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2020-03-27何立

职业·中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研究

何立

摘 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充分体现当代职业学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鲜明特色,使职业教育真正做到满足企业需求、反映企业参与、受到企业欢迎。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以产教融合为落脚点,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合作模式,不断拓展合作层次,确定了“产教深度融合、打造品牌专业”的基本建设途径。

关键词:产教融合 机电技术应用 品牌专业 研究

职业教育一边是教育,一边是产业,具有鲜明的跨界性。只有建立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的体制机制,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两翼齐飞,才能办出有特色的职业教育。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紧盯经济发展走向,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抓手,把产业优势转为专业优势,职业教育才能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这就需要职业学校针对市场需求进行研究与培养,使职业学校的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成,形成“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通过校企对接、深度融合,构建“双元主体、重德强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育人质量、层次和针对性,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成品牌专业,形成名片,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对此我们确定了“产教深度融合、打造品牌专业”的基本建设途径,由此希望可以为职业学校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一、基于产教融合的专业建设策略

1.对接职业标准,构建课程体系

传统中职教学以学校培养为主,沿用学科课程体系,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与企业岗位要求差距较大,企业通常还需要对毕业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岗前培训。为有效解决这一矛盾,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安排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参与企业实践活动,在充分了解企业用人需求的基础上,结合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实际,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

为了将课程体系得到更好的实践,笔者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进行试点,建设“企业岗位现场+学校实训基地+学校技术工作坊+职业能力中心”的“四维一体”学习环境,重点开发“模块化课程+一体化课程+技术选修课程+自由选修课程”四类课程,分别培养职业岗位综合能力、专业技能应用能力、职業发展能力、个性发展能力,提升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

学校开发的一体化课程,在课程内容的构建中采用“项目制·工作式”体系。第一,以生活生产中的实际产品作为工作项目内容载体,以项目完成中相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因素形成思维导图式项目内容结构;第二,以工作项目知识技能的相关性及内在逻辑进行分类和组织,形成“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课程项目体系;第三,本着“做中学、学中做”的原则,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以工作为标准”的教学生态,使学习者在行动中生成知识、经验和技能。学生通过对技术工作任务的学习,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

2.对接工作任务,设计教学项目

根据“工学一体化”教学项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利用学校设施设备,设计组建模拟实训环境,设计工作任务书和评分标准。项目设计主要是确定本专业培养学生所就业的典型企业,在典型企业中确定典型工作岗位,在典型工作岗位中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知识点、技能点、职业素养点等建构教学项目。树立以学生为出发点、以岗位标准为依据、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理念,开展一体化教学。教学过程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学生思考任务要求、选择操作方法、反思评定结果,通过这样的整体化感悟,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从职业能力培养的角度,力求体现知识技能学习的规律,注重职业素养的养成,满足企业岗位生产任务的需求。

3.对接企业文化,培养职业素养

中职学校加强与企业、市场的衔接,借鉴企业精神文化实质,吸收企业精神文化内涵,能更好地为企业和地方经济服务。为此,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加入现代企业管理基础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当代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等管理体制;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使学生在学习中接受企业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学校与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办学为例,订单班学生的选拔、课程的设置和考核等均由校企双方共选共定,该班还用公司的企业文化来装饰教室,组织学生阅读公司期刊,组织学生到订单企业进行工学结合,深入了解企业文化。

4.对接地方产业,建立产业学院

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紧贴湖州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合理制定专业建设规划,主动把握领会“中国制造2025”“两化融合”和“互联网+”等新常态下中职教育的新趋势和新要求,与湖州市吴兴区共建国家级公共实训基地、湖州吴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学院,为湖州市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提供专业支持与人才保障。产业学院充分整合利用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学校机电专业群、职教联盟、技术研究应用团体等各类主体的优势资源,建立政府引导、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培养机制,实行协同育人,实现目标、课程、模式精准对接(图)。

5.对接工作环境,建设实训基地

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以原有校企合作关系为基础,大力推进实训基地建设,与多个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与校内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校企双赢。以电梯认知实训室为例,该实训室通过真实的电梯场景模拟,让学生对电梯的结果原理有一定的认识,并结合相应的VR课程,采用场景式对象认知、可视化结构认知、动态式过程认知、互动式模拟操作“3+1”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对电梯的结构原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

6.对接行业专家,打造教师队伍

以学校合作企业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为核心,本专业教师为主体,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建立完善的工作室日常工作制度、技术技能人才引进制度、专业教师下企业制度等。工作室团队总结工作室校企合作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师能力提升方面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成果。大师与学校教师合作开展技术工作革新,开发课程改革教学项目,完成了一定数量的有影响力的研发项目,形成了系列教学成果;工作室教师担任本校学生技术工作坊项目导师,承担服务企业项目,指导学生技能比赛,培养示范引领全省的专家型教师和学生技术工作坊导师。

