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牡丹文化对菏泽市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

2020-03-27田福忠

农业与技术 2020年4期
关键词:菏泽市乡村振兴

田福忠

摘要:菏泽市是中国牡丹种植面积最大的城市,牡丹产业已成为菏泽市经济发展的新型支柱产业之一。牡丹文化与牡丹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大力弘扬和发展牡丹文化,对于菏泽市快速实现乡村振兴、建成山东省城乡统筹示范城市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关键词:牡丹文化;牡丹产业;菏泽市;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200229056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伟大战略。菏泽市乡村面积比例大,乡村人口众多,乡村经济水平还不够高,发展好绿色乡村经济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菏泽市牡丹种植历史悠久,牡丹产业发展迅速,已形成浓厚的牡丹文化。发扬牡丹文化能够从经济、人文和生态等多个方面促进菏泽市建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乡村。

1牡丹文化的内涵

1.1牡丹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牡丹文化在中国已有3000a左右的历史。牡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息息相关,透过牡丹文化,可以触摸到中华文化发展的脉络[1]。先秦时期牡丹和芍药不分,《诗经·郑风·溱洧》记载的“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描写的是青年男女在上巳节春游期间互赠芍药表达爱慕之情的故事,而上巳节是农历的3月3日,故诗中所写芍药实为牡丹。秦汉时期,牡丹作为药用植物被《神农本草经》收录。东晋时期,牡丹的艺术形象被顾恺之名画《洛神赋图》所描绘。隋炀帝时期,牡丹進入皇家园林,《海山记》记载“隋帝辟地二百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箱牡丹,有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延安黄、先春红等名贵品种”。唐宋时期,牡丹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人民广泛认可和喜爱的花卉,周敦颐词中写有“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明清时期,关于牡丹的诗词文赋、散记杂著和书画作品已屡见不鲜。如今,牡丹文化与牡丹产业的发展更加密不可分,已充分渗透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多个方面。

1.2牡丹文化是中华民族美好愿景的寄托

俗语说:“牡丹盛,国运兴。”牡丹是中国固有的特色名贵花卉,具有“花大、形美、色艳、香浓”的特点,被誉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代表着富贵和吉祥,能够完美体现泱泱大国的恢弘气度,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和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牡丹文化的不断发展是中国人民智慧与才能生生不息的体现。自古以来,牡丹就是中国进行对外交流合作的使者和载体,牡丹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和中华文明的产物,受到了世界人民的普遍喜爱。当今社会,牡丹文化的内涵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2]。在中国牡丹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伴随着牡丹全系列产品在全世界范围的销售和推广,牡丹文化正在“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1.3牡丹文化是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载体

建成生态宜居的新型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3],牡丹文化的形成和特点充分融合了牡丹产地的历史文脉、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4],与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息息相关,可以从优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方面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和居住体验。菏泽市素有“一都四乡”的美誉,牡丹文化同戏曲文化、书画文化、武术文化和民间艺术文化有着紧密的结合,相互之间融合程度很高,多种优秀传统文化容易形成有机统一整体,服务菏泽乡村振兴。此外,在菏泽市乡村的广阔天地弘扬和发展牡丹文化具有天然的优势,方便就地取材,可以充分彰显乡土特色,能够快速形成地域文化自信。乡村文化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牡丹文化振兴则是菏泽市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规划点和实施点,充分挖掘牡丹文化中的开放包容、博采众长理念有助于建设菏泽市美丽宜居新乡村。

2牡丹文化对菏泽市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

2.1增强文化自信,打造菏泽名片

牡丹是菏泽的特色,牡丹产业是菏泽的特色产业[5]。提到菏泽,很多人能够在第1时间联想到牡丹;提到牡丹,人们也往往能够联想到菏泽。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菏泽牡丹产业在科技研发、品种繁育、大田栽培、产品加工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所取得的一些成果已处于国内乃至国际领先地位,菏泽牡丹文化在国内外的传播速度和知名程度也明显提高。弘扬和发展牡丹文化,能够切实增强菏泽人民的文化自信,形成“人人知晓牡丹,人人热爱牡丹,人人宣传牡丹”的城市新局面,使菏泽牡丹景观和乡村风光更多地为人所知,菏泽乡村振兴更大程度地得到人们的关注和支持。

