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的各地区中医药预防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组方用药规律研究

2020-03-27蒋燕君连妍洁李君

世界中医药 2020年3期
关键词:用药规律治未病新型冠状病毒

蒋燕君 连妍洁 李君

摘要 目的:基于数据分析软件Excel、SPSS 15.0,分析各地区中医药预防新冠肺炎组方用药规律,总结用药特点和思路,为中医药预防新冠肺炎提供帮助。方法:检索2020年2月5日之前网页及中文数据库中国家及各省、市、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管理局的新冠肺炎相关诊疗方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7个省市的涉及不同人群(包括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的52个预防方,共涉及中药79味,得出高频次药物19味;利用关联规则分析得出4味核心药物;利用聚类分析得到3类药物组合。结论:通过本研究,中医药预防新冠肺炎的核心药物为黄芪、白术、防风、甘草等,在预防中强调补气健脾,清热燥湿、调畅气机等。针对疾病特点,做到“随证预防”。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方案;中医药;治未病;数据挖掘;用药规律

Abstract Objective:Based on the data analysis software Excel and SPSS 15.0,the rules of prescriptions of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 in various regions were analyzed,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oughts of medication were summarize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NCP prevention.Methods: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lans of National,provincial,municipal and autonomous regions′ Health Commiss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webpage and Chinese database before February 5,2020 were retrieved.Results:A total of 52 prophylaxis for different populations (including children,the elderly,pregnant women,etc.) from 17 provinces and citie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A total of 79 Chinese medicines were involved and 19 high-frequency drugs were obtained.Four core drugs were found; 3 types of drug combinations were obtained by cluster analysis.Conclusion:The core TCM medicines for preventing NCP are milkvetch root,largehead atractylodes rhizome,divaricate saposhnikovia root and liquorice root.Benefiting Qi and strengthening spleen,clearing heat and eliminating dampness,regulating Qi flow should be emphasized in prophylaxis.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should be applied in the prevention.

Keywords SARS-CoV-2;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Prevention program;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Data mining; Medication rules

中圖分类号:R254.3;R512.99;R289.9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0.03.005

2019年年底湖北武汉地区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该病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部炎性反应,严重危害到人体生命健康,2020年2月13日正式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该病具有强烈的传染性,随着武汉地区人员的大量输出,出现了全国各地大范围的爆发,疫情形势严峻。根据国家及各地卫生健康委员会每日信息发布,截至2月13日10时,我国COVID-19已确诊59 863例,疑似病例16 067例,治愈病例5 945例,死亡病例1 368例,其中湖北地区疫情最为严重,确诊人数48 206例,占全国确诊人数的80.5%。本病属于中医“疫病”的范畴,病位主要在肺,涉及脾胃,基本的病因为感受“湿毒”,病机以“湿、热、毒、瘀、虚”为主,治疗上予以散寒化湿、辟秽解毒、泻热通腑等对症治疗[1]。

自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卫生管理部门发布了系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要求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加强中西医结合。本文汇总全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COVID-19预防方案,利用数据挖掘软件来探究中医药预防COVID-19的特点和思路,为中医药预防COVID-19提供帮助,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检索2020年2月5日之前网页及中文数据库中国家及各省、市、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管理局的COVID-19最新相关诊疗方案,制定提取表,提取表内包括基本信息(省份、预防人群、治法治则、推荐方药、用法用量),由2人进行资料提取、录入、归纳、总结,采用Excel软件进行定性分析。

2 结果

本次研究纳入含中医预防方案的17个省市[2-18]。将一般健康人群之外的其他人归于特殊人群,对于包含特殊人群预防方的省份[2-12]进行汇总,具体如下:

2.1 儿童预防方 在17个省市颁布的预防方案中,有6个省市给出了儿童COVID-19预防方[2-7]。在6个省市方案中,除了北京地区选择金银花、芦根、陈皮3味中药合用代茶饮外,其余5个省市选用玉屏风散或四君子汤为主加减。其中河南省儿童预防COVID-19处方里除正常体质儿童预防外,更细分为气虚质、阴虚质及痰湿质,治则分别以益气、滋阴与化湿为主。

