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岗位需求的“中职-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

2020-03-28谢芳吴春巧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8期
关键词:轨道交通岗位职业

谢芳 吴春巧

[摘           要]  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大量的中职学生将涌入高职学校,而目前高职学校的培养方案面向对象是高中毕业生,不符合中职毕业生的特点。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对中职和高职的专业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实现中职-高职衔接式的教学体系。

[关    键   词]  人才培养方案;“中职-高职衔接式”;岗位需求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8-0122-02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应加快建立健全现代教育体系,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职业教育需求。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主要为中职和高职教育。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中职学生能选择的就业岗位日益减少,促使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继续升学进入高职院校学校,按照此趋势,未来高职学生构成中中职毕业生与高中毕业生比例将持平。“中职-高职衔接式”的职业教育将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拓宽渠道。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对职工素质和学历要求均较高。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中职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的岗位极少,促使大量学生面临升学的选择。然而中、高职院校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衔接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就“中职-高职衔接式”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原则、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设置三方面分别进行研究分析。

一、“中职-高职衔接式”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目前,中职和高职教育目标均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侧重培养为生产、服务行业提供服务的操作人员,高职职业教育侧重培养的则是高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深度设置不合理

中职学校开设的基础课深度不够,导致学生理论基础不扎实,使学生从中职学校升学进入高职学校时,无法与高职阶段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进行衔接,学习出现困难。

(三)课程内容重叠

由于原高职培养计划针对的是高中毕业生,其在专业方面起点为零。而中职学生在中职阶段就已接触到部分专业课,因此存在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出现课程内容重叠的现象,导致进入高职学校学习的中职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中职-高职衔接式”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原则

(一)结合职业岗位,明确目标定位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列明的职业范围有:客运员、站务员、值班员、票务员以及运营管理等相关职业岗位。而地铁企业提供给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仅为地铁站的安保人员,部分地铁公司的安保人员需要兼任站务员。与此同时,高职毕业生所能应聘的就业岗位为站务员,未来职业发展方向为客运值班员、值班站长和行车值班员等。

(二)理清岗位要求及强度,制订培养方向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的中职学生培养过程中,虽然安保人员的岗位要求较低,但出于其可能兼任站务员的考虑,除了培养学生作为服务人员的基本礼仪、职业道德外,还需要教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基础知识。高职学生培养过程则应注重学生在原有专业基础知识上进行综合素质的拓展。

(三)根据学生特性,确定培养方案

中职生和高职生在认知能力、接受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成长能力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别,这就要求学校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学方式。

三、“中职-高职衔接式”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设置

(一)专业核心课程现状

在《中等职业学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和《高等职业学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标准》中罗列的专业核心课程均包括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

鉴于中职学生的认知与理解能力,核心课程中要求的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已超出学生的接受、掌握能力范围,除此之外的其他课程均与高职课程设置发生重叠。因此,需对课程内容进行拆解并删减超能力范围的内容。

(二)核心课程内容调整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主要学习内容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历史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路网设计、线路与车站、车辆与供电、信号与通信、运行组织与经营管理、投资效益分析等。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主要学习内容為城市轨道行车安全、设备安全、施工安全、消防安全及交通应急管理等相关的法规和评价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主要学习内容为:城市轨道车站和客运组织工作、票务管理、乘务管理、市场营销分析等。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主要学习内容为:轨道交通运营计划、运营模式、列车运行组织及其工作岗位制度、车站组织、车站设备监控系统、防灾报警系统等。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主要学习内容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常用设备使用方面的技术知识。

(三)核心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

职业教育重在实践,若职业教育与实践教学相脱离,一切均为空谈;然而,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教学也只是空中楼阁。因此,在调整理论教学课程内容后,对实践教学也应按照其特点和内容来制订合理、规范的评价标准,另外,中职与高职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

实践课程的评分标准设置的原则须考虑相同点与不同点。

1.相同点:中高职的评分标准都应考虑到考勤以及技能分解要点逐点得分。

2.不同点:中职的评分标准中应更多注重职业道德、学习态度以及安全意识等方面的考核;而高职则应更多地注重对非常规操作中应急处理的考核。

“中职-高职衔接式”教育既能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职业素养,又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应打破原有的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跳出原有框架,形成“中职-高职”人才培养方面的上下衔接、互通机制,促使职业教育体系更加灵活、统一,从而培养出具备更高素质、更高技术的应用型人才。

另外,根据多个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文件可知,未来的高职生源远比现在更复杂,除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外亦会有退伍军人、农民工等人群,因其文化基础及专业基础参差不齐,高职院校一个专业仅有一套培养方案远远不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为不同学生团体“量身定做”培养方案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王梦云,宋美玲.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学院学报,2019(1).

[2]张蕾蕾.基于标准建设的中高职教育衔接路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9(13).

[3]肖世耀,李湘伟,廖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融合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13).

编辑 赵瑞峰

猜你喜欢

轨道交通岗位职业
轨道交通TOD模式创新引领宁波城市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及电力技术探析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我爱的职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五花八门的职业
我为什么不能享受事业单位八级岗位退休待遇
关于马术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