2.2促进招商引资,反哺牡丹产业

牡丹文化与牡丹产业的发展关系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牡丹文化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依赖于牡丹全产业链在新时代下的全方位发展进步。以牡丹在文化旅游行业的应用为例,菏泽市已成功连续举办了28届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最新1届的牡丹文化旅游节展出了1000余种牡丹,开展了文化展演、赏花游园、论坛峰会、艺术展览、民俗体验、体育竞技等95项各类活动,吸引了海量国内外游客,进一步增强了菏泽的知名度。以牡丹为约定,以传播牡丹文化为途径,广泛吸纳技术支持和经济资助,菏泽市牡丹产业的发展速度就会加快,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就会再上新台阶,对于菏泽牡丹文化自身发展就会大有裨益。

2.3深挖乡村潜能,融合经济模式

菏泽乡村有相当大比例的农户以牡丹苗木种植和销售为主业。以往,同一村庄的农户在进行牡丹大田种植后,容易将牡丹苗木扎堆销往同一地区,导致牡丹苗木低水平同质化竞争情况严重,大大降低了经济效益。充分认识新时代市场经济特点,深入挖掘牡丹文化在乡村中的发展潜能,创新牡丹产业发展思路,对菏泽市乡村振兴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例如:建立牡丹生态农家乐基地,通过引进和应用牡丹无性繁殖技术、反季培育技术,延长牡丹的观赏期,将“一年四季都可观赏牡丹”变为现实,从而将牡丹苗木简单外销转变为原产地种植、栽培和观光,使菏泽牡丹的观赏价值在牡丹原产地得到充分发挥。在农家乐中,将牡丹文化与菏泽特色饮食文化充分结合,向游客推广源自于菏泽牡丹的牡丹籽油、牡丹花蕊茶、牡丹花瓣茶和中药材丹皮等产品,既能够获得游客对菏泽牡丹产品的好感和信任,又能够将牡丹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充分转化为农民经济收入。

2.4美化乡村生态,营造宜居环境

牡丹极高的观赏价值是菏泽市建设美丽乡村的天然优势。牡丹因具有耐干旱、耐盐碱、耐瘠薄、耐高寒的品种特质,其种植非但可以做到不与粮食作物争地,还能够将肥力较差的土地“变废为宝”。从这一点来看,牡丹的种植对于美化乡村生态环境具有直接作用。另外,从牡丹文化的表现形式来看,其在种植、饮食、纹饰、书画、剪纸、音乐、戏剧、雕刻、诗词歌赋、传说典故和花语花趣等方面具有丰富形式,对于建设美丽乡村的作用称得上是全方位、多角度[6]。因此,可充分利用适合的边角荒地、农业设施用地,同步发展牡丹种植业和牡丹文化文娱产业,融合鲁西南地區风俗人情,将菏泽乡村建设成为富有牡丹特色的田园风光颐养新村。目前,菏泽许多乡村已规划开展牡丹主题文艺演出活动,部分已进入实施阶段,将牡丹元素充分植入乡村生活中,以形成健康、生态、美丽、休闲的宜居环境。

3结语

牡丹产业是菏泽市乡村振兴建设的支柱型产业,牡丹文化能够促进牡丹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推动菏泽市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现菏泽市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理解牡丹文化的内涵,发挥牡丹文化的优势,发掘牡丹文化的潜能,创新牡丹文化的应用方向,为菏泽市实现全面小康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胡尊东, 洪梅香. 牡丹文化及其产业化的模式探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13,52(2):494-497.

[2]晁婕. 花文化与城市形象传播研究[D]. 西安:西北大学, 2017.

[3]中共中央, 国务院.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Symbolm@@2022年)[EB/OL]. http://www.gov.cn/zhengce/2018-09/26/content_5325534.htm, 2018-09-26/2019-06-10.

[4]王静静. 曹州牡丹文化与美丽乡村景观设计研究[D]. 济南:齐鲁工业大学, 2016.

[5]菏泽市政府. 关于印发菏泽市牡丹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8Symbolm@@2022年)的通知[EB/OL]. http://zfxxgk.heze.gov.cn/xxgk/jcms_files/jcms1/web68/site/art/2018/11/13/art_2027_40373.html, 2018-11-13/2019-06-11.

[6]武惠. 牡丹文化表现形式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猜你喜欢

菏泽市乡村振兴
菏泽市木瓜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菏泽市苗木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山东华粮参与菏泽市测土配方施肥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