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中小企业物流金融风险及对策

2020-03-27陆成达

现代营销·理论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小企业对策

陆成达 

摘要:物流金融是物流业与金融业的结合,可以有效改善中小企业中出现的融资困难的问题。以此为背景,本文针对中小企业物流金融风险及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中小企业;物流金融风险;对策

伴随着我国的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网购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主流购物方式,这也促使物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当前,该行业已经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物流需求规模呈现适度增长的态势。以2018年社会物流总额为例,已然超过283.1万亿元,其中物流业的总收入高达10.1万亿元,全社会的物流总费用超过13.3万元,从中可以看出,物流业的发展态势稳中求好,人民对于物流的需求愈加旺盛。以此为背景,物流服务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趋势,现如今,急需物流业创新服务,进而满足大量的金融需求。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重点产业正处在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的金融模式也在面临着挑战,金融市场的整体风险在不断加剧,亟需创新金融产品,为市场提供更为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因此,发展物流金融也是金融机构实施战略转型的方向之一,此举不仅可以为客户带来新的融资方式,提高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可以促进物流金融业的繁荣发展。

一、物流金融的产生背景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

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总额已经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其所创造的经济价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由此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发展态势同中国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但是,多数中小企业都面临着融资困难的问題,这个问题也成为了遏制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伴随着中小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自身所拥有的资金已经难以满足实际发展所需,其对于资金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然而,中小企业的融资却十分困难,这个现象不仅仅出现在国内,放眼国外,亦是如此。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包括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小、不完善的信息系统、国家普遍重视工商业,未对农业发展给予应有关注等原因,还有一条本质原因是,中小企业经常会把产品的半成品乃至是原材料作为动产进行抵押,进而企图获取贷款。可是这些动产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却很难进行处理,且此类动产担保物缺乏有效的监管和专业的保管措施,所以,金融机构往往不愿意将贷款发放给使用动产作为抵押物的中小企业。

(二)商业银行间的激烈斗争

商业银行主要是依靠利息的差额作为收入来源,尽管利息差在不断缩小,但仍是商业银行最大的收入支持。因此,商业银行在不放弃该利润空间的前提下,转而思考是否可以发展其他合作共赢的新模式,以此扩大收入来源。同业者之间为了增加自身收入,积极创新合作模式,同时不断进行着激烈的竞争。但是碍于动产并未进行权属登记,且价格不稳,难以进行监管或是监管成本过高等特点,致使本着资金安全性为首要原则的商业银行,很难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许多商业银行在面对动产抵押物时,首要担心的就是风险问题。

二、物流金融的主要风险

(一)企业内部风险

由于中小企业缺乏一定量的不动产作为财产证明,加之信息缺乏透明度、不完善的财务系统等原因,致使其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融资,并且企业的资信条件,对于物流金融业的整体运行也会造成相应的影响,最终使得物流金融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同时为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内部风险主要是指,中小企业是否具备关于物流金融的服务监管制度,其中的机构和岗位安排是否得当,管理层能否做出正确决策、项目的具体负责人是否具备了较高水平的管理能力、下属工作人员的权责分工是否明确、整体操作流程是否出现违规现象等方面。

(二)质押物风险

质押物风险包括由质押物的产权、质量、保管和价值所带来的种种风险,一旦发生上述风险,将会对物流金融业务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抵押风险中最为常见的一类风险是产权风险,中小企业也许会具备合伙企业财产、第三方财务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致使发生产权不明晰的情况,进而诱发质押物的产权风险。如果选择了不适宜的质押物,则其受制于自身属性的影响,将可能发生物品变质、货物损坏等风险。在某些情况下,因为中小企业的保管能力所限,甚至会造成质押物毁坏或是丢失的可能,引起了质押物的保管风险。因为质押物的价值伴随着市场行情的不同以及人为因素的变化,可能导致质押物的价值与估计值产生较大偏差,以此降低了质押物的变现能力,诱发质押物的价值风险。我国当前的法律中关于质押动产的登记制度存在滞后情况,银行之间不能及时共享自身所拥有的质押数据,个别企业就会趁机进行违规操作,例如重复质押、违规质押等,从而增强了金融风险。

