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

2020-03-28魏文强程国飞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8期
关键词:技能型教学方式院校

魏文强 程国飞

[摘           要]  随着我国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高素质、高水平的职业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受到广大企事业单位的青睐。因此,高职院校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也开始逐步提升,国家和社会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在教学方式、教学模式和管理体制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难以满足国家、社会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多年的高职院校一线工作经验,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对广大读者具有借鉴意义。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8-0208-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制造行销全球,成为全世界唯一的具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这一切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一代代职业技术人才的努力和职业教育的培养。进入新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领域更加广泛,竞争的激烈程度也日益加剧,国家对实业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大量的高技能人才成为经济建设的主要力量。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应当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批符合当前建设要求的职业技能人才。

一、高职院校教学方式的创新

高职院校的工作核心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能够满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需要,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技术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培养工作应当围绕当前的热门技术,掌握人才供需现状,改革自身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培养需求缺口较大的技能人才。[1]

(一)改革教育制度,实行个性化教学

高职院校应当大胆创新教育教学制度,吸取一线教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整合各类资源开设贴近社会发展的技能课程,采取制度手段激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手段,为学生传授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技能,重视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重视学生的人格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2]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当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和进行技能实践的积极性,这样一来就能够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培养高水平的技能人才。

(二)创新教学手段,适应社会需要

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之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周期较长,教学科目较多,对学生的培养情况在短时间内难以体现,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考察。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把握好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实践之间的关系,紧随社会发展步伐,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迅速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的要求,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目前,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职业院校中仍然根深蒂固,教师的教学方式仍然以“灌输式”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后通过书面考试的方式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偏离了高职教育的初衷,对理论知识的教授远大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符合当前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3]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将更多的实践操作环节融入教学流程中,使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的基础操作技术。对学习成果的检验也应当以实操水平的高低进行评价,不能仅仅依靠卷面成绩这一片面的标准,这样才能符合当前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三)提升学校软硬件环境

学生的学习环境直接关系到最终的学习成果,高职院校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保障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生活当中,更好地配合教师完成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践。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拥有了比较好的硬件环境,校舍环境、生活配套设施等都比较齐全,教学中常用的多媒体设备,如影音设备以及专业课实践设备材料等都能够较好地满足日常教学的需求。相比之下,对学生影响更大的是高职院校的软环境,多年的积弊造成了学生和家长长期以来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高职院校,认为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校风学风等方面水平较低,是低分学生的无奈之选。高职院校的软环境包括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师资力量配备、学校的管理制度等。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学校的管理制度,因为这个制度维系着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关系平衡,是维持正常教与学关系的标准,关系到学校形象、口碑的树立。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参考国内外优秀学校的制度规范,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合理的院校管理制度,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学校的软实力,打造现代化的高职院校。

二、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创新

科技发展,人才先行。在国家大力支持科学技术创新的当下,高职院校要肩负起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责任,源源不断地为国家输送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进行教育模式的创新。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存在僵化落后的问题,与目前的社会需求有明显的脱节,造成人才培养机制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因此,对教育模式的创新势在必行。

(一)树立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对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響。长期以来,广大高职院校在自身定位、生源水平、办学实力等因素的影响下已经形成了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流程,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些固化的模式也应当随之改变。[4]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应当首先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要求教师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改变以往以课本理论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高技术实践的占比,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改变期末考试等评价形式,由传统的分数评价转变为技能加理论的多方面评价,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突出职业教育注重实践能力的定位,使高职院校真正成为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

(二)采取目标牵引的教学方式

高职院校通常开设的专业较为繁杂,不同专业的科目设置、教学内容不尽相同,考核评价的标准也不一样,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设置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为牵引,围绕这个目标开展日常教学工作。不同的教学模式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很大的区别,一般的理论讲解能够保证学生达到一定的理论知识目标,而一定课时的实践操作是学生达成实践目标的保障,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够达成最终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时刻以教学目标为牵引,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从而指导学生达到满足社会需要的标准。[5]

(三)改革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

在我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里程中,产业工人和基层服务业人员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长期以来这个群体一直受到社会的偏见,总是被打上“低端”的标签。受到这种影响,定位于培养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也相应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改革教育理念,摆脱低端人才培养基地的“帽子”,成为大国工匠的摇篮。

三、高职院校管理机制创新

高职院校的管理机制对院校建设、日常教学以及学生培养工作都具有指导性意义,可以说科学合理的院校管理机制对高职院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高职院校的管理机制主要是针对学生的管理,将学生作为被管理者进行约束。这样一来,学生逐渐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对他们的创新能力是一种压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改革学分制度

高职院校的教育要立足于学生日后的就业问题,为学生今后踏入社会后从事工作或创业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现实情况是,学生面临的就业情况千差万别,部分学生的就业岗位甚至与所学专业并不相关,因此高职院校的管理机制应当考虑到这种情况,引入学分制对学生进行管理。[6]目前,高职院校的学分制中,必修课学分占比较高,这样一来无形中限制了学生对课程的选择余地。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在这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在合理的范围内减少必修课程的学分占比,保障学生的选择权,这样一来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他们未来的就业提供保障。[7]

(二)借助社会力量,采取工学结合的方式

高职院校的定位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实践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学校环境毕竟无法完全模拟真实的生产环境,想要真正提高学生的技術实践能力,最好的方式是工学结合。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能够整合社会资源,联系相关专业的对口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让学生在真生产环境下将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为学生安排经验丰富的一线产业工人进行指导,这样一来能够大大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能够进一步加深,另外也为企业提供了更早接触人才的机会,有利于企业尽早挑选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学校、学生、企业实现多赢。[8]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在我国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各行业技术的不断更新,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出更好的人才培养方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为国家的改革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薇.探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J].现代国企研究,2019(10):112.

[2]王珂.基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研究[J].学周刊,2019(8):26-27.

[3]宋晓燕.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J].智库时代,2018(47):211,215.

[4]赵小峰.涉农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投入—产出”效率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5]高海妮.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提升高职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6]张志杰.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20):292.

[7]张涛.深化高职院校数学建模活动 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数学教学改革[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3):72-73.

[8]杨静.改革教学方法,推动高职院校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7):206-207.

编辑 赵瑞峰

猜你喜欢

技能型教学方式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四川省技能型人才现状及政策建议
工会参与技能人才培养的内涵、角色定位及其路径
浅谈技能型人才发展状况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