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通板鹞风筝展示中的叙事设计研究

2020-03-30廖玲玲张焘

设计 2020年3期
关键词:展示

廖玲玲 张焘

摘要:为了探究南通板鹞风筝在当代社会背景传承中的展示方式,加强其在展示中“原真性”的呈现和“场所感”的表达,提升大众在观看板鹞风筝展示时的体验。将叙事设计的方式,包括明确叙事主题、组织叙事结构、搭建叙事场景和编排叙事情节,运用到板鹞风筝展示中。提出南通板鹞风筝展示中叙事设计的要点和细节。叙事设计在板鹞风筝展示中的运用,能够提升板鹞风筝的展示效果,丰富受众的观展体验。

关键词:南通板鹞风筝 展示 原真性 场所感 叙事设计

中图分类号:J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0)02-0118-02

引言

2006*5,q,南通板鹞风拳制作技艺被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1]作为我国“南派风筝”的代表,板鹞风筝以其独特的发声哨口、丰富的鹞面装饰和质朴的实用功能,成为极到介值的艺术和技术结合体。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板鹞风筝的传承也日益式微,渐渐不为大众所知。展示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也是目前将南通板鹞风筝带入大众视野中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板鹞风筝的展示现状已经难以满足展示中的功能需求和受众的体验期待。2014年,习近平在文艺工作会谈上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加上《国家宝藏》通过故事演绎的方式对文物进行展示这款节目的大火,叙事无疑是展示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当代社会背景下,通过对板鹞风筝展示的叙事设计研究,为受众和板鹞风筝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来满足展示中的功能需求,丰富受众的观展体验。

一、南通板鹞风筝展示的现状与叙事需求

(一)板鹞风筝的展示现状:通过对南通风筝博物馆和板鹞艺术博物馆进行调研了解到,展示中的风筝或摆靠在地面上、或悬挂于墙壁上,如图1所示。其中南通风筝博物馆墙壁上附有图案和文字说明来辅助展示,用以介绍板鹞的来源、板鹞的功能以及部分知名的板鹞手工艺制作者;板鹞艺术博物馆中则主要通过州乍人员的解说来增加受众对板鹞风筝的了解。

总的来说,南通板鹞风筝目前给大众呈现出形式单一的陈列状态,处于比较原始的展示阶段。在展示中,没有明确表达的主题内容,缺乏对空间场所的系统性设计,板鹞风筝与民众故事及其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很好表达。同时观众的想象没有被激发,观展如同走马观花,难以形成独特的印象。

(二)板鹞风筝展示中的叙事需求:原始的本体展示,使得板鹞风筝的叙事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板鹞风筝的内涵没有得到充分诠释。在这里将板鹞风筝展示中的叙事需求归纳总结为“原真性”叙事需求和“场所感”叙事需求。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手工艺品,“原真性”是板鹞风筝的根本属性。“原真性”价值是其他各种价值的基础且是无可取代的。[2]板鹞风筝的孕育得益于南通自然环境,同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里满足了南通人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展示中,脱离了对板鹞风筝“原真性”的叙事表达,板鹞自身的价值也难以体现。

在板鹞风筝的展示中,“场所感”被视为板鹞风筝与其所处社会文化环境的纽带,为板鹞风筝赋予了特定的个性和情感。旧时放板鹞风筝,往往带着祈求平安丰收的仪式感和宗教意味,同时也体现着邻里间的亲缘关系。板鹞风筝展示中“场所感”叙事的缺失导致了文化隐喻、文化归属和社会关系的消失。

二、叙事设计与展示

(一)叙事与叙事设计:罗兰·巴特说“人类只要有信息的交流,就有叙事的存在”,叙事着伴随人类历史的产生。设计界对叙事的关注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叙事性的艺术思潮,叙事设计成为设计研究中的一部分最开始出现在建筑和景观设计中,在目前还没有形成相对权威的定义和成熟的理论方法体系。维多利亚设计学院“叙事设计”课程开办者丹尼尔·布朗表示“叙事的设计意味着设计中以叙事作为一种场所意义的表达方式来达成人与环境的信息交流,从而获得环境的反馈与体验”[3]。台湾学者杨裕富在《叙事设计美学:四大文明华风再现》中指出,“叙事设计的作品表现有一定的主题;有丰富的表情;以各种造型符号,达成目的性吸引力;不只追求形式美感,也追求造型意义”[4]。

正如叙事包括故事和叙述两部分,叙事设计也包含叙事内容和叙事行为,叙事内容是作品所表达的主题观念,叙事行为则是通过设计语言的表达,以叙事的方式传达作品的主题观念。[5]叙事设计具体是通过对叙事主题的确定、叙事结构的组织、叙事场景的搭建以及叙事情节的编排这四点来完成作品的叙事性表达。

