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曲《一首桃花》声乐演唱的艺术处理分析

2020-03-27陈家裕

现代盐化工 2020年1期
关键词:艺术处理声乐演唱

陈家裕

摘   要:《一首桃花》是林徽因作词、周雪石作曲的声乐作品,是我国首部公演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的著名选段。基于此,先分析了《一首桃花》的背景,再对《一首桃花》作品进行深入解析,最后对《一首桃花》的演唱艺术处理进行研究。以期通过对《一首桃花》演唱技巧的分析,对演唱者表演提供一定帮助,使其达到更理想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一首桃花》;声乐演唱;艺术处理

在声乐演唱中,歌剧演唱难度较高,情绪处理困难,需要通过音色和速度的变化塑造人物形象,在演唱过程中给演唱者造成不小的难度麻烦。演唱过程中演唱者要表达乐曲意境、塑造人物,还需要经过长期刻苦训练和积累,深入研究作品特点,掌握演唱技巧,才能在演唱过程中传达歌曲情感,给听众带来良好的视听体验。

1    《一首桃花》背景介绍

歌剧《再别康桥》由陈蔚编剧、周雪石作曲,是我国第一部小剧场歌剧。其中关于主人公林徽因的唱段《一首桃花》是最经典的部分,更是女高音咏叹调演唱中的代表作。主要以林徽因心理和情感的变化作为主线,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情意。乐曲以主人公情感变化为主线,林徽因当时到北京养病,徐志摩去北京看望,林徽因心理产生很多感慨,在当时创作了《一首桃花》,描绘了林徽因细腻的心理,悲伤和欢喜并存。该作品是作者有感而发,诗句流畅优美,加上周雪石教授创作的意境丰富的音乐,将听众带入神秘、富有想象力的世界[1]。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结合了中国音乐特有的色彩,融入诗歌独有的韵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将林徽因的感情特征和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具有浓重的戏剧色彩,在中国歌剧上画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中国歌剧史上承上启下的一部作品。

2    《一首桃花》作品解析

2.1  曲式分析

《一首桃花》是二部曲式結构,包括引子、A乐段、B乐段、尾声。引子使用G小调,是开放性乐段,使用小提琴演奏高音旋律(包括三连音以及跳进旋律走向),引出思念和回忆的感情。钢琴伴奏使用三连音和柱式和弦,钢琴旋律整齐,更能表现出小提琴的优美。A乐段也是G小调,包括两个乐句,A乐段使用宣叙调,整体旋律平稳柔和,结构紧凑,旋律走向不仅有跳进式也有级进式,更加丰富多彩。描写了桃花静态美。通过桃花映衬出林徽因的智慧和温柔。结束后是降E大调属七和弦准备,引出B乐段。B乐段是高潮乐段,让乐曲更有激情,让乐曲更具戏剧感。B乐段从降E大调开始,经过反复后在降B大调和弦停止。B乐段是咏叹调,桃花景象动态化呈现,整个旋律高昂嘹亮,为跳进式展现。尾声是小提琴高声部演奏,钢琴使用柱式和弦伴奏。小提琴旋律包括三连音和附点音符,在钢琴伴奏下更能烘托出小提琴优美的旋律,使用低沉的氛围对思念和回忆的情感进行表达。

2.2  人物塑造

《一首桃花》这首乐曲主要塑造了林徽因的形象,林徽因的诗词表现了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热爱,在诗词中描写了动态美和静态美。《一首桃花》是描写桃花的诗词,描写的内容不光是景物,林徽因使用大量拟人手法,给桃花赋予了生命。通过动态和静态的描写,表达对生活的热爱,更是对过往时光的回忆和思念。在塑造人物上不能过于僵硬,需要通过肢体语言和歌声的变化表现林徽因的性格,表现出林徽因对于生活的热爱。

