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新农村建设与实现小康社会的关系

2020-03-27彭举

青年生活 2020年5期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小康社会

彭举

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农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政府要把工作的主要重心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维护和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发展和推动农村的经济建设。只有新农村建设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才会更进一步。本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结合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当前实际发展情况,对建设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性进行详细的阐述,并提出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农村经济

一、新农村建设对于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性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小康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由于农民在我国总人口中占很大比重,要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坚持以人为本,先把农民问题解决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可以为农民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便利。另一方面,国民经济中最显薄弱的环节便是农业经济,而农村又是我国覆盖面积最广,又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要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党的十八大中被正式提出,并规划在2020年实现。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虽已步入小康社会,却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不均衡、不充分发展的现象。而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农村、偏远地区拖了后腿。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处于社会主义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农村人口比例大,于是十一五期间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要任务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就要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只有农村实现全面小康,中国才会现实意义上实现全面小康。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在新世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协调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稳定提高收入,发展改善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但结合实际情况,我国还有许多问题诸如地域经济差距大,其主要表现在城市与农村两个对立面。城市经济水平高,居民收入充裕稳定,产业发展较快,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平均收入不高,农业发展不如其他产业。所以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协调城乡关系,改善农业基本状况,加大对农民补助,从而促进农村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社会主义新农村,顾名思义,是经济与政治、社会与文化并重,“硬件”与“软件”齐头并进的新农村;是农民生活富裕、生产条件良好、乡村精神文明、村容村貌洁净、管理公平民主的新农村;是不断发展农村经济,勇于创新农村体制的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加速建成,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实施,协调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完善城乡一体化机制;有利于发展农村社会文明,培养乡村优秀人才,提高农民个人素质,建立良好的村风村貌;有利于改善农村公共设施基础建设,方便农民日常生活,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民主自治,始终贯彻人民当家做主的政策方针,完善农村民主管理体系。

二、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就我国经济发展现状而言,调整产业结构虽初见成效,但传统模式在主体产业中依旧根深蒂固,无法轻易改变,农民的主要收入来自于种植业、畜牧业以及外出打工等渠道。调查显示,外出务工人员占据农村总人口的一大部分,农民的收入中务工所得占总收入的百分之四十,来源于种植业的所得占总收入的百分之四十五,畜牧业仅占家庭收入的百分之十五。综上所述,尽管产业调整一直在进行,效果却并不显著,农村经济的主要来源还是来自于外出务工与种植业,传统的耕作方式无法使农作物实现产量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背井离乡、远走打工,致使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造成农村经济落后;此外,農产品主要以经销原材料为主,农副产品加工技术相对落后,这也促使农村经济滞后不前;再加上农村居民教育水平普遍落后,平均文化水平不高,致使农产品的销售与推广缺乏专业人才来掌控,农产品知名度不高,缺乏成熟市场,只能在局部范围进行营销,销售渠道的缺乏,产品推广经费不足,造成农产品滞销,导致农村经济发展落后。

三、提高农村经济建设,促进小康社会的实现途径

(一)经营模式需转变,产业结构待调整

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不断调整,对农村产业规划进行不断完善,改变传统经营观念,有利于农村经济建设的产业结构实现多元化、系统化、立体化的目标。从农村知识观念,乃至经济建设的管理模式上看,都需要实现传统观念的转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而全面、系统地建设小康社会。

(二)基础设施要加强,经济发展要推动

加强农村各方面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促进农村各个行业蓬勃发展。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根基,只有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重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就是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可以推动生产技术不断提高,有利于村委会农业方面的政策推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业生产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使农村经济与时俱进。但在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业的同时,也要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与地理环境,形成丰富的旅游线路,吸引更多的旅游者;通过对其进行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与宣传,从而吸引商业目光与商业投资。开发时要注意环保,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尽量保持村庄原貌,采取绿色开发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不断强化农民思想方面的教育,提升农业产业的理念

就农民思想观念落后的现状而言,乡镇领导有必要以多种方式和手段进行宣传教育,为农村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就读环境,为成人们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具体措施如下:设立农村宣传栏,将优秀农民事例与农民劳动模范的事迹定期进行宣传,并邀请他们来进行宣讲,促进农民落后思想的转变,使农民意识到知识在农民生产与生活中的重要性;优化和完善农村的教育体系,真正意义上实现科教兴农的战略目标。通过对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种植技术的广泛传播,实现农作物增产,提高农民对种植作物的积极性,为农村农业的发展保留充足的劳动力。同时,对农业相关产业进行探索与创新,为农民发家致富提供多种方式与途径,基层领导应实现自身价值,结合当地农业发展水平制定合理化策略,对农业生产与加工进行合理的引导;打开农产品市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改变营销策略,进行招商投资,实现共同富裕。从多个方面去提高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四)努力创造发展机遇,鼓励大学生投身到农村建设当中

人才是社会发展进步、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急需一批有知识、有技术、有见识的大学生对乡村经济做出建设,对于农民而言,大学生的加入会使他们拥有更加良好的发展空间与机会。现如今,我国农村的教育还没有显著提高,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低下,优秀大学生的加入对农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大学生村官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举措,由于大学生文化素质高、见识独到,在投身于农村建设后,把当地实际情况与自身所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制定符合农村自身情况的战略目标,促使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带领农民群众一起发家致富。除此之外,大学生到村任职对当地的村领导班子也会产生积极影响,提高基层领导的文化水平与思想觉悟,调整当地产业结构,完善农村经济体制与发展模式。需要国家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财政投入,提高其工资待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四、总结

在新時代,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加快经济发展是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其核心问题是增加农民收入。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探索各种方式,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转变管理模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不断加强农民思想教育,树立农业产业化理念,努力创造发展机遇;同时,鼓励大学生投身农村建设,全面促进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目标的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郭喜华,苗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小康社会[J].吉林农业月刊,2017(5):34-34.

[2]杜强.新时代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1):179-184.

[3]孙志刚主编.汉川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马口镇新农村建设[J].汉川年鉴,长江出版社,2017(20).

猜你喜欢

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小康社会
生态农业视域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
以电子商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思考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树立发展信心 培育增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