(二)展示中的叙事设计:展示的本质是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达。在展示中,叙事被视为通用语言,是展品和受众之间的移情纽带,也是弥合时空差距和文化差异的黏合剂。[6]早期展示中以“物”为焦点的展示模式,忽略了人在观展中对“物”渐进认识的过程。除了对“物”的展示之外,“物”的故事性也应在展示中得以体现,通过对“事”的设计,即叙事设计,建立与“物”相关的故事性关系,促进受众对“物”的理解。

展示中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来进行叙事设计:

1.确立叙事主题,它是展示的核心内容,控制着叙事设计的逻辑指向,引导设计者对展示材料的采集和加工,来指导叙事的完成。如上海玻璃博物馆的特展以“破碎”为主题,展示中氛围的营造、展品的呈现等都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2.组织叙事结构,展示中的叙事结构具体表现出来的是物化的空间和感官上的反馈。[7]它在空间上呈现出多种方式,“单线结构”在空间上呈现出单线型路径,如上海科技馆“食物的旅程”展,单线展示食物被消化的过程。“多線结构”在空间上相互呼应、相互对比,通过对不同时空关系的感知形成丰富的体验,如上海玻璃博物馆在不同的空间结构上通过对玻璃历史、应用、艺术等,以多线并行的结构对玻璃进行展示。

3.搭建叙事场景,即在展示的人工环境中糅入社会、文化、心理等因素重新建构的更为复杂与多元的展示空间,它具有可体验的氛围感与事件感,多了感性特征与品质。[8]叙事场景可以给展品的展示奠定基调并烘托氛围,增强的代入感,通过场景的配合,改变时空感受,将受众带入到叙事中,突出展示重点。如重庆开州博物馆中“车车灯”的展示,通过对“车车灯”表演场景的再现将大众带入到故事中。

4.编排叙事情节,展示中的情节是设计者通过对空间节奏和秩序的控制、叙事素材的整合和受众的认知活动来完成。通过对空间情节的营造,利用情节线索,将展示的内容进行串联,激发受众的想象,以避免被动地接受场景内的信息,获得体验和感悟。如徐州博物馆中演奏的汉陶俑,将多个演奏者的演奏情节串联起形成演奏会的情景,引导受众想象从而完成叙事的表达。

三、南通板鹞风筝展示中的叙事设计表达

南通板鹞的展示不仅仅是对其本体的陈列,通过叙事设计,更强调对其“原真性”和“场所感”的表达,向受众展现板鹞背后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态,解读板鹞所处的地方社会文化内涵。在板鹞展示的叙事设计的表达上,下面从叙事主题、叙事结构、叙事场景以及叙事情节几方面来进行具体陈述。

(一)确立特色鲜明的叙事主题:叙事主题决定叙事内容的表达。板鹞风筝在叙事主题的确立上,需考虑其作为南通地区非遗类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的特性,突出其特色。板鹞风筝是传统南通地区民众的生产生活的贡献者和见证者,同时也是南通地区“江海文化”的重要元素。“哨子口声急,明朝雨打壁”这一谚语就是南通居民通预测天气来调整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放飞时焚烧香烛、摆酒宴客以祈求平安丰收的行为,反映着南通居民的宗教信仰和社会交往。类似“板鹞与生活”的主题,表现出板鹞与传统南通民众生活的关系,加深受众对板鹞风筝的了解和对当时社会人民生活的体会;像“板鹞风筝与江海文化”的主题,将板鹞放入大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中加以呈现,突出板鹞风筝的文化特色。在展示中,通过板鹞与旧时南通民众生活的关系、板鹞与南通社会文化的关系的特点来确立叙事主题,不仅能加深观眾对板鹞风筝的理解,同时也能加强观众对板鹞背后社会文化的体会。

(二)组织方式多样的叙事结构:以多种叙事结构的方式进行展示,能够高效地呈现展示内容、丰富展示的层次。单线展示中,以板鹞的制作为展示内容,从取材、选材、制作到成型,以一条线的方式去呈现出板鹞原始的工艺和材料之美;此外以时间为线索,串联起板鹞风筝的起源,发展变化,其制造产业的兴起、发展和没落,向大众整体呈现板鹞风筝,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也可以通过双线并行的结构,将不同种类风筝进行对比,如板鹞风筝和潍坊风筝的对比,以此来突出江海文化孕育出板鹞的特色。板鹞风筝在日常中存在多场景的应用,亦可以进行多线结构叙事,如针对功能的叙事表达,通过对空间层次的划分:实用功能展示空间,盐民在海边晒盐放飞板鹞来预测天气的场景空间;宗教信仰功能展示空间,居民在濠河边上焚香烧烛放飞板鹞来祈求平安丰收的场景空间;娱乐功能展示空间,儿童在田间地头放飞板鹞玩乐的场景空间,空间中不同层次的多线型结构叙事相互呼应,共同突出主题。多样化的叙事结构,从多维度展现板鹞风筝的原真特色,同时带来多角度的场所观感。