2.3  音乐风格

《一首桃花》有着深远的意境,虽然是描写自然景物,但是诗歌充满想象和拟人手法,林徽因将笔下的桃花描写得如姑娘一般美好,诗歌中不仅包含诗词的含蓄和唯美,更具有诗歌的优雅和韵味,将情感和意境融为一体[2]。音乐中不仅表现了林徽因的柔情才气,也保持着林徽因优雅脱俗的气质,音乐形式更具爆发力,能够让欣赏者进入音乐意境中。

3    《一首桃花》声乐演唱的艺术处理

3.1  音色处理

《一首桃花》演唱时,主要以抒情音色为主,情绪表达上不需要像民歌小调一样直白,也不能类似于西洋歌剧般厚重,需要进行多处拐弯技巧的处理,以轻盈又饱满的音色演唱。第一部分应当使用含蓄温柔的音色,用宣叙调风格缓缓倾诉而来。“桃花”起音需要使用偏弱的音色,直到“朵朵露凝”加强音量处理,将声音自然推送,调整声音力度,表现林徽因心理的变化。如“一瓣瓣的光致”要用柔缓音色处理,逐渐加强,“息”字音色达到中强力度。弱声呈现“含着笑”,表现歌曲灵动之美。演唱第二部分时,音色应当张扬明亮,作为全曲高潮部分,使用“piumosso”记号,演唱者要注意情绪和速度的控制。宣泄情绪要让声音呈现连贯大线条走向,速度需要快于前部分,让听者能够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感受到人物对于生命的热爱。保持这种音色直到“一瞥”后,保持轻盈音色,结尾处逐渐减弱音色。处理方式是让演唱者使用弱声处理,让主人公的宣泄得到控制。从含蓄音色转变为激扬明亮音色,充分表现主人公触景生情的情绪,更细致、透彻地展现主人公的多情和纯净。

3.2  气息处理

演唱过程中要对气息进行合理应用,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作曲家在曲子中应用休止符和附点,作曲别具匠心。正确的呼吸方法是:演唱者要双脚站稳,目视前方,身体伸展放松,将重心放在脚趾关节上,让横膈膜平稳扩张,保持在平稳通畅的呼吸状态。《一首桃花》整首歌曲是平稳的音乐线条,乐句音量不适合过高,演唱到高涨情绪时,适当加强音量,但每个乐句的起承转合都要委婉,保持平稳音色,保证气息流畅性。

首句“桃花”后,安排一个休止符,留下一个小气口,然后接着两个休止符,形成节奏感,在乐句间利用附点连接歌曲,让乐句连接更加自然亲切。演唱到“朵朵露凝”时,注意休止符的停顿,演唱者要做到声断但气不断。紧接着在“柔的匀的”之前的休止符换气,演唱者可通过休止符稍作停顿放松,让声音更加灵动,具象化人物形象。进入第二部分需要做好气息准备、释放情绪。由于情绪反复变化,需要在速度上紧密衔接,注意气口转换的深度和速度,才能准确表达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3.3  吐字及咬字

演唱过程中,强调字正腔圆,咬字是将字清晰地唱出来,吐字是使用韵母和声母拼凑成完整的字发出来。歌曲中准确使用吐字和咬字可提高音乐感染力,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演唱过程中,尤其要关注字和字的衔接。如开始的“桃花”两个字意境深远,“桃”字不应该过重,需要女高音加强控制力,用弱声演唱。“桃”这个字咬字难度高,高音位于小字二组d上,用高音开头很容易出现将声音压倒喉咙里,造成在演唱过程中出现吐字不清楚的情况。因此演唱时抬高声音位置,像说话一样清楚咬字。从“桃”过渡到“花”要自然,然后要松唇,下一句“像是春说的一句话”中对于“春”的咬字要尤其注意,字头出来后要稍微向前送一些,听起来更加清晰圆润[3]。“含着笑”要和前面一句连接,用一个三拍长音演唱,换气后唱出下一句。“看”字演唱要将元音着重唱出来,尽量将“an”向后咽壁大牙上方进行演唱,呈现出垂直的状态。

