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外契丹学研究管窥
——基于对英文论文的梳理

2020-03-29刘银成

辽金历史与考古 2020年0期
关键词:契丹论文英文

刘银成

内容提要:自20世纪中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当代辽史和契丹学进行研究和阐述的英文论文一直相对较少,而且尚未有学者系统地辑录、分析及评价相关论文的学术价值及意义。对当代契丹学英文论文类别、特点及使用价值的研究属于深化契丹学文献研究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历史类研究、器物类研究、建筑类研究、绘画类研究和文字类研究等五个方面对相关论文进行了梳理和介绍,旨在通过对英文论文的解读和分析促进国内学人了解当代海外英语叙述体系下的契丹学研究现状和动态,促进相关研究的国际交流,展现国内学术研究的广阔视野。

随着近年来国内契丹学1契丹学,指的是“涉及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语言文字学、地理学等众多学科的一个较完整的学科群”。详文参考任爱军、杨福瑞发表的《契丹学学科体系的理论建构》一文(《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研究的日趋成熟,国内学人将研究视野拓展至国外。我国学者也同俄罗斯、蒙古国、韩国、日本等东亚诸国的学者们就契丹学的相关研究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然而就与当代英语叙述体系的国家交流而言,我们对海外英文论文的关注和研究仍十分薄弱。自20世纪中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当代辽史和契丹学进行研究和阐述的英文论文一直相对较少,而且尚未发现有学者系统地辑录、分析及评价相关文献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对海外英文论文类别、特点及使用价值的研究属于深化契丹学文献研究的重要环节,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学者们通过分析或批判海外学者的英文论文、期刊等文献以及时掌握相关研究的现状及动态,进而向英语叙述体系国家发表中国观点则日渐成为必要。

这里将英文论文按照历史类研究、器物类研究、建筑类研究、绘画类研究和文字类研究等五个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历史类研究

豪沃思于1881年在《英国皇家亚洲协会杂志》第13卷中发表的《中国北部边疆的所有者·第五部分·契丹人》2Howorth H H.The northern frontagers of China.part v.the Khitai or Khitans .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New Series,Vol.13,No.2 (Apr.,1881),pp.121-182.一文中简述了契丹民族起源于木叶山的传说、契丹八部的形成过程以及所生活地区的山川风貌,分析了耶律氏家族的崛起、大辽王朝及西辽政权中历代统治者的治国概况。其中,作者对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国功绩的论述着墨颇多。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契丹人与女真人、蒙古人、阿拉伯人、鞑靼人、突厥人、吐蕃人以及唐宋时期汉人之间的交往与联系,并从语言学的角度重点论证了契丹人与同属通古斯语族的中古蒙古人间的族源关系。卡尔·奥古斯特·魏特夫于1947年在《亚洲哈佛学报》第10卷中发表的《辽朝的官职和汉人选官体制》3Karl A.Wittfogel.Public office in the Liao dynasty and the Chinese examination system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Vol.10,No.1,(Jun.,1947) pp.13-40.从契丹人中的世袭特权、汉族官僚的科举选拔和荫补制度三个方面探讨了辽朝南北面官制的特征和影响、官职的设置、契丹人与汉人的选官制度等问题。霍姆格伦于1986年在《通报》杂志第72卷中发表的《辽朝契丹统治者们的婚姻、亲属关系和继承权》4Holmgren J.Marriage,kinship and succession under the Ch’i-tan rulers of the Liao dynasty (907-1125).T'oung Pao,Second Series,Vol.72,Livr.1/3 (1986),pp.44-91.从皇室宗族体系的创建(第一阶段)、发展(第二阶段)、对抗(第三和第四阶段)、重塑与发展(统治末期)和皇后在安排继承人方面的影响等六个方面讨论了辽朝统治者在建立和完善皇室宗族体系中对婚姻、亲属关系和继承权等问题的看法和应对方式。查嘉居(音译)于2005年在亚利桑那大学发表的博士论文《辽代贵族妇女的生活:公元907~1125年》5Ga-Ju Cha.The lives of the Liao (907-1125) aristocratic women.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2005.pp.1-314.从契丹人的血缘关系与遗产继承问题、萧氏后族的形成、辽朝皇帝的婚姻模式、辽代的女性执政者、皇室的女性成员、作为部落传统和仪式传达者的女性、葬礼中反映出来的女性生活等七个方面探讨了契丹部族中对血缘关系的界定,遗产继承过程中的原则,萧氏后族的构成,辽朝统治阶级的婚姻,辽代公主及其专有的婚姻模式,淳钦皇后、睿智皇后和钦哀皇后的生平事迹及对不同时期辽代政权的影响,皇室女性成员的氏系关系,公主、郡主与县主们的成婚、离婚及再婚问题,契丹祖源的传说,契丹传统仪式,契丹人的部落信仰和萨满教的地位,汉文史料中描述的葬礼、尸身的装束以及契丹妇女的陪葬品等内容。麦克·布莱恩于2013年在《宋元研究》杂志第43卷中发表的《辽朝与伊斯兰世界关系探究:迁徙情况、外交策略、商业贸易和相互之间的看法》6Michal Biran.Unearthing the Liao dynasty’s relations with the muslim world:migrations,diplomacy,commerce,and mutual perceptions,Journal of Song-Yuan Studies.Vol.43,2013,pp.221-251.从方法论问题、迁徙情况、外交策略、商业贸易和互相之间的看法等五个方面探讨了辽朝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文中指出,辽朝的逃亡者在中亚地区建立的西辽政权(哈喇契丹王朝)统治着相当多的穆斯林人口,但有关契丹人与伊斯兰世界早期关系的记载却很少。作者广泛参考了一系列阿拉伯文文献、汉文文献和最近的考古学成果以分析辽朝与伊斯兰国家在各领域里的联系及其影响。

