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的多元化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020-03-28刘薇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8期
关键词:导向多元化体系

刘薇

[摘           要]  现在多数高职院校的考核方式以考核理论知识为主,与强调“知识、技能、素养”三线并重的人才培养目标难以达成一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多元化高职课程评价体系,分析其内涵及实现过程,并进行实践应用。

[关    键   词]  课程评价体系;就业导向;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8-0016-02

为实现高职院校毕业生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拥有校企合作,并以企业用人单位需求驱动来进行专业建设及课程设置,“知识、技能、素养”三线并重为社会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构建高职院校课程评价体系是高职院校各专业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1]。要使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与之匹配的课程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2]

一、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一)理论研究在技能及素养方面研究不足

关于高职学生课程评价体系的理论研究,国内外都很多。但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评价还停留在“知识本位”的传统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模式上,以知識评价为主。技能与素养方面评价,如何与用人单位要求一致,需要进一步提升。

(二)课程体现实践技能,评价鲜少体现

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知识、技能、素养目标三线并重”,而且实践教学在专业教学占有重要的核心地位,课程系统充分体现高职特色。但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课程评价,形式上以纸质试卷为主,内容设计上以学生理论知识考查为主,弱化了学生实践技能、职业素养方面的考查,直接挫伤了学生开展实践、提高自身职业技能的积极性。

(三)评价主体以任课教师为主

完整的高职院校学生课程评价体系应当引入用人单位的参与,通过调查广州市高职院校发现,高职院校教师认为对学生评价的主体仅仅是任课教师。虽然不少学校是拥有校企合作的院校,但是实际上,很少学校、很少专业、很少课程能把用人单位加入评价主体中来。

二、高职院校课程评价体系的意义

“就业为导向”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对高职教育的意义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指导评价模式方面的改革

受传统教学方法及评价模式的影响,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评价模式采用以理论为主的纸质笔试,这样的考核结果偏离了人才培养目标,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就业为导向”的多元化评价模式,强调人才培养的考核结果与用人单位需求结果一致,使用线上线下多种信息化手段进行“知识、技能、素养”多方面的考核。

(二)深化评价理论基础方面研究

现在关于高职院校评价体系方面的理论体系主要参照德国等国家的经验。国内学者在此基础上丰富了课程评价的理论体系,但是理论并没有在实践中广泛应用,得不到实践的支撑。“就业为导向”的多元化评价模式,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丰富理论基础,验证理论的科学性。

(三)促进评价主体多元化

现阶段,贯穿整个课程评价过程的评价主体主要是任课老师,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导致难以对学生结果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将本学科专家、学者、企业一线专家等加入评价主体中来,使用多种信息化手段,促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准确。

(四)提高学生向学习积极性

传统考试以理论知识考核为主,评价内容过于单一,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容易热衷于理论知识学习,忽略了职业技能、素养的提升和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强调成绩的好坏与企业要求保持一致,强调学生“知识、技能、素养”三线并重的考核,提高学生开展实践、提高自身职业技能和素养的积极性。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多元化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组成

根据高职课程评价的理念和模式的研究,结合现在高职院校课程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多元化高职课程评价体系。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内涵

2017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加强技术技能积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4]

就业为导向,就是根据专业的实际情况分析,适应人才市场需求,按照对口企业的用人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课程评价体系等,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使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迅速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发展就业导向观,更重要的是引导高职生树立适应社会发展的职业发展理念和合理的就业观,明确自我学习和发展的目标,增强自我学习发展的内生动力。[5]

课程评价体系引入“就业为导向”观,强调学习结果的好坏与企业用人单位的评定保持基本一致,重视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考核,激发了学生在技能方面、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学习积极性。

(二)多元化的组成

“就业为导向”的多元化高职课程评价体系中,多元化指的是:评价模式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手段多元化。

1.评价模式多元化

课程评价过程中,不同课程评价模式具有不同的评价效果和适用范围。本文提出的课程评价体系通过分析课程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式,评价模式包括:系统评分、学生自评、学生分组组间互评、企业评分、学生作品发布后用户评价、教师评价等。不同的课程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的评价模式,评价结果按照各种评价模式按百分比组合科学评价学生“知识、技能、素养”的综合成绩。

2.评价主体多元化

课程评价体系的主体包括评价人员(学生、教师、企业人员、专家等)、考试系统、智能机器人等。主体构成多元化,避免了评价过程中单一性及评价结果主观性。同时,对评价人员的知识、能力、认识、经验、道德等素质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及教育结果的权威性,所以对评价人员的选择上要有反复考量,有一定的依据。

3.评价手段多元化

引入信息化技术,使评价手段多元化:线上考试系统、专家连线点评、作品公众号发布用户点评、考试分析系统等等。根据课程特点及评价阶段选择不同的信息化手段,使各种评价模式的实现更加便捷。

四、“就业为导向”的多元化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的实践

(一)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1)评价方案制定;(2)评价方案实施;(3)评价方案反馈;(4)评价方案改进。如图1所示,学校应当制定评价制度,支持课程评价改革,使之与相对应的课程体系相匹配,保障评价体系的执行。

(二)“就業为导向”的多元化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的实践应用

某高职院校计算机多媒体专业对评价体系进行改革,邀请企业、教师、专家等进行评价方案制定,每门课程“知识、技能、素养”三线考核内容与人才培养方案目标一致。

评价方案中,课程评价由线上成绩和项目成绩构成:线上成绩由网络平台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自动给出;项目成绩由组间自评、学生互评、专家评分、用户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主体考核组成。项目完成后,由数据分析平台自动生成学生成绩分析报告。

最终生成全方位考核的评价数据,与用人单位对应能力需求考核点基本保持一致,学生评价结果的高低与企业选人的排序也基本一致(见图3)。

五、结语

现在高职院校大部分的评价方式主要考核理论知识纸质笔试考试,这样的评价方式考核过程简单容易执行,所以要进行高职院校要进行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科学地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素养”进行考核,需要制定评价制度给予支持,并严格执行。

参考文献:

[1]左健民.产学研合作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J].教育发展研究,2013(1):82-86.

[2]汤慧芹,顾卫杰.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7):99-100.

[3]沈娜.课程评价的现状、特征及价值转向[J].教学与管理,2018(2):4-6.

[4]何杨勇.职业教育“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错了吗:与和震教授等商榷[J].职教论坛,2019(5):6-13.

[5]杨杰.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9(20):55-59.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导向多元化体系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犬只导向炮
树立“五个导向”严格党内生活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专业化PK多元化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