2.2 老年人预防方 河北、山东、湖南的诊疗方案中提及老年人的预防方[3,5,7]。其中山东、湖南明确了治法。河北、山东预防方中选用党参、茯苓、白术寓四君子汤之义,健脾益气,胃气得生则正气乃复,再加黄芪补肌表之气,内外正气充足则邪不可干。

2.3 基础病人群预防方 河北省、山东省的预防方案中有针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患有慢性基础病人群的预防方药[3,5],山东省明确了治法。对于高血压或血压偏高患者,方中均用钩藤、菊花、白芍、茯苓,再加补益肝肾、疏散风邪之品,共奏养血平肝息风之功;对于糖尿病或血糖偏高患者,方中均用沙参、麦门冬、芦根、金银花,配以健脾益气之品,共奏清热益胃生津之效;对于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益气活血、养阴生津之法,方中均用党参、麦门冬、五味子、丹参,乃生脉饮加丹参;对于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选用玉屏风散加解表药加减化裁。

2.4 怀孕妇女预防方 山东省、河北省方案中有针对怀孕妇女的预防方[3,5],对于妊娠期妇女,安胎是第一要义。有文献研究发现[19],安胎法可分为清热养血、固肾、健脾及辨证论治等法。故方案中用白术健脾燥湿而安胎,黄芩清热利湿而安胎,陈皮行气宽中而安胎,去除引起胎动不安的因素。

2.5 不同体质人群预防方 天津、四川、云南、河南4省针对不同体质人群提出不同的预防方[4,7-8,12],主要以寒、热、虚、实分,如体质实、偏热者可用滋阴清热之品,如北沙参、金银花,解毒利咽之品如桔梗、生甘草;体质偏寒、偏虚者药味多为辛温,多用生黄芪、炒白术、防风益气固表。

2.6 密切接触人员预防方 河南省、甘肃省、北京市针对与COVID-19患者密切接触者或武汉返来人群设立了预防方案[4-5,8-11],方中均选用生黄芪,本品味甘,主入脾经,是补气的良药,是中药中最基本的用于提高肺与呼吸系统免疫能力的药材。此外,各地均选用了金银花、连翘、贯众等清热解毒类中药,不同地区还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加芳香化湿类中药如藿香,健脾燥湿类中药如苍术,用不同方法化湿浊。

3 预防方数据挖掘

本研究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中医药预防COVID-19处方数据进行频次、药物类别统计,利用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发出核心方药,利用聚类分析得出常用中药的分类。

3.1 用药频次 通过统计17个省市中的44个预防处方(8个香囊、针灸等非内服疗法方除外),其中涉及的药物共79味,涉及药物类别15个,药物出现频次为373次。使用频次≧5的药物19味,共出现267次,占总用药次数的71.8%,将这19味药称之为高频药物。见表8、图1。

从统计结果可得知:COVID-19的预防中药中,最常使用的中药主要有7类,分别是补益药、清热药、解表药、芳香化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利水渗湿药为主,其中又以补益药、清热药、解表药为主。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姜良铎教授[20]根据本病患者乏力、困重表现非常严重,认为“气不摄津”是本病关键病机,故强调治疗关键在顾护胸中大气,建议早予补气之品。《素问遗篇?刺法论》云:“真气不正,故有邪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结合本次COVID-19的发病人群,可知本次疾病的发生乃人体卫外不固,风、寒、湿邪夹杂侵袭人体而致,故其预防方的药物组成功效主要集中在健脾益气、滋阴清热、宣散风邪,同时注重顾护脾胃,当人体脏腑功能正常,正气旺盛,气血充盈流畅,卫外固密,外邪则难以入侵,疾病发生的概率自然降低。

