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抗战时期临汾地区干部教育对新时期的现实意义

2020-03-27任高楠

青年生活 2020年5期
关键词:干部教育抗战时期

任高楠

摘要:干部队伍是政党的核心资源,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临汾地区干部教育方面积极探索,坚持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上,围绕抗战形势,逐步实现干部教育系统化和规范化,构建了党的干部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总体框架,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抗战时期;临汾地区;干部教育

对干部的教育工作常抓不懈,既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优良传统,也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政治优势所在。在抗日战争的严峻形势下,临汾地区干部教育工作广泛开展,为抗战胜利培养了大批带兵作战、治国理政的优秀人才,为山西、华北乃至全国的抗战胜利输送了大批中坚骨干和后备力量,为实现民族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临汾地区干部发展的时代背景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略战争,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一时间各种抗战力量齐聚临汾。1937年11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驻晋办事处、牺盟会总部以及阎锡山为首的山西省政府、绥晋公署和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等军政首脑机关,迁驻临汾。临汾以其特殊的战略地位,吸引了一大批抗战力量、进步学者、民主人士会聚于此。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等党政军高级领导人云集临汾,指挥八路军配合友军在正面战场对日作战,部署开创晋西南抗日根据地。临汾地区一度成为山西乃至华北的抗战政治中心,临汾地区干部教育工作,正是适应这一复杂的历史环境的需要而迅速发展起来的。

二、抗战时期在临汾地区的干部教育的实践

在战争形势异常严峻、办学条件异常艰苦的大背景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以培养爱国意识强、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好的人才为己任,高度重视、积极开展干部教育工作,开创了极具成效的干部教育新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在教学内容上,干部教育坚持政治理论、军事斗争、抗战形势教育相结合。坚持干部教育内容在传统政治、军事教育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抗日救亡活动开展,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临汾地区干部教育课程设置上的一大特色。这一时期,临汾地区干部教育校都增加了政治、日本侵华史、抗日游击战争法、战地勤务等课程,原来的课本不适应,就由教师结合形势,编选教材油印出来供教学使用,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讲了军事课就走出校门站岗、放哨、盘查行人;讲了战场救护就走出课堂演练实践。

(二)在教学形体制上,干部教育适应战时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为了迅速培养造就大批适应革命斗争需要的干部,解决干部短缺的问题,临汾地区各县广泛开设各种适应战争环境的干部培训班和短训班,采取固定式和流动式相互结合的方式,有提高干部业务和文化水平的,有根据党的工作需要而临时举办的“一事一训”等等。此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县牺盟会,一部分民族高小、小学也担负起培养地方抗日骨干力量的特殊使命,其中较有特色的有:翼城县的冷泉干部学校、襄汾汾东民高、洪洞县民高、吉县民革两级小学等。这些学校和培训班的校址不固定,环境十分艰苦,遇到敌机窜扰频繁,战争紧张就会赶快转移,因此,办学体制不固定,教育形式灵活多样。

(三)在具体方法上,干部教育突出了学用结合、集中整风等特点。根据抗战形势的发展,临汾干部教育立足临汾地区实际,以培养抗战需要的人才为己任,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方式,抗战期间,在敌人的疯狂进攻下,生活极度困难,因此,干部教育同根据地生产建设相结合,干部学校的学员一边学习一边参加生产劳动,经过生产劳动,不仅锻炼了学员的思想意识,缩短了黨员干部同群众之间的情感距离,增强了无产阶级的思想。二是整风运动的方法,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既是全党范围内的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又是一次生动的干部教育活动整风运动通过反对主观主义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来整顿文风。

三、抗战时期临汾干部教育工作的启示

抗战时期临汾地区干部教育是在战争的硝烟中创立的,是在敌后游击战争的环境中开展的,符合当时的客观环境,为党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认真研究总结优秀经验,对推进当前和今后的干部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第一、将干部教育提升到治党强军的战略高度,是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取得成就的基本前提。

干部教育是领导干部成长进步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保证。抗战时期,为了培养大量的适合敌后抗战的干部,临汾地区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以极大地热情来抓干部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坚持干部垂范的原则,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当前,我国发展既面临难得历史机遇,也面临着难以预计的风险和挑战,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干部教育的重要性,毫不动摇的坚持干部教育,不断增强必须加强对干部教育规律和干部成长规律的研究把握,扎实做好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干部教育工作,始终把干部教育作为关系到党的事业全局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来抓。

第二、把党性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是干部教育至关重要的根本举措。

加强党性教育是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抗战时期,党在临汾地方的干部教育工作中,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加要求党将党性教育放在党员干部教育的突出位置,通过干部党性教育,加强对党员教育规律和干部成长规律的研究,主动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着力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观念、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树立正确政绩观、树立正确利益观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工作。

第三、以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为主要目的,增强干部教育的针对性,是干部教育理论联系实践的有益举措。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适应抗战需要因地制宜,紧紧围绕培养抗战胜利所需要的党员干部的能力和素质这个中心任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要充分发挥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推进干部教育制度的改革,不断完善干部教育内容,积极支持、配合各级党校狠抓教学形式、手段、方法和载体的改革创新,激发党校的教育活动的活力与生机。二是以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激发干部学习的兴趣,坚持走访调查、座谈交流、远程教育、实地考察等途径,采取如革命传统教育、中共党史和革命史教育、警示教育、反腐倡廉报告、先进典型报告增强干部教育的感染性和真实性。

第四、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是干部教育坚持群众路线的成功实践

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中共共产党面对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归根到底是我们的部分领导干部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上有了问题,出现了干部宗旨观念淡薄、个人主义倾向抬头,缺乏为人民服务的热情等问题。这就提醒我们,加强宗旨观、群众观、权力观的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群众路线,是一项必须抓好抓紧的重大任务。

总之,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的艰难环境里进行的干部教育,适应了抗战形势的需要,纯洁了队伍,促进了临汾地区抗日战争和党的其他工作的胜利开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懂政策、有文化、能干事、会管理的德才兼备的干部,客观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干部教育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为新时期下党的干部教育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参考文献:

[1]康电,蔡昌瑞,郭伟,韩西林.中国共产党建设七十年大事记.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2]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3]张国祥.山西抗战史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4]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太岳革命根据地的党的建设.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

[5]中共临汾市委党史研究室.临汾革命根据地文化建设.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6]中共临汾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临汾历史大事记述.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干部教育抗战时期
论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出版与传播
新型综合教学示范基地的实践与探索
抗战时期边区人民调解制度的评价
干部教育培训管理新思路探索
抗战时期贵州的出版业探究
抗战时期桂林音乐团体简介
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班级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结构化研讨教学实践分析
抗战时期迁黔军事院校体育活动研究
加强党校建设提高培训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