下一句“三月的薄唇边”要像说话一样演唱,表现柔美感。通过对咬字吐字的处理,更能符合歌词意境和旋律,将林徽因典雅幽静的特点表现出来。结尾处要缓慢发声,气息保持柔和,表现出回忆沉思。使用弱声演唱“一瞥”,演唱“瞥”时,注意发声后嘴型保持不变。歌曲结尾的字要应用截气收声方法归韵,演唱到最后将咬字放松,往里收“痕迹”,更容易表现出女主人公的情绪变化,表现主人公含蓄温婉的特点。

3.4  把握節奏律动

节奏和韵律是音乐的基础要素,音乐节奏通过听觉、随着音乐主题和曲调、节拍感受艺术。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只有了解节奏律动,才能在演唱过程中相辅相成,了解艺术和表演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演唱过程中,表演者在数准节拍后感受节奏,节奏律动需要演唱者自己感受,结合乐曲情境找准节奏类型。节奏韵律是节奏的根基,在伴奏部分和快节奏段落更能体现韵律。如“看那一颤动在微风里......多情的痕迹”,作曲家使用3/4、4/4拍。掌握节奏节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演唱者不断练习,和伴奏磨合,更要多了解林徽因的特征和背景,了解主人公的特殊气质,给观众展现出一个独立的才女形象。

3.5  声与情的关系

演唱时,演唱者需要清楚地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能够把握作品所要表现的艺术内涵和风格,将自己对音乐和作品的理解通过演唱的方式表达出来,演唱也是对歌曲的二度创作。演绎一部作品,让听众能够感受到演唱者所传达的情感,要注重演唱技巧的调整,保证歌曲演唱的完整性。要将自己融入作品中,带着和林徽因相同的心境进行演唱,不管是旋律还是歌词都要做到无可挑剔,用轻松自然的心态演唱[4]。《一首桃花》开始由小提琴演奏,人物发展高潮阶段使用咏叹调。“看那一颤动在微风里......多情的痕迹”作为高潮部分,咏叹调速度也从快至慢,将人物情感表达至极致,需要演唱者使用激动的情绪进行演唱。演唱时要声情并茂、此起彼伏,注意含蓄内敛,将主人公女性的温婉柔媚表现出来。注重情感变化,尤其是在情绪激动时对于气息的控制,这部分换气尤为重要。通过情景交融展现出一个温柔多情的才女,音乐情感奔放且张弛有度,让听众感受到曲情。演唱者需要达到声情并茂的高度,应用甜美静谧的音色展现林徽因典雅高贵的才女形象。歌词由诗词改编,歌曲保留原本诗词的意境,表现林徽因内心情感的变化。林徽因为人处世不张扬,不卑不亢,演唱时像诉说一样表达情感,更能让听众感受到情感意境,获得更广阔的遐想空间。

4    结语

《一首桃花》是我国首部公演的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的选段,结合了西方歌剧经验和传统音乐、诗歌的特点,成就了中国歌剧的新形式。演唱时不仅需要演唱者拥有纯熟的声音控制技巧,更要关注剧中人物的塑造,表达人物情感。演唱者只有在演唱过程中将情、境、声三者合而为一,才能给听众提供良好的视听体验,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陈  莹.用心理解,细致处理—对咏叹调《一首桃花》分析与演唱处理[J].黄河之声,2019(13):48.

[2]刘亦凡.声乐作品《一首桃花》的艺术特色及演唱表达方式探析[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8,31(6):129-130.

[3]王放恒.歌剧咏叹调《一首桃花》的创作特征及演唱分析[J].音乐创作,2018(4):92-93.

[4]齐宝莹.歌剧《再别康桥》中《一首桃花》的演唱分析及情感处理[J].北方音乐,2018,38(6):84-85.

猜你喜欢

艺术处理声乐演唱
舞台语言之我见
论中国古诗词歌曲的艺术处理
群文活动中歌曲的艺术处理
声乐演唱中紧张的心理现象分析
声乐演唱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析
声乐演唱中的跨界现象分析
浅谈声乐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乐感
简谈咏叹调《啊!人们都叫我咪咪》的人物形象与艺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