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新建高职院校科研定位和路径选择研究

2020-03-28胡艳花王梅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8期
关键词:新建院校职业

胡艳花 王梅

[摘           要]  新建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科研作支撑。当前新建高职院校科研起步低、力量薄弱,教师重视程度不够,科研工作与实际脱离,科研管理水平低,缺乏教师科研发展平台。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教育和产业密切关联的这一职业教育特点入手,纵向和横向上对科研发展有准确定位,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校本课题、教研课题入手进行科研训练,通过完善科研制度,搭建平台,转变教师科研观念,以院系为基础建立科研团队,与中小微企业开展科研校企合作等路径提高科研能力,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关    键   词]  新建高职;科研定位;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8-0219-03

高职教育既是职业教育,又是高等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发挥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职能,且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高职院校要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对教师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队伍建设,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要落实好职业教育科研和教学成果奖励制度,用优秀成果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在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新建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从教学质量和办学质量的提高上丰富其内涵,而科学研究是提升二者水平的基础和途径。新建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提升教师队伍的科研水平,进行科学的科研定位,明确科研发展的方向、思路和目标,这将起到引领和先导作用。

一、新建高职院校科研发展困境

(一)科研起步低,力量薄弱

新建高职学校主要由中职学校升级而成,建立初期,很大一部分教师通过外派学习或攻读在职学历转型而成,理论知识薄弱,很多教师没有科研经历,缺乏开展教研科研的专门训练,教师的科研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水平偏低,即便有科研工作,主要也是由少数人来完成,更多的人是“挂名”了事,或者应付了事,缺乏深入调查研究和思考,团队能力和负责人的水平得不到实质上的提高。研究注重短期效益,缺乏目标性、方向性,整体科研能力和水平较低,尚未形成科研团队。在这一阶段,申报上级项目的选题创新性不足,写作水平达不到要求,没有前期科研积累,往往资格受到限制,很难获得纵向课题的立项。

(二)对科研思想重视不够,动力不足

学校新建初期对教师教科研没有硬性严格的规定,科研的动力来源于晋升职称评定、对教师的主持参与项目和发表论文要求。此外,鲜有教师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科研问题;拥有高级职称和有经验的教师没有科研动力,初级、中级职称的教师有提升科研能力的诉求,却又受资格和水平的限制,缺乏足够的自信,或由于教学任务重而忽略了科研实践;部分教师对高职科研工作认识不足,做好问题、好论文的二传手、三传手,论文东拼西凑;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缺乏针对性、创新性和深度;对教育教学中的难点和问题的研究甚少,或重理论,轻实际应用。

(三)科研管理水平低,缺乏教师科研发展平台

科研管理人员缺乏,经验不足,事务性工作多,发展性工作少,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教科研的指导和开展管理工作;科研项目管理重申报,轻管理,科研管理水平提升方面难见起色;与外界沟通交流少,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捕捉职业教育研究方向;科研管理缺乏重点和针对性,对教师科研发展平台的搭建不足。虽然针对教师科研项目申报选题、申报书填写以及论文制作方面进行了培训,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有教师个人方面的原因,从管理上来说,也缺乏为教师提供开展科研的机会和平台。

(四)科研工作和教学与生产的实际分离

多年来,国家提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和工作岗位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但是从管理层面到教师思想,重视不够,教师又忙于教学和管理,满足现状不求突破,也不能深入行业、企业开展专业和人才需求调研工作,与企业缺少必要的交流和沟通,更不能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了解生产实际情况,教学科研和实践分离,解决问题时自然片面化、理想化,成为理论的巨人、实践的矮子,科研自然也缺乏创新性和突破性。

二、新建高职院校科研服务于人才培养的定位

高职院校明确的科研定位是开展科研工作的前提,明確的定位才能明确科研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才能使自身科研与其他性质类型不同、水平高的高职院校错位发展,有效发挥自身的科研功能,提升学校的总体能力和实力。

(一)横向上突出科研在产、学、研中的融合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使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等教育,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社会服务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立足点和目标,科学研究可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进而培养高素质技能社会服务的人才。因此,新建高职院校应当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吸收校外智力资源和实践基地,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的、共赢的关系,产、学、研相结合,在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活动中结合企业的需求,开展应用性和开发性横向的项目,补齐企业基础理论研究的短板,为企业创新提供动力,以及解决产业和企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因此,在横向上,新建高职院校密切产学研合作,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研究,开展应用型和实践型研究,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

(二)纵向上参与竞争合作

中国在转型时期和“新常态”的背景下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新疆作为这一倡议的核心区,同样面临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巨大变革,相应职业院校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做出积极的响应,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支持地方经济建设。这样的宏观背景为高校科研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视角,抓住了这一机遇解决企业和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中的问题,将使科研能力得到巨大的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但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条漫长的路。

