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春县八角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分析

2020-03-27李艳春刘佳

农业与技术 2020年4期
关键词:气候

李艳春 刘佳

摘要:农业是受天气气候影响最大的行业,农业气候资源直接影响农业生产过程。绿春县为中山峡谷地貌,境内重峦叠嶂,沟壑纵横,无一平坝,立体气候明显,本文利用绿春县气象站点逐日地面观测资料、八角历年种植资料,充分分析气候条件,科学、合理确定八角种植气候指标,并结合绿春县土地利用情况和地形地貌特征,按照八角适宜性种植等级对全县土地进行八角种植适宜性分析。为合理布局八角种植,增加八角产量和品质提供气候依据。

关键词:绿春;八角;气候;种植适宜性

中图分类号:S16  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200229041

八角树喜欢生长在湿润的山区气候环境条件下,要求年降雨量为1200~2000mm,且分布均匀,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20~30℃,最冷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最热平均气温在25~28℃,年积温在6000℃以上,无霜期315d以上。八角是中性偏阴树种,不耐干热,不但需要温暖的气候,而且还要求丰富的雨量,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光照要求均不相同。八角适宜生长在疏松、湿润、通气良好的肥沃土地上,八角生长不仅需要严格的大地形,也必须有适宜的小地形。地形直接影响到光照、温度、降雨量、湿度和土壤肥力等生态因子,所以,八角所处地形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生长和结果好坏。

1绿春县的概况

绿春县地处哀牢山南出支脉西端山区,为中山峡谷地貌。境内重峦叠嶂,沟壑纵横,无一平坝,地势中部高,四周低,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最高点为黄连山主峰,海拔2637m,最低点为小黑江与李仙江交汇处,海拔320m。境内无平坝,河流两坡广泛发育的古夷平面、阶地和洪积扇面积很小,多高峻条峻状形山地,海拔一般都在1200~1500m左右。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干湿季节分明,春季温和,夏季无暑、秋季清爽、冬季温润,年平均气温17.1℃,极端最高气温31.2℃,极端最低气温-1.2℃,年平均降雨量2042.4mm,日照时数2040.4h,平均无霜期328d。每年11月到第2年4月为干季,晴天多,光照足,湿度小,昼夜温差大;5—10月为雨季,雨水多,光照少,昼夜温差小。

2资料来源及分析方法

2.1资料来源

分析使用的气象资料为云南省1986—2015年125个地面气象站点逐日地面观测资料,包括平均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极端最低气温,积温,年稳定通过15℃积温、10℃积温、0℃积温,年稳定通过15℃日数、10℃日数、 0℃日数等。

2.2适宜性分析方法

使用标准时段云南省(1986—2015年)气象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经纬度、海拔高度、坡向和坡度等),按照气候学基本原理规则,使用气候资料和相应生态背景和地形数据,应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计算不同气候要素,进行农业气候资源空间分布推算;利用高质量的函数统计模型空间插值方法使用软件ArcGis将气候要素空间插值(90m×90m),综合考虑相关地理信息数据,建立空间栅格数据集。再利用高分辨率的气候要素数据进行种植适宜性指标空间推算,同时考虑土地利用、坡度、坡向资料对区划结果进行进一步精细化分析。

3绿春县八角种植气候适宜性指标

3.1绿春县八角种植气候适宜性指标

根据八角生长发育特点和中国八角种植区气候特征,充分考虑当地生产情况,遵循既定的气候区划原则,提出了八角种植农业气候适宜性指标。通过客观地综合多数专家经验与主观判断对大量难以采用技术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的因素做出合理估算,最终确定年≥10℃积温、年均降雨量、空气相对湿度3个指标作为绿春县八角种植气候适宜性指标。并按照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进行分级。八角种植农业气候适宜性指标及分级见表1。

3.2绿春县八角种植地形因素适宜性指标

根据八角生长发育,充分考虑地形影响,提出了八角种植地形因素区划指标。选取坡度、坡向、海拔高度作为绿春县八角种植地形适宜性指标,并按照最适宜、适宜、次適宜和不适宜进行分级。八角树种植地形适宜性指标及分级见表2。