通过上述六点,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有力推动了学校教学实习、顶岗实习、就业推荐等工作的开展,形成“校企合作、四段递进”的模式。第一阶段为认知企业,主要是帮助新生了解所学专业面向的行业和企业概况,了解企业需求和企业文化;第二阶段为认知工作岗位,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的岗位结构、岗位技能和岗位素养;第三阶段为生产性实训,学生主要在学校实训基地,在项目制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开展专业技能的训练;第四阶段为“334+联盟组团”式现代学徒制实习。4个阶段由校企共同参与制定相关内容和要求,共同管理和评价,确保培养的学生技能、素养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二、基于产教融合的专业建设实践成效

1.实践“334+联盟组团”新模式,“现代学徒制”得到进一步推进

“334+联盟组团”式是学校“现代学徒制”推进中的一次里程碑式的探索,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利用自身资源,进一步促进湖州地区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主要体现为“校企文化联姻、生徒德育引领、企业主体凸显、三方共同育人”的大东吴模式和“招生招工一体、教师师傅双育、培训生产同长、素养技能共进”的星光农机模式。

2018年,学校机电专业213名学生在久立、永兴特钢、振兴阿祥、辛子精工、沃克斯电梯、大东吴电机等16家湖州品牌企业开展定点“334+联盟组团”式现代学徒制实践。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实习大纲和方案,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由校企双方确定学生实习单位,共同实施教学育人,多岗位轮岗。目前已有24位学生被评为学徒制试点工作优秀学徒,15位师傅被评为学徒制试点工作优秀企业带教师傅,4家企业被评为学徒制试点工作优秀学徒制合作企业。校企双方计划合作开展每月“学徒岗位之星”评选、“我爱我企业,我爱我师傅”征文比赛、职业规划大赛、企业岗位摄影大赛、学徒产品秀和技能秀等,以进一步加强工匠精神和职业素養教育。

2.探索一体化教学与技术工作坊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研究校企合作教学项目,开展一体化教学项目设计,组织专业教师编写了十本一体化课程教材。基于岗位工作能力的教学项目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对接、学习与工作的对接、专业与岗位的对接,较好地实践了“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浙江日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是学校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教学项目设计来源,该专业学生一进入该企业,就能熟练完成企业岗位任务,许多学生在岗位中解决了企业多年存在的技术问题,帮助企业将产品合格率从97%提高到99%,为企业争取到更高的经济效益,受到企业的热烈欢迎。就业于非教学项目设计来源的其他机械类企业的学生,由于学习能力和应用专业知识技能解决生产关键问题的能力强,通常岗位适应时间短,能较快胜任企业的生产岗位要求,也得到企业的好评。

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还根据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机电技术应用学生技术工作坊建设。目前已建成机电设备装配与调试、机械产品设计、工业设计与3D打印、高端装备制造等工作坊,建立起“工作坊·项目式·导师制”的学生技术工作坊培养模式,设计了“四段四模、弹性晋级”的培养机制。技术工作坊式培养强调专业技术技能和职业素质胜任能力的兼顾培养,符合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和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需求的变化。技术工作坊模式已经成为湖州市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推广项目。

3.助力企业“机器换人”,教师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作用进一步凸显

根据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在技术上主要研究“机器换人”与“两化融合”的核心技术,以“计算机+数据库+PLC+嵌入式系统”的技术框架,研究设备可控化、工艺科学化、生产信息化的自动化生产系统,实践绿色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机电专业教师团队2017学年完成校企合作产品加工5项,校企合作技术产品研发8项,专利5项,浙江省创新创业大赛获奖3项。通过企业技术项目的研发,具有技术开发能力的教师从5人增加到9人,2人被评为“湖州市首席技师暨南太湖新技师”,多人被聘为湖州市总工会技术服务队队员或企业项目兼职工程师。

三、小结

在经济新常态社会发展形势下,职业教育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职业学校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应立足于行业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在定准位子、走对路子的基础上甩开膀子,依托政府,汇集各方,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落实责任制,积极提升产教融合层次,以人才培养为依托,以校企双赢为目标,不断探索产教融合工作的新模式,积极推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打造品牌专业,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弓云峰,吕晓兰,李继凯.产教融合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特征和制度建设的思考——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中兴通讯ICT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双师型”教师建设为例[J].高教学刊,2016(22).

[2]邹津婷.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6(1).

[3]管丹.“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概念辨析[J].职教通讯,2016(15).

[4]吴彤,胡赛阳,罗圣敏.创新高职院校理工科专业产教融合实现模式的对策探析[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

[5]薛鹤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J].现代交际, 2014(8).

(作者单位:浙江信息工程学校)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