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科研能力评价

2020-03-27吴华风

现代盐化工 2020年1期

吴华风

摘   要:基于发表在CNKI数据库中的2014—2018年高水平论文利用发表论文数量、总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频次等常用指标和H指数、R指数以及G指数等综合指标对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进行科研能力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指标在评价科研能力方面更具优势,且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科研能力组内差异显著而组间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科研能力评价;CNKI

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建设程度是一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体现和推动力,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大力发展和国际地位的大幅度提升,我国开始谋划逐步推进世界一流高校的建设。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名单,其中A类36所,B类6所[1],这一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4大职能,其中科学研究是发挥好培养人才这个核心功能的前提条件,为此高校都十分重视对教师科研能力的考核。为此,本研究以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发表的高水平论文为研究对象进行高校科研能力評价,为世界一流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数据来源与评价方法

1.1  数据来源

鉴于数据库的可得性,本研究考察的是我国世界一流高校发表在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的科研论文。此外,从我国在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大学—上海交大(2003)、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杂志社(2010)与汤森路透集团、国际高等教育资讯机构Quacquarelli Symonds(QS)(2012)和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2014)等4大机构的评价指标来看,都把发表高水平论文作为评判的重要标准之一,为此,本研究选取学术界关于认定高水平期刊的常用标准—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等论文进行评价[2]。检索时间跨度为2014—2018年,检索时间为2019年1月15日。

1.2  评价方法

目前,学术界关于科研能力的评价主要从论文的质量和数量两个角度开展,其中数量指标通常采用发文数量,质量指标通常采用论文被引频次[3]。但是,常用的发表论文数量、总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频次3个指标存在一定的缺陷:发表论文数量不能测度研究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总被引频次会被少数高被引频次论文放大评价结果;篇均被引频次数据难以获得。为此,Hirsch(2005)提出了一种定量评估论文质量和数量的方法—H指数,即引文数大于等于H的H篇论文数量,该指标简单易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真实衡量科研能力[4]。

所以,本研究评价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科研能力的具体方法是发表论文数量、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和H指数等4个常用指标。

2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科研能力评价

2.1  常用指标评价结果

利用发表论文数量、论文总被引频次和论文篇均被引频次等评价指标对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科研能力进行评价(见表1)。从发表论文数量指标来看,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排名靠前的3所高校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和南京大学,排名靠后的3所高校分别是中国农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从论文总被引频次指标来看,高校排名变动较为显著,变动最大的高校为中国农业大学,上升13名,变动在10名以上的高校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从论文篇均被引频次指标来看,高校排名变动最为显著,变动最大的高校为中国农业大学,上升33名,名次变动20名以上的高校有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可见,发表论文数量的数量指标和论文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质量指标的评价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和矛盾,并不能很好地反映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科研能力。

2.2  综合指标评价结果

利用H指数的评价指标对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科研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见表2)[5]。从H指数评价结果来看,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排名靠前的4所高校分别是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和重庆大学,排名靠后的两所高校分别是电子科技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且各高校科研能力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

2.3  评价结果比较分析

从发表论文数量、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和H指数的综合指标评价结果来看,常用指标的评价结果和综合指标评价结果较为一致,作为高校科研能力的评价标准比较合适。

3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B类高校科研绩效分析

3.1  常用指标评价结果

利用发表论文数量、论文总被引频次和论文篇均被引频次等评价指标对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B类高校科研能力进行评价(见表3)[6]。从发表论文数量指标来看,最多的高校是湖南大学,有428篇,最少的高校是新疆大学,有68篇;从论文总被引频次指标来看,最多的高校是湖南大学,为2 397次,最少的高校是新疆大学,为195次;从论文篇均被引频次指标来看,最多的高校是西北农林大学,为5.788次/篇,最少的高校是云南大学,为2.763次/篇。可见,篇均被引频次与发表论文数量、论文总被引频次指标评价结果有明显差异。此外,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B类高校的湖南大学科研能力突出,与A类高校相比也毫不逊色,发表论文数量、总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频次也能在A类高校中分别排22名、22名和17名。

3.2  综合指标评价结果

利用H指数对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B类高校科研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见表4)。从评价结果来看,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B类高校的H指数排名由高到低分别为湖南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郑州大学、云南大学和新疆大学。但是6所高校之间科研能力差距还是较为显著的,排名第一的湖南大学和排名第六的新疆大学H指数值相差13,这表明湖南大学在论文数量和质量方面都远远超过了新疆大学。此外,除新疆大学之外的5所B类高校与A类高校科研能力差距不大,所有指数值与A类高校排名最后的国防科技大学相比都有过之而无不及[7-8]。

3.3  评价结果比较分析

从发表论文数量、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頻次和H指数的综合指标评价结果来看,虽然同为B类高校,新疆大学科研能力与其他高校存在较大的差距。

4    结语

将CNKI数据库中2014—2018年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等高水平论文作为数据分析基础,利用发表论文数量、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和H指数等指标对2017年9月发布的36所A类和6所B类世界一流建设高校进行科研能力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常用指标评价科研能力存在显著差异而综合指标评价结果较为一致,综合指标具有评价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的能力。此外,评价结果表明,A类和B类高校科研能力差距明显,但是组内科研能力没有明显差距,说明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选择具有显著的科学性;新疆大学科研能力与其他所有高校差距显著,但作为引领西部发展的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大学,综合考虑了区域平衡性等因素后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基于现实考虑的结果。当然,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仅仅基于CNKI数据库的分析结果,若能考虑所有外文的科研成果,则评价结果能更贴近实际。

[参考文献]

[1]新京报.全国137所高校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EB/OL].(2017-10-08)[2020-02-10].http://news.163.com/17/0922/01/CUTCKCEA000187VI.html.

[2]刘瑞儒,何海燕,李  勇,等.世界一流大学评价指标结构分析及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90-93.

[3]徐  红,刘在洲,陈  承.高校科研质量评价标准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6(5):57-62.

[4]郝冬冬,张永成,毛宏燕,等.有关科研评价指标h指数论文的分析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4):50-52.

[5]郭向飞,杜建杰,吕蕴红.应用H指数及G指数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进行评价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10):361-364.

[6]吴  雷,孙莹莹.基于h指数和g指数的高等学校学术表现评价应用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7):245-247.

[7]吴  伟,姜天悦,余敏杰.我国高水平大学基础研究与世界一流水平的群体性差距—基于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分析 [J].现代教育管理,2017(4):18-23.

[8]丁福虎,张水潮.利用CNKI和H指数评价大学科研绩效[J].科技管理研究,2010(13):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