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节水优先的江苏省农业用水与节水发展策略探讨

2020-03-27王苏周蔚徐瑶陈丹褚琳琳

农业与技术 2020年4期
关键词:江苏

王苏 周蔚 徐瑶 陈丹 褚琳琳

摘要:以促进江苏省农业节水、水利工程水费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目的,从落实节水优先方针的角度,对江苏省农业用水现状和灌溉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对农业节水的分区发展对策开展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发展策略性建议。

关键词:节水优先;农业用水;农业节水;水价改革;江苏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200229020

引言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当前我国各地正在全力实施的重要改革事项[1-3]。江苏省历来重视水利工程水费和农业水价改革工作,早在2000年就出台了关于水利工程水费计收管理的相关政策,2016年以来又全力推动全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也取得了突出的阶段性成效。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涉及内容广,推进难度也大,其中摸清当地农业用水情况是稳步推进改革的基础[1]。结合江苏农业用水和水价改革的实际,全力贯彻实施“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方针,以及“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策略,是当前江苏省水利工程水费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本文立足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对江苏省农业用水情况、灌溉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农业节水的分区发展对策开展探讨,为促进江苏省农业节水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1农业用水分析

根据2010—2018年《江苏省水资源公报》统计数据[4],2018年江苏全省用水总量为460.2亿m3,控制在国家下达用水总量控制目标524亿m3以内;其中,第一产业用水273.4亿m3,占总用水量的59.4%。江苏省农田灌溉用水量429m3/667m2,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612,达到国家年度控制目标(0.592)。在 2017 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国家考核中,江苏在全国排名第1。

2010年以来,江苏省用水总量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从2010年的552.2亿m3下降至2018年的460.2亿m3,降幅为16.7%,其中生产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例最高,约占91.2%~93.3%。从产业结构角度来看,第一产业(农业,包括农、林、牧、渔各业)用水量占生產用水量的比例最高,约占59.8%~66.0%。不过第一产业用水量保持下降趋势,由308.2亿m3下降至273.4亿m3,降幅为11.3%。

在第一产业用水中,农田灌溉用水的比例始终稳定在87.5%左右,但是灌溉用水和667m2平均用水量呈下降趋势。2010年江苏省农田灌溉用水270.3亿m3、用水量463m3/667m2,2017年江苏省农田灌溉用水247.8亿m3、用水量429m3/667m2,江苏省农田灌溉用水和667m2平均用水量分别下降了8.3%、7.3%。农田灌溉用水在用水总量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近年来略有增长,从2010年48.9%上升至2017年的53.2%,2013年该比例突破50%,可见农田灌溉用水成为江苏省用水的主要途径(图1)。

从不同地域农业用水情况来看,苏北始终是江苏省农业用水比重最大的地区,其次是苏中,而苏南地区经济较发达,工业及生活用水量较大,农业用水比例相对较低。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苏北五市历年农业用水均占总用水量50%以上;苏中地区除2013年的泰州和2016年的南通市以外,其农业用水均占总用水50%以上,略低于苏北水平;而苏南地区仅在2013年无锡、镇江市农业用水较多,2014—2016年分别是镇江、常州、南京市农业用水超过总用水的50%,其余年份苏南地区农业用水均处于较低比例。

从3个地区2010—2017年实灌面积667m2平均用水量来看,苏中地区下降趋势最为明显,从497m3/667m2降至381.5m3/667m2,降幅高达23.2%;苏南地区在2013年前每667m2用水有上升历史,至542m3顶峰后开始下降,总体上下降5.9%;苏北地区每667m2用水量的年间变化相对较缓,除2012—2015年4a相对较低外,2016年后又回归至原先水平,整体下降0.8%。从江苏省平均来看,农田每667m2用水量总体上大致呈现下降趋势,从2010年的463 m3下降至2018年的429 m3,减少了7.3%(图2)。

2灌溉发展分析

2.1 灌溉情况

上述分析表明,农田灌溉用水是江苏省节水优先重点要考虑的对象。江苏省现有耕地453.9万hm2,有效灌溉面积达417.9万hm2,占耕地面积的92.1%;旱涝保收农田383.2万hm2,占耕地面积的84.4%;发展节水灌溉工程控制面积279.1万hm2,占耕地面积的61.5%。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67.7万hm2,复种指数1.89,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43.3万hm2;经济作物及其它作物播种面积224.4万hm2。

