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积分制”探索与启示

2020-03-27孔祥香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积分制基层社会治理群众工作

孔祥香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以来,群众需求的变化导致了群众工作方式的变化,这为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广大基层党委和政府坚持问题导向破解时代难题,积极吸纳量化管理工具与互联网技术创立了“积分制”这一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推进了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创新与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积分制”已经成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最有活力的机制之一,助推着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平安创建等各项乡村工作的顺利推进,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

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积分制;群众工作

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重点在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社会治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积分制”主要解决的就是“人”的问题。“积分制”围绕着解决“人”的问题,形成了党员管理制度、服务激励群众机制、社会治理平台,成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抓手,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进步的重要标志。

一、“积分制”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实践

“积分制”来源于群众创造,是基层自发的一种制度创新。最初作为一种基层党员管理制度,叫作“党员积分制”,后来逐步发展扩大到脱贫攻坚领域的幸福积分、乡风文明领域的爱心积分、公益服务领域的时间银行积分、养老领域的养老积分,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绿色积分、平安创建领域的平安积分、乡村振兴领域的千分制管理以及社会治理领域的红分管理系统等。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种积分制制度,反映的是基层党委和政府积极吸收现代化的量化管理手段和互联网技术手段,积极破解时代难题,创新新时代基层党员和党员干部管理制度、创新新时代群众工作机制,以及创建新时代“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共建共享共治的大平台。

(一)以综合治理为导向的红分管理系统

“红分管理系统”是以红分管理为抓手,以互联网平台为支撑,将农村基层党组织、乡镇机关干部、党员、村民代表、村民等集体和个人,纳入红分管理系统,创造性地将党建工作与平安建设、文明创建、改革创新、脱贫攻坚等高度融合,构建以党建为引领,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大格局。“红分”管理系统设置了奖励类、扣分类和一票否决类三种积分类别,例如把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倡导的文明行为纳入奖励类积分;把违反社会公德、不赡养老人等不文明行为纳入扣分类积分;把参与法轮功、违法犯罪等恶劣社会行为纳入一票否决类积分。

(二)以破解脱贫攻坚难题为导向的“幸福积分”

“幸福积分”是以“积分”为抓手,探索“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奋斗幸福人生,共建文明乡村”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幸福积分”划定贫困户和一般农户两类对象,针对“贫困户”设置户容户貌、扶贫政策知晓、内生动力、家庭美德、道德品质等五类考核内容;针对“一般农户”设置户容户貌、家庭美德、个人精神面貌、道德品质、积极参与村内发展、进步奖六类考核内容。每一类中又分为更为详细的项目,例如积极参与村内发展类就细分为热爱公益、熟练掌握扶贫政策、主动帮扶、带动贫困户等具体的项。

(三)以助推乡村振兴为导向的千分制管理办法

是以千分制管理办法为抓手,设置村级党建与乡村振兴两大板块,突出村级党建的地位,以组织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破解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诸多难题。在村级党建中对农村干部设置了详细的考核细则,涵盖“四议两公开”执行情况、“三会一课”开展情况、矛盾化解情况、执行纪律情况等各项主要村级党建内容;在乡村振兴模块直接对接乡村振兴五大内容,让群众在参与积分管理的过程中直接参与乡村振兴的建设。

二、“积分制”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成效

“积分制”破解了当前乡村发展中的许多难题,调动了基层党组织的内生动力,让领头雁飞起来;增强了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主体动起来;及时跟进群众的时代需求,让服务机制活起来;建立共建共享共治平台,让乡村发展的办法多起来。

(一)建立了密切联系群众机制,增强了群众归属感

“积分制”以“积分”为纽带,在基层党组织与群众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连接。特别是“红分管理系统”把乡村治理的各主体纳入同一个网络平台,让群众一眼可以看到该镇的所有成员,群众感到乡镇就是一个大家庭,有了很强的归属感,自觉参与乡村治理的各项工作,形成了轰轰烈烈的群众场面。群众评价说:“以前觉得没人管我们,现在找到组织了,有了回到大集体的感觉。”