3.2 药物性味 对涉及的79味中药进行性味统计,以扇形图对药物性味比重进行展示,结果COVID-19预防方中的中药药味主要为甘味,其次为苦、辛味。见图2。药性主要为寒性药,其次为温性药。见图3。

3.3 药物归经 对涉及的79味中药进行归经统计,以降序方式对使用频次进行排列,结果COVID-19预防方中的中药主要归肺、胃、脾经,其次是肝、心、肾等经。见图4。

3.4 药物关联分析

3.4.1 组方规律分析 将44首预防方进行组方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表示前者和后者同时出现的概率。置信度是指前者出现时,后者出现的概率。设置支持度>0.2、置信度>0.8,获得17条中药组合关联规则。见表9。

根据支持度>0.2、置信度>0.8得到的预防方中的关联规则中出现频次较多的是黄芪、防风、白术、甘草。其中黄芪→防风(置信度1.00),黄芪→白术、防风(置信度1.00),黄芪→防风、甘草(置信度1.00),黄芪→白术、甘草(置信度1.00),黄芪→防风、白术、甘草(置信度1.00),置信度均达到了1.00,提示核心药物中的黄芪、防风、白术、甘草之间的的关联规则强。黄芪、防风、白术是玉屏风散的药物组成,具有益气固表之功效。这个結论与较多地区在预防方中明确列出玉屏风散加减[21]相一致。玉屏风散方用黄芪益气固表,白术补气健脾,防风走表散风邪。现代研究表明[22]玉屏风散不仅可以治疗气虚感冒、自汗等,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炎性反应,抑制部分细菌、真菌的生长等作用,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的功效,在临床中运用广泛。现代研究表明[23]甘草不仅具有补益作用,而且具有抗感染、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黄芪、白术、防风、甘草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3.4.2 复杂网络分析 对44个预防方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组合为:黄芪、白术、防风、甘草。该结果与上述结果相同,不赘述。见图5。

3.5 药物聚类分析 将预防方中使用频次≧5次的19味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合中医基础知识和临床经验认为分为3类较为合适。分别为:1)防风、白术、黄芪、甘草、桔梗、芦根、金银花、连翘、陈皮、佩兰、百合;2)贯众、苍术、藿香、薏苡仁;3)桑叶、菊花、麦门冬、沙参。见图6。

第1类药物主要是防风、白术、黄芪、甘草、桔梗、芦根、金银花、连翘、陈皮、佩兰、百合,具有益气健脾,清热疏风散邪的作用,为玉屏风散和银翘散的主要药物。通过玉屏风散益气固表,增强卫表抵抗病邪的能力。银翘散出自清?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具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的功效。针对本次COVID-19,大多数人会出现发热或者低热,根据2020年1月23日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论文[24]发现对于41例COVID-19患者,有40例出现了发热这一症状。服用金银花、连翘等宣畅上焦热邪的药物使得体内热邪通过肺和皮毛透散,给邪以出入。吴鞠通对于银翘散的认识为:“此方之妙,预护其虚,纯然清肃上焦,不犯中下”。吴宇川等人[25]依据银翘散的特点灵活应用于预防上、中、下三焦杂病中。陈皮、佩兰、桔梗等药入气分,宣畅气机,使得人体气机升降出入正常。《素问?六微旨大论》言:“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弧危”。人体的气机升降出入一旦出了问题,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第2类药物是贯众、苍术、藿香、薏苡仁,该类药物主要是祛湿药,本次疫病的主要病机是“湿邪”[26],湿邪具有湿性黏滞,容易阻遏脾胃;湿为阴邪,容易损伤阳气。陆为民[27]提出解表化湿、健脾化湿、清肺化湿、理气化湿等法。苍术燥湿健脾,《本草新编》曰“苍术补气,兼善祛湿,以治气虚痰湿而中邪者,自是神效”。藿香气味芳香,为芳香化湿的要药。《本草正义》对其论述最详:“芳香能助中州清气”,“藿香气味和平,不嫌辛燥,故助脾胃而无流弊”。湿易阻中焦,用藿香宣畅中焦之气,更能使湿邪得化。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本草经疏》“性燥能除湿,味甘能入脾补脾,兼淡能渗湿”。