江苏省共有大、中、小、纯井型灌区39079个,有效灌溉面积为374.1万hm2,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90%以上,包括36个大型灌区、283个中型灌区、24792个小型灌区、13968个纯井灌区。大型灌区36个,有效灌溉面积101.3万hm2;中型灌区283个,有效灌溉面积128.1万hm2;小型灌区24792个,有效灌溉面积63.2万hm2;纯井灌区13968个,有效灌溉面积3.96万hm2,其中土渠井灌区有8312个、有效灌溉面积2.7万hm2,渠道防渗井灌区有255个、有效灌溉面积740hm2,低压管道井灌区750个、有效灌溉面积2800hm2,喷灌井灌区4366个、有效灌溉面积8366.7hm2,微灌井灌区285个、有效灌溉面积800hm2。

江苏省属于经济较发达省份,对灌区和农田水利工程的投资巨大,连续20多年开展了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改善了灌溉条件,提高了水利用效率,有力促进了农业节水。近年来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也在大力实施,江苏要求各级政府安排的农田水利、高标准农田、新增千亿斤粮食、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治等项目资金根据有关规划统筹用于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项目顺利实施推进,促进了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因地制宜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积极推广粮食作物以管道灌溉为主,蔬菜以喷灌为主,水果苗木以微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对水稻区加快泵站等水源工程更新改造,推广输水管道建设;对种植结构调整到位的地方,同步发展喷滴灌工程;对面广量大的小型提水灌区,科学划定灌溉单元,合理选择管材和泵型;对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大力发展信息化、智能化微喷技术。

2.2灌溉用水定额

实施灌溉用水定额管理是水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对推行节水优先、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科学核定取水许可数量、建立水权分配制度的重要依据。

灌溉用水定额是在规定位置和水文年型下的某种作物一个生育期内的灌溉用水量。灌溉用水定额一般包括基本用水定额和附加用水定额。基本用水定额是某种作物在参照灌溉条件下的单位面积灌溉用水量。参照灌溉条件宜确定为灌溉工程类型为土渠输水地面灌溉,取水方式为自流引水,灌区规模为小型,无附加用水。附加用水定额是为满足作物生育期需水量以外的灌溉用水而增加的单位面积用水量。附加用水包括用于播前土壤储水、淋洗土壤盐分用水、水田泡水用水等;确定附加用水定额应采用与确定基本用水定额相同的参照灌溉条件。作物综合灌溉用水定额是某区域内某种作物在各种实际灌溉条件下(工程类型、取水方式、灌区模式、附加用水等)的灌溉用水定额按灌溉面积的加权平均值[5]。

根据《江苏省灌溉用水定额》,江苏省主要灌溉作物包括水稻、玉米、麦类、棉花、茄果、叶菜、油料等[5]。相比之下,水稻是每667m2用水量最大的作物,其灌溉用水定额约在560~710m3/667m2。水稻种植区也是当前江苏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农业节水的重点区域。

3农业节水分区发展对策

上述分析表明江苏省农业用水和灌溉发展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差异,因此要落实节水优先发展战略需要考虑区域特性并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在对江苏省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资源、水利及经济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县级行政区划边界,重点从农业节水的角度分成徐淮平原区、里下河平原区、沿海平原区、沿江平原区、宁镇扬及宜溧丘陵区、太湖平原区(图3),并提出各区域农业节水发展重点[6-8]。

3.1徐淮平原区(I区)

该区位于江苏省北部,以黄泛冲积平原为主,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是江苏省灌溉发展和农业节水的重点区域。灌溉用水以拦蓄地方径流、利用回归水、外来水源为主,不足部分以北调江水作为补充水源,通过多级提水供给。沙土区要加强渠道防渗和岸坡防护,粘壤土区要加强土料夯实防渗,小型提水灌区要加强低压管道输水、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多级提水灌溉地区要加强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减少水稻种植面积,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促进节水节能增效。

3.2里下河平原区(II区)

该区地处里下河平原,为水网圩田平原,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存在洪、涝、渍灾害风险。该区域应加强区域防洪和农田排涝工作,开展平原河网疏浚整治和生态治理,提高农田排涝、降渍能力,同时开展以灌溉泵站改造、渠系建筑物配套为重点的农业节水工程体系建设,促进农业节水减排。