二、器物类研究

岛田正雄于1950年在《亚洲艺术》杂志第13卷中发表的《辽代死亡面具》7Masao Shimada.A Death-Mask of the Liao period.Artibus Asiae,Vol.13,No.4 (1950),pp.250-253.介绍了东京大学文学院考古博物馆收藏的一件由青铜薄片压印而成的面具。面具长25、厚0.17厘米,两面均附着有小金点。作者推测这件面具可能出自中国辽代。他虽然未能确定这件面具的具体发掘地点,但指出相似器物常见于民国时期的热河省8热河省,民国时期行政区划的省份之一,辖区分布在现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及辽宁省等地,省会为今承德市。。此文的写作目的在于证明以上论断的正确性。罗伯特·崔特·潘恩于1964年在《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简报》杂志第62卷中发表了《辽代的一顶王冠(公元907~1125年)》9Robert T.Paine,A crown of the Liao dynasty (907-1125).Bulletin of the Museum of Fine Arts,Vol.62,No.328 (1964),pp.44-47.一文。文章作者系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的研究人员。他在文中对馆藏的一顶银冠与出土于中国辽代的银冠进行了比较分析,纠正了该馆原东方部主任富田幸次郎将其鉴定为圣骨匣牌匾的错误结论,重新确定了这项银冠的出处、功能、设计特点和象征意义。此外,他还在文中肯定了本馆展品保护研究室负责人威廉·杨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运用技术手段恢复文物原貌以纠正错误观点所做出的贡献10刘银成:《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辽朝银冠研究述论》,《中国辽夏金研究年鉴 201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第383~388页。。沈雪曼于2005年在《亚洲艺术》杂志第65卷中发表了《尸身问题研究:以河北省宣化县辽墓中的尸身为例》11Hsueh-Man Shen.Body matters:manikin burials in the Liao tombs of xuanhua,Hebei province.Artibus Asiae,Vol.65,No.1 (2005),pp.99-141.一文。文章从死后生活的愿望、道家思想、宣化辽墓中的陪葬器物等方面分析了契丹人精神世界中希望脱离人世、祈求再生成佛的观念,对死后不朽或尸身复活的渴望以及他们在死亡观念上对各种传统思想的融合等问题。

