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哥达纲领批判》中有关分配的思想

2020-03-27白云

青年生活 2020年5期
关键词:消费品分配劳动者

白云

马克思对《哥达纲领》里有关公平分配的诸多论述和观点进行了深刻的解读和反驳,这才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首次提出了与之不同的公平分配的理论。对此,马克思经过反复的思考,对其劳动所有权分配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以及对"公平分配"的批判。其实可以分为两大方面的来讲:

一、马克思针对生产和劳动的所有权这一理论问题进行的资本主义批判

在《哥达纲领》中明确地提出了"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劳动所得应当不折不扣和按照平等的权利属于一切社会成员"。有关这一社会主义观点的具体论述,其实这就是马克思所谓的社会主义劳动所有权的理论。针对这一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明确予以反对,于是马克思提出了"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这个新的观点。

马克思为何一定要这样做出与传统的劳动产品所有权的理论完全相悖观点呢?劳动创造产品的所有权和创造必然会直接涉及两个重要的方面即劳动者和自己的生产资料,缺一不可。他在不久前就曾经提到过,“种种的商品体,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物质和生产劳动这两者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而《哥达纲领》的那些关于劳动产品所有权的理论却只把它的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一个劳动者自己创造的社会财富上,甚至完全地忽视了其生产资料分配在其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其实在原始社会之后以及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之前的社会形态当中,某一个资产阶级掌控着自己的生产资料,因而这某一阶级的共产主义思想也随之直接贯彻在了劳动创造的产品和其社会财富的生产资料分配当中。所以,要想对生产资料分配的问题能够进行正确处理,只能在把握正确的生产资料劳动所有制的基础上加以实施。马克思也正是根据这个层面的理念来对生产资料劳动所有权的理论所继续地进行研究和批判的,他的最终目标就是让资本主义人们更深的地了解和认识到生产资料的社会基础性经济地位,这样才使社会真正地开始更密切地关注到正确的生产资料劳动所有制,仅有这样才使自己身为一个真正的劳动者,才能更充分地认识和了解到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资料是如何形成和运作的,进而真正领悟到它的必然命运,继而才能找到真正走向解放的社会现实主义道路。

二、对"公平的分配"的批判

在《哥达纲领》中,主张"劳动所得应当不折不扣和按照平等的权利属于社会一切成员",这实际上是因为作为一个真正的劳动者,他本就认为应该依法享有平等的勞动权利。马克思认为"公平分配并不是一个科学的理论判断"。公平其实在本质上是一种客观的道德评价,也是一种对道德的绑架,到底什么样才是公平,这个主观性问题本身就应该带有很强烈的理论主观性,判断分配是否公平,其实这本就是充分反映了社会上人们对于现实生活中自己所存在的经济利益分配关系,带有极强的理论主观性,因而根本就无法充分揭露社会资本家的利益去进行剥削劳动者的根源。也就是说不同社会地位和不同的要求而对他们的公平分配作出不同的要求或者定义。这些不同的要求或者定义有的很多时候甚至都会发生相互的冲突,就像资产阶级所说的他们的资产分配基本上都是非常公平的,从而说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资产分配的问题根本就不能是依赖公平这个相当模糊的经济学范畴可以解决的。

再者,马克思还明确地认为,《哥达纲领》中把资产分配经济问题的整体性当作重点问题去进行关注本身就是错误的,经济资产分配过程本身也就是一个经济整体,一个经济整体中若其中任何一个经济环节分离出来,对它单独地进行分析研究,是根本不会单独地得到正确的经济分析结论的。由此可见,要用这个思想去研究和解决经济中有关资产分配的整体性问题,一定程度上需要在对经济运行资产分配过程的整体过程中深入来研究和解决。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进行以上批判之后,在这个基础上便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分配理论:

1、提出了当前社会主义工业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全部社会主义总产品的平均分配原则(具体含义是说泛指一年内社会消费者所有的生产资料销售的全部社会消费品中的生产资料和全部社会消费者的生产资料。)

马克思还将其中所有的各类社会经济总产品都划分成两类:对应总产品的社会积累和可以扣除的社会消费。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对消费品进行分配前,全部的社会消费品都必须按需要在补偿基础上同时作出必要的消费积累和补偿扣除,即用于经济费用补偿的消费积累基金和其他消费品的补偿积累基金。扣除的部分大致来说我们可以再一步细分为三类,第一:适当对追加消耗产品生产资料的其他经济生产补偿;第二:在补偿基础上适当追加其他消费品的其他生产资料,以利于扩大其他消费品的经济生产;第三:对消耗产品消费做其他的经济需要。扣除后,其实还是需要从中扣除一部分能够用来直接作为公共消费,这样扣除后剩下的部分才能作为公共消费的资料,从而直接分配出来给劳动者。所有个人都需要从中扣除后部分剩下的所有社会劳动总产品才是能够用来直接分配给所有劳动者的个人直接作为公共消费的部分,也可能就是《哥达纲领》中所提到的那种公平分配。因此在马克思看来,不折不扣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这种想法违背了整个社会总劳动和生产的基本原理。于是"不折不扣"的理念就变成了"有折有扣"。而且马克思提出的理念就是要将所有劳动成果直接分配给整个社会一切的成员,很明显与其所主张的"平等权利"、"公平分配"的社会主义观点互相矛盾。在整个社会一切的成员中分配,必然会包括那些无所事事的某些人,如果他们的劳动产品能够在社会中与有能力劳动的社会成员之间同时进行公平分配,那所提出的"平等权利"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公平分配"这个伟大理想也根本就无从实现。

2、提出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的分配原则

首先,马克思对传统社会主义的社会基本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指出由于传统社会主义的社会在本质上是完全脱胎于传统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所以在各个方面未免还是会同时夹杂着或带有一些传统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痕迹。也正是这一基本特征直接决定了其实行劳动分配的方式在本质上只能实现的就是按劳分配,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个社会的劳动者领回的每一个人消费品刚好就相等于他们所贡献的消费品给社会所出的每一个人的劳动量。

接着马克思又详细的论述了构建共产主义的社会所必须具备的的三大社会基本特征: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社会产品资源极大丰富、人民当家作主。马克思认为只有社会发展到了这个阶段的时候,社会劳动分配的方式才能完全超越传统资本主义的社会和传统的社会主义工业社会,实现按需劳动分配。

猜你喜欢

消费品分配劳动者
致敬劳动者
1—5月,餐饮收入实现17789亿元,保持稳定恢复
2020年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正增长
致敬最美劳动者
法兰克福春季消费品展开幕
Crying Foul
遗产的分配
在云端
阅读理解Ⅳ
我会好好地分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