3.3绿春县八角种植地形因素适宜性指标

依据土地利用不同类型对绿春县八角种植所造成影响存在差异,从适用角度分析,水域、农村居住用地、城镇建设用地、交通用地、等不可能种植八角;从经济角度分析,稻田、果园、独立工矿用地和难利用地不适宜种植八角;从生态角度分析,有林地不适宜种植八角;旱地不适宜种植八角,剩下灌木林地和天然草地可能种植八角。

4绿春县八角种植适宜性分析

4.1年≥10℃积温适宜性的分析

根据八角适宜性指标,绿春县八角种植≥10℃积温适宜性存在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以及不适宜区4个区域。

最适宜区域的年≥10℃的积温为6000~6500℃,主要分布在戈奎西部、大兴中部及东部、牛孔中部和东部、大水沟东部、三猛中部、平河北部、骑马坝北部和南部、大黑山东部。

适宜区域的年≥10℃的积温为5500~6000℃或6500~6700℃,主要分布在绿春中部和东部的大部分地区。

次适宜区域的年≥10℃的积温为5300~5500℃或6700~7000℃,主要分布在大兴东部、三猛南部、骑马坝中部、大黑山东部、半坡东部。

不适宜区域的年≥10℃的积温为<5300℃或>7000℃, 主要分布在中部高海拔地区和西部、南部低海拔高温区,主要是在大兴东部,牛孔、三猛、骑马坝3个乡镇交界处,大黑山、半坡、骑马坝、三猛大部。

4.2年平均相对湿度适宜性的分析

根据八角种植适宜性指标,绿春县八角年平均相对湿度适宜性基本只存在最适宜区和适宜区2个区域。

最适宜区域的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主要分布在三猛、骑马坝、平河3个乡镇交界处,以及大黑山、半坡南部。

适宜区域的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80%,主要分布在戈奎、大兴、平河、大水沟西部、骑马坝大部、三猛大部、大黑山中部和半坡北部。

适宜区域的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79%,主要分布在大兴北部、牛孔大部、大水沟东部、骑马坝北部、大黑山北部、三猛西部、平河中部。

适宜区域的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主要分布在牛孔北部、中部及南部、大水沟东部。

4.3年日照时数适宜性的分析

根据八角种植适宜性指标,绿春县八角种植年日照时数适宜性存在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以及不适宜区4个区域,由于年累积日照时数受海拔高度、地形遮蔽的影响分布比较破碎,适宜区域也分布比较破碎。

最适宜区域的年日照时数为1600~1800h,主要分布在绿春中部和南部。

适宜区域的年日照时数为1800~2000h,主要分布在绿春中部和南部。

次适宜区域的年日照时数为<1600h,主要分布在骑马坝中部、平河西部、大黑山南部边缘。

不适宜种植区的年日照时数为>2000h,主要分布在绿春北部、中部。

4.4坡度适宜性的分析

根据八角种植地形因素适宜性指标,绿春县八角种植坡度适宜性存在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以及不适宜区4个区域,由于绿春县地形复杂,坡度适宜性分布比较破碎。

最适宜区域的坡度为15°~25°,分布比较破碎,主要分布在戈奎、牛孔、大水沟、三猛、平河等地的部分地区。

最适宜区域的坡度为25°~35°,分布比较破碎,在9个乡镇的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次适宜区域的坡度为6°~15°,分布比较破碎,在9个乡镇的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不适宜区域的坡度为>35°或<6°,分布较广,在9个乡镇的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4.5坡向适宜性的分析

根据八角种植地形因素适宜性指标,绿春县八角种植坡向适宜性存在最适宜区、适宜区及次适宜区3个区域。

最适宜区域的坡向为22.5°~67.5°或292.5°~337.5°,为东北和西北向,绿春的9个县市均有分布。

适宜区域的坡向为67.5°~112.5°或247.5°~292.5°,为东向及西向,分布的比较破碎,在9个县市的大部分地区。

次适宜区域的坡向为112.5°~157.5°或202.5°~247.5°,为东南向和西南向,分布的比较广,在9个乡镇的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不适宜的区域的坡向为157.5°~202.5或0°~22.5,为南北向。主要分布在大兴、三猛、骑马坝、平河、牛孔的部分地区。

4.6海拔高度适宜性

根据八角种植地形因素适宜性指标,绿春县八角种植海拔高度适宜性存在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以及不适宜区4个区域。