三、建筑类研究

夏南悉于1994年在《亚洲艺术》杂志第54卷中发表了《辽代建筑传统的形成》12Nancy Shatzman Steinhardt.Liao an architectural tradition in the making.Artibus Asiae,Vol.54,No.1/2(1994),pp.5-39.一文。文章从木制榫卯结构的传统、独乐寺观音阁、木制佛塔、奉国寺大雄宝殿、其他木制榫卯结构的寺院、辽代建筑特征总结、10世纪辽王朝与中原王朝的建筑、墓室与砖制佛塔等方面探讨了辽代建筑传统的形成及特点。作者的写作目的在于说明契丹游牧部落在定居社会边缘的生活方式以及形成这种生活方式的原因。文中指出,契丹人在建立王朝之前从未崇拜过寺院中的神祇,而是代之以信仰萨满教。他们既不生活在城池中,也不像汉人那样将尸身安葬于砖墓中。在王朝建立后,他们开始营造建筑工事。辽朝建筑是在借鉴和吸收中原建筑形式和特征的基础上形成的。辽朝人在其建筑传统的形成过程中结合本土和非本土的建筑环境对其原有的建筑风格进行了继承和改进。迪特·库恩于2000年在《通报》杂志第86卷中发表的《辽代建筑风格:是契丹人的创新和汉人传统的结合吗?》13Dieter Kuhn.Liao architecture:Qidan innovations and Han-Chinese traditions? .T'oung Pao,Second Series,2000,Vol.86,Fasc.4/5 (2000),pp.325-362.从辽代地上建筑、辽代建筑特征与辽墓壁画图案、辽代地下建筑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辽代契丹人和汉人工匠的选用、地面建筑风格、墓室藻井、墓壁莲花、二十八星宿与八角平面图造型、辽墓研究方法以及辽墓建筑特征等问题。夏南悉于2001年在《通报》杂志第87卷中发表的《对于迪特·库恩所写〈辽代建筑风格:是契丹人的创新和汉人传统的结合吗?〉一文的回复》14Nancy S.Steinhardt.2001 A response to Dieter Kuhn,Liao architecture:Qidan innovations and Han-Chinese traditions? .T'oung Pao,Second Series,Vol.87,Fasc.4/5 (2001),pp.456-462.对迪特·库恩在《辽代建筑风格:是契丹人的创新和汉人传统的结合吗?》一文中翔实的论述和独特的观点表示了赞赏。在他看来,迪特的文章准确地引述了其所著《辽代建筑》一书中所明确表达的主旨,并对其进行了更为简明的论述。同时,他对此前未在著作中展开讨论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以表达与迪特所持观点相异的一些看法。胡林(音译)于2009年在芝加哥大学发表了博士论文《城市景观与政治:内蒙古东南部辽代城市的形成》15Hu Lin.Urban landscape and politics the making of Liao cities in southeast Inner Mongolia.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2009.一文。此文分为两卷。第一卷主要从历史学和考古学视域下的辽王朝、辽代早期城市发展的开创性策略、辽代城市景观的设计与观念、人口流动以及物质迁移等角度探讨了考古学中的城市化理论在辽朝研究中的运用、辽朝的历史与考古概况、早期的城市建设以及城市景观风格的形成、早期的权力角逐、移民管理、对城市规模的再认识、关于五京的传说与地理空间、城市观念、城市的居民构成与分布、城市的消费水平与商业发展情况。第二卷主要对上述论题进行总结并列述统计表和附录。其统计表和附录包括辽朝农业结构表、陶器碎片和编码统计表以及对考古学样本进行电子活化分析和化学成分分析的图表等内容。

四、绘画类研究

琳达·库克·约翰逊于1983年在《亚洲艺术》杂志第44卷中发表了《辽代公主的婚礼:吉林省辽墓的壁画》16Linda Cooke Johnson.The wedding ceremony for an imperial Liao princess.wall paintings from a Liao dynasty.Artibus Asiae,Vol.44,No.2/3 (1983),pp.107-136.一文。这里需要指出,截止到1983年,作者仍把位于内蒙古通辽市的库伦旗当成是吉林省的下属行政区域,所以副标题中“吉林省辽墓壁画”的表述是错误的17库伦旗,1949年10月后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1969年7月至1979年7月随同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1979年7月又重新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99年1月哲里木盟撤盟设市,库伦旗隶属于通辽市管辖。。此文主要从库伦旗1号辽墓出土的考古学证据、库伦旗辽墓壁画和辽代人物画、辽朝公主的婚礼:库伦旗辽墓通道壁画中描绘的契丹贵族生活、库伦旗辽墓墓室装饰等角度探讨了契丹人的婚礼仪式和社会观念。罗伯特·奥尔布赖特·罗雷克斯于1984年在《亚洲艺术》杂志第45卷中发表了《辽墓壁画与〈文姬归汉图〉中的游牧民族形象》18Robert Albright Rorex.some Liao tomb murals and images of nomads in chinese paintings of the Wen-Chi story.Artibus Asiae,1984,Vol.45,No.2/3,pp.174-198.一文。作者认为,在反映古代中国艺术水准的诸多考古发现中,北部疆域的辽朝政权曾出现过大量的墓葬。这一时期的几处墓葬中均藏有许多反映辽朝契丹人与汉人服饰及习俗的壁画和其他绘画作品。这些作品生动细腻地反映出了游牧民族着宋人服饰的形象。此文对比分析了辽墓壁画中游牧民族汉化后的生活和习俗特征。曹星原于1996年在斯坦福大学发表的博士论文《从借用到拥有:从绘画艺术看辽朝的文化特征》19Hsingyuan Tsao.From appropriation to possession:a study of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the Liao through their pictorial art.Stanford university,1996.从文化特征的创造、辽代绘画及画匠简史、辽代契丹画家的绘画、文化特征的交融及其拥有者、文化特征的重构等方面论述了辽朝绘画艺术中所反映出来的文化特征。作者把近期辽墓出土的壁画作为参照对辽代艺术家胡瑰和李赞华的作品进行了甄别,确定了现存艺术品的真伪。他认为,被视为艺术品的辽墓壁画远比记载较少的文字材料更能反映辽代社会生活、文化水平和辽宋关系。作者分析了契丹人是如何通过绘画定义和表达其文化观念的。在他看来,这些壁画不仅为辽代庆陵中描绘四季风景的壁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释,也有助于理解一组以“秋林群鹿”为主题的著名画作。最后,他指出,契丹文化以及其他征服者王朝的文化都属于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辽代绘画发展轨迹的追踪也使得我们认识到了契丹人在艺术领域里做出的特殊贡献以及汉人对这种风格的认可。沈丹森于1999年在《东方艺术》杂志第29卷中发表了《宣化的天文墓画:是曼荼罗图么?》20Tansen Sen.Astronomical tomb paintings from xuanhua mandalas?.Ars Orientalis,Vol.29 (1999),pp.29-54.一文。文章从宣化墓及其墓主张氏家族的丧葬传统、古代天文图介绍、宣化辽墓天文图解读、星座符号与天文学关系等方面分析了宣化辽墓穹顶上的一系列天文图以及天文图与佛教绘画的关系。宣化辽墓的墓室屋顶上设计有佛教主题的天文图案。这些图案与佛教密宗曼荼罗星图十分相似。作者认为,创作于辽金过渡时期的宣化辽墓中的天文图案蕴含着流行于东亚佛庙中的最早的星座图。这些图案是研究当时佛教徒与汉人对死后世界的看法和面对方式的线索。