第3类药物是桑叶、菊花、麦门冬、沙参,具有清热滋阴的功效。桑叶、菊花轻清发散,散风热,泄肺热。麦门冬、沙参清肺热,养阴液。COVID-19患者湿邪偏重,舌苔多厚腻,切忌使用滋腻之品,加重湿邪,故用沙参、麦门冬等。《临证指南医案》曰“所谓胃宜降则和者,非用辛开苦降,亦非苦寒下夺,以损胃气,不过甘平或甘凉濡润,以养胃阴,则津液来复,使之通降而已矣”。沙参、麦门冬是叶天士常用的养胃阴的药物[28]。

4 结论

通过对52首预防方的分析以及44首内服方的数据挖掘,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对于不同省份中的不同人群特点制定不同的预防方,体现了中医“因人制宜”的特色。2)对于预防性阶段,通过补益肺脾之气等来提高人体的正气,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方药有玉屏风散,核心的药物有黄芪、防风、甘草、白术。3)根据疾病的致病特点,相应地制定预防方方药,做到“随证预防”。针对本次疫情“湿、热、毒、瘀、虚”的特点加入一些清热燥湿、滋阴养液的药物,可以使得预防方的针对性更加强。本次疫情虽与2003年的SARS相似,但是具有不同的病因病机,故所用预防方也不同。周鹰认为在防治2003年的“SARS”中不宜使用寒凉药物抗病毒,补益药物提高人体免疫力。4)在疾病的预防中强调“气机”的重要性[20],根据五脏的生理有肺主宣发肃降,脾升胃降等“升降”特点,同时若人体的气机出现失常,则会出现气陷、气逆、气乱等导致疾病的发生。在预防阶段加入如陈皮、厚朴、桔梗等理气的药物可以使得人体气机通畅,预防疾病的发生。不足之处:本次对于COVID-19的预防方为地方卫生部门制定的,数量相对有限,故后续可以对全国名老中医以及各个中医专家的预防方进搜集、分析,总结不同医家对本次疾病的认识及预防处方用药规律,以期在中医“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中医预防方的作用。

《灵枢·逆顺》亦云:“上工,刺其未病者……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本次COVID-19传播性极强,各地卫生部门均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方案,这些积极预防的措施,提示人们在健康状态时要科学养生,预防疾病的发生,在亚健康状态下更需要先预防基础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道文,李得民,晁恩祥,等.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病因病机思考[J/OL].(2020-02-17)[2020-02-2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166.R.20200217.0906.002.html.

[2]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关于印发《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方案(试用第二版)》的通知[EB/OL].(2020-01-24)[2020-02-05].http://zyj.beijing.gov.cn/sy/tzgg/202001/t20200130_1621630.html.

[3]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河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的通知[EB/OL].(2020-02-01)[2020-02-05].http://www.hebwst.gov.cn/index.do·templet=content&id=396243&cid=43.

[4]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河南省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药预防方案[EB/OL].(2020-01-27)[2020-02-05].http://www.tcm.gov.cn/hydt/1700.htm.

[5]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山东省2020年冬春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预防方案[EB/OL].(2020-01-27)[2020-02-05].http://wsjkw.shan·3·dong.gov.cn/ztzl/rdzt/qlzhfkgz/fkzs/202001/t20200129_2512312.html.

[6]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陕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EB/OL].(2020-01-23)[2020-02-05].http://sxwjw.shaanxi.gov.cn/art/2020/1/23/art_10_67378.html.

[7]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中医药干预建议处方(试行第一版)》发布[EB/OL].(2020-01-25)[2020-02-05].http://www.sc.gov.cn/10462/12771/2020/1/25/0d-37953ca2534d5382ba744e81725469.shtml.

[8]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的通知[EB/OL].(2020-01-29)[2020-02-05].http://www.tjnk.gov.cn/wjw/system/2020/01/29/025833910.shtml.

