如图12提取地方文化元素,将这些文化元素恰当地运用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例如采用竹子拼贴设计的景观墙,利用玉米等农作物进行景观装饰,使用乡土文化命名的“茅厕”等,充满了乡土休闲景观气息,采用藤编竹筐作为垃圾桶的设计,使乡土景观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乡村景观的多样性,如图13、14、15。

4.共享共生方面:战旗村以地方生活方式为主导,以当地居民为主体的同时,设置可供城市及其他游客使用游憩的景观空间。成都生活离不开坝子,在坝子上可以进行喝茶、麻将、交流活动等,具有老成都茶馆特色的竹制圈椅,讓人尸下融入地方生活,保留了老成都人民的生活方式,外来游客和当地居民都乐在其中。设计保留了传统的戏台公共空间,节假日可供游客观赏节日的同时,戏台前场的空地平日也可供当地居民进行坝坝舞等娱乐活动。村内既有可供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农田景观,也有随着娱乐需求发展出的花海景观,妈妈农场等新兴景观,使当地人与外来游客更好地共享城郊乡村景观乐趣,如图16、17、18。

结论

城郊乡村作为一个复合型的景观空间,应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方式,避免在城乡一体化这个社会发展大浪潮的冲击下,被城市景观所同化。城市化是无法阻挡的一个社会发展趋势,城郊乡村景观的发展必须面对城市化的入侵,需建立韧性发展方式,保持其自身健康持久发展。城郊乡村的发展必然包括产业更新、生态宜居、文化传承、设备设施等方面,形成富有特色、充满活力、内外兼修的城郊乡村特色景观空间。

文章从城郊乡村景观现状出发,提出城郊乡村景观发展的设计理念及思路,对城郊乡村景观设计原则进行分析总结,以郸都区战旗村为例,为之后城郊乡村景观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开宇,张传时.城市化进程中的城郊乡村旅游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28.

[2]孟岭超,范文玲,刘起.城乡交错带社区设计与生态景观修复研究—以兰州市伏龙坪街道为例[J].设计.2018.(05):138-139.

[3]乡村景观营造的整体方法研究—以浙江为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6:23.

[4]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乡村景观设计—以常州梅林村为例[J].设计,2018.(12):67-69.

[5]邻里交往影响下的老城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以北京市东城区青龙胡同为例[J].设计.2018.(05):141-143.

[6]沈和江,张天平.城乡交错带旅游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49-50.

[7]诗划乡村:成都乡村规划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31-32.

猜你喜欢

城乡一体化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探析
中国城乡一体化新兴发展模式实证研究
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选择
城乡一体化布局下的农网智能化建设研究
城乡一体化下农村商贸流通主体的培育
破局:从“城乡一体化”到“城乡一元生命体”
统筹城乡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我国农民工社会政策的演变路径探析
以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