最适宜区域的海拔高度为800~1000m,主要分布在戈奎东部、牛孔中部、大水沟中部、骑马坝中北部、三猛中南部、平河南部、大黑山中部、半坡中部等地。

适宜区域的海拔高度为1000~1200m,主要分布在戈奎东部、牛孔中部、大水沟中部、骑马坝中部、三猛南部、平河西部和南部、大黑山南部部、半坡北部等地。

次适宜区域的海拔高度为1200~1600m或600~800m,主要分布在适宜种植的边缘地区,大兴中部、三猛中部、平河北部南部边缘、大黑山中部、半坡中部等地。

不适宜区域的海拔高度为>1600m或<600m,主要分布在绿春县的中部、东北部及西南部,即戈奎南部、大兴北部和南部、牛孔南部、骑马坝北部、大黑山南部、半坡南部。

4.7绿春县八角种植气候适宜性

根据八角种植适宜性区划指标,并使用权重法充分考虑年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年日照时数气候条件,可将绿春县八角种植区域划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区以及不适宜区4个区域。

绿春县适宜种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戈奎东部、大兴中部、牛孔中部、大水沟东部和西部、大黑山东部、骑马坝大部、三猛、平河等地;其中,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戈奎东部、大兴中部、三猛大部、牛孔中部、大水沟东部、大黑山东部、骑马坝大部、平河大部等地。

在绿春中部(牛孔、三猛、骑马坝3个乡镇交界处)、东北部(大兴东部和北部、戈奎西部、牛孔北部)等地不适宜种植八角。

4.8绿春县八角种植地形适宜性

根据八角种植适宜性区划指标,并使用权重法充分考虑坡度、坡向、海拔高度等地形因素,可将绿春县八角种植区域划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区以及不适宜区4个区域。

绿春县适宜种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戈奎东部、三猛大部、牛孔大部、大水沟中部和西部、大黑山东部、骑马坝中部和南部、半坡大部、平河大部等地;其中,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戈奎东部、大兴中部、三猛中南部、牛孔中部、大水沟西部、大黑山东部、骑马坝中部、平河北部等地。

在绿春中部(牛孔、三猛、骑马坝3个乡镇交界处)、东北部(大兴大部、牛孔大部、戈奎西部南部)等地不适宜种植八角;另外在綠春南部地区(大黑山、半坡南部地区)及平河中部也不适宜种植八角。

5绿春县八角种植气候综合适宜性分析

根据八角种植适宜性指标,并使用平均法充分考虑气候条件、地形因素,可将绿春县八角种植区域划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区以及不适宜区4个区域。

绿春县适宜种植的地区多分布在戈奎东部、大兴中部、三猛大部、牛孔中部、大水沟大部、大黑山大部、骑马坝西部、平河等地;其中,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戈奎东部、大兴中部、单面大部、平河北部和东部、牛孔中部、大黑山中部、骑马坝南部等地。

在大兴北部、牛孔北部及南部、大水沟南部、大黑山南部边缘、半坡南部边缘不适宜种植八角,在绿春中部(牛孔、三猛、骑马坝3个乡镇交界处)、大兴南部与三猛北部交界处等地为非农用地,也不适宜种植八角。

6讨论与建议

八角获得高产、优质的先决条件是适宜的气候、土壤、良种及先进的种植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土壤、良种和种植技术可以通过人工调节来满足生产需要,但气候条件却难以进行大规模的控制和改造。因此,根据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造林地,是促进八角高产、稳产的途径之一。

本文使用气象资料、地理信息数据,利用空间插值方法和ArcGis软件,再利用高分辨率的气候要素数据进行绿春县八角种植适宜性指标进行详细划分,为当地合理布局八角种植,增加八角产量和品质提供气候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宇.云南山地气候[M].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5.

[2] 崔读昌,刘洪顺,闵谨如,等.中国主要农作物气候资源图集[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4.

[3] 李世奎.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候区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4] 林祁.八角科植物的地理分布[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995(3):1-11.

[5] 马锦林,刘善荣.八角果用林选优标准及方法[J].广西林业科学,1994(3):3.

[6] 苏永秀,李政.基于GIS的广西种植气候区划[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6,26(24):353-357.

猜你喜欢

气候
气候行动
太阳造就了气候
气候变暖导致海洋生物生存环境恶化
咦?气候会变化?
瞧,气候大不同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全球气候大不同
中国气候与人体热舒适气候适应研究
气候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
拯救气候的第二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