[9]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EB/OL].(2020-01-24)[2020-02-05].http://wsjk.gansu.gov.cn/file.jsp·contentId=83008.

[10]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湖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的通知 湘中医药函〔2020〕11号[EB/OL].(2020-01-26)[2020-02-05].http://tcm.hunan.gov.cn/tcm/xxgk/tzgg/202001/t20200126_11164462.html.

[11]浙江:钱江晚报.浙江省流感肺炎中醫药治疗推荐方案[EB/OL].(2020-01-22)[2020-02-05].https://c.m.163.com/news/a/F3G6NS0E0537A5Y9.html.

[12]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EB/OL].(2020-01-23)[2020-02-05].https://mp.weixin.qq.com/s/TEbHrEdw170n0c3Dto8b_w.

[13]楚天都市报.权威发布!预防新冠肺炎的中药药方来了![EB/OL].(2020-01-23)[2020-02-05].https://mp.weixin.qq.com/s/ls_o1IqA3j8v8VDjg9LaMA.

[14]健康贵州.公布贵州公布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民族医药处方[EB/OL].(2020-01-23)[2020-02-05].https://view.inews.qq.com/w2/PGZ2020012300941900·tbkt=D&strategy=&openid=o04IBAFtMRRYx9iara_fVpWFwRPU&uid=&refer=wx_Hot.

[15]安徽省中医药学会.2020年中医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建议处方[EB/OL].(2020-01-22)[2020-02-05].http://wjw.ah.gov.cn/m/article53909.html.

[16]海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医疗组.海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公众版试行第二版)[EB/OL].(2020-02-03)[2020-02-05].http://www.hi.chinanews.com.cn/hnnew/2020-02-03/513709.html.

[17]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江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的通知[EB/OL].(2020-01-25)[2020-02-05].http://hc.jiangxi.gov.cn/doc/2020/01/25/137657.shtml.

[18]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的通知[EB/OL].(2020-01-28)[2020-02-05].http://wsjkw.nx.gov.cn/info/1040/13360.htm.

[19]苏静,余瀛鳌.中医安胎方文献研究[J].中医杂志,1991,32(7):48-50.

[20]杨华升,王兰,姜良铎.姜良铎从“气不摄津”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J/OL].中医杂志,(2020-02-03)[2020-02-1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166.R.20200202.1407.002.html.

[21]郑文科,张俊华,杨丰文,等.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各地诊疗方案综合分析[J/OL].中医杂志,(2020-02-06)[2020-02-1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166.r.20200206.1113.002.html.

[22]姚露. 通过玉屏风散效应成分的作用探索NLRP3调控IL-33的新机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

[23]张明发,沈雅琴.甘草及其活性成分抗炎与抗炎机制的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1,26(4):261-268.

[24]Huang CL,Wang YM,Li XW,et al.Clinical feature so patients infec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 virus in Wuhan,China[EB/OL].(2020-01-24)[2020-02-05].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0)30183-5/fulltext.

[25]吴宁川,叶瑜.以“治未病”思想指导银翘散防治三焦杂病[J].中医临床研究,2017,9(3):22-23.

[26]王玉光,齐文升,马家驹,等.新型冠状病(2019-nCoV)肺炎中医临床特征与辨证治疗初探[J/OL].中医杂志,(2020-01-29)[2020-02-1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166.R.20200129.1258.002.html.

[27]陆为民.藿香正气散化湿特点浅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72-74.

[28]刘华鹏,王绪霖.叶天士养胃阴用药规律浅析[J].河北中药,2017,39(1):135-137.

(2020-02-15收稿 责任编辑:杨阳)

猜你喜欢

用药规律治未病新型冠状病毒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药物使用法规依据
疫情防控下的高校网上财务管理思考
“新型冠状病毒”该如何防治
传染病信息披露制度的法律建构与反思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基于数据挖掘的龙华医院风湿科治疗干燥综合征用药规律与特色分析
中医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辨证及用药规律分析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