(三)搭建语言丰富的叙事场景:通过多种形式语言对叙事场景搭建,能够营造出强烈的视觉感染力和空间代入感。南通板鹞风筝的展示场景,首先可以利用自然材料,如对水和沙子的合理利用,模拟自然环境中的江和海,营造出“江海文化”的氛围感;对特殊道具的利用,如用盐民晒盐工具和渔民打鱼工具,对居民的生活生产场景进行具体的表达;还可以利用包括形状、图案、图片来塑造场景感,例如在对渔民出海捕鱼的场所刻画中,通过海景图来具体呈现场景;此外,也可以利用声光元素加深对场景的渲染,例如板鹞翱翔于天哨口发出的声音、风声以及光影所模拟的风筝飞行高度变化,将受众带入放飞板鹞的鲜活场景中。通过多种形式语言来完成叙事场景的搭建,促进板鹞风筝原生性的呈现,也使得板鹞风筝的展示有“所”可依,同时带来多种感官体验。

(四)编排生活化的叙事情节:叙事情节来源于生活的体验,同样这种体验也需要被映射到展示中。板鹞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化的叙事情节更利于对板鹞风筝“原真性”和“场所感”的表达,使展示的内容更赋细节、更加生动。板鹞风筝的叙事情节可以从它与民众生活的关系中提取,具体在设计的概念、设计的道具材料、场景的细节和场景顺序的编排方式上来体现。例如以“板鹞“所寄托的人们对平安、健康、富足的幸福生活的渴望为概念;主题道具和材料是人物、风筝、香烛等;利用细节、场景的变化来刻画情节联系,例如场景之一是一只掉落在某屋顶上的风筝,那么风筝引线的一头转换到另一个场景,展示出准备香烛纸品的主人,通过对放飞风筝、风筝掉落、准备香烛几个生活化的情节的刻画,展现出板鹞放飞失败后的状态,受众的想象被激发,以此完成叙事情节的表达。生活化的叙事情节是板鹞原真性的具体体现,同时也将受众带入到具体的场所中,去解读板鹞风筝与居民生活的关系。

结语

板鹞风筝在展示中的叙事设计,是在目前板鹞展示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对展示中特色鲜明的叙事主题的确立、形式多样的叙事结构的组织、语言丰富的叙事场景的搭建和生活化的叙事情节的编排来共同完成的。通过叙事设计的手法,实现板鹞风筝“原真性”的表达和“场所感”的呈现,使得受众在参观板鹞风筝展示的时候,能够对板鹞的文化历史、社会功能以及南通地区的人文风貌有着更深的了解和体会,同时,在当代社会环境下,促进板鹞风筝的传承和传播,让这一“空中交响乐”不至随着时间湮没,能够长久地翱翔于空。

基金项目: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南通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工匠技艺与现代设计跨界融合研究”(项目编号:22017110009907)

参考文献

[1]方佳蕾.板鹦风筝的艺术审美与创造表现[J].南通大学学报.2012(02):102-106.

[2]何瑛.构建主义原真性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S(24):138-140.

[3]吴峻.访谈“叙事设计”[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3(2)89-92.

[4]杨裕富.叙事设计美学:四大文明华风再现[M].台北:全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7.

[5]沈冠东.叙事设计的方法论思考[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6(03):86-89.

[6]Suzanne Macleod,Laura Hourston Hanks,Jonathan Hale.Museum Making:Narratives,Architectures,Exhibitions[C].Abingdon:Routledge,2012.xix-xxiii.

[7]王亚明.博物馆专题展示空间中叙事性设计方法研究[J].包装工程.2018(04):23-30.

[8]彭文青.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创作[D].湖南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展示
构建多面展示平台 打造家校沟通纽带
聆听课堂“好声音”
班级表扬日记在教育教学活动的作用
刍议商品展示与陈列的基本原则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例题、练习题、达标测试题的处理方式
硫粉与铁粉化合的实验改进
在积极展示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化数学思维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如何加强高中英语展示课堂的高效性
爱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