(三)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交易对手出于不如实履行合同的可能性,进而使预期收益同债权人的实际收益出现偏差,这种风险又称违约风险,包括交易对方的履约风险以及货物是否合法等。物流金融包含多个业务主体,主体之间都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考虑到我国尚未具备健全的信用体系,金融企业难以判断交易对方的信用等级,一旦对方出现失信行为,金融企业也不能采取有效的惩戒措施。因此,金融机构在就物流金融业务进行决策时,应当更加关注其中所存在的信用风险问题,多加审查中小企业的业务情况、财务运营状况、信用记录等。

三、中小企业应对物流金融风险的对策

(一)增强企业内部管理

中小企业为了降低企业的内部风险,需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做好内部管理工作。首先,应当完善自身硬件条件,提高仓储能力与配套设施的水平,减少质押物的风险性。其次,调整部门设置,不断完善企业组织架构,要做到各岗位人员的分工明确,避免出现人员职能混淆的情况。通过构建健全的人员选拔与培训制度,可以提高人员的业务和金融知识水平,帮助其尽快熟悉操作流程,减少货物在出入库环节的潜在风险,借以预防操作风险的产生。最后,企业要树立安全制度,将安全检查落实于实处,建立质押物的保险制度,采用购买商业保险的方法,转移自身所承受的物流金融风险。

(二)提高物流金融信用体系的建设水平

国家的有关部门可以借助引进市场化竞争机制的方法,以期从源头上促进中小企业维持良性发展。建立一套以政府为主导的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系统,使用者可以从中查询到企业的信用状况、经营情况等信息,继而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有效的ERP管理,对中小企业实行备案登记制度,以此对其进行严格的规范管理。金融企业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拓展融资方式,提高服务能力,为中小企业建立一套多角度的信用管理机制,并对每位客户的信息单独建立档案、划分信用等级,借以作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基础。与此同时,要提高物流金融信用体系的建设水平,创设负面清单制度,积极提升惩戒力度,不断增大失信企业所付出的违约成本。

(三)合理选择质押物

商業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偏好于选择具有保值性的货物当作质押物,比如烟、酒、钢铁类产品等。但其中存在着一个问题,如果质押物在后续发生贬值或升值的情况,各金融机构及中小企业应当如何应对这种风险,怎样才可以尽量减少自身的损失成为了各方亟需思考的问题。如果质押物贬值,那么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则有诸多利处,不仅可以解决掉贬值货物,还在同时完成了融资。基于此点,中小企业经常会做出不赎回质押物的决定,随意交由融资企业或是商业银行处置。相反,这种情况对于融资企业以及商业银行来讲,则十分不利,所以,上述二者会选择保值货物。

若选择动产作为质押物,其若实现升值,商业银行与融资企业会获利。不过,中小企业就会产生得不偿失的心理。此时,如果对于动产在未来几年的价格走势进行合理分析,就可以有效降低上述二者所面临的升值或贬值风险,同时还可在合同中就升值或贬值部分的处理方式作出相关规定。除此之外,各银行间应当共同创立一个关于质押数据的共享平台,用以防止企业采取违规操作。

(四)加强物流金融的信息化水平

中小企业应积极借助类似于中国物流金融服务平台一类的网络化与信息化平台,以此促进物流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借助对物流各个环节的资源整合,实现优化供应链的目标,通过企业信息收集机制,可以对数据实行有效收集与整理,尤其是可以解决质押物的监督和管理问题,借以改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做到商业银行的信息共享,进而减少物流金融中存在的信用风险。金融机构可以参照市场的实际运行情况以及企业物流金融服务所提出的管理需求,创设信息反馈机制,借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用以评估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生产能力、市场前景,从而达到降低物流金融服务风险的目的。借由有效的监督和把控物流金融服务,可以有助于提高整体的物流金融服务水平。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在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物流金融风险,需要其不断改进,进而打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局面,促进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亦凡.物流金融的基本模式及风险防范研究[J].现代商业,2018(13):82-83.

[2]康子希.促进我国物流金融发展的对策研究[J].船舶物资与市场,2019(5):73-74.

猜你喜欢

中小企业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研究综述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