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经验及创新

2020-03-27陈小东李浩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新郑市高标准项目区

陈小东 李浩

摘 要: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生产能力

新郑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豫西山区向豫东平原过渡地带,属北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热水气资源丰富,适宜农作物生长,粮食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具备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粮食生产能力,现有耕地面积4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面积17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267966吨,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3.8万亩。2011年至2018年,新郑市共建设高标准农田33.8万亩,涉及梨河、城关、薛店、郭店、新村、八千、龙王、辛店、观音寺、和庄等10个乡镇。根据笔者多年来的经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中涉及的占地赔青问题直接影响了农开工程的实施,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中的权属调整问题、资金问题、村民阻力问题。经过反复探索,创新建设高标准农田工作方式,以推动新郑市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工作。

一、科学规划,强化项目的可操作性

一是坚持规划的科学性。按照高标准农田选址规定,在湿地、草地、林地、25度以上坡耕地、重金属严重污染区、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和围湖造田、填海造田区,不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可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把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宣传到位,把群众意愿融入整体规划,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根据群众需要确定项目建设内容。二是注重规划的实用性。结合管护需要,在项目设置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微改,如把输变电线路由明线改为暗线,把地面明渠改为地埋管,普通软管改为喷灌带,把砖混井房变为多功能井台等,使项目更节约资金,更经久耐用,更容易管理,更易发挥效益。三是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具体操作过程中,依据季节变化,把打井、埋管、平地、植树等项目分成四大块,任务明确,重点突出。

二、强化管理,严格执行项目标准

一是严格执行项目计划。严格按照批复的项目计划和审定的初稿方案组织项目和使用管理资金,不擅自变更项目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和资金用途。确需变更项目计划,严格履行有关程序。二是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标准具有综合性、先进性、示范性、展示性,要认真执行国家、省、市农发机构制定的建设标准,从严掌握,不能降低,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效益。三是严格执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政策。认真执行资金配套政策,保证配套资金足额及时到位;认真执行“三专”管理政策,严格做到“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严禁挪用开发资金。四是严格执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制度。执行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制,严禁侵占和套取项目资金,认真做好县级财政报账制工作。实行项目建设公示制,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内容、目标等向社会、向项目区群众进行公示,提高他们对开发工作的认识。实行工程物资招投标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对年度财政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单项工程,向社会公开招标,同时实行工程监理制,对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单项工程,统一组织监理。

三、突出实效,加强管护

一是明晰产权。探索推行拍卖制、承包制、租赁制、协会制、业主制等管护形式,实现权、责结合,效益与公益相互链接,明确产权主体、受益主体和管护主体,努力做到不打无主井,不修无主桥,不栽无主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公示牌、工程标志,由镇政府直接负责;建设在各村的井、桥、涵、路、地埋线、喷灌、变压器等公益设施,建成后使用和维修归项目区各村,也可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村民委员会按照“一事一议”原则并征求受益农民代表同意的前提下,通过承包、拍卖、业主负责制等多种方式落实工程管护主体。二是加强管护。为确保项目区内的工程正常运行,发挥最大效益,建成以后管护是关键。在工程建设阶段,根据有关规定,按照“谁所有、谁受益、谁管护”“以工程养工程”的原则,将工程进行移交,落实管护主体,制定切实可行的管护措施和规章制度。对已明确归属个人管理的提水机具、喷灌设施、树木等工程,管护和维修由受益农户负责。三是确保实效。通过以上措施,使项目区所有道路变通、变宽、变好,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2011年至2019年,新郑市共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个,建设规模(下转第62页)(上接53页)33.8万亩,平整农田面积0.7704万亩,新开整修道路391公里;新打机电井1459眼,修复机电井417眼、埋设地埋管道2630公里、防护林5.8万亩、架埋设高低压线路1026公里、示范推广新品种19050亩;培训农民和农民技术人员等4100人次。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工作方法,新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内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綜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017万公斤,新增油料生产能力748万公斤,新增农业总产值8292万元,经济效益显著;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根本改善,项目区内道路平直、通畅,农田林网纵横交错,道路两旁树木整齐挺拔,真正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行路易、农机先,品种优、科技新,稳产高产、节能高效,生态和谐、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格局。通过项目实施,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5.8万亩,提高森林覆盖率1.5%。

目前,新郑市以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为主,着力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坚持抓好土地治理项目科技推广示范,大力推广普及先进适用的科研新成果、新技术,重点支持良种良法的普及,搞好先进适用技术的组合配套,强化对农民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水平,目标是把项目区建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参考文献:

[1]武锐.土地整治与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实践与思考[J].居舍,2019(14):179+185.

[2]徐华伟,许杏娟.武义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浅析[J].农业与技术,2019,39(23):179-180.

[3]乔金亮.高标准农田事关长期生产能力[N].经济日报,2019-11-13(009).

(作者单位:新郑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

猜你喜欢

新郑市高标准项目区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高标准高质量转入“三年行动”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新郑市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新郑市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