纵向上的科研定位应该体现层次性和阶段性。阶段性上,新建高职院校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科研基础起步很低,几乎从零开始。在这样的境遇下,科研定位不能过度追求国家级、省部级等高端科研项目,以申报更高级别的课题项目为目标,新建高职院校在这方面必定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在初期而言,高职院校要设立院校级别的课题,紧密围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坚持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着力解决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职业教育面临越来越多需要探讨的领域,例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高职衔接、思想政治教育、1+X证书制度、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等热点、难点问题。这些均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只有立足学生、立足学校、立足区域、立足行业和产业,通过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加以解决。同时科研管理部门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作为高职院校的科研项目,引导教师开展研究,探索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通过这一过程,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不断得到锻炼,从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为取得更高层次的成果和获得更高级别的项目蓄势。层次上,重点支持高学历,有科研动力和能力的教师优先发展,再组建团队,从点到面,逐渐带动其他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真正发挥科研在教学中的导向和推动作用。

高职院校本身的办学定位是职业教育,其首要职能定位是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不论是从横向还是纵向上来说,其目的应当服务于人才培养。教师参与科研活动,推出科研成果,自身专业水准得以提升,教研相长,在此作用下,教师教学水平也能够得到提高,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

三、科研能力提升路径

新建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走内涵式发展的路子,师资队伍建设是重要支撑。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新进教师要求硕士以上,甚至有的高职院校在政府支持下通过培养和引才政策引进博士,高学历层次教师数量和比例增加,成为科研的中坚力量,发展科研成为可能。

(一)建立和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创造教师科研发展的条件

新建高职院校应当重视科研机构的设立和科研制度的建设,逐渐建立科研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改善科研条件,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对于科研基础好、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可加大培养和支持力度,争取更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开展交流合作,邀请各领域专家开展科研专题讲座,激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建科研团队带领青年教师共同申报和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实现“输血”功能,通过“传帮带”提升青年教师科研能力,使新建高职院校教师具备“造血”功能。

(二)搭建产教融合教科研工作平台

充分利用政府政策资源,搭建教科研工作平台,充分发挥其集聚和辐射作用,弥补平台建设经费的不足,保证科研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吸引一部分能够独立开展科研、进行创新工作的高层次的人才,促进科研队伍建设,产出有代表性的、有特色的科研成果,逐渐提升影响力,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能力和实力不断提高,为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支持。例如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在政府支持下充分利用河南援疆的智力支持,设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的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并招收在本校工作的博士进站与河南援疆高校联合培养。这一平台获得地方政府资金上的大力支持,在站博士后分别获得新疆和河南的博士后基金资助,逐渐开始获得厅局级、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学院的影响力逐渐提高。下一步将结合地方产业需求,通过科技部门牵线搭桥,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三)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推进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

高职院校必须以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促进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导向,注重地方性,凸出特色化,深化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推进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助力教师科研水平与教学能力的协调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横向课题,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将教学内容与科研成果相融合,与教学过程相融合,吸收学生参与其中,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形成教学和科研相互融合的良好格局,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四)加大科研支持力度,建立优秀教科研团队

学校领导需要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将其作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重要一环来抓。加大科研经费的支持力度,搭建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平台,购置图书和期刊数据资料,为教师开展科研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通过培训提高教师获取信息的能力;学校科研建立与各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之间经常性的沟通和交流,科研管理部门应当深入教学一线,调查、收集、研究和编制校级科研项目指南;组织校内外专家对项目申报、开题和结题进行评审,在评审中训练,在训练中提高“以评代训”的方式,使教师逐渐掌握科研的过程和方法;支持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科研项目,邀请专家针对项目申报、实施,论文撰写等方面进行专题讲座,外派教师参加科研培训和学术交流,了解自身专业领域和职业教育领域的前沿动态;给予开展科研工作的教师一定时间和工作的灵活度,能够有时间、有精力在科研上得以提高,为建立优秀的科研团队打下基础,提高学校整体的科研水平。

(五)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科研服务能力

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区域行业企业是重要依托。“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設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建立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敏锐捕捉社会需求变化,以人才培养和企业技术需求为纽带,保持教学科研和社会发展高度契合。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中小微企业的校企合作,产业和教育的深度融合,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教育和企业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和矛盾开发科研课题,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当然,这要求高职院校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具备吸引企业与之开展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的实力,这样才能破解校企合作深度融合难题,寻求发展策略,提高发展质量,将科研与教育教学相长,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成果,教学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新建高职院校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要对新建高职院校科研发展中的问题有客观实际的、深刻的认识,找到立足点,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进行科学的、清晰的定位,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科研能力,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于书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下专科高职院校科研定位分析[J].职教论坛,2017(9):27-30.

[2]王晓红.关于高职院校科研定位的几点思考[J].职教论坛,2016(23):45-47.

[3]王秀清.高职院校科研定位和教师科研能力建设刍议[J].职业与教育,2011(18):63-64.

[4]王梅,贺鸽.中职学校教科研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J].科技视界,2014(5).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新建院校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我爱的职业
2016年10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
2016年6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