3.3沿海平原区(III区)

该区东临黄海,属滨海冲积平原,易受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影响和土壤次生盐碱化威胁。加强通榆运河引水等区域性工程建设配套,保证干旱年份农田灌溉用水,提高灌溉保证率。要抓好沿海沙土区沟渠防护和农田排水降渍,发展衬砌渠道和管道灌溉,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减少盐碱化危害。

3.4沿江平原区(IV区)

该区位于长江两岸平原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水利工程基本配套,要进一步做好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和沟通,抓好排水工程、灌溉渠系及其建筑物配套和工程改造。对以扬州、泰州为主的部分通南高沙土地区,重点做好沟渠岸坡防护和工程配套,大力推广水稻节水灌溉技术,适当发展低压管道输水或喷灌技术。

3.5宁镇扬及宜溧丘陵区(V区)

该区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地貌复杂,以低山、丘、岗分布面积大。低山丘陵区要充分利用地形特点,做好小水库、塘坝和河道拦蓄等水源工程建设,配套完善抗旱翻水线,抓好提水灌溉泵站和渠系工程配套,推广应用集雨补灌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等,做好农业供水的开源节流工作。

3.6太湖平原区(VI区)

该区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地处太湖流域和长江下游,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越,存在水质型缺水风险。应加强区域防洪排涝以及水资源保护,加大水环境综合治理,防治农业面源污染。该地区经济发达,土地资源有限,做好现代农业的高效节水灌溉配套,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用水效率。

4结论

本文以促进江苏省农业节水、水利工程水费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目的,从落实节水优先方针的角度,对江苏省农业用水情况、灌溉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农业节水的分区发展对策开展了探讨,所取得的主要结论与建议主要包括以下2个方面。

江苏省农业用水仍然是用水大户,占用水总量的比例近60%;从地域农业用水情况来看,相比之下,苏北地区是最大的地区,其次是苏中,苏南地区最少;在农业用水中农田灌溉用水占近90%,占用水总量的比例达50%。灌区是农田灌溉用水集中的区域,也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载体之一,江苏省各类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90%以上。因此,要實现农业节水,农田灌溉用水是重点,从地域来看苏北、苏中是农业节水的重点区域;灌区用水管理是节水优先战略实施的重点,以灌区为抓手开展节水是促进农业节水落地的关键。

大中型灌区主要分布在苏北、苏中,苏南地区以小型灌区和小型泵站提水灌溉为主;自流灌溉主要在大中型灌区和水库灌区,提水灌溉主要在平原水网地区,而提水灌溉一般要采取泵站提水,需要耗电耗能,多提水则成本高,一般用水效率与自流灌溉相比较高。因此,大中型自流灌区是农业用水和节水的重点区域。农业节水还应考虑地域性和空间差异,通过适宜的农业节水分区,针对各分区特点确定农业节水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模式,对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节水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丹,陈菁,褚琳琳.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六步六好”操作方法探析[J].中国水利,2018(6):61-64.

[2]陈丹,陈菁,陈祥,等.基于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的农民灌溉水价承受能力研究[J].水利学报, 2009,40(12): 1524-1530.

[3]陈丹,张建,褚琳琳,等.县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绩效探讨[J].人民珠江, 2019, 40(3):133-140.

[4]江苏省水利厅.江苏省水资源公报(2010-2018)[EB/OL]. 江苏省水利厅网站(http://jssslt.jiangsu.gov.cn/col/col51453/index.html?number=0801),2018.

[5]任瑞英,刘敏昊,张健.江苏省灌溉用水定额的分析研究[J].江苏水利, 2015(4):29.

[6]吴普特,冯浩.中国节水农业发展战略初探[J].农业工程学报,2005(6):158-163.

[7]褚琳琳.江苏省节水农业分区及发展模式[J].节水灌溉, 2014(11):96-100.

[8]李海峰.江苏省生态农业分区规划及模式研究[J].生态农业研究, 1996, 7(3):82-84.

猜你喜欢

江苏
江苏:让非遗在生活中绽放光彩
Changes in China in the eyes of a foreigner
数读江苏
Cultivation of labor quality
江苏
数独江苏
江苏金湖:杉青水秀,为荷而来
数读江苏
江苏
江苏伟天化工集团