(二)创新了激励群众制度,激发了群众参与热情

在“积分制”过程中,帮人推车、捡烟头、打扫自己屋前院内等都可以获得积分。“积分制”让群众的“善行”随时随地得到肯定和奖励,并且“积分”可以在“爱心超市”转换成物质,从而让群众有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丰收。该制度的实施,营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氛围[1],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

(三)创新了服务群众机制,适应了群众时代需要

“积分制”适应了新时代群众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成为服务群众的新机制。第一,“时间银行”是社区互助公益服务项目,它促进了志愿服务、扶贫帮困、助人自助等公益事业的发展。第二,“养老积分制”从资源整合入手,创新市场运作思路,构建了以积分为纽带的养老服务异业联盟[2],在顺应了老龄化时代要求的同时激活了许多沉睡的社会资源。

(四)采用了现代管理手段,提高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积分制”采用了量化管理与互联网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手段,成为资源整合利用和人才集聚的共建共享共治大平台。第一,“积分制”成为基层社会共建的平臺。“积分制”中有服务村级事务的“积分”类别,该类“积分”引领群众热心家乡建设,回乡投资和创业,从而拉来了资金带动了产业发展。第二,“积分制”成为发展成果共享的平台。在“红分管理系统”中,农民可以通过“积分”累计信用,向合作银行贷款;也可以通过该系统把自己的农产品推广到合作银行的网上商城。第三,“积分制”成为基层社会共治的平台。在一些“积分制”中设立了“党员标兵”“优秀村民代表”等项目,对献言献策的党员和优秀村民代表进行奖励,为党员、群众提供了参政议政的平台;设置了“乡村秀才”,旨在吸引研究生以上学历的高级人才回归家乡或为家乡发展献言献策;群众做了“积分”的项目后,会催着村干部或乡镇干部对自己的结果进行认定,“倒逼干部好好干活”,成为党群互动的平台。

三、“积分制”基层社会治理的启示

“积分制”是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抓手[3],它的产生与发展是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积分制”的探索与实践,表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要遵循必要的原则。

(一)要坚持人民立场,增强人民群众“三感”

推行“积分制”的初衷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人民立场。因此,推行“积分制”要坚持把便民利民惠民作为第一原则。第一,设立科学有效的程序,把群众的“言行”准确有效地反映到我们的治理体系中。例如“红分管理系统”中群众做了好事,由群众报给本村的积分登记员,由积分登记员上传系统;经积分审核员审核后进入积分公示阶段;通过全民监督的公示阶段后,由积分复核员核准,积分生成。“积分”可以在“爱心超市”转化为物质奖励。第二,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示范公平正义的治理价值导向。

(二)要坚持实事求是,密切结合自身实际

推行“积分制”的起因,是基层党委和政府坚持问题导向破解时代难题。因此,推行“积分制”要坚持问题导向,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本村、本乡镇最突出的难点问题来开展。第一,坚持因地制宜原则。适合单一性质的“积分制”就采用单一性质的“积分制”,适合综合性质的“积分制”就采用综合性质的“积分制”。单一性质的“积分制”有助于对急需解决的单项问题形成突破,综合积分手段有助于形成综合治理局面。第二,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密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循序渐进,最终以高质量发展来检验“积分制”推行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曙光.“三线三边”助推农村核心价值观建设[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11):22-23.

[2]新乡市实施积分养老开辟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新路子[J].中国社会工作,2018(17):42-43.

[3]王礼鹏.社会治理创新的地方经验及启示[J].国家治理,2016(21):22-32.

(作者单位:新乡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积分制基层社会治理群众工作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思考
新媒体时代怎样做好群众工作
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价值
微“积分”:构建活力班级的一把金钥匙
做好群众工作 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