五、文字类研究

冯家昇于1948年在《美国东方学会研究》杂志第68卷中发表的《契丹文研究》21Fêng Chia-shêng.The Ch'i-Tan Script.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1948,Vol.68,No.1,pp.14-18.介绍了《辽史》、《契丹国志》以及《廿二史札记》等文献中对契丹大字和小字创立时间及原因的论述,详细分析了碑刻中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的特点。作者认为,契丹大字的结构是在汉字基础上的变形,而契丹小字则是拼写而成的文字。他还通过契丹孩童学习唐代诗人贾岛诗词的例子说明契丹语言的句法规则。其句式结构为:定语或多个定语+主语+(定语)+宾语+谓语。作者对契丹文字在金朝文化生活中的作用论述颇多。他认为,契丹字在将汉字著作介绍给女真人的过程中一直都起着转译的作用。汉字首先会被译成契丹小字,然后再被转译成女真字。金章宗“诏罢契丹字”的政策很可能阻止了官方对契丹字的使用,但是熟练掌握契丹字的人仍在私下里使用这种文字。此外,作者认为有大量的女真人会说契丹语,然而学习契丹语是否为掌握契丹字的必要条件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图1 契丹(辽)专题英文论文年发表数量散点趋势图

如图1所示,契丹(辽)专题英文论文的年发表数量从19世纪80年代至今呈现出日益增多的趋势。这反映了海外学者对中国辽史和契丹研究的关注度在日渐加强。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文论文的发表年份日渐集中,这可能是我国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在学术领域里的反映。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加深,更多的海外学者把目光集中到中国辽史的研究中来。图中英文论文年发表数量最多不超过两篇,这相比于国内而言是极少的。这反映了英语叙述体系下的海外学者对契丹学的相关研究关注得还不够。此外,海外关于辽史和契丹学的英文论文在研究水平上参差不齐,只有少数论文利用了有别于国内文献或文物的原始材料,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更多的文章只是结合中国学者提出的观点对国外学界相关研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对于英文论文的解读和分析有助于促进国内学人了解当代海外英语文献相关研究的现状和动态。这既有利于从中国学者的角度及时借鉴国外成果的新方法和新理念以弥补不足,也为批判国外研究的局限性提供文本前提。就史学理论而言,对契丹(辽)专题英文论文的辑录和分析有助于从世界古典学及中世纪学的学理角度开阔研究视野,进而在多元文本的基础上实现国内契丹文献学研究路径的深化。从史料的角度来看,任何时代的历史文本都可能成为后继学者实现学术突破的间接史料。当代海外学者的英文论文是契丹文献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有助于厘清海外研究的学术轨迹,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在信息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对辽史和契丹学相关英文论文的分析与探讨有利于指导我们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展现国内学术研究的广阔视野。

猜你喜欢

契丹论文英文
寻找契丹族遗迹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契丹喝死外交官
公务员醉死酒